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作者:聽金坎      更新:2022-08-11 12:53      字數:3368
  第130章

    江雲康聽了也頗為氣憤, “北狄這是看我們內亂,想要趁火打劫。”

    “誰說不是。”白輕舟氣憤道。

    “那皇上是什麽意思?”江雲康比較在意這個。

    如果皇上答應北狄的要求,那……那才是最氣人的。

    眼下曆朝是內亂, 但北狄也沒好到哪裏去,去年雪災加戰敗,北狄就是拚了老命征兵, 也無法比上次乎顏完讚的二十萬精兵多。

    “還不清楚皇上的意思,現在隻知道皇上很氣憤。”白輕舟歎氣道, “今年一整年,確實太多事情。再不平息內亂, 百姓們苦不堪言啊。”

    江雲康點頭說是,徐放和木疆到現在還回不來,也不知道還需要多久。

    江雲康從府衙回家,馬上就是除夕,街道上已經裝點上紅燈籠,有些勤快點的,門口的雪也清掃幹淨。

    今日, 江雲康沒有乘馬車,而是帶著書硯往家走。

    走過主街, 拐彎準備進入小巷時,看到幾個孩童在追著玩,江雲康剛想說可愛, 就看到自家的安兒也在其中。

    “安兒。”江雲康喚了一聲, 安兒立馬回頭。

    安兒戴著虎頭帽,林姝怕他冷, 裏裏外外包得格外嚴實, 朝江雲康跑過來時, 江雲康害怕安兒會摔倒,大步走過去把人抱住。

    “你是偷跑出來,還是你母親讓人帶你出來的?”江雲康捏捏安兒白胖的小臉蛋,手感很好,又捏了捏。

    安兒笑咯咯地躲開父親的手,指著路邊的楊樹下,“是母親讓我出來的,您瞧,書墨在那兒呢。”

    書墨已經朝他們走過來,笑著喊了句三爺。

    “嗯啊。”江雲康和書墨點點頭,“外邊天冷,回家吧,去看看你母親準備什麽吃的。”

    江雲康抱著安兒,一路往家走。

    回家後,看到張月英坐在長廊下皺眉,江雲康先喊了一句弟妹。

    從徐放回京奔喪後,便沒回過新餘,張月英心中記掛著徐放,這段日子消瘦不少。

    “三爺回來了啊。”張月英淡淡地笑了下,她張嘴好似有話要問,卻又抿唇憋住。

    江雲康猜得到張月英的心思,寬慰道,“弟妹不要太擔心,徐放前段日子還來了消息,等內亂結束,他就回來了。如今最麻煩的刺頭都解決,隻剩下一些小嘍嘍,你放寬心一些,家裏還有孩子需要你照顧呢。”

    林姝從廚房出來,正好聽到這話,點頭附和道,“是啊,三爺說得沒錯。家中姑娘還小,徐世子又不在家,你要是思慮過多而生病,你家姑娘可怎麽辦?”

    “你們說得對,我就是忍不住地想,哎。”張月英也知道她多想沒有用,但更多時候是控製不住。

    “那就過來和我一塊做事,事情多了,就不容易多想。”林姝過來挽住張月英,笑著道,“我都和隔壁的幾家夫人約好了,新年裏去找他們摸花牌,你要是不喜歡,還有幾位夫人也是讀過書的,大家坐在一塊說說話,日子飛一樣地就過去了。”

    林姝比之前要外向許多,若是以前,她是不會像這樣出門交際。

    張月英跟著林姝去了屋裏,江雲康則是抱著安兒去廚房找吃的。

    今年的除夕,因為先帝駕崩,比往年都要清冷。

    等過完元宵,江雲康收到了皇上的折子。

    年底時,皇上拒絕了北狄上貢的要求,既然拒絕了,就得提前做好準備。

    皇上的意思是,讓江雲康加快造船廠的進度,以備不時之需。

    收到折子後,江雲康就帶人去了造船廠。

    皇上雖沒明說,但要他造船,便也表明了皇上的想法,江雲康幹活也賣力得多。

    從一月到三月,江雲康都待在造船廠那,直到造船廠快要修建好,徐放才從前線回來。

    徐放去了西部,平定內亂的同時,還參與了剿匪。立下不少功勞後,皇上也升了他的官。

    剛回到新餘沒兩日,徐放就來造船廠找江雲康。

    他提著兩壺酒,還有一包豬頭肉,把忙活中的江雲康叫到了樹蔭下。

    “嫂嫂讓我給你帶了一馬車的東西,但我這人心急,先騎馬來了。”徐放把油紙打開,裏邊是香噴噴的豬頭肉,“我出去了大半年,挨了不少苦,還好人沒事。”

    從先帝駕崩後,徐放又沉穩了不少。他徹底地有了自己是徐國公府頂梁柱的感覺,以前打戰都是衝在最前頭,拚殺個痛快先。現在他還是衝得猛,卻開始懂得避免受傷。

    江雲康拿起酒壺,飲了一大口,“你特意來造船廠一趟,可是有事要和我說?”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就上折子給皇上,我朝武將太少。現在是內憂外患,處處都要打戰,但真能用的武將沒幾個,所以才會一直平息不了內亂。我給皇上的建議時,開設武科,效仿前朝,增加武將的地位。”

    徐放握緊手中的酒壺,手背青筋暴起,“但朝中反對的聲音太多,特別是那些迂腐的老臣,說什麽區區武夫,本朝就沒有開武科的先例。那些老古董也不想想,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武夫在平內亂、退北狄,他們能在京城高枕無憂?”

    皇上剛登基沒多久,之前幾次的清剿,就讓京城裏怨聲載道,特別是一些百年世家,根本動不得。

    如果再開設武科,勢必會引起更大的騷動,故而遲遲沒有下決定。

    “我來找你,就是想讓你幫著一起上折子。”徐放看著江雲康道,“近來文渝和你兄長都得皇上重用,他們都是你舉薦的人,說明皇上會聽你的。”

    徐放不僅來找江雲康,他之前也找過不少同僚,好些人都同意上折子。

    “我同意你說的。”江雲康之前就有想過,但還沒實際去做,聽徐放已經上了折子,他是很讚同徐放的說法,“咱們本朝,確實太缺武將。先帝在位時,國土就一再縮小,如果再不多一點鎮守邊疆的武將,隻怕還會縮小。”

    他下定主意道,“這個折子我待會就去寫,我還會寫信給文渝他們。我大哥不好說,但文渝肯定會支持。”

    江雲康大哥是老派大家長,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是世家嫡長子為重的言論,江雲康還真不能保證大哥會同意。

    和徐放喝完酒,江雲康立馬去寫信,讓徐放一塊帶回去。

    與此同時的京城,徐放提議開設武科的消息也有一些人知道。

    文渝和江雲帆從宮裏出來時,江雲帆就有問文渝這個事。

    兩人上了馬車後,文渝才回答江雲帆的話,“三郎還沒和我說,不過我覺得徐世子的提議不錯,咱們以前一直被鄰國攻打,沒有厲害的武將,文官再多的謀劃也沒用。我們文官和武將,應當是互相協助,才能讓本國更好。”

    江雲帆沉默不語,他是從小就是聽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努力,爹娘族老,包括大環境裏的人,都是堅信讀書才有出路。

    但是過去一年,曆朝發生那麽多的戰事,一時間,讓他很迷茫。

    文渝看江雲帆沉默不語,倒是沒急著催,而是緩聲道,“如今這個日子,是一天變一天。咱們是皇上跟前的新臣,已經注定和那些迂腐的老臣不是一路人。”

    他們得了皇上的青睞,必然要成為皇上的左右手。如果他們沒有用,皇上又為何要重用他們?

    這個道理,江雲帆也明白,隻是跨出那一步不容易。

    日子轉眼過去,等江雲帆收到江雲康的信時,看完後又是一陣沉默。

    隨著朝堂上,越來越多人提起開設武科的事,新舊兩派吵得沸沸揚揚。

    有人說這是忘記先輩祖訓,也有人罵文渝等人不知好歹。

    這一吵,便到了五月。

    造船廠已經建好,江雲康黑了一圈,在修建期間,他隻回了兩次新餘,白輕舟有什麽公務拿不了決定的,也是派人送來這裏。

    現在造船廠建好,往後便是造船和擴大規模。

    這裏兩麵環山,北邊就有個小鎮,因為有造船廠,小鎮裏熱鬧了不少,也帶動了附近的民生。

    忙活完造船廠的事,江雲康又要去了潭州一趟,給當地的百姓科普水車的運用。

    戰亂過後,許多百姓連吃都吃不飽,加上今年雨水又少,江雲康聽說潭州旱了一個月,忙帶著水車的圖紙去了潭州。

    他這一去,便是一個多月,等他在潭州附近都科普完水車,當地的百姓都知道新餘有個江大人神通廣大,是造福一方的好官。

    等江雲康再回新餘時,已經是六月底。

    正好京城傳來消息,說皇上決定開設武科,今年年底各地選拔,明年二月再和文試的會試一起。

    這個消息剛出,便震驚全國。

    好些人都愣了,有許多人不看好此舉,也有一些練武的人喜上眉梢。

    江雲康聽到時,是特別高興。

    他剛穿越而來時,就覺得曆朝重文抑武的風氣過於離譜,想要國家強大,文官和武官缺一不可。

    不過一個新的製度頒發,勢必會先受到反對,還有一些不看好。特別是對於現在的皇上而言,現在沒人敢說皇上母族卑微,但還是有人會私下談論,說皇上的皇位是撿漏來的。

    既然是撿漏,便會讓人覺得沒有真本事。

    沒真本事,又大刀闊斧的改革,勢必會引起更大的不滿。

    江雲康想到開設武科後續的麻煩,高興之餘,他又慶幸自己沒在京城,想來文渝這會。應該忙得焦頭爛額。

    在家休息了幾日,江雲康打算去清點糧倉時,白輕舟要帶他一起出城。

    出發時,白輕舟神秘兮兮地和江雲康道,“三郎先別問,等到了後,你肯定會感到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