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朝議(下)
作者:昌令      更新:2020-04-08 21:40      字數:2378
  趙佶目前更傾向於李綱和太子的說法。

  趙楷的想法他這幾天有考慮過,覺得沒有什麽說服力,區區一個金國,建國都沒有幾年,遼國縱然亂,但還有數南北兩院數十萬大軍,即便再怎麽打敗仗,估計遼和金的關係也就像當初西夏和宋的關係一樣,來個割地自立。

  這個時候敲遼國竹杠的最好時機。

  但王黼、梁師成、趙良嗣等人堅定地認為與遼開戰一定能勝,又讓他升起了一絲希望。

  朝中如今一掃自神宗以來變法派與守舊派間的相互傾軋,烏煙瘴氣,自己提拔的臣子各個忠心,西北將士戰力強盛,士氣可用。

  似乎,對遼開戰,奪回燕雲十六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趙佶掃了一眼群臣,發現蔡京身為百官之首,今天居然沒有發言,便問道,“太師有何見解?”

  蔡京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讚成太子和李綱的意見。”

  “陛下,臣以為,為今之計應先乘遼國自顧不暇的機會攻滅西夏,若西夏滅,而遼陷於內亂,則我大宋與遼國便攻守易形。”

  自政和四年(1115年)劉法與種師道大敗西夏軍後,西夏已經瀕臨滅國危機,從難度上看,絕對比攻打遼國容易,從戰略上看,收複西夏能夠得到優良的產馬基地河套地區,還能打通連接西域的河西走廊,其意義不比收複燕雲十六州來的差。

  蔡京這話,一半出於真心,一半出於私心。

  出於真心是因為他也希望與大宋百年交戰的西夏能重新被收複。

  出於私心則是因為他不想讓童貫這家夥再進一步,壓過他。

  神宗曾言,收複燕雲十六州者,可封為王。童貫打的什麽主意他很清楚。

  做到以太監身份官至太尉、樞密使還不滿足,還想封王。

  這朝堂之上如今宦黨的勢力越來越大,梁師成和王黼勾結,蔡京這個相位越來越不穩定,一旦他失勢,整個朝堂就會變成宦黨的一言堂。

  好在童貫長年在外領兵,不能身在朝中增加影響,不然蔡京怕是早就要告仕了,如此一來,蔡京怎麽可能會如他的願。

  要為皇帝分憂,才能獲得皇帝賦予的權利。

  那些宦黨主戰派,為了通過戰爭獲得更高的話語權,不惜發動一場勝負難料的戰爭,顯然不符合皇帝目前的需求。

  皇帝真的是想打敗遼國收複燕雲十六州?

  當然不是,皇帝真正的想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成為一個文治武功皆有建樹的君主,完成祖宗完成不了的事情,彰顯自己的優秀,燕雲十六州算一件,西夏則是另外一件。

  文治方麵,趙佶已經做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而武功方麵,自然要取得至少拓地千裏的功績才能彰顯。

  讓皇帝去打遼國?官家是個什麽樣的人,他心裏再清楚不過,隻怕趙佶有這個心但卻沒這個膽。

  而且即便皇帝真的要打遼國,派去作戰的肯定是童貫,若是童貫真的打勝了,那他這個太師也當到頭了。

  而西夏如今就是大宋攥在手裏的一個軟柿子,隻要繼續穩紮穩打,過不了幾年,西夏滅亡,趙佶就會成為大宋武功僅次於太祖的皇帝。

  況且即便西夏已經距滅國不遠,但畢竟還是沒有滅國,需要童貫坐鎮西北,繼續戰鬥。

  等到即便將來童貫真的打下西夏,自己也已經老掉牙,可以退休了,如此一來,也影響不了自己。

  蔡京一番話說到趙佶心裏頭去了,對呀,何不加緊時間攻滅西夏,反正金國和遼國短時間內分不出個勝負,說不定要打幾十年,這個時間足夠大宋消滅西夏,消化戰爭果實了,到時候有了強大的騎兵,可以從河套直取遼上京。

  心中愈發覺得還是蔡京最懂自己的心思。

  朝中眾臣開始議論紛紛,不少之前沒有表態的人也都暗暗點頭。

  但也不能一口回絕金國人,畢竟還要靠著他們扯著遼國人的後腿,這談判自然要慢慢來,你來我往個幾年都是很正常的,至於幾年之後的事情,到時候可以再看嘛。

  “太師言之有理”趙佶蓋棺定論道,“趙卿,你回去之後且與金使說,我大宋與遼斷交之事暫不可談,除非他金國真有滅掉遼國的能力,至於其餘的條件都可以先提出來商量。”

  這就是準備先把金國晾著了,趙良嗣臉色有些不自然,當初可是他親自向趙佶自薦出使金國這才請來的金國使團,現如今不是在打臉嗎?

  “臣,遵命!”

  做完決定以後,趙佶覺得這事差不多了,便說道,“眾卿有本奏來,無本退朝。”

  “臣有本奏!”聶昌站出來道。

  “臣彈劾中書王侍郎家教不嚴,目無王法。”

  “哦?說來聽聽。”趙佶瞥了一眼王黼。

  “啟稟陛下,聶昌的族弟王革,在開封府為法曹,昨日竟沒有得到我的批文便帶領衙役擅自

  捉人,並行栽贓構陷之事,被臣拿下……”說到此處,聶昌頓了頓,看了一眼趙楷。

  趙楷也看了他一眼,老實在在。

  “而其所栽贓捉拿之人正是嘉王殿下。”聶昌說完,群臣便又是一陣竊竊私語。

  趙佶又看了一眼趙楷,繼續問道,“那王革為何要栽贓捉拿嘉王?”

  “據臣所知,是因為王侍郎的侄子想要調戲良家婦女,被嘉王所止,懷恨在心,便叫王革以尋釁滋事之罪捉拿嘉王。”聶昌耍了一個心眼,這王梓是王革的侄子,王黼是王革的族兄,所以說王梓是王黼的侄子也不算錯。

  “豈有此理!”趙佶一拍桌子怒道,“王黼!你有何話說?”

  “陛下!臣……臣事先實在不知此事啊!臣回去之後定將責罰二人。”王黼那叫一個憋屈,聶昌說的本就是實話,而且當事人趙楷就在一旁站著,這讓他怎麽說?隻能裝著毫不知情。

  “國家自有王法,這二人此刻就在大牢之中,王大人就不必親自責罰了吧。”趙楷道。

  王黼無非是想裝著不知道,名義上是回去責罰,實則是想借此大事化小,把兩個人從牢中撈出來,趙楷不能讓他如意。

  我趙楷可是堂堂親王,就這麽被你的族弟族侄打了臉,以後還怎麽混?

  “不錯,此事就交給開封府來辦。”趙佶道,“你王黼竟然對此毫不知情,對家人管教不嚴,朕便罰你半年俸祿。”

  王黼聽到此,一顆懸著的心又落了下來,感激道,“臣謝陛下隆恩!”

  趙楷聽到此,頗為不滿,這算啥?

  “父皇!”

  趙佶瞪了他一眼,“退朝。”

  “退朝!”楊戩高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