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早稻成熟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320
  第74章 早稻成熟

    “大人,這法子真的能行?”聽說這樣種植,能使得地裏糧食多收一茬,那十個給林立文做事的農家好手中終於有人克製不住,大著膽子問道。

    “此二種法子我也是第一次試種,具體如何,還得等後麵收成時方能知曉。”林立文便這般回道。

    也不是說林立文要故意瞞著大家或者吊胃口,而是這兩種套作法在此時還未出現過。且種植方法又不像農具,好不好使的拿著去地裏一試便可知了。

    “若是能成便好了。”人群中此刻又有人低聲道。

    這年頭種植水稻需要靠近河邊灌溉方便之地,因此田地數量委實有限。再者稻種未經改良,畝產量也極其低下。致使很多老百姓連一日兩頓飽飯都吃不起,也使得這年頭大多數的人身材都很是幹瘦。

    在現代,一些人為了追求美而故意少食。

    但讓林立文感到唏噓的是,在這裏他們是因為沒得吃,而被迫餓瘦的。所以時下看一個人的家境好不好,也隻需看其身材,再觀其臉色便可知。

    所以林立文才會這麽急切的想要改良糧種,再盡可能的想出一些適應於時下的種植方法來使得糧食增產,百姓得以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飽腹。

    “雖還未有結果,但我瞧著是能行的……”林立文指著套作過後的秧田示意大家看:“眼下這些早稻田地已經半黃,要不了多久便能收割。至於後麵套種的穀子與豆子……相信到那時,多半也能看出結果了。”

    眾人一想也是,倒也沒再詢問林立文這些問題了。隻是打這以後,整個屯田司從上到下的所有人,每日都必會往這二十畝用了套作種植技術的田地裏去瞧上一眼。

    而在這些人一門心思的撲在這二十畝套作實驗地上,巴巴的等著早熟水稻成熟時,林立文又安排大家往那一分地裏開始育種起新的秧苗來。

    因著種子的不穩定性,這一分地裏的秧床還又被劃分成了兩半。一半育種的是早熟稻種,一半育種的是高產稻種。

    “大人這次可是又要弄那個什麽稻稻套作了?”有了之前大著膽子詢問,且林立文非但沒訓斥他們,還很是耐心的與大家講解一番後,眾人如今對林立文倒也沒先前那般畏懼了。

    像之前遇上一些種植上的問題,如林立文教大家用草木灰加清水浸泡噴灑稻苗,便有人來問林立文為何要如此。

    “我記得一書中有寫,此法可殺蚜蟲,卷葉蟲。”林立文還仔細講解了一番水稻生產過程中會遇到的各階段蟲害,病害等問題。

    有一漢子更是激動到拍腿喊道:“哎呦,有一年我家水田裏就是生了這些蟲害,害得那一年我們穀子比往年少收了五成!”

    於是,林立文又有針對性的將另外幾種比較好找的滅蟲辦法,一並傳授給了大家……那一番話最後直把眾人聽得睜圓了雙眼。

    那日晚上,眾人躺在屯田司府衙宿舍中時,便有人忍不住感歎道:“難怪大郎年紀輕輕,便能靠著種地得蒙聖上賜官……”

    隨即,另一道聲音便響起:“那可是大郎!”

    在他們牧州,如今家中但凡有地要種者,誰家裏還沒幾樣林大郎製作出來的好使農具啊!

    此刻麵對大家的詢問,林立文卻搖了搖頭:“這次不是套作。”

    “不是套作為何還要育秧?”眾人更好奇了。

    “我這穀子早熟,不出意外的話,六月中旬左右便可成熟。既如此,我便想試著再種植一季……”林立文便又把兩季稻種植的事情與眾人說了一遍。

    林立文還盡可能的說得詳細一些,因為今年若是試種成功的話,這十名農家好手到時候便可如之前在吉州一般,於他後麵做推廣時能起大作用。所以眾人在種植上的一些詢問,林立文其實都是以鼓勵的方式來對答大家的。

    他的這種態度眾人其實也是有感覺的,若不然他們私底下也不敢直接稱呼林立文為“大郎”。

    而多種植一季水稻意味著什麽,也不需要林立文解釋的太多。如今的他們隻要一想到糧食能多收一次,一個個的眼睛都發亮了……

    “大郎,那你這育種的秧床留少了!最多隻夠種植十畝水田吧?”相處的越久,大家對林立文的性格也摸得越清楚。於是一個沒注意,有人當著林立文的麵便將大郎喊出來了。

    喊完後,對方心中委實緊張了一下。

    畢竟私下的一些稱呼,放在林立文本人麵前喊出來,終究是有些不妥的。要怪也隻怪他心算比較好,算出來一分地所育秧苗即便是按照林立文教給大家的育種法子,也隻能種植十畝左右的水田。

    然林立文試種五十畝地,其中十畝為高產糧便不算進來了。但裏邊還有四十畝的早熟稻穀,之前分別套作了十畝水稻與十畝大豆,但也還剩下二十畝呢!

    所以隻育種一分地的秧苗,再怎麽提高穀子的出苗率,那也不可能種植得了二十畝的水田!

    好在的是,林立文對稱呼上的事顯然並不計較。

    他還笑著說道:“對,一分地秧床所育的秧苗是隻能播種十畝。”

    “那剩下的十畝地呢?不種了嗎?”見著林立文真的沒有怪罪下來,那人便又大著膽子繼續問道。

    其他人也巴巴的朝著林立文看了過來。

    對他們這些以種地為生的老百姓來講,地裏的收成是跟他們的命直接掛鉤的,所以也就別怪大家忍不住這份好奇心了。

    “剩下的那十畝早熟稻田肯定是要種的,但是它得再換一種種植方式去試種。”說起種植上的事情,林立文整個人也精神了。

    於是,林立文便又跟大家說起了另外一種可收獲二茬的種植方法——“再生稻”。

    才剛六月中旬,那四十畝試種田裏的早熟稻穀果真成熟了。

    瞧著金黃色的一片,被林立文特意請來一並驗收成果的崔刺史很是驚了一把:“竟真能早熟至此!”

    林立文領著崔刺史察看一遍後,緊跟著便安排人開始收割。

    其中有二十畝地裏麵還有套種作物,眾人收割時需要注意。而還有十畝地,因著林立文的吩咐,大家便也需要注意收割方式。

    於是到最後,隻有十畝地是林立文準備真正用來種植雙季稻的,大家在收割時,動作才能快些。

    對地裏的這些種植,崔刺史並不是很清楚。所以事情全都是林立文做的,但是每一項實施情況,所用銀錢等,他都會做成簡單明了的文書匯報過來。好讓崔刺史這個不大懂農業的人,雖不曾來過地裏,但是田地的各種試種情況,他卻是都知曉的。

    這便也是崔刺史很喜歡林立文的一個地方。

    然這也是林立文很喜歡崔刺史與嚴侍郎的一個地方,畢竟一個給錢給地給人都痛快,還全權由著他們做技術試驗者去隨意發揮的好上司委實很難得的。

    待到收割完畢,馮文書將數據一登記完,便立刻朝著崔刺史激動又歡喜的說道:“回大人,此次官田試種四十畝早熟稻,一共收獲水稻一萬四千二百四十斤有餘。”

    雖這還隻是稻穀剛收割來的重量,其中還有不少的水分與雜質。可就衝著眼下這畝產三百多斤的數據,已經可以當得上是大增產了!

    “好!太好了!”崔刺史拿著馮文書交上來的數據,看了又看,眼睛愣是舍不得從上麵挪開。

    而因為收割完早稻後,那二十畝套作地裏的稻苗和豆苗也終於露出了全貌來。

    見著它們長勢良好,崔刺史便很是高興的對林立文說道:“大郎,看來稻田一年兩收試種一事將大有希望了!”

    其實要崔刺史來說,便是水稻一年兩收最後試種失敗,單早熟又高產這一事,林立文便算是立了大功勞了。

    誰知這時林立文卻對他說道:“這一切還多虧刺史大人的全力協助。”

    崔刺史便連忙擺手:“本官並未多做什麽……所以這分明是大郎你善種田。”

    畢竟自己的情況自己最為清楚,他本就不善農事……而且真要算起來的話,崔刺史這還是第一次到田地裏來呢!

    可林立文卻一臉的真心實意:“再善種田者,若無大人在一開始及時撥款與我,我此番試種根本無法開始。”

    “哈哈哈!”於是崔刺史被林立文的這番話哄得更高興了,嘴上卻說道:“哪裏哪裏!”隻是他那眉宇間愉悅的神色,全然顯露出他對林立文這話的滿意度。

    見著對方滿意,林立文臉上的笑容也更深了些。

    畢竟再厲害的技術人員,進行實驗時也絕對離不了金錢。且一旦試種成功,明年永興帝很可能要在牧州各縣城進行一係列的種植推廣。到那時,負責牧州各縣城推廣的人必然還會是林立文。他若是想明年推廣一事能順暢些,崔刺史的態度與配合就尤為重要。

    有時候一些好的利民措施,還需要好的執行者才行,所以林立文也不介意多哄著崔刺史一些。

    不就是投資爸爸嘛,還是個特別好說話的,林立文瞬間幹勁十足。他便還指著另外二十畝收完早稻的水田與崔刺史一一說道:“這十畝田地馬上便要翻墾,重新下底肥後進行插秧連種……而這十畝,大人您且仔細看,收割時我是特意命人保留下大半……看看這樣一來,稻穀還能不能再發第二茬。”

    所以這種種植方法才會叫再生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