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離去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790
  第84章 離去

    林立文是在見著村民們用土炕孵蛋孵化成功後,便又開始親自駕著牛車去往別的縣城進行巡查各地水稻種植情況了。

    之前他因為忙著景縣改善一事,便隻能派遣屯田司的衙役們去往各縣城巡查。然後讓他們回來後,將巡查時所見匯報給自己。

    從各衙役的匯報中,林立文便知曉那些在農事班學習的農家好手們,回了各自縣城後下鄉教授百姓時委實很賣力。

    畢竟林立文一開始針對各縣城具體情況,給出了不同的完成度獎勵。屬於這些農家好手們下鄉傳授老百姓們種植技巧時,但凡肯用心一些便都能得到的。且獎勵還分等級,完成量不同所對應的獎勵也不同。

    但哪怕是最低等級的獎勵,也能抵得上這些人平時幹活一年的收入。而且每往上一等級所對應的便是半年起步的加獎……若是能完成最高等級的,那獎賞便不再是之前的半年一階梯,而是在前一等級的獎勵上直接翻倍!

    麵對這般巨大的獎勵,且下鄉教授時還有吃住補貼,那麽試問這些農家好手們去往各鄉村教授百姓時,又怎能不賣力!

    所以等到林立文去巡查檢驗時,對各縣城的水稻種植情況,他也表示很滿意。

    果然啊!

    一人之力始終太渺小,林立文唯有把農業知識先傳授出去,然後再讓從他這裏學了知識的人下到鄉間去對百姓們進行教授,效率才能真正的上來。

    於是從各縣城巡查檢驗完畢後,不怎麽需要他時時往田間跑的林立文,找出了筆墨紙硯……

    在進入七月後,景縣這邊的水稻便開始逐漸進入成熟期。

    在見著自家田地裏,從未有過的這般壯觀的金黃色的一大片景象時,好些村民們看著看著眼眶都紅了。

    他們景縣的田地終於不是廢地了!

    他們景縣也能種出大麵積的水稻了!

    他們終於不用再羨慕別的縣城,也再不用為著想吃上一碗米飯而想到半夜忍不住哭泣!

    之後又等了幾日,景縣這邊的水稻便進入了收割季。

    因著產量委實不低,老百姓們也很是舍得。於是有許多的老百姓在稻穀剛曬幹時,便迫不及待的用石對窩碾出來了一些米,上鍋蒸熟與全家人食用。

    吃的還是極其奢侈的大白米幹飯!

    米飯還未完全煮熟時,家中小兒們便因聞見了香味,舍不得離開灶台。

    哪怕大人們因此行動不便,對他們出聲驅趕:“莫要都擠在這裏礙事……”小兒們也是嘻嘻哈哈的笑著散開,待到過了一小會,他們便又擠到灶邊來了。

    瞧見家中孩子們這般眼饞,大人們其實也沒好到哪裏去。

    好不容易待到米飯終於煮熟,將其一整鍋端至桌上。再由家中長者拿起了勺子,開始與大家分發。

    在大人拿勺開動那一刻,全家人都是一麵緊緊的注視著正散發著濃鬱米香的飯鍋,一麵不自覺的吞起了口水來。

    最後終於等到大人將屬於他們的米飯裝好,大家是迫不及待的捧著碗,抓著筷子就往嘴裏扒飯。

    剛出鍋的米飯其實還有點燙,可這會那一點點燙痛完全被他們忽略了。口中隻有大白米飯的好吃與吃進肚裏時的那股從未有過的幸福感……

    曾經飽餐一頓大白米飯是他們做夢時才能夢見的事,但如今卻是真的成為了現實……

    這便使得家中小兒們越吃越歡快,而長者卻邊吃邊流淚:“你爺臨走前,便是在惦記著這一碗白米飯……”

    “那時候娘病了躺在床上時,與我說她隻想能喝口米粥便好……”

    “嗚嗚嗚……若他們現在還能活著,能吃上一碗這樣的大白米飯,那該有多好……”

    於是這一日晚上,好些人家屋裏都突然響起了哭聲。

    知曉稻子收割後,各村的裏正也在林立文的吩咐下,與屯田司派遣下來的衙役們開始對景縣各村百姓們進行水稻收獲登記。

    在這之前,林立文也派人將官府這邊需要登記畝產量的事告知了景縣各村村民們。

    村民們很是感激林立文為他們景縣所做的一切,因此在屯田司衙門上門時,也十分的配合。甚至連剛收下來的毛稻產量是多少,再到後麵晾曬幹水分與去除雜質後的產量都記錄的很是詳細。

    每每衙役們剛問,老百姓們便隨即就將數據報了出來。於是整個登記過程,進行的無比順利。

    老百姓們還主動說道:“地裏的稻草也都留著的……”

    別看景縣往年地裏因湖田水患之害導致其種不出莊稼,但其實它溫暖的氣候卻是非常適合種植兩季稻和再生稻的。隻是年前兩季稻中的早稻種子尚且不夠,因此林立文便讓大家試種的是再生稻。

    這再生稻若能長成,老百姓們也能多收獲一茬糧食,因此大家也非常的配合。

    於是又等過了兩個多月,受林立文吩咐的屯田司衙門們便再次下到鄉間來進行再生稻產量的登記。

    再生稻的產量肯定是沒法跟第一茬比的,可老百姓們卻非常的高興。

    前些時日,有一小子在地裏收獲再生稻時,便忍不住樂嗬嗬的說道:“萬萬沒想到,第二茬真能種出稻穀來!”

    這話被同在地裏收割再生稻的家人聽去了,他爺便把眼睛一瞪:“你知道個什麽?大郎說它能種出來,它就肯定能種出來的!”

    他奶也說道:“就是,大郎說行它就行!”

    而被挨訓了的小子也不生氣,隻咧著嘴露出一口白牙站在那裏嘿嘿嘿的傻笑。

    他娘瞧不得他這憨傻模樣,便也來說他:“快別杵這站著了,趕緊割稻……早些割完早些回去,明日家中有媒人上門呢!”

    “媒人上門……是來給我說親的嗎?”小子難以置信的問道。

    他娘便嗔怪一聲:“真就是個憨貨!媒人上門不是給你說親的,還能給誰啊!”

    小子聽聞後,整個人都懵了,站在那顯得人也更傻了。

    要知道這種情況,放在以前那可是從未有過的!但凡說親時,隻要告訴媒人是景縣這地方的,對方一準皺起了眉頭……

    可如今真的不一樣了。

    景縣的地裏不僅能種出來各種各樣的莊稼,且池塘還養魚,家中養家禽……唯有果樹苗尚小,未能立即有收獲外,其餘的加一塊已經能使得他們現如今一年的種植可抵得上別地種植的三倍!

    自此,景縣在婚姻市場的地位終於開始攀升。

    於是一些本地的姑娘不再一門心思的想著外嫁,外地一些瞧出景縣具有大好潛質的人家,也願意將閨女嫁過來了。

    但這也給景縣老百姓帶來了新的苦惱。

    因為林大郎還告訴過他們等家裏條件富足些了後,便可養豬。說豬若是養好了,其糞可肥地,地裏產出糧食蔬菜則更多。而糧食蔬菜又可喂養魚蝦與雞鴨鵝等禽物,鴨鵝之糞便又可喂養水塘裏等作物……這般下來,形成了一個循環,便才真正對得上生態農業這個詞。

    隻是豬仔作價不便宜,因此林立文一開始才沒有給大家做這般的建議。而娶媳婦回來也是要花費不小的錢財的……他們今年又才是第一茬收獲,便是地裏收成足夠多也終究有限。

    因此如今景縣好些百姓家裏,都在為此事苦惱。

    但這種苦惱與過去總歸是大不一樣了,老百姓們便是再苦惱,也是一種對未來生活充滿了盼頭的幸福苦惱……

    等到屯田司衙役們將景縣各村的再生稻的畝產量數據交上來時,便到了林立文要離開景縣的時刻了。

    臨走前,林立文帶著錢秀秀,與林老大林老二他們一起去了彭家道別。

    “怎麽這就要走了啊!”林小姑眼眶一紅,還直接哭出聲來。

    她隨婆家來到景縣十五年,這十五年從最開始的分外想念娘家親人到逐漸一步步的習慣。本以為是老天爺到底可憐了她一把,又將親人送到了身邊來,可誰知這才見麵多久,便又是分離。

    而這一分離,當真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麵了。

    所以莫說林小姑不舍,便是林老大與林老二也很是不舍。

    “小姑。”林立文這時開口道:“爺奶這些年委實想你想得厲害……若不然這一次,你與姑父帶著弟妹們隨我爹他們一同回去一趟……過後的話,家裏再安排人駕馬車送你們回來。”

    林小姑瞬間就不哭了,然後一把抓住林立文的手,急切的問道:“行嗎?”

    這回沒用林立文回答,林老大接話:“怎麽不行!到那時就讓大兄駕車送你回來!”

    於是林小姑又眼巴巴的看向了彭再橋。

    彭再橋便衝著兩老人喊了一聲:“爹,娘。”

    彭老頭說道:“今年家中農活基本已經忙完,你便與二郎帶著孩子們歸家去一趟吧。”

    彭老太還說道:“家中還有今年剛曬製的一些桂圓幹與荔枝幹……我記得衡縣那地是不產這些的,我去給你收拾出來,到時候帶過去給親家他們嚐嚐。”

    “噯!謝謝爹娘。”林小姑伸手把眼淚一抹,瞬間又笑得格外燦爛了。

    趙家村的村民們是在瞧見林小姑與彭再橋提著大包小包的,又與林老大林老二他們一並牽著孩子們準備離村時,才知曉林立文要走的事。

    好些村民們便忙問:“大郎呢?大郎現在在哪?”

    林小姑回道:“大郎早幾日因為一些公事出發去府城了。”

    “哎呦,大郎走了?”

    “他怎就這麽走了呢?”

    “對呀,我都不知道!我還想著等雞鴨它們下蛋後拿些送與大郎補補呢!前些日子瞧著他明顯又瘦了……”

    “你還等後麵送蛋……我今天在水塘裏可都把魚抓好了,打算明日一早去縣城時給大郎送去呢!”

    “……”

    村民們開始一臉著急又難過的說著他們給林立文要準備的東西,然這也是林立文不肯驚動大家悄悄離去的原因。

    最近這段時間,自打村民們家裏開始有產出了後,林立文就沒少收到村民們硬塞給他自家的產出。

    何止是魚和蛋,還有各式各樣的蔬菜瓜果。

    即便林立文反複強調他家人少,委實吃不上這麽多,也架不住村民們十分熱情的非要給。

    林立文擔心自己走時,又被景縣村民們塞上一大堆的東西,才與林老大他們說道:“爹,你與二叔帶著小姑直接回家裏,我跟秀秀還得先去府城一趟……”

    今年林立文雖是在景縣待的時間最長,但他負責的卻是整個牧州的水稻一年兩收推廣。如教授村民們種植和收獲畝產量登記等事,可以交由當地的屯田司負責,但是最後各縣城的數據統計等後續工作,林立文還是要親自上手一些的。

    除此之外,他還要書寫推廣後的工作匯報交於永興帝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