第26章 援軍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612
  第26章 援軍

    ◎燕國的回應◎

    蕭瑾嘴上說著見一見,但實則心裏已經無話可說了。

    當朝丞相認識別國的探子,而且竟然還敢這麽堂而皇之的說出來,真有你的,張崇明!

    “朕多嘴問一句,不知張丞相是如何與那人認識的?”

    馮慨之都替對方捏了一把汗,卻不想,張崇明根本不怕,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原本在京城的時候認識的,他自己暴露了馬腳,不過他也未曾做出有損於夏國的事,臣見他老實,才一直沒有揭露。如今齊國軍隊挺進淮河,他得知此消息,也一道跟著過來。”

    老實?未曾做出什麽有損夏國的事?信他才有鬼呢。

    其實張崇明不說蕭瑾也知道,這件事情絕不像他說的那麽光明磊落。蕭瑾猜測,最大的可能性是這個燕國的探子自行暴露之後,為了隱藏身份獻出了不少金銀。他們這位張丞相是個無利不起早的,要是沒有實打實的利益,怎麽可能會幫人隱瞞?

    他可沒有那麽樂於助人。

    別說蕭瑾不信了,就連馮慨之也不信。但馮慨之比較體貼,不僅沒有質疑,反倒附和了兩句:“甭管他從哪裏來,隻要對咱們夏國沒有什麽影響,那也確實不必管。個個都管的話,如何能管得過來?”

    王從武冷笑,這兩個人可真是會狡辯!連別國的奸細都能被他們死的說成活的。

    不管真相如何,人總歸還是要見的。蕭瑾本以為張崇明得花上不少功夫才能聯係上這個探子,卻不想回城之後,才不過片刻工夫,張崇明就把這人帶到了蕭瑾跟前。

    這可是個活生生的探子。來人尋常打扮,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單看臉幾乎泯然與眾。

    也不知張崇明到底跟他怎麽說的,這人過來的時候神色正常,看不出一絲一毫地緊張。

    蕭瑾不禁對他產生了一些好奇:“你是燕國的探子?叫什麽名字?”

    “無名,您叫我陳三便是。”

    這麽隨便的嗎?蕭瑾開始質疑他究竟能不能辦成這件事情了,他再追問:“你真的能聯係到燕國國君?”

    “能。”

    蕭瑾問:“多久能聯係上?”

    “五日足矣。”他道。

    五日,快馬加鞭、一路疾行的話差不多是得要這麽久才能將書信送去。可是,他們能撐得到五日嗎?

    不過,無論如何也得試一試,除了請外援,他們如今也沒有什麽更好的法子了。蕭瑾並不擔心燕國那位剛剛上任的新帝袖手旁觀。按照原文來看,這位男主可是有大誌向的人,他能在齊國吞並下夏國之後就立馬出兵攻打,說明他早就有意將齊國收入囊中了。如今求他出手,也正好如了他的意。

    蕭瑾直接轉進書房,準備寫一封信,六百裏加急送去燕國皇宮。

    王從武跟顧淮南不知何時也跟了過來。王從武憂心忡忡,見蕭瑾一心一意地寫信心裏更不安了:“聖上,臣怎麽覺得此事不太靠譜呢?那張老賊是什麽性子您也知道,他都已經跟別國的探子串通一氣了,怎知他故意賣國呢?”

    “他賣給誰?”

    王從武怔住。

    賣給齊國?但齊國本就與他們不共戴天。賣給燕國?可他們如今也不過就是一封書信前去求助,成與不成全看燕國皇帝。

    王從武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了,他還看了看顧淮南:“小顧你說說,萬一這封書信送過去,燕國皇帝看夏國勢弱,故意幫襯齊國反攻咱們該如何是好?怎麽能信張崇明呢?”

    總之王從武覺得,張崇明不可信,信誰都不能信他。這人眼裏就沒有江山社稷、家國天下,你跟他談國家他隻跟你談錢,簡直奸詐得無以複加。若是信這樣的人,他們不得被坑死?

    顧淮南沒吱聲。

    他反而覺得,燕國一定會幫忙:“自古多是遠交近攻,哪有近交遠攻的道理?想必燕國那位新君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王從武跺著腳:“你怎麽也向著他了?”

    得了,是他的錯,顧淮南幹脆閉嘴不說話了,反正這會兒說什麽都是錯。

    蕭瑾卻將王從武勸住:“如今也沒有什麽更壞的情況了,再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瞻前顧後誰都不信,那麽朝中有幾個能用得上的人?”

    巧了,一牆之隔,馮慨之也在跟張丞相咬著耳朵,責怪他這回行事或許魯莽,苦口婆心地規勸:

    “咱們在外那是什麽名聲您又不是不知道?小皇帝如今對我是改觀了,可是對您卻還是跟從前一樣。您就這麽自曝其短,把別國的探子給擺到了明麵上,這不是給別人留了一個天大的把柄嗎?萬一小皇帝要是真不信您,你豈不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虧大了!”

    張崇明反問:“他就算不信,也不能拿我怎麽樣。”

    馮慨之一臉迷糊,撓了撓下巴:“這又為何?”

    “蠢死你算了!”張崇明冷冷一笑:“想想他為什麽要咱們到這兒來。”

    不就是怕他們揣著錢遠走高飛麽,這才把他們牢牢綁在身邊。隻要錢還在他手上,小皇帝是不會對他怎麽樣的。不得不說,雖然這法子挺無恥,但勝在有用。起碼張崇明現在確實走不掉。要是他還在京城,是絕對不會摻合這些事情。

    明哲保身,一直是張崇明的為官處事之道。但如今已經開口了,那他也不後悔。這小皇帝最近表現的確實還行,若是這回依舊處理得當,那麽稍稍給他一些信任也無妨。隻盼著,這小皇帝不要讓他失望得好——

    蕭瑾還真沒叫張崇明失望。

    寫好信,讓那位叫陳三的暗衛送出去之後,蕭瑾便絕口不提張崇明與那探子的事,一心一意隻盯著齊國。

    張崇明這才滿意了些。

    不過情況比他們當初預料的還要凶險。袁征意識到夏國的確沒有那可怕的火藥武器之後,便不再收著打了。

    戰事如今已經到這個份兒上,唯有一舉攻城,才是正好的破局之道。

    齊軍說是調派了百萬軍師來一次,但其實這裏麵的袁家軍不過才二三十萬,精兵強將便更要少一半兒,隻有十萬左右。剩下的這些人,要麽隻是個充數的,要麽就是一些負責管理夥食、軍糧的士兵,雖然也叫兵,但卻沒有什麽作戰能力。隻在人數上死死地壓到對麵罷了。

    但哪怕如此,齊國也強了夏國太多。

    夏國也就在那三弓床弩的幫襯下,勉強又度過了兩日。

    但此時,齊國的援軍也陸陸續續都到了。

    袁征直接指揮軍隊,從側麵登岸。臨淮關的確是他們南下入下國的必經之路。但是如今情況緊急,夏國死守之下,他們想要迅速拿下臨淮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袁征另辟蹊徑,從淮河南岸守衛力量薄弱的其他地方入手,指揮軍隊搶占臨淮關周圍的幾個縣鎮。臨淮關如今是夏國守衛的重點。夏國朝廷沒錢,養不了多少兵,把兵從別的地方抽調過來鎮守臨淮關,那別的地方的守衛自然也就弱了。

    剛好也方便了袁征謀劃。

    如此,臨淮關便被三麵夾擊了。蕭瑾等人被圍困在中間,進退兩難。

    一天兩天……蕭瑾始終沒有等到燕國的回複。明明送信過去的時候隻需五日,怎麽回複還需這麽久,難道他想錯了,這個男主隻想獨自吞下齊國跟夏國,並不願同他聯手?

    蕭瑾也問過張崇明,隻是一向精明的張丞相如今也不知該如何回複了。

    顯然意見,如今的情況對他們十分不利。

    這段時間,蕭瑾急的沒睡過一天的好覺。他上輩子得知自己患上不治之症的時候都沒有這麽著急。畢竟那時候他隻要保住自己的一條小命便足矣,如今,卻得想著如何保住千千萬萬人的命。

    繼續靠他們嚴防死守肯定是不行的,再這麽圍困下去,他們遲早都可以彈盡糧絕。然而燕國那邊卻遲遲沒有消息,蕭瑾沒辦法,已經決定尋求安王的幫助了。

    不管蕭元渙怎麽算計他都認了,隻要肯出兵,那一切都好說。

    可結果是,京城那邊的援軍也遲遲未至。不僅兵沒到,連糧草都沒到。

    蕭瑾氣得破口大罵,要不是如今抽不開身,他恨不得直接轉回京城,把那些人都給砍了。

    終究是鞭長莫及,還是眼前事要緊。

    蕭瑾私下問王從武:“王大人你說,如今咱們到底還能撐多久?”

    王從武沒了前些日子的亢奮,胡子拉碴,哪裏像是的意氣風發的將軍?聽到蕭瑾的話,王從武啞著嗓子回道:“若是朝廷的援軍還不來,興許隻能挺個三日了。”

    他們折掉的士兵實在是太多了,後方糧草也不足,繼續熬著也熬不住了。

    除非他們能直接反打,可是兩邊兵力懸殊,直接反打,那是死路一條。

    蕭瑾唉聲歎氣,頭發都白了兩根。

    朝廷的援軍跟糧草其實都準備發了,隻是半道上被人給截住了,按下了這事兒。

    蕭元渙前腳動完手腳,後腳便有人氣勢洶洶地衝進他的府門,替他主子質問自己為何攔下援軍跟糧草。

    蕭元渙還是不緊不慢:“急什麽?再熬兩天等他們熬不住了再去送兵送糧。我這麽辛苦一場,總得讓天下百姓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吧?”

    蕭元渙並非真的想看夏國滅國,支援他肯定是會支援的,但是得在蕭瑾打了幾場徹頭徹尾的敗仗之後。也唯有那時他再出兵,才能讓百姓看到誰才是明君,誰才是聖主。

    援軍遲遲不至,蕭瑾每日都急的一個頭兩個大,這一日,他正收到消息,得知齊國再次召集人馬準備三麵進攻,正抓耳撓腮想看看如何應對時,結果想了半日,卻一直沒聽到齊國那邊的響動。

    蕭瑾靈光一閃,該不會……

    他匆忙跑出去,剛好在岔路口碰到急忙趕來這邊的張崇明跟王從武。

    這兩人破天荒地站到了一塊!

    張崇明也終於不再是那副死魚臉,眉梢之間隱隱有些激動:“成了,事成了!”

    蕭瑾深吸了一口氣,連日來的憋屈終於散盡了。

    他轉向王從武:“組織剩餘兵力,準備反攻!”

    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他就不信了,兩國夾擊之下齊國還能有三頭六臂不成?

    作者有話說:

    今天上完了最後一天班,晚上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