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問責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741
  第25章 問責

    ◎張丞相:我或許能幫上忙◎

    馮慨之的惶恐不安,無人知曉。

    他與王從武無話可說,同顧淮南爭鋒相對,跟王碩相看兩厭,對著蕭瑾糾結至極。唯一能說的上話的,也就隻有張崇明了。

    馮慨之突然覺得自己實在是對不住張丞相:

    “早知道是這個情況,我就不該拉著您一塊兒下水。如今沒有了火炮,城肯定是受不住的,該不會真應了那位張真人的話了吧?怪我,都怪我。丞相啊,都是我害了您,要是聽您的話就好了……”馮慨之欲哭無淚。

    要是他再堅定一點不就沒有這麽多的事了嗎?不過最應該怪的還是小皇帝,什麽必贏,這不純粹騙人麽?

    張崇明卻未跟著他一塊抱怨。

    今日他雖然在後麵待著,但是前線的事情卻也聽得清清楚楚,張崇明甚至有些後悔自己沒有上去親眼瞧一瞧了。

    那火炮,應該是那個小皇帝自己造出來的。本以為那小皇帝整日不著四六,盡看一些雜書,應當不會有什麽出息。卻不曾想,冷不丁地竟然還給他弄出這麽一個大的驚喜來。

    既然這火炮能夠造出來,那麽造出多少隻是時間的事。張崇明並不似馮慨之那樣一驚一乍大驚小怪,他反倒對這個火炮升起了一些信心。甚至覺得,有了這神器在手,隻要再拖一些時間,隻要拖到下一波的火藥做成了,那麽擊退齊軍似乎也易如反掌。人力,怎可與這樣的火器比較呢,這不是以卵擊石嗎?

    無獨有偶,袁征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他如今的情況已經容不得他深思了。今日齊軍傷亡實在太大,此次攻城,他們幾乎出動了所有的兵力。且又因為士兵聚集的太多,所以被炸傷炸死士兵也就更多了。

    袁征不止一次的後悔,後悔自己怎麽就沒把持住,若是他堅持再觀望一二,也不會出現如今這樣的局麵了。

    仗,如今是不能再打了,主要是袁征不確定對方還有沒有那樣可怕的武器,加上齊國這邊的兵將也需要好生修養一二,短時間內,決不能再輕易出兵。

    入了夜,袁征還在詢問今日的情況。

    他麾下大將李易祥隻得如實稟報:“此次身亡的兵將約莫有一萬五千餘人,不過受傷的有不少,零零星星加在一塊兒,快有小十萬,有的受了輕傷,有的連手腳都被炸沒了,這些人想要再上戰場幾乎不可能,即便那些受了輕傷的,短時間內估計也難提得動刀。”

    袁征緩緩坐下,神色懊悔:“安排下去,好生照料這些傷兵。”

    “袁帥放心,都已經安排好了。”

    袁征痛苦地閉上眼睛,一下子損失了這麽多的兵力,是他的罪過:“怪我,都怪我……”

    不僅袁征這麽想,就連梁毅跟齊皇也這麽想。

    前線失利的消息,被人快馬加鞭送到了齊國皇城。齊皇得知此戰傷亡慘重,直接忽略是他兒子執意要進攻,把錯處強行按在了袁征身上。

    “早就知道他有反心,如今看來還真不是冤枉了他。”

    這話說的就有些重了,朝中也有人為袁征求情,不過求情的都踢到了牛鼻子上,一個個都被拖到外頭重重地打了板子。

    齊皇最忌諱的就是朝中有人替袁征說話,這會讓他覺得,這些人都是袁征的黨羽。這麽多年,袁家軍日漸壯大,如今軍營裏頭隻知他袁征是統率,卻不知朝廷為何物。都已經變成如今這個地步了,齊皇又如何能裝作熟視無睹呢?

    此次攻打夏國,也不過就是一個幌子,不論能不能成功,袁征是決不能留下了。如今正好就有個把柄遞到他手上,齊皇恨不得直接拿著這個由頭去發落袁征,卻還有不長眼的人,非得跑到他跟前求情。

    簡直是不知死活。

    求情的人越多,齊皇的忌憚心也越重。

    不過,他最後還是沒有將袁征怎麽樣,軍中還需要一位元帥,袁征是最好的選擇,一時半會兒也找不來旁人替代他。不過信任竟然瓦解了,齊皇便不會讓袁征繼續掌控軍隊,是以他又派了兩位監軍前去。

    同樣是皇親出身,同樣在身份對袁征擁有絕對的壓製力。

    齊皇甚至下了死命令,讓袁征務必在一個月之內,攻下臨淮關!

    袁征接到這道旨意的時候,眉頭皺的能夾死一隻蒼蠅,他試圖解釋:“如今咱們也不知道夏國那邊究竟還有沒有武器,若是在貿然加派人手、強行攻城,隻怕不妥。”

    “有何不妥?”梁毅奪過聖旨,讓宣旨的太監退下,他來說,“此次派兵來此本就是為了攻城,如今袁大帥一拖再拖,究竟意欲何為?”

    袁征直起腰,目視對方:“強行攻城隻會平白無故折損兵將,難道他們的命就不是命?”

    “就算戰死沙場也是為國立功。當軍人的,怎可貪生怕死。”

    “貪生怕死?他們隻是不想做無謂的犧牲。”袁征道。

    梁毅嘴角露出嘲弄的笑:“這麽說來,袁大帥是不要抗旨了?”

    被齊皇拍過來的梁皇叔知道梁毅的意思,也附和了一句:“若是抗旨的話,還得請袁大帥親自回京同聖上解釋。不過這仗還是得打的,城也是得攻的,您若不想來,自有咱們替您來。聖上早就料到您會抗旨不遵,所以特意交代我們,不必強留。您若是想走,現在就可以走。”

    梁毅往後退了一步:“請吧。”

    袁征進退兩難。

    若是回京,要麵對的便是問罪處罰,說不定還要累及家人。可若是不回去,接了這道聖旨,又得立馬出掉各地的兵力,集中攻城。可問題是,袁征這回都已經有些怕了,這些將士的性命齊皇不在乎,他在乎。

    他麾下的兵實在禁不住這樣無休無止的折騰。

    到最後,袁征還是沒有走。因為他覺得,若是自己走了軍營中的情況隻怕會更糟。

    三皇子有勇無謀,新來的幾個皇室中人更是隻會紙上談兵,若是叫他們號令軍隊,別說一月了,不出半月,這百萬軍師便會被他們給玩垮。

    這個不是嘻嘻,是幾十萬活生生的人命。

    袁征隻能捏著鼻子接下這道聖旨。

    梁毅見狀,又免不了一頓嘲諷:“早這樣不就行了,這般推諉有什麽意思?”

    袁征忍了。

    他告訴自己,如今兩軍對壘,一切以戰事為重。等到戰事結束他再來一齊清算對錯。這些人咄咄逼人,可他也不是什麽好欺負的。

    袁征應下了攻城,卻對調兵一事猶豫再三。他又想起那個顧姓年輕人當初跑來他營帳裏頭說的那些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沒到最後一刻,袁征也不清楚他們齊國究竟是螳螂還是黃雀。

    萬一這時候又起了什麽波瀾,那他們將各地駐守的士兵抽調到這裏,對齊國來說便是致命一擊。

    不過袁征的顧慮並不重要,因為翌日,齊皇便親自下旨,抽掉了西北的部分士兵,援助袁征一行,企圖一舉攻進夏國。

    齊皇的想法很簡單,一百萬不行那就來兩百萬,他就不信了,夏國這個骨頭還這麽難啃?要是真這麽厲害的話,也不會擠十年都蝸居在那片小地方了。

    調兵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更改不得。

    袁征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氣得一整日都沒吃好飯。瞧瞧,這就是他效忠的朝廷,這就是他忠心的君王!袁征不求他能像個明君一樣,可好歹也帶點腦子吧?

    這般瞻前不顧後的蠢事,究竟是怎麽做出來?若是這會兒邊境出了動亂,有他們受的!

    可袁征卻又不能不管。事已至此,擺在他麵前唯一的一條路就是速戰速決,盡可能快地攻破臨淮關,取走夏國國土,然後讓這些士兵再重回邊境,好生鎮守疆土。

    於是乎,這兩日間,王從武他們明顯的感受到齊國試探的意思越來越明顯了。

    這幾次的試探,夏國這邊應對的也不錯,蕭瑾甚至在城牆上看到弓箭手一箭射中敵軍時,忽然來了靈感,讓工匠不眠不休,連夜給他做出了一個三弓床弩。

    這弩又叫“床子弩”,是蕭瑾從前在一本舊書上看到的,體型巨大,射程遠,殺傷力極強。

    就連張崇明看到,也是眼前一亮,不由得對蕭瑾刮目相看。他開始相信之前的那個火炮的確是小皇帝做的了。

    弩是好弩,守城的時候威力也極為巨大。若是數量夠的話,便是沒有火炮他們也撐得住。可問題是,他們人手不足,時間不足,繞是緊趕慢趕也沒得極做出多少個。

    帶頭的那個工匠麵對蕭瑾時都有些泣不成聲:“草民有罪。隻是時間太短了,草民帶著人手不眠不休地做工,也就隻做了這麽幾十台來,實在是無顏麵見聖上。”

    蕭瑾摸了摸這幾架新弩,讓人趕忙送到前線,又親自扶起對方:“不怪你們,你們也都盡力了。”

    這段時間就沒有誰過的是容易的。

    哦,不對,馮慨之跟張崇明除外。

    新的三弓床弩被送到城牆上,又讓臨淮關撐過了齊國的一波進宮。

    一場戰事結束,蕭瑾帶人在城牆上視察。

    看著一片狼藉的戰場,王從武心情有些沉甸甸的,他開口,說了一句最擔心的話:“今日齊國派來的士兵又比昨日多了一成,這些日子咱們一直沒有使用火炮,隻把他們已經摸清楚了咱們火炮不足的事實。就這兩日功夫,隻怕他們是要大肆進攻的。”

    蕭瑾拍著城牆,心裏也堵得慌。

    顧淮南也道:“臣也聽到了消息,說是齊國已經出掉邊境的兵力前來援助了。看他們這樣子,勢必有一場死戰要打。”

    張崇明漫不經心的神色忽然有了些變化,他盯著蕭瑾看了看。

    蕭瑾心裏一團麻,理不清頭緒。

    顧淮南複又道:“夏國遣派重兵來此,邊境的守衛肯定更加鬆散,倘若此時燕國或者蜀國趁機進攻,倒是可以解決如今這困境。”

    這話什麽意思,難道是要聯合其他兩國包夾夏國?想明白之後,蕭瑾眉頭一展:“難道你知道如何聯係上其他兩國?”

    顧淮南這次卻搖了搖頭:“微臣豈有這般本事?”

    蕭瑾一怔,旋即一想,也該是這樣。

    不過他嘴裏發苦,難道他們注定要輸?

    忽然間,張崇明說了一句:“老臣倒是認識燕國的一個探子,或許能幫上忙。”

    認識燕國的一個探子?!

    馮慨之驚恐萬分,天呐,張丞相你是怎麽能如此坦然地說出這番話的?

    作者有話說:

    都已經快年底了還沒放假,不僅沒放假,每天的事情還很多。今天又發現年終獎給的特別少,所以特別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