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作者:聽金坎      更新:2022-08-11 12:53      字數:4398
  第151章

    說完請求後, 於景山就微微低下頭。

    從家族落敗後,他還沒求過誰,現在還是頭一回。

    江雲康看於景山耳垂都紅了, 低聲歎氣道,“於景山,且不說皇上的旨意還沒到槐縣。就是到了, 我也不能帶你去永平城。”

    “你今日與我說的這些,用不了多久, 便會有其他人與我說。你能提前知道,說明你於家還有一些底子在。”

    看於景山抬頭皺眉, 江雲康又道,“皇上明顯要打壓於家,我卻上折子帶你去永平城,不僅害了我自己,也會害了你。這個時候出頭,對你可沒好處。”

    “你一沒功績,二沒資曆, 才剛到槐縣不久便調任,這讓人怎麽看?”

    通過方才的交談, 江雲康便知道於景山變了許多。

    不過這也正常,家逢巨變,自然會有所改變。

    目前看來, 於景山倒是比以前要好。

    “那你說, 我要如何?”於景山握緊拳頭。

    好不容易在會試有個好名次,殿試明明也不錯, 卻被皇上壓到後麵去。雖說現在有個一官半職, 說起來是皇上開恩, 但懂的人都知道皇上這是看不上他。

    現在看著能有個機會,他是想把握住,可江雲康卻說他不是時機。

    “你父親久經官場,你不懂,難道他沒和你說嗎?”江雲康問,“皇上之所以會打壓於家,那是朝局不穩定,他怕你們於家也生事。都說亂世容易出能臣,但對你們於家並不適用。”

    “皇上需要人才,你要真想出頭,便先蟄伏兩年。就算在槐縣沒什麽功績,但也不會有過錯。等沒了施家那些煩惱,皇上對你們於家,自然也就不會那麽忌憚。你現在要做的,不是爭強好勝拿功績,而是先改變皇上對你的態度。”

    當官的人得不到皇上的賞識,必然走不了太遠。

    該說的都說了,江雲康往前坐了一點,“你還有什麽要問的嗎?”

    於景山搖搖頭,“以前我總想和你比,覺得你一個……”本想說庶子,但覺得說出來帶了輕蔑的意思,便改口道,“覺得你不應該比我好,現在看來,你確實比我好太多。”

    “讀書不是做官,做官不僅講才學本事,還有為人處世的道理。”江雲康起身道,“於景山,你要上進是好事,不過別太操之過急。來日指不定,我們還有同朝為官的時候,就看我們各自的本事了。”

    他和於景山,始終算不上朋友,就算這會坐在這裏交談,也不代表他們關係好一點。隻是說,不是仇敵。

    於景山看江雲康站起來,知道江雲康沒其他話要說,識趣地起身告辭。

    等於景山走後,林姝才從屏風後出來。

    她眉心輕蹙,“三爺,方才於大人說的,能成真嗎?”

    “不一定。”江雲康也說不清楚,“得看時局如何才知道,不到萬不得已,皇上不會用我的。”

    “我這就修書一封,送去給新餘給白大哥,問問到底怎麽回事。”

    施家確實是個麻煩,一直小動作不斷,皇上還得秉著仁義不動施家。

    拿不到施家的大錯處,皇上就不能處置施家。

    最開始聽到皇上讓施華池去新餘時,江雲康還很驚訝,覺得以皇上的聖明,不應該犯這種錯誤。

    但仔細想想後,便懂皇上的用意了。

    明麵上,皇上是重用施華池,實際卻是等著施華池犯錯。

    隻要抓住施華池的錯處,皇上這才能發落施家。

    沒了施家這個上躥下跳的小醜,賢王幼子便成不了大事,到時候找個遠一點的封地打發了便是。

    這麽一想,江雲康不由佩服,就是不知道,這個計策,是皇上自己想的,還是別人給皇上的主意。

    與此同時,宮中正是吵得激烈。

    因為永平城的折子又送來了,說北狄集結了不少兵力在亳州等地,而且過去一年裏,北狄新設碼頭。根據探子的消息,北狄也好像有火炮。

    北狄集結兵力,還不足以讓皇上等人擔憂,最重要的是,探子說北狄好像有火炮。

    好幾場戰役裏,曆朝都是靠火炮取勝,如果北狄也有火炮,那之後的戰還怎麽打?

    而且北狄有火炮,說明新餘和臨興關有北狄細作。

    多種事情撲麵而來,讓皇上和朝臣們一起焦慮。

    “行了,你們爭吵那麽多,到現在也沒一個有用的話。”皇上大神怒斥,“平日裏隻會說點好聽話,但朕現在要的是能實際有用的主意,而不是在這裏聽你們爭論!”

    “皇上息怒。”一眾大臣紛紛跪下。

    “息怒?你們各個自詡博學多才,你們得拿個主意出來,朕才能息怒啊!”皇上扶額歎氣,心累到沒力氣多言。

    這時,忽然有人小小聲道,“其實皇上,要不然我們退出永平城,也是可以的。過去百年都給了他們,現在給北狄也沒啥事。而且這些年,永平城拖著新餘等地發展,也是個累贅。”

    這話一出,眾人齊齊看去,見說話的是孫哲,好些人都屏息靜氣,心想這個孫哲要倒黴了。

    “你要朕讓出永平城?”

    皇上憤怒起身,怒斥道,“當初為了攻打永平城,你可知道多少將士犧牲?又可知徐放等人受了多少傷?就是賀之洲,現在還被舊傷影響,時常咳嗽。你卻讓朕退出永平城,不戰而退,是你窩囊,還是要朕去當個窩囊廢?”

    孫哲隻是想提議一下,沒料到皇上會是這個態度,顫抖著說不敢,“皇上息怒,微臣沒有這個意思。”

    “朕覺得你就有這個意思呢。像你這種慫貨,也不用在朕跟前晃悠了,摘去烏紗帽,流放海南,永世不許回京城!”皇上怒道。

    會有一個孫哲這樣說,必定還有其他人這樣想,皇上得殺雞儆猴,拿孫哲出來坐筏子,讓其他人不敢再往這裏想。

    能攻下永平城,那是名垂青史的好事。

    不論如何,皇上都不許永平城不戰而退!

    孫哲被拉下去後,剩下的朝臣,便都懂皇上的心思。

    皇上這是,要堅守永平城到底。

    文渝跪在左側,他微微直起一點上半身,“皇上,當初能攻下永平城,已是不易。既然我們跨過餘江,就沒有再主動退回來的道理。”

    他剛說出這句話,便得到皇上的肯定,又繼續道,“朝中既然無人可去永平城,不如啟用江雲康。先有國,才有家,國家大義跟前,還請皇上考慮一二。”

    說到江雲康,好些人都皺眉。

    大部分人不敢言,張閣老沒好氣道,“江雲康守孝還未滿一年,如何能去永平城?真要讓江雲康去永平城,豈不是不孝之人?朝中臣子那麽多,何至於非要用到江雲康?”

    “那麽請問,張閣老覺得誰適合去永平城呢?”文渝一句反問,讓對方立馬啞口。

    當初三郎要守孝,他嘴上沒敢多說,但心裏覺得十分可惜。那承安候偏心又狹隘,對三郎不管不問,現在卻要因為他而誤了前程。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文渝覺得虧得慌。

    沒人能接上文渝的話,朝臣們便看向皇上,等皇上開口回複。

    皇上之前就想過這個事,不過現在並不能點江雲康去永平城,他往堂下瞄了一眼,視線落在方才反駁文渝的那人身上,“張愛卿的長子頗有才幹,也過而立之年,去年南下治水有功,如今就讓他先去永平城吧。你說得對,百善孝為先,還沒到萬不得已時,不可壞了別人的孝道。”

    張家也是世家舊臣裏的一個,張閣老是那迂腐中的迂腐,什麽“讀書高”、“武將臭”等話語,便是張閣老最主張的事。

    皇上開口點到張閣老的長子,張閣老一張老臉頓時僵住。

    他家兒子哪算什麽治水有功,那都是他花了心思,做給別人看,是他幫兒子做的功績。

    “張愛卿,你不說話,朕就當你同意了。”不等張閣老再開口,皇上立馬讓人去擬定聖旨,讓張家長子立馬前往永平城上任。

    張閣老這才反應過來,想要張口時,卻被身邊的同僚按住手背,搖頭示意不要多言。

    皇上不是先帝那般好說話,如今皇上擺明了要守永平城,這也沒錯,朝臣也沒話反駁。

    但朝中能鎮住永平城的,真有點本事又不怕死的,也確實隻有江雲康。

    不想和孫哲一樣被流放,這會就不能再多言。

    張閣老一口氣就快喘不上來,自己兒子什麽樣,他心中清楚,就算不想承認也不行,當個太平地方的太守可以,絕對沒本事鎮住永平城。

    皇上這是拿他開刀,用來震懾其他朝臣。

    一行人退出去後,皇上則是長籲一聲,叫來身邊的內侍問,“江雲康在槐縣,如何了?”

    “聽說日子過得很簡單,也不見他與人聯係。”內侍道。

    “他倒是躲了個清閑,都怪那個承安候!!”皇上心中有氣,朝中好些人,和他還不是一條心,正是缺人用的時候,卻偏偏……哎。

    “罷了,不多說這個,你去讓人,把永平城的情況和江雲康說一聲。去的理由,就說朕記掛他,派人送點賞賜去。”皇上滿臉疲憊,隻希望快點有人能幫忙把永平的禍事給平定。

    宮裏的皇上在歎氣,江雲康則是先收到白輕舟的信。

    白輕舟信上說,施華池到了新餘後,立馬去了鹽井,把施家的人安插到鹽井去。再要安排人去羅家和造火炮地方,被賀之洲給擋住了。但就光鹽井那裏,施華池已經偷了不少細鹽。

    白輕舟寫信給江雲康,是想向江雲康要個主意,到底是再放任一段時間,還是現在就上折子參施華池。

    江雲康的第一封信剛送出去,白輕舟肯定還沒收到,他便又寫了一封送去。

    偷點細鹽對其他人來說是重罪,但對施華池,皇上還是需要更嚴重的罪名。故而江雲康讓白輕舟等一等。

    再次派人送信去新餘後,江雲康把林姝叫到裏屋。

    “如今朝局不穩,朝中能臣又少,我猜用不了多久,皇上便會派人來槐縣。”江雲康握住林姝的手,“隻是我不能輕易去,畢竟孝道為先。但兩三次後,總是要去永平城的。這次我就不帶上你們了,你與安兒留在槐縣,名義上是待我守孝,但我是不想你們跟我奔波涉險。”

    林姝不舍地道,“此次再去永平,真那麽凶險嗎?”

    江雲康點頭說是的,“太守都能遇刺,可見北狄狼子野心,怕是準備不少時日了。這次打起來,就不光光是一個永平城的問題,而是整個曆朝和北狄的對抗。若是贏了,便能把國土往北推上數百公裏。若是輸了,我們不僅要退回餘江,還要割地賠城。”

    “那你……”林姝麵帶猶豫,想說可不可以不去,但話到嘴邊又覺得不恰當。男兒誌在四方,她又如何能阻攔。

    “那你切記要小心,萬事都要注意,我們娘倆可都等著你回來。”

    “娘子放心,我這人最惜命,我會好好回來的。”江雲康摟住林姝道,“在槐縣,不會有人找娘子麻煩,等我再回來時,大哥他們的孝期也該過了,到時候咱們分家出來,再一塊回京城。”

    眼下還不知道二房的事如何解決,但不論如何解決,侯府裏一大堆的人,還是不如槐縣清淨。

    “我都明白的,我會帶著安兒,在這裏等你回來。”林姝靠在江雲康的肩膀上道。

    他們說完這話沒幾日,宮裏就來人慰問。

    來的還是皇上身邊的總管內侍,關心了江雲康好些話,又說皇上對江雲康甚是想念。

    又過了一個半月,木疆來信。

    信上說,北狄毀約起兵同時攻打永平城和臨興關,新太守張行鬆騎馬巡查時摔下馬背,把腿給摔斷了。

    木疆說永平城戰況艱難,北狄還帶了火炮來,他們現在隻能勉強守城。

    聽說北狄也有火炮,江雲康眉頭緊鎖。

    這必定是造火炮那裏出了內鬼,不然北狄如何能有火炮?

    沒過兩日,宮裏來了旨意,要江雲康即可前往永平城。

    江雲康心中雖然急切,想要飛去永平城,但一個孝字背在身上,為了避免被人說道,隻能推脫說不敢忘記守孝。

    直到文渝再次帶著旨意上門,兩人當著眾人來回推拒好一會兒,把有些侍衛都感動哭了,江雲康才接下聖旨。

    承安候是去年八月底過世,如今是新年六月下旬,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江雲康再次拿上官印前往永平城。就算時間不滿二十七個月,但如今也無人敢置喙他,隻會說他忠義兩全,最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