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磷礦與虎杖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671
  第98章 磷礦與虎杖

    一行人驛站在景山縣驛站裏歇息了一晚, 第二日一大早,林立文繼續花錢找來驛站小吏將水壺水裝滿後,繼續前行。

    說起來,林立文也不是個不能吃苦的人,之前在牧州和吉州時,他經常這般下鄉巡查。可沒有哪一次,覺得這般吃力。

    因為景山這地山巒丘陵甚多,路況極為難走。

    哪怕楊越和趙武都是習武的好手,這般一路行走下來,也覺得很是辛苦。

    且最要緊的一點,還是缺水。

    尤其是位於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時,他們便越發舍不得飲用水壺裏的水了。因為誰也不清楚前麵還有多長的無人之路,水自然得盡可能的省著點去喝。

    好在的是,林立文這個學農業的,對一些植物也是比較了解。

    比如這日中午,眾人行走至一處山巒地時,林立文在一片山坡灌叢中,發現了一從好物——虎杖。

    虎杖也叫酸茼杆,因為耐旱性強,因此在西州這地也能長成。

    其莖稈可食用不說,因其空心處還能出水。因此此時,它便成為了林立文他們暫時的飲水來源。

    張五郎對這物也是熟悉的,但是楊越和趙武卻是不認識。

    楊越在試著食用完莖稈和喝過裏麵的水後,大為驚訝:“奇怪了,這杆子甚酸,杆子裏的水不僅不酸,反倒還帶著微甜。”

    也因著不舍得將水壺裏的水喝完,這一路大家其實都是在忍耐。眼下試過這些虎杖空心處出的水後,楊越和趙武還一連折了許多的虎杖。

    等到喝夠了後,楊越還提議:“大人,我們往馬車上也裝些吧。”

    趙武也點頭:“我也覺得該扯些。”

    畢竟還不知曉這一片山巒範圍到底有多大呢,若是再見不著村莊,那麽囤些虎杖放車上就很有必要了。

    畢竟他們再是如何伸手好使,也不過是與野外能獵些野物烤來充饑,卻是沒本事變出水來的。

    然沒等林立文回話,作為熟知西州各地的張五郎這時說道:“其實,我瞧著此地應是挨著舟縣邊際了……”

    趙武聞言,立即來了精神道:“當真如此?”

    楊越也滿臉期待的看向了張五郎。

    說實話,他們本以為自京城一路護送林立文到西州已經夠辛苦了。卻萬沒想到,陪著林立文下西州各縣城鄉村巡查卻還要來得辛苦。

    張五郎便站在馬車上,仔細往南邊確認了一番,然後肯定的說道:“等繞過這處山峰……咱們便能到舟縣。”

    趙武頓時就歡喜了,便道:“那這虎杖咱們也沒必要折了。”

    楊越也點了點頭。

    虎杖杆子較酸,並不是他們所喜愛的。之前他們是擔憂長時間找不到水源,這才想著囤些虎杖備用的。

    林立文這時卻說道:“還是去折上一些來吧。”

    張五郎一怔,然後趕緊說道:“大人,我敢保證,最多再往前行走十來裏,咱們便真的可到舟縣。”

    這是誤以為林立文不相信他的帶路了。

    林立文也笑著與他解釋:“我自是信得過你的,然這虎杖,我折來是另有所用。”

    早在在來之前,林立文早就針對西州各縣城的分布做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林立文知曉張五郎之前說的舟縣不僅與景山縣相鄰,其地理位置也位於西州的南部,在降水量上好過景山縣許多,就連氣候上,也較為溫暖許多。

    而虎杖這東西雖耐旱又耐寒,對生長土壤要求也不高,但卻喜溫暖,所以多長於溫潤性氣候地區。

    眼下這一片山坡灌叢裏的虎杖莖稈粗壯,長勢如此良好,便可見此地的氣候是很事宜它生長的。

    知曉林立文拿這些虎杖是還有別的用處,張五郎也鬆了口氣。

    畢竟他可是受閆刺史特意交代過的,一定要好生給林立文做好這個向導。因此林立文的態度,在他這裏就尤為重要。

    解釋完後,林立文又繼續對趙武,楊越二人說道:“咱們接下來還要去往舟縣巡查,倒也不用折上許多。”

    其實氣候較為溫暖濕潤的舟縣應該也有地方生長虎杖,甚至長勢或為更好。但林立文卻並不想花費時間特意去尋找。眼下既然都碰上了,便直接在這裏折上一些帶上便是。

    也如林立文所預料的一般,待到楊越趙武按照他的吩咐將虎杖折了些放置到馬上後,他們繼續前行,很快便進入了舟縣。

    一路巡查下來,舟縣此地的農作物種植麵積比之景山縣要多出許多,其百姓生活也因此較為富庶,所以舟縣也是西州少有的幾個中上等縣城之一。

    此地漢族人口特別多,林立文他們這一路轉下來,甚至沒怎麽見到遊牧民族。

    又因著水源上不似舟縣那般缺少,驛站裏的小吏雖提供的吃食與住宿相差不大,但卻也沒卡他們的飲水。

    隻每次提供的量都不大,顯然是怕他們會因此浪費。

    這種愛惜水的程度,若非這次隨著林立文一起親自體驗了一把,楊越和趙武簡直是難以想象。

    林立文倒沒說什麽,隻是在巡查完舟縣時,像是有意識一般的往一些石山較多的地方行走。最終這一日,他們途徑一處裸露的山礦處,他忽然吩咐楊越,趙武將馬車停下。

    然後楊越他們便看著林立文在那一堆山礦中來回摸尋搜索。甚至還借用了趙武隨身佩戴的長刀,歡歡喜喜的取了好些石塊出來。

    趙武和楊越在怔愣會後,也過來與林立文幫忙。

    隻是對林立文的這行為,他們很是不解。

    楊越性子較為沉穩,一向來是聽林立文命令行事,屬於做得多,問話甚少的那種。

    趙武則不同,性子本就比較活躍。再者他與林立文也相處了一個多月,知曉林立文性子比較溫和,便一邊幫著林立文取石塊,一邊直接問道:“大人,你弄這些石塊是有何用?”

    從瞧見虎杖時,心中便有了想法的林立文這會就笑著對他們說道:“阿武,這些可不是普通的石頭,它是一種含磷的磷礦石。”

    磷礦石可以直接製作成磷礦粉使用,但是卻屬於難溶性磷肥,因此一般直接用的話都是作為基肥來施的。且將之深耕進酸性土壤裏,可降解土壤的酸度值。若是與有機肥慪製,對豆科植物和果樹一類來說也是極好的肥料。

    且不僅如此,它若是和虎杖草一起進行一定比列的發酵,便可製作出農作物比較易吸收的有機磷肥。(注1)

    其實磷礦石還不止能用於農業製肥,它還能用於許多穿越者在小說裏發明的玻璃上。隻不過林立文會製作磷肥不假,但對玻璃這一塊的煉製方法,他卻是不熟悉的。

    林立文便隻對三人將製肥這一塊簡單的講解了一下。

    聽完講解後,趙武,楊越還有張五郎三人既感到震驚,又依舊覺得難以置信。

    其實也不止是他們,所有聽聞這些個石頭還能製作肥料的人都覺得難以置信。

    尤其是待到林立文將尋到的磷礦石帶回西州府城屯田司衙門裏後,他便快速安排人去往附近較為溫暖濕潤之地,找尋虎杖。

    林立文先前讓趙武楊越兩人折來的虎杖便是作為樣品,分發到找尋虎杖的屯田司衙役們手中,以防有人不識得。

    至於帶回來的這些磷礦石,也被林立文安排人將其研磨成粉末狀。

    那些得了林立文吩咐的屯田司衙役們倒是很快就將他所需要的虎杖折了回來,但是對於林立文接下來的一係列操作,被他所選出來的官田裏的那些農家好手們私底下卻是議論紛紛。

    “我這還是第一次聽說,竟然有人拿石頭來做肥料的!這石頭即便是被磨成了粉,它不也還是石頭麽?真的能肥地嗎?”

    “想來應當是能行的吧,畢竟那可是林大郎。”

    “若是真能行的話,那這林大郎可真夠厲害的!石頭都能被他做成肥料,也就莫怪他於農事上會這般出名了。”

    “既如此,那我倒要好生將這法子學了。那林大郎不還說了,這法子做出來的肥料對大豆,油菜,麥子等都是有用的呢!”

    “是呢,咱們與其在這裏猜測能不能行的。倒不如先好生的將法子學了,若是真能行的話,將來咱們也可以這般學著來製肥了!”

    “你可還記得那虎杖草是如何製作來著?”

    “我想想啊,好像是要先將虎杖草洗幹淨,加熱……然後將其搗碎,再放到發酵池中加熱發酵幾日……之後在放入研磨成細粉的磷礦粉,再一起發酵。”(注2)

    這其中加熱的步驟,是因為不管是前期要使得虎杖草能發酵到所需的濃度,對溫度要求就比較高。亦或者是後期加入磷礦粉時,想要兩者能快速的融合分解,那也是需要高溫才可的。所以發酵時所用的發酵池,林立文也是單獨設計過的。

    屯田司的農家好手們雖不大懂這些化學上的反應,但對林立文的吩咐,卻是嚴格按照要求標準去操作的。

    待到磷礦粉放置其中約莫半月有餘時,他們又按照林立文的吩咐,將發酵池裏麵的東西弄出來,放置太陽底下曬幹。

    而這些曬幹品的成品,便是能達到林立文所要求的含磷量較高的有機磷肥了。(注3)

    知曉這些肥料就這般製作成功了後,那些個農家好手們倒也覺得挺簡單的。

    主要是這些原材料也好得,如磷礦石,因為這年代還從未有人發現它的用處去對其進行過開采,所以哪怕西州並非磷礦含量較多的地區,他們要想找尋也是不難的。

    再有虎杖草,這玩意就更好找了,別瞧著楊越和趙武對這東西不認識。可西州這地方的好些鄉下小兒,可還一度將其當為野外零嘴來吃呢。

    而林立文在經過試驗成功後,便趕緊安排人加大有機磷肥的製作了。

    因為這次巡查他發現,像西州這般幹旱荒涼之地,水源這一塊是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然這一部分的工程過大,即便林立文心中也有了計劃,可短時間內必然是沒辦法解決的,所以林立文隻能先采取別的辦法,盡量使得今年的春小麥增產。

    那便是改良當地的土壤,增強其本身的肥力。讓它既可以提供給種植在旱地裏春小麥所需要的肥力,還可以提高土地自己蓄水的能力。

    而用磷肥加農家肥和少許氮肥配製成一定比例後對已經種植下的麥地進行施肥,便可達到土壤保墒的效果。(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