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作者:聽金坎      更新:2022-08-11 12:53      字數:3705
  第103章

    江雲康從三王宴請, 聊到了後來的孟家逼壓。

    他說得淡定,徐放聽著卻火冒三丈。

    “都是些下作玩意!”徐放想罵就罵,也不管那些人是誰, 哼聲道,“一個個隻知道看著眼前的那點東西,誰都想占著新餘, 卻又不肯出錢出力,就是他們上去了, 那也遲早完蛋!”

    不得不說,再次聽到徐放罵人, 還是一樣的親切,也一樣地讓人會害怕一下。

    好在營帳裏沒其他人,江雲康可以稍稍寬心一點,“他們有他們的事,咱們現在,得在新餘做好才行。我聽白大哥說你受傷,可嚴重?”

    “沒死沒殘就不算事。”徐放大咧咧地道, “在軍營裏想立功,哪能不受傷, 我又不是銅牆鐵壁。”

    說完,徐放哈哈笑了兩聲,又問到江雲康此行的目的。

    江雲康說是來借馬, 徐放卻目露為難, “之前打戰時,死了不少戰馬。後來我們自個修建關卡, 又累死一大部分。就是能借給你的, 也不多, 怕是解決不了你的急。”

    徐放說不多,那就是真不多,江雲康來之前就想過會這樣,但有幾匹總比沒有好,還是和徐放要了二十匹馬。

    現下他們都是最忙的時候,江雲康還得在天黑前回新餘,不好在臨行關多待。

    徐放送他到關卡口,“現如今,咱們都在新餘,等木疆回來,我再喊你來喝酒。你在新餘好好照顧自己,若是有人敢欺負你,直接和我說,我帶著人去砸了他家!”

    “哈哈,好!”江雲康道別徐放,等上馬前行一會,回頭看徐放還佇立在原地,對徐放擺擺手,示意不用送了。

    闊別數月,再次相見,他們也沒想到會是在新餘。一時間,感慨萬千。

    江雲康帶著借來的馬匹回到新餘,剛看到府衙的小房子,就看到錢掌櫃喪著臉從屋裏出來。

    “喲,錢掌櫃怎麽有空過來?”江雲康下馬後,笑眯眯地看著錢掌櫃。

    廣匯錢莊被府衙的人壓了幾日,就好像不懂廣匯錢莊背後的錢家是誰一樣,白輕舟和江雲康都是油鹽不進,不管錢掌櫃怎麽暗示,到後來幾乎明示,都沒有要撤人的意思。

    沒辦法,生意還得繼續做,若是再不管,錢莊遲早要關門。

    錢掌櫃今兒個,是來給白輕舟送錢的。

    奈何白輕舟把他給罵出來,根本不要他的錢。

    “是江大人回來啊,我也沒什麽事,就是想過來問問,廣匯錢莊的事,到底還要查多久。不曾想,白大人心情不太好,實在不是來的時候。”錢掌櫃看到江雲康的笑臉,就想撕下江雲康假惺惺的麵具,但又無可奈何,隻能繞圈子說話。

    江雲康笑道,“白大人近日為了修補城牆的事,想破了頭都沒籌到款,錢掌櫃得體諒體諒白大人。若是這城牆修不好,咱們新餘的百姓都要跟著擔驚受怕。”

    說著,他又歎氣搖頭,“白大人一心為了新餘,還抽人去幫廣匯錢莊查案,實屬難得。”

    話說到這裏就夠了,若錢掌櫃身後地主子聰明一點,便知道江雲康的暗示。

    如今恭王確實得寵,可錢明鶴被皇上貶官,新餘的錢家還隻是偏支。要想京城錢家插手來壓江雲康和白輕舟,實在是不可能。

    這會子,錢家主支得想法子讓錢明鶴官複原職,根本沒精力來管新餘的事。

    江雲康便是抓到這一點,而且隻要把錢家給壓住,後邊的齊家和羅家,便也知道他和白輕舟的厲害,不敢輕易怠慢。

    處理好這些當地富紳,往後才能更好地做事。

    和錢掌櫃說了兩句,江雲康便帶著馬匹進府衙。

    府衙的圍牆算都倒了,這會也沒錢修繕,借來的馬匹隻能涮在住的屋子附近。

    江雲康確認馬匹都安頓好,才進屋去找白輕舟。

    他剛進屋,就看到白輕舟趴在窗戶上看,“白大哥,你看什麽呢?”

    “我看錢掌櫃走了沒有。”白輕舟忍不住笑道,“他現在知道急了,要給我送五百兩銀子,但你想想,我要是那種貪錢的人,何至於現在還住這種小破房子?他也太羞辱人了!”

    “我把他臭罵一頓,趕了出去。方才他和你說話,沒少諷刺我吧?”

    “確實有說一點點。”江雲康坐下喝了口茶,出門大半日,他累了,“等著吧,用不了幾日,他們就會更急。”

    “會急就好,那個錢掌櫃,一副小人嘴臉,要不是一時半會拿不下錢家,就那張假銀票,我都要讓錢掌櫃和廣匯錢莊關了!”白輕舟氣鼓鼓地道。

    他性子直率,在江雲康麵前,有什麽便說什麽。

    江雲康輕聲笑道,“廣匯錢莊能在戰亂時沒什麽影響,咱們要是抓了錢掌櫃,便是給他們送把柄了。不用急,也就這些日子了。”

    現在聽江雲康說不急,白輕舟已經習慣了。

    有江雲康這種不著急的人在,倒是能安撫不少情緒。

    錢掌櫃沒送出錢,又回去找了錢明遠。

    錢明遠一聽江雲康的話,就知道江雲康暗示他捐款修建城牆,“原以為是隻小綿羊,不曾想是和狐狸崽,在這裏等著我呢!”

    錢明遠舍不得手中的錢,自然不肯一個人捐,但捐錢修建城牆這種事,還能留下好名聲,他倒是沒那麽反感。

    “派人出去傳話,就說我們錢家打算出一萬兩白銀修建城牆,等齊家和羅家聽說後,看他們還能不能坐得住。”錢明遠哼了一聲,又道,“但你去準備三萬兩,齊家肯定會想壓過我們,我就不信,齊家能比三萬兩還多。”

    雖然這個錢拿得不太情願,但錢明遠也沒辦法,才幾日的功夫,城裏就流傳死好些流言。這第一次交手,是他敗了。

    沒過兩日,白輕舟就收到錢家送來的捐款。

    錢家做好事,自然高調,一路派人跳著銀子送到府衙。

    第一次見到錢明遠,人家是送錢的,白輕舟也很熱情地請人坐下。

    三兩句的客套話,也算是互相的試探。

    等白輕舟帶人清點完銀子,錢明遠完走時,才問到江雲康。

    “久聞新科狀元是個能人,一直想見上一麵,怎麽今日不見人?”錢明遠看著白輕舟問。

    “江大人今日去巡查糧庫,近來新餘事多,他時常不在府衙裏。”白輕舟得了錢明遠捐贈的三萬兩,現在臉上的笑容也很真實。

    他現在最缺錢,錢明遠送了三萬兩來,這可是大手筆。

    “那可真是可惜了。”錢明遠目露遺憾。

    看白輕舟一直笑得開心,心如刀割一樣地離開。

    錢家送了銀子來,白輕舟立馬張貼告示,感謝病嘉獎錢家,還把三萬兩給寫出來。

    等錢明遠聽到消息時,臉更綠了。原以為白輕舟手腳沒那麽快,沒想到現在張貼出來,那齊家知道後,豈不是會壓他一頭?

    事實上,還真如錢明遠想的一樣。

    齊家的大公子,在白輕舟貼出感謝告示後,不僅送來了三萬六千兩銀子,還捐五千斛的陳糧出來。

    江雲康沒見到錢、齊兩家來送錢,他負責新餘糧運、家田、水利等。今日隻是巡查了糧庫,就讓他頗為心累。

    但回到府衙,聽白輕舟說起今日的收獲,心情又好了。

    “那個齊家大哥兒倒是會說話,瞧著比錢明遠好上許多。齊家大哥兒說話進退有度,不讓人覺得拿了架子,謙卑得多。”白輕舟誇道。

    誇完,他又忍不住感歎,“不過啊,這些商人也真多銀子,一次就能拿那麽多。想想咱們一年的俸祿,怕是還沒他們一天掙得多。”

    “捐錢捐糧,是留名受人稱讚的好事,這些商戶,本就需要一個好名聲。之前是拉不出來人帶頭,現在有了錢家帶頭,其餘人也會跟著捐錢。”

    江雲康笑著道,“錢家出那麽多錢,隻是想壓別人一頭,隻是齊家不甘示弱,才把捐銀給抬高。他們爭第一,就讓他們使勁爭,反正得好處的是咱們。”

    白輕舟點頭說是,“今日事錢、齊兩家捐銀,明日應該還會有些小商戶捐。這些銀子加起來,差不多夠住城牆了。”

    商人求名聲,等新城牆修建好後,讓人刻個感謝的碑,便是兩全其美的事。

    “不過得了那麽多銀子,可要看好了。”江雲康提醒道,“咱們這裏那麽簡陋,要是被什麽賊人惦記上,咱們了拿不出那麽多銀錢來填窟窿。”

    “我知道。”

    白輕舟指著床下,“全放床下麵了,誰要想動咱們的銀子,得先從我們的身上踏過去。”

    江雲康蹲下看了一眼,看到床板底下好幾個木箱,苦笑道,“等城牆修好後,也得帶著人開始修府衙了,不然就咱們這條件,也難讓人信服。”

    “修城牆最重要,但還得先幫百姓們把屋舍蓋起來,不然那麽多人無家可歸,新餘也恢複不到從前的樣子,更別提發展了。”白輕舟到新餘,為的就是大幹一場。

    “也對,的有人口在,新餘才能好。”江雲康想了想,又歎氣道,“不過城中壯勞力,都被征去住城牆,城中的屋舍重建,倒是麻煩了。”

    眼看著天一日比一日冷,若是今年冬日的雪大一點,怕是會凍死人。

    “這個我想過了,先從城南開始,就算人再少,也要慢慢地動工。”白輕舟道,“咱們先把那些損壞不多的屋舍修好,幫忙修的條件,便是主人家要允許別的百姓先在他們那裏過冬。等明年開春了,再開始大力修補屋舍。”

    之前戰亂,新餘往外逃了不少人,一部分人死在外麵,或者在外麵定居不回來,還有一部分又回到新餘。得吧這些人口都安頓好,新餘才能發展好。

    白輕舟手中有了錢,次日便開始對外貼告示,讓附近城鎮的人都來住城牆。若是家中有驢或馬的,也可以帶來,也會有工錢。

    白輕舟去管用工的事,江雲康就負責後勤那些。

    整整一個月,到十一月下旬,新餘下起第一場雪米粒時,城牆修補了一半。

    雖然還沒完全修好,但已經可以讓人鬆一口氣。隻有一半的城牆,也比之前從四處都能進城的好。

    府衙的瓦房也蓋起一排,有七八間屋子,圍牆壘了一小部分,至少能幫屋外一條給圍住。

    大家每日都是早出晚歸,累得躺下便能睡著,江雲康便堅持要請一個廚娘。在這麽累的情況下,總得吃飽一點,不然餓著了不能幹活。

    這一日,江雲康踏著火紅的晚霞回到府衙,正打算洗手去躺著,侍衛送來了兩封信。一封是林氏送來的,還一封則是木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