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啟程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684
  第9章 啟程

    ◎前去建康賑災◎

    幾位大人出宮之後,天色已經徹底暗下來了。

    馮慨之攢了一肚子的火氣,可他又不好在宮裏頭發,一路上都悶悶不樂。

    王從武朝他這兒看了好幾眼,越看越痛快。

    要他說,氣死這個糟老頭子才好呢。馮慨之那個大奸臣、大貪官,跟張崇明這個奸相簡直如出一轍的壞!

    王從武落後一步,跟李廷芳並肩而立,說著馮慨之的壞話:“要是聖上哪天想明白了,把這賊人趕出朝廷就好了。”

    “你這想的也太簡單了,朝中的事情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若是將馮尚書趕走,戶部那些人就該鬧起來了。”

    “若是鬧起來,都趕走就是了。”

    “那又有誰來填這個空缺呢?”

    王從武閉嘴了。

    世家大族的人隻有這麽多,哪怕世家這些年沒落了,但彼此之間的關係依舊錯綜複雜,牽扯甚廣。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同進同退。畢竟關係斬不斷,其他們代表的都是同一份利益。夏國的君主,不管是先祖也好,已逝的先皇也罷,對著這些出身世家的大多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意計較。沒了馮尚書,還有錢尚書、王尚書……都是一樣,除非聖上真的鐵了心不用世家的人。

    不過這又牽扯出更多的東西了,這年頭讀書寫文章的多是世家子弟,一旦選官製度改變,會不會有人反對,這還是一說,能不能選到德才兼備的人又是另一說了。像今天,皇上提的這個科舉便叫李廷芳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可惜的是他,終究還是不能對著一位新皇抱有太高的期待。縱然這個想法不錯,在皇上那兒多半也是浪費了。

    李廷芳沒再想科舉一事,隻是吩咐道:“我瞧著聖上的意思,明後兩天應該就會動身前往建康。此行所攜之人不會太多,還得勞煩王大人多加看顧了。”

    王從武保證道:“丞相放心,我並不會叫聖上受委屈的。那個馮老禿驢若是敢鬧出什麽幺蛾子,我非得打著他滿地找牙!”

    李廷芳失笑,卻也沒有替馮慨之說什麽。

    他本就不喜馮慨之這人。

    殊不知馮慨之對他們也是鄙夷至極,出了皇宮坐上馬車之後,他便同張崇明發起了牢騷:“今日真是叫的那兩個狗東西看了笑話,尤其是那王大呆子,那尖酸刻薄的臉簡直看得我直想吐,他怎麽那麽喜歡看別人倒黴啊,怕不是心裏有病吧?”

    張崇明半合著眼:“你跟那個呆子計較些什麽?他是一根筋,你也是?”

    “可我看不慣他胳膊肘子往外拐。兵部可是您管的,他卻向著李廷芳!那李廷芳有什麽好的,不過隻會說一些冠冕堂皇的場麵話而已,那呆子竟然還真信了。”

    張崇明反問:“你指望他能有多聰明的腦袋?”

    也是,馮慨之這麽一想,忽然就不氣了,為了一個呆子氣壞了身體不值得。

    他願意跟誰好就跟誰好,還以為他們稀罕不成?

    話鋒一轉,馮慨之又提到了蕭瑾:“今日小皇帝提到的科舉似乎有點意思,那道聖旨若是明兒發出去了,定能討好天下的讀書人跟商戶。這回他做事倒顯得有些急智,看來是被攻外頭的那些流言蜚語給嚇怕了,不得已才憋出了這麽一個法子。就是不知這辦法是他自己想的,還是別人給他支的招,倒是挺好用。”

    不怪馮慨之覺得這隻是一個權宜之策,實在是他從來沒想到蕭瑾是真想用科舉取代恩蔭入仕。

    蕭瑾早就看這個選官製都不爽了,這裏沒有唐朝,自然也沒有科舉製。如今夏國的選官製度還是門蔭製和流外入流。所謂的門蔭,是指因上輩有功而給予下輩入學任官的待遇;而流外入流,大意是指未被編入正式官職,如低級辦事員、專門的技藝人才如隸書手、楷書手等,在任滿一定年限之後,經過考試合格,可以到吏部參加銓選,進入流內。能在蕭瑾眼前晃動的,大多是靠門蔭上來的,朝中百官大多出身世家大族,京城內外大大小小的官銜也被他們所把控。

    蕭瑾如今想做的,就是徹底將這些人打壓下去,再扶持一部分人上來,讓整個社會階層得以充分的流動。

    但是這些念頭暫時還不能表露出來,更甚至,就連下令科考也是這麽模棱兩可地給出一道聖旨,並不敢一次拱起太多的火。

    也正因為蕭瑾的小心,才沒有被馮慨之看出端倪。

    馮慨之隻是單純感慨蕭瑾行事太滑不溜手了:“依我看,小皇帝這回是真想要做出點政績了。這又是下令科考,又是要親自賑災的,真是能鬧騰。”

    張崇明嘴角朝下,盡顯輕蔑:“他能不能做出政績跟咱們有什麽關係?夏國氣數已盡,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說起這個,馮慨之靠近了些,神神叨叨:“丞相,那個老道的話真有那麽神嗎?”

    張崇明警告:“是真人。”

    “……行吧,那真人果真這麽有本事麽?我瞧著小皇帝每日容光煥發,精神好著呢,可一點沒有亡國之君的樣子。”

    能吃能喝,能跑能跳,還有勁兒找他的茬諷刺他呢。

    這話,讓張崇明也深思起來,似乎新皇這段時間確實有些不一樣,大概是先皇駕崩,他自己也漸漸想要立起來。不過,他很快又打消了顧慮:“張真人是何等人物?他既開了口便不會有錯。早些年我命裏有一劫數,多虧了他才逢凶化吉。真人也是看一下我跟他有些緣法,這才點撥了我一句。夏國必亡,且亡於齊。如今我又查到齊國那邊似有異動,估計這句話得應在今年年終。”

    馮慨之無聲一歎。

    幾十年前那的確是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不管上頭坐的是哪一個,反正他們世家大族是不會倒的,可是近些年世家大族也有些乏力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跟丞相才會一直斂財。左右那些錢財往後都得便宜了齊國,還不如被他們收入囊中。待來日換了新主,這錢財是能自己留著也好,為表誠心送上去也罷,總歸還是給自己留了一條出路。

    亂世之中有錢,雖然不能使鬼推磨,卻也能賣到富貴無虞。

    這般閑話,等幾人各自到家,夜已經深了。

    第二日一早,蕭瑾的罪己詔便公之於天下。

    各方的關注點都有不同。

    有人樂的看蕭瑾的笑話,有人覺得親自賑災過於冒失,畢竟君子不立於危牆,實在沒必要親自去賑災。還有人對這個科考一肚子不滿,覺得這個破壞了如今的選官製,但要說抵製卻也不知道從何抵製起。

    那聖旨上隻有一句話,匆匆帶過,張李兩位丞相也並未對此有什麽評論。沒準聖上自己都沒把這件事情當做一回事,若是他們拚死反對,說不定反而促成這所謂的科考。

    還不如靜觀其變呢。

    不過經此一事,眾人心裏也都有了個大概,知道這位新皇是個喜歡折騰的。

    這裏麵唯一一群由衷慶幸的人便是這些商戶子和寒門子弟了。

    聖旨一出,他們幾乎喜極而泣。雖然已經可以料想到的,即便通過考試也不會有太好的官職,但是有了出路有了希望,他們便打從心底裏擁護蕭瑾這個新皇。

    隻可惜,他們如今人微言輕,並不能主導言論。

    所以蕭瑾也並不知道,自己在無形之中竟然多了一群擁護者。

    他已經處理好宮中諸事,準備動身前往建康了。

    出門之前陳善吾還過來尋了他一趟。依舊是帶著一盤看著正常但實則根本就不能吃的東西,說話的時候麵帶愁容,引導蕭瑾主動問她原因。

    蕭瑾猜測她是來告陳太妃的狀,也不介意故意惡心她兩句:

    “你初入宮廷,許多事事情還得仰仗陳太妃幫忙,若有不懂之處大可以請教於她。你同她皆出身國公府,如今陳太妃因思念大行皇帝鬱結於心,病倒在床上。我身為男子不好長久待在後宮,你就替我多去陳太妃那兒盡盡孝心。待我從建康回來之後,我希望能看到陳太妃的病已經大好。善吾,你一向溫柔善良,體貼人意,這點小事你應該不會做不到吧?”

    陳善吾木著臉。

    她已經已經不知道該做什麽樣的表情了,攥緊了手心,許久,她才能夠像從前那樣若無其事的笑了笑:“陛下說的這是哪裏的話?便是您沒有吩咐,妾身也會向太妃照顧好的。”

    “那我就放心了。”蕭瑾哥倆好地拍著她的肩膀,“看來你們倆相處的還不錯,真不愧是一家人。陳太妃性子也好,我不在的時候,想必她也會多多看顧於你。”

    陳善吾看了看他拍在自己肩膀上的手,忍耐又忍耐。

    等安王進京,一切就可以結束了。

    “陛下說的是。”

    真能裝啊,蕭瑾自歎不如,帶著些詠歎調的意思感慨著說了一句:“善吾,你真好!陳太妃也不錯,若是可以,讓你倆挨著住才好呢,還能相互照應。”

    陳善吾心裏逐漸扭曲。

    故意氣了陳善吾一回之後,蕭瑾神清氣爽出了宮。

    此次出行僅帶兩千兵馬,不過他有左右護法,一個是王從武,一個是韓仲文。

    至於跟在他們屁股後頭的馮慨之,那時多餘的。

    若非張崇明非要把他塞過來,蕭瑾都不稀罕要他。

    在皇城外頭會合之後,蕭瑾掃了一眼自己寬敞得有些過分的馬車,掀開簾子,邀請王從武跟韓仲文坐上來。

    兩人自然不好真坐上,隻推脫說自己騎馬就好。

    馮慨之心說這兩個人還挺會裝,他就足夠坦誠,他想坐馬車,壓根不願騎馬。

    要是小皇帝主動邀請,他肯定會不計前嫌上去坐一坐。能坐馬車誰願意騎馬呀?

    蕭瑾這番不讚同道:“路途遙遠,騎馬豈不累死?”

    王從武道:“不累,臣習慣了。”

    “行了,還說那些客套話做什麽?是個人都會累,趕緊上來歇著吧,切莫耽誤了時辰。”

    如此,兩人便再也不好拒絕,直接上了馬車。

    剛一上去,蕭瑾便幹脆利落地放下簾子,像是壓根就沒看到後麵的馮慨之一樣,無情至極。

    騎在馬上的馮慨之笑了,他不是人?

    這個亡國的小皇帝,隻管囂張吧,等到齊國的大軍攻來,有的是你哭的時候。

    到時候沒準還要求到他頭上呢,哼哼。

    作者有話說:

    今天下午我就料到,我今天肯定是要加班了。

    之後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