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作者:聽金坎      更新:2022-08-11 12:53      字數:5153
  第97章

    江雲康沒想到, 休沐的第二日,皇上就召見了他。

    在皇上身邊為官,得想了解皇上的喜好和習性。稍有差池, 輕則貶官,重則掉腦袋。

    每一次覲見,江雲康都是提心吊膽。

    聽皇上問到火炮的事, 忙謙虛道,“微臣不敢請功, 主意和配方確實是微臣提的,不過也是從西洋人那聽來。研發期間, 白大人費心費力,徹夜陪著微臣,他才是最大功勞。”

    “白輕舟說你是個人才,很有想法,又能做事。看來,把你留在翰林院,是委屈你了?”皇上隻看了江雲康一眼, 就收回目光,落在白輕舟請功的折子上。

    “沒有委屈, 能伺候皇上左右,是微臣的榮幸。”江雲康趕忙道。

    他低著頭,看不到皇上的表情。但這個時候不是該嘉獎他嗎?

    等等, 他想到木須先生說過, 皇上不太喜歡白輕舟的性格,覺得白輕舟粗魯, 沒有讀書人的文雅, 說話也過於直率。

    “你倒是比白輕舟會說話。”

    皇上合上折子, “白輕舟說你研發的火炮,威力甚猛,朕就賜你白銀百兩。外人問起來,就說是朕……欣賞你,火炮的事還需保密。”

    頓下輕咳幾聲,皇上又道,“還有,明日開始上值吧。”

    雖然得了賞賜,江雲康心裏卻沒太高興。

    外邊的人不知賞賜的由來,難免惹人猜忌。同時入翰林院的幾十個人,他倒是越來越紮眼。

    拿了賞銀回去承安侯府時,林氏聽是皇上賞的,正要高興,江雲康卻讓林氏低調。

    “當官不比讀書,書院裏同窗的不喜歡,最多使點小絆子,為官就不一樣了。”江雲康感歎道。

    “你說得是。”林氏也有林氏的煩惱,“從你入翰林院後,兩房的嬸嬸就派人請了我好幾次。去了吧,他們又諸多請求。不去吧,又說我們擺架子。”

    分出去的那兩房都是庶出,或許是覺得大家都是庶出,故而同病相憐,以前對江雲康態度也還不錯。

    隻是江雲康祖父當官不行,教養孩子也一般。那兩房叔叔也沒什麽本事,但如果是江雲康能幫忙的,也會幫一幫。可江雲康自己都沒站穩腳跟,叔叔們就想讓江雲康幫忙說說話。

    林氏每次去赴宴,都隻能裝傻,但也不能總這樣。

    對她態度沒變的,也就隻有二嫂和嫡母,以前怎麽樣,現在還是怎麽樣,反倒是讓林氏更習慣。

    京城裏親戚多,除了親一點的叔叔嬸嬸,還有其他的旁支親戚,誰家有個什麽事,都得上侯府來一趟。

    以前打秋風的最多,不過現在侯府變窮,給不出什麽銀子,慢慢的,才少了大半的人。

    不過也有心思活泛一點的,會找到林氏這兒來。

    林氏這些年和江雲康一樣,也在慢慢改變,雖然本性還是柔善,但也不再是軟包子,一般的親戚也能打發了,倒是沒讓江雲康操心這方麵的事。

    次日,江雲康便開始上值。

    記錄皇上的起居,是件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工作。每日聽聽寫寫,工作內容沒什麽意思,但可以聽到皇上和其他大臣的談話,可以增長見聞。

    從錢明鶴被貶官後,皇上已有半個月沒見恭王,不過見了幾次盛貴妃後,皇上對恭王又和之前差不多,隻是錢明鶴還是沒有恢複官職。

    於家把錢明鶴盯得死死的,每次恭王試圖提到錢家,就會被於家給狠狠壓住。

    在皇上身邊,待了近兩個月,到了八月金秋時節,江雲康也對皇上的脾性有了個大概了解。

    皇上已過花甲,在曆朝過往帝王裏,算是很長壽的。而越是上了年紀,就越怕死,每日進補的藥,不斷地送到皇上跟前。

    不過皇上的氣色看著不錯,但江雲康覺得,皇上內裏應該是虛的。頻繁地進補,卻沒有鍛煉,很容易有三高等。

    且當皇帝,也是件工作量很大的事,天沒亮就要起來去上朝。江雲康連續早起一段時間,有時都會犯困。

    這日下值回去,江雲康遇到了文渝,兩人一塊回去。

    張博宇沒考中庶吉士,暫時還在等補位。故而翰林院裏,和江雲康熟悉的,除了大哥,就是文渝。左舒亮不過平平之交,算不上好友。

    京城房價頗貴,本來木須先生想讓文渝住木府,當邱傑給文渝介紹了一門親事,年底便要成親,文渝隻能另外租賃宅院。

    可文家世代務農,家中錢財連兩進的宅院都租不起。最後還是江雲康聽說了,和林氏商量後,把他們的一出宅子,便宜租給文渝。

    文渝心裏一直記著江雲康的好,有聽到什麽事,也會馬上和江雲康說。

    “我聽說,新餘已經是第三次上書要糧要錢,是嗎?”文渝問。

    江雲康點頭說是,“新餘城牆被毀大半,不僅重修城牆需要大比銀錢,城中的房屋也需要修繕。皇上是允諾秋收後給新餘送糧,可你也知道,離新餘被攻破已經兩個多月,城裏的百姓必定艱難。”

    徐放就寫信給徐國公,說新餘軍士都快吃不上飯,讓徐國公先送點糧食去。聽說這個事時,江雲康就知道新餘不容易。

    若不是新餘有軍士鎮守,怕是早就起了內亂。

    文渝聽得直歎氣,“國庫沒錢,也是沒辦法。”

    “國庫沒錢,就想法子去掙嘛。”也隻有在文渝跟前,江雲康才敢說這種話,“一味地看不上商人,打壓商人,現在國庫沒錢,要是明年開春前,新餘的城牆還沒修好,北狄的軍隊真的要衝京城而來。”

    雖然半數國土被北狄侵占,可剩下的一半也不小。但曆朝除了農業稍微好一點,其他的產業就看不到盼頭。

    江雲康在皇上身邊待越久,越發清楚皇上隻想延續現在的局麵,並不願改革發展,更不想聽什麽新的想法。

    但自個止步不前,那就是一種退步,因為別人都在進步。

    文渝不是江雲康,思想還是更偏古人,聽到這話,隻是搖頭歎氣,並沒有去接。

    二人在承安侯府門口分別,江雲康下馬車時,抬頭看了眼天色,見一半的天空被晚霞染得火紅,步子不由快一些。

    前兩日是安兒兩周歲生辰,小孩兒長得很快,也更會說話。每日下值回來,江雲康都想快點抱抱孩子和娘子。

    他還沒進三房的拱門,就聽到裏麵傳來小孩清脆的笑聲,一聽就知道是安兒,順順太斯文,不會這樣笑。

    等他剛出現在門口,安兒就大喊了一句“爹爹”,隨後邁著小短腿,“撲哧,撲哧”地跑過來。

    江雲康一把抱起安兒,“快讓爹爹看看,是不是又胖了?”

    安兒白胖的手指,揪住江雲康的一根胡子,笑嗬嗬地搖頭,“沒呢,沒胖。母親說是壯。”

    江雲康顛了顛安兒,確實頗沉。不得不說,安兒的身體實在好,好幾次順順著涼,安兒都沒事。

    “好好好,是壯。”江雲康抱著安兒走進院子,見順順不在,便問去哪了。

    “方才青岸來抱去見大哥了。”林氏叫彩萍去擺飯,一邊進屋時,她一邊道,“今兒紅杏生了,是個兒子。”

    “那二嫂,豈不是不高興?”江雲康邁過門檻,放下安兒後,洗完手,再坐下等擺飯。

    “孩子剛出生,母親就讓人抱去給二嫂,說往後就是二嫂的孩子。”林氏道,“我看二嫂倒是還好,或許是和二哥親近不起來,才會要紅杏的孩子。”

    說著,林氏不由歎氣,“雖說紅杏被抬了姨娘,但到底是給人做小,往後孩子也不是自個的,冷暖也隻有她自個知道。”

    二房有了兒子,孟氏算是少了一件心事。

    眼下看著江雲康起勢越來越猛,便開始發愁江雲帆續弦的事。

    今兒二房得子,孟氏的嫂嫂胡氏還在正院。

    “二郎有了兒子,你也能省心一些,把孩子記在向氏名下。若是向氏往後沒有兒子,那也無妨。要是有,那也沒事。”胡氏豐腴,臉也生得圓,笑起來時,看著倒是個很好說話的人。

    “二郎的事倒是好說,他還年輕,這次不行,也還會再有孩子。”孟氏歎氣道,“最讓我頭疼的,還是大郎。安和走了快一年,順順都能走會說了,因為沒有續弦,還一直養在三房那裏。”

    “說起來,妹妹是該給大郎相看新娘子了。”胡氏道。

    先頭的安和郡主,出身高,模樣好,算是江雲帆高攀。

    但現在不一樣,承安侯府比不上十年前,江雲帆還有嫡子。家世好的人家,根本不願意把女兒嫁來當續弦。可家世一般的,孟氏又看不上。

    孟氏想要個娘家厲害的,可以扶持兒子的,這樣才能壓住江雲康。

    “這便是我愁的地方,嫂嫂可有合適的人選?”孟氏投去期待的目光。

    胡氏沉眸想了想,“我倒是有個人選,就是不懂妹妹看不看得上?”

    “你說。”孟氏道。

    “我娘家的侄女,你見過的,模樣好,品行也好,家中就她一個嫡女,也是家裏寶貝的孩子。”胡氏兄弟是三品官,三品官的嫡女,出身雖比不上安和郡主,卻也很不錯了。

    孟氏聽胡氏這麽說,卻沒有高興。

    胡家女確實不錯,但胡氏會提到她,也是有原因的。

    本來胡家女訂過親,但在成親前,未婚夫意外過世,耽擱了年紀,又影響了名聲。不然以她的家世,不可能給江雲帆當續弦。

    胡氏看孟氏不說話,心知江雲帆是孟氏的寶貝疙瘩,她也是看中江雲帆頗有前途,往後又會有侯府的爵位,才會這個事,“妹妹也清楚,我哥哥對侄女頗為寵愛,若是能成親家,往後也能多多提攜大郎。而且他們也不陌生,都有見過,若是能親上加親,對咱們三家都好,不是嗎?”

    “嫂嫂說得是,你那侄女我也見過,確實不錯。”孟氏還是心有疑慮,並沒有馬上答應,“不過大郎如今主意大,我得先問問他的意思。若是他同意,我便讓人去和嫂嫂說,成嗎?”

    “當然。”胡氏笑道,“結親本就要兩家都同意,他們自個也願意,才是最好。時候不早,我就先回了。”

    孟氏起身送走嫂嫂,再去大房找兒子。

    等她進大房院子,聽下人說大郎帶著順順用飯,心想還是得快點給大郎定門親事。

    江雲帆看到母親過來,他有些意外。

    讓奶娘帶順順用飯,他則是和母親到一旁說話。

    孟氏把胡氏的提議說了,“胡家那姑娘你見過的,模樣人品都好,就是……有個克夫的名聲。”

    說到這裏,孟氏就忍不住歎氣,“也是苦了你,若是安和還在,也用不著受這種委屈。”

    “沒什麽苦不苦,我拖家帶口,自個是鰥夫,倒是要委屈人姑娘。”

    江雲帆有了順順,往後爵位必定是給順順的,這麽一來,新夫人的孩子便沒有爵位。

    “胡家父子不站派,還算低調。既然舅母會這麽提,胡家應該有這個意思,母親去回話,就說我同意了。”江雲帆道。

    “你不在意她克夫的名聲嗎?”孟氏還是猶豫。她覺得錯過胡家,可能挑不到比胡家更好家世的姑娘,但又嫌棄胡家女曾經定過親。

    “母親,世上好處不可能都讓我占去的。”若是沒有嫡子,江雲帆的婚事還能挑高一點,但有了嫡子就不一樣。

    “之前的事我也聽說過,是那公子意外墜馬,和胡家姑娘並沒關係。母親要是不放心,先讓人去合下八字,若是八字不合,那就作罷吧。”

    雖然是給自己說親,但江雲帆卻是一副長輩相看的目光。姑娘人不錯,家裏父兄靠得住,他便沒有意見。

    孟氏聽兒子都同意了,便也隻好答應。

    這邊孟氏在想要準備什麽禮去送給胡氏,三房那裏,江雲康和林氏已經洗漱完躺下。

    他們夫婦成親數年,還是如膠似漆,三房裏的人都很羨慕。

    林氏枕著江雲康的胳膊,“等明年,是不是要給安兒找個啟蒙先生了?”

    “過完年,安兒也才三虛歲,不用那麽急。我會先帶他認認字,其餘的等大一點再說。”江雲康不想安兒過早地開始辛苦,小孩還是要有小孩的世界。

    一夜好眠後,江雲康次日起來,外邊天還沒亮。

    每天都是打著哈切去上朝,不過時間久了後,倒也慢慢習慣。

    今日記錄時,聽到新餘又來了折子,江雲康便留心多聽了一會。

    新餘經過一場戰亂,還沒喘過氣來,原本的官員也隻剩下一個。太守死在北狄人手中後,就一直沒有太守,通判前些日子也病逝。這次來的折子,便是請求皇上派遣新的官員去新餘。

    但現在的新餘,就是個誰都不願意去的地方。

    即是防守的第一線,但又沒錢沒糧,還沒人。這個時候誰去新餘,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不快點重修新餘,等北狄人再次攻過來,新餘往後的郡縣便要麵臨危險。

    一個早上的功夫,皇上都沒拿定主意。

    太子和恭王前後來找皇上,說的也是新餘的事。他們都有舉薦的人,也都有各自的小心思,隻有賢王沒來找皇上。

    當天下值回去,文渝也和江雲康說了這個事。

    “新餘是重要的防線,不能再沒太守,可朝廷分的那些官員,誰都不想去新餘。”文渝憤憤道,“要不是我資曆不夠,我就自請去新餘了!”

    聽到這話,江雲康很意外,“文師兄不是打算一直留在翰林院,怎麽會想去新餘?”

    “我是想留在翰林院,但看到那些人互相推脫,恭王舉薦的又是平庸之輩,實在擔心。”文渝眉頭緊皺,說話時一臉愁容。

    “確實。”江雲康點頭道。

    恭王和太子都想要新餘的勢力,卻又不想派最得力的臣子去新餘。因為去了新餘,隨時都可能麵臨戰爭,會丟掉性命。

    可新餘是最重要的邊境之一,平庸的人去了新餘,起不到任何作用。

    馬車裏的兩個人陷入沉思,都在思索新餘的出路。

    接下來幾日,皇上就派誰去新餘的問題,和朝臣們商議好幾次,卻還是拿不定主意。

    直到白輕舟遞了折子給皇上,自請去新餘擔任太守。

    廬城也處在邊境線,但因為廬城附近的水流湍急,北狄人又不擅長水性,故而北狄進攻廬城的次數比較少。

    白輕舟在廬城三年,頗有建樹,現在自請去新餘,倒是解決皇上一大難題,當即就同意了。

    當天江雲康回承安侯府時,他也收到白輕舟的來信。

    這段日子,白輕舟和江雲康一直保持書信往來,故而收到白輕舟的信,江雲康並沒有意外。

    隻是看完信上的內容後,江雲康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