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朝議(上)
作者:昌令      更新:2020-04-08 21:40      字數:2267
  眾臣按官職品階排好隊,依次序進入大殿站好。

  “上朝!”楊戩站在龍椅下首喊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趙佶抬手道。

  眾臣起身,手持象笏板站定。

  “眾臣有何事啟奏?”楊戩說道。

  “啟稟陛下,臣有本要奏。”趙良嗣站出來說道。

  “金國使臣數次三番追問微臣,問陛下是否願意與其結盟,如若陛下不願與之不結盟,想請陛下將其放還回國。”

  今天這場朝會的基調就是就此討論是否與金國結盟,趙良嗣這一站出來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趙良嗣拋轉,大佬們自然要將玉丟出來了。

  “諸位卿家有何意見?”趙佶問道。

  “陛下,臣讚成與金國結盟。”王黼立刻站出來道,“現如今金國主完顏阿骨打頗為驍勇,對遼作戰接連取勝,若我大宋與之結盟,必能攻滅遼國,收回燕雲十六州,以全祖宗之誌。”

  王黼知道趙佶心中所想,投其所好。

  “王卿言之有理。”趙佶點頭道。

  這也是應有之意,趙佶一開始就有與金國一起攻遼的打算,隻是聽了趙楷的話語之後有些搖擺不定,所以準備聽聽眾臣的意見。

  “陛下!臣反對!”一名身穿紅色朝服的中年男子站了出來。

  趙楷一看,原來是起居郎李綱。

  王黼看李綱一個小小的六品起居郎,居然也敢跟自己唱反調,黑著臉說道,“李舍人為何反對?國家大事豈是你一介小小起居郎所能議論的?”

  趙佶看著李綱也是一陣鬱悶,這家夥,原本是殿中侍禦史,兩次三番跳出來對自己的施政指手畫腳,指責自己的過失。

  按說殿中侍禦史是言官,就是要奏言問題與過失,不因言獲罪。

  但皇帝設置這官是幹嘛的啊?是叫你去監察文武百官的啊,不是叫你來監察皇帝自己的!

  簡而言之,殿中侍禦史就是皇帝專門養來噴群臣的噴子。

  你噴宰相,噴王侯都可以,噴的越多皇帝越高興,但是就是不能噴皇帝自己。

  也不是說完全不能噴,你平常偶爾噴幾句無關痛癢的事情意思意思就可以了,但是總是和皇帝發布的政令過不去,逮到事情就反對,這就讓皇帝不高興了,皇帝想要做什麽事情,還要事事看你一個噴子的臉色來做決定?

  但趙佶也知道,李綱這人是絕對的忠心,不然也不會把他提拔為殿中侍禦史了,但李綱也實在是太沒有眼色了,讓趙佶很頭疼。

  所以趙佶就幹脆把李綱給貶成了起居郎,負責跟在他身邊記錄各種日常舉止言行,讓他多聽多看少說話,多學學。

  這李綱才剛沒消停幾日,沒想到又跑出來反對了。

  “王侍郎此言差矣,卑職既然能站在這朝堂之上,便有義務為大宋效力,發出自己的聲音。”

  趙佶道,“李卿有何意見?”

  李綱道,“陛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國家無信則如何立足?今遼與我大宋相安百年,百姓安居樂業,我大宋何以刀兵相加?”

  “李舍人真是迂腐之言,國與國之間哪有永恒的誓言,況且李舍人難道不知遼人慶曆增幣之事?遼人先趁火打劫在先,我大宋為何不能攻遼?”王黼反問。

  “雖然如此,但遼始終還是未與我朝撕破臉,且金之於遼如西夏之於我大宋,是謀逆。我大宋豈能與反賊結盟?”李綱說道。

  “依李舍人的觀點來看,孤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雖然我大宋不可與遼斷交,但可以坐山觀虎鬥,與金結盟,再趁機向遼國提出一些條件。”太子趙桓出聲道,他也覺得,目前這個想法最實際,“兒臣讚同。”

  趙恒看來,與遼國開戰還是太冒險了點。

  “太子殿下聖明!”李綱附和道。

  大宋朝不是沒有明眼人,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認識到大宋這邊的不足。

  坐山觀虎鬥,待價而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畢竟當初遼國也是這麽敲詐大宋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趙楷還以為李綱是和自己一樣堅定的反金派,沒想到他隻是覺得可以不和金結盟,但削弱遼國國力這件事上,卻也和常人一樣。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觀點,誠然,這種想法很正常,也符合大宋的利益。

  但他們都遠遠低估了金人的強悍戰鬥力,他們不會像西夏一樣占地為王,而是準備要滅亡遼國,可能誰都想不到,短短六年之內,雄踞北方,幅員遼闊的遼國會被一個小小的女真部落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滅掉。

  一旦遼國滅亡,宋朝就要麵對正處於崛起中,極富侵略性的金國,而其鐵騎便會在大宋君臣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突然發難,屆時便是靖康之恥。

  “李卿的觀點也有道理。”趙佶也覺得這個主意比較中肯,風險小,還好操作。

  “父皇,兒臣反對!”趙楷說道。

  “為何?”,趙佶問道,這小子一直反對與金結盟,難道還想逼著他跟金國開戰不成?

  “兒臣以為應當斷然終止與金國的結盟,繼續交好遼國,一旦坐看遼國被滅,我大宋也會唇亡齒寒。”趙楷道。

  “不可!陛下,此時應當與金結盟,共伐遼國。”梁師成站出來道,“如今遼國雖然亂,但還不至於被區區金國所滅,我大宋應該派出軍隊,乘機割上遼國一塊肉。”

  他和童貫同屬宦官出身,自然早已結為政治同盟,與遼開戰,就是給童貫撈戰功的機會,這樣他們宦黨才能在朝中掌握更大的話語權。

  “梁使相可知河北禁軍已百餘年未動刀戈,早就荒於操練了?”趙楷道,“這樣的軍隊,又怎能放心帶去攻打遼國呢?”

  “河北禁軍不行還有東京禁軍,西北禁軍,我大宋近些年每每逢戰必勝,兵強馬壯,何懼遼人。”梁師成反駁道。

  童貫對西夏的連連勝利讓他有理由相信,隻要童貫出征遼國,就能夠撈到足夠的戰功。

  “陛下,臣也讚成攻伐遼國,若太尉掛帥,定能戰而勝之。”趙良嗣也道,他也是因為童貫,才如願歸宋,實行他的滅遼計劃同樣也要童貫這位樞密使的配合,可以說,他的一切功名利祿全都掛在了童貫的身上。

  “陛下,臣等讚成攻伐遼國。”宦黨一係紛紛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