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鹽鈔
作者:昌令      更新:2020-05-29 15:04      字數:2289
  翌日,天氣晴朗。

  梁紅玉與小雪每人終是獲得了一個圓正的蛛網,皆大歡喜。

  下午,在聶昌、趙樞以及蔡京的兒子蔡絛、以及趙明誠夫婦的迎送下,與他們在城外十裏亭處分別。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趙楷拱手,“諸位就送到此處為止吧!”

  趙楷又特意叮囑趙樞,“五弟,父皇此次任命你為皇城司提舉,也是對你的一種磨礪,你好用心好好幹。此外二位妹妹還小,就拜托於你照看了!”

  “兄長且放心赴任!開封有我和父皇,定然不敢有人欺負她們。”

  “唱徹《陽關》淚未幹,功名餘事且加餐。”趙楷與眾人舉起酒杯。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隻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諸位請回吧!”趙楷轉身,上了馬車,留下了原地的眾人,看著車隊緩緩前行。

  李清照讚道,“惲王真是豪邁,何須為離別感傷,這天底下的險惡遠比路途風險地多。”

  趙明誠言:“我有預感,惲王此去西北,將會書寫一段傳奇。”

  ……

  此次隨趙楷前往西北的,除了劉錡與梁紅玉之外,趙楷還帶上了霍海。西北貧瘠,有些地方還少不了這位科學家的幫忙

  如今酒精已經研製成功,改進的器具也已經在官窯燒製中,不日便可量產。趙楷將肥皂、酒精這些事情全部交給了梁到、小雪以及李伯,明麵上有他們三人再加上自己那個提舉皇城司的弟弟在,暗地裏還有父皇撐腰,想來也不會出現什麽大亂子。

  除此之外,趙楷還特意去找趙佶要了一個人。

  被趙佶貶為起居郎的李綱,這位可是日後的抗金名臣,如此白白浪費在了朝堂之上當一個小小的起居郎豈不可惜?不如一塊跟他到西北經略,還能讓他有用武之地。

  趙佶自然是要人給人,大筆一揮,便封了李綱為權知鳳翔府事,協助趙楷。

  此時李綱便與趙楷同乘一車,談論起西北。

  趙楷問李綱,“此去鳳翔府,先生對西北之事了解多少?”

  李綱說,“綱對西北知之甚少,隻從朝廷的公文中可以窺出一斑。”

  “如何?”

  “刻不容緩!”李綱說,“雖然隻有隻言片語,但秦鳳路每年的財政收入高達近兩千萬貫,完全不合乎常理。開封府每年的稅收也才這個數,秦鳳路地處前線,屢受戰亂,如何能與開封府相比?唯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官員做了假賬,欺上瞞下!”

  李綱認為秦鳳路的官員屍位素餐,覺得應該立刻著手整頓吏治。

  “哈哈哈!”趙楷大笑了起來。

  “惲王為何發笑,難道我說的有什麽不對嗎?”李綱疑惑,“如此還請殿下為我解惑。”

  “我是在笑先生想差了。”趙楷擺擺手,“西北雖然凋敝,但也不至於收不到如此多的稅賦。”

  “如何收得?”

  “鹽。”

  “鹽?殿下是說範祥的鹽鈔變革?”

  趙楷點點頭,“西北物資奇缺,若朝廷從中原運糧,隻會增加財政負擔,所以朝廷才鼓勵商人往邊疆送糧,以換得鹽鈔販鹽。”

  司馬遷曾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世上隻要有利可圖,便有商人出沒的影子。

  “這發生在仁宗朝的事情我也有聽聞,隻是這法子真能給西北帶來如此大的稅收?”

  “不光光是食鹽,商人們將糧食運到邊關之後,還能換得茶葉、香藥、象牙、白礬等緊俏物資。但這些東西都是朝廷官營,他們賣的比朝廷價格低,朝廷就沒有利潤可言。”

  “由於有鹽鈔這個東西,朝廷便不再讓商人往邊關輸送糧食物資,而改由讓他們直接帶上錢財,按照當地價格購買物資。這法子成本就要低上許多,而邊關之地的賦稅也就自然多出不少。”

  簡單來說就是在鹽鈔出現之前,邊關的糧草都是政府統購統銷,隻要你運了糧食過來,不安好壞我一律照收,由此下來很多奸商就以次充好,將劣質糧草換得稀缺物資,還壓低了官賣品的價格。

  而鹽鈔出現之後,還是由政府運糧食到州府,但商人們想要拿到鹽鈔去取鹽,就必須在政府那裏買糧食給送到前線,然後才能換取鹽鈔。

  這樣一來,就能夠避免奸商以次充好,而且因為政府是賣方,價格由政府定,便能夠將運輸的成本攤給商人,如此一來就減輕了運輸的財政壓力。

  “原來是這樣!”李綱之前是言官,平日裏也就是給皇帝提提意見,所以不了解邊關的財賦收入完全是因為鹽鈔改革,“如此看來,邊關的情況比我料想中的好上不少啊!”

  “難啊!”趙楷歎道,“雖然鹽鈔改革極大地提高了朝廷的賦稅,減輕了朝廷身上的運輸壓力,但如今已經被人玩壞了。”

  李綱又是一愣,“殿下,這又是從何說起?”

  “百姓要吃鹽,才會去買鹽,倘若市麵上的鹽多了,鹽價便會跌落。”

  “在沒有實行鹽鈔之前,為了鼓勵商人運送物資,朝廷規定每人每年要買多少鹽。鹽鈔出現之後,朝廷隻負責賣鹽給商人,商人再轉賣給百姓,於是便取消了這個規定。”

  “但朝廷根本不管民間百姓每年要用多少鹽,隻要商人去給邊關送錢,朝廷就給鹽鈔讓他去提鹽。這樣就導致鹽鈔越來越多,市麵上的鹽價也越來越低,鹽鈔也越來越貶值。”

  “但這還不是最惡劣的。”

  “最惡劣的是這些年來,朝廷不斷發行新鹽鈔,然後又規定舊鹽鈔隻能貶值去換新鹽鈔,如此來控製鹽鈔貶值的問題,但另一方麵不斷加印新的鹽鈔,待到貶值,又換一種新的鹽鈔。”

  “如此循環往複,來給邊關運送錢幣的商人經常被坑地傾家蕩產,現如今又有多少商人是朝為富翁、夕掛黃梁?”

  “殿下是說……”

  李綱知道,這種經濟手段是蔡京一手炮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為朝廷每年增加了不少收入。他以前雖然也認為朝廷這樣做是與民爭利,但也就僅僅停留在上一通奏折,發發聲罷了。

  沒想到這種割韭菜的行為竟然直接影響到國家邊疆的後勤安危!

  “西北之事,當從此處著手!”趙楷對李綱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