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春種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4382
  第72章 春種

    崔刺史既然答應了,錢便也給的很是爽利,於第二日上午就命人將三百兩銀錢送了過來。眼下距離上任還有一日時間,林立文便決定帶著錢秀秀他們在府城四處轉轉。

    先陪著錢秀秀與林楊氏將一些必備的生活物品買好,然後林立文便又駕車去了趟專門售賣書本等物的街市。

    昨日從崔刺史那邊回來後,林立文便將屯田司裏曆年官田種植作物等登記文書看了許多。他有一個習慣,便是邊看邊做記錄,然後再將其統計出來。

    於是林立文從家中帶來的那些紙張便不大夠用了,故今日也需要置辦一些回去。

    想著林立澤在念書,筆墨紙硯這些東西他也是需要的。如今又一同住在屯田司府衙裏,於是林立文便直接多購置了些。

    當然,買多了的結果便是結賬時銀錢也是很美麗的。所以說,古代普通的老百姓要供養一個讀書人是多麽的艱難。饒是林立文這個做官的,且品階還不算太低的也覺得花費不小。

    書店老板瞧著林立文購置的東西足夠多,便還笑著派了書店書童,幫他將東西搬運到外麵停著的馬車上。

    東西便算是全部購置齊全了,林立文便讓林老二駕著馬車回了屯田司府衙。

    到了府衙裏,孫主事便過來匯報,說他已經按照林立文的要求找來了一位廚娘一位負責打掃漿洗等活計的,讓他過去看一下,是否合適。

    對於找廚娘的事,林楊氏一開始還很不解:“大郎,就做點飯洗點衣服什麽的,有我跟秀秀就行了,用不著找什麽人來。”

    以前家中的時候這些都是她常做的事,便是林家後來條件好了,許多活也是要做的。而如今住在府衙裏,那是連地都不用種了。所以單隻是這些事情,林楊氏真覺得沒必要專門人來,還一請兩個。

    林立文就道:“二嬸,如今已是春二月,我跟二叔馬上就要忙官田試種的事,後麵會經常不在府。這府中許多事,我們便幫不上什麽忙。那些個衙役也不好往後院這邊來,但找兩個人過來做事,你跟秀秀便能輕省許多。”

    這年頭的人很是講究男女之嫌,所以隻後麵林立文與林老二不在府中,那些衙役們不能進後院來這一點,林楊氏便不再多說什麽了。畢竟她跟錢秀秀都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萬一碰上林立文與林老二不在府中時,有事發生可怎麽辦?

    其實對於男女之嫌,林立文倒是不在意這點。隻是府中有了兩個人來幫襯後,林立文是想著錢秀秀也會輕省許多。

    像昨日,林立文因著上午去找了崔刺史,於是他的衣物與中午的飯菜等,都是林楊氏帶著錢秀秀一起做的。

    且牧州的屯田司府衙對比北地吉州,來得還要大許多。像他們入住的上房這裏,不僅有好幾間屋子,還按東西分成了兩處。

    東廂房這邊自是官員及其家屬入住的,西廂房那邊則是廚房與幾間雜屋,是專門置辦給所帶仆人入住的地方。

    除此之外,這院子裏邊竟然還有池塘與涼亭等建築,是專門供入住官員女眷可以遊玩休息的地方……真完全不是吉州屯田司府衙所能比的。

    所以也難怪這兩州,一個是下等府州,一個中等府州了。

    但地方越大,意味著雜碎事就越多。

    林立文是從崔刺史那邊回來後,才意識到這點的,便趕緊去找了孫主事,說他這邊需要招兩個婦人過來,負責府中的一日三餐與每日衣物清洗等雜事。

    林立文對入府做事婦人的要求便是手腳勤快愛幹淨些,然後不愛說閑話的人最好。畢竟禍從口出,林立文也不希望給他做事的人是個大嘴巴。

    因此得了林立文要求的孫主事找來的這兩位婦人,性子瞧著便都是屬於較安靜的那一波。

    林立文又問了些問題,待倆人一一回答了,沒覺得有什麽毛病後,他便說道:“那你們便先來試試。”

    於是今日中午這頓午飯,便是新上任的一位廚娘做的。

    廚藝雖不算是很出挑的那種,但是比起在北地吉州時的那位廚娘做出來的飯菜,顯然這位更符合林立文的胃口。

    這或許也是南北兩地口味略不同的原因吧,但整體來講,除了林立文滿意外,林老二與林楊氏還有錢秀秀都覺得可以。

    至於另外一位負責清洗打掃等活計的婦人,手腳很是利索。

    於是這倆人便都被留下來了。

    吃完午飯後,林立文便直接將自己關進書房裏。

    畢竟眼下已經是春二月中旬了,林立文得抓緊點時間,將水稻一年兩收試種的計劃再根據昨日所查閱的屯田司曆年種植記載文書,做最後的修改版。

    最後林立文這一忙,直接忙到錢秀秀見著天色逐漸變暗,忙找來了油燈先敲響了書房外麵的門,然後輕聲喚道:“大郎,我來給你送燈。”

    林立文聽到聲音後站了起來,將書房外的門打開,對著站在外麵舉著油燈送來的錢秀秀說道:“秀秀,下次你若需要找我,直接推門進來便是了。”

    錢秀秀便道:“我看大郎你在書房裏麵忙公事,我怕打擾你。”

    錢家給錢三郎也置辦了一間書房,平日裏家中人若有事情需要找他的話,也不會輕易推門進去的。

    “沒關係的。”林立文卻笑道:“我都是忙一些種地上的事,便是你過來了,一般也打擾不到我。”

    主要林立文現在也不是在做什麽技術上的研究,基本上就是根據現有的條件,按照他過去所學的知識和實踐經驗,整理出一套當下適用的種田方案出來。

    “好,我記住了。”錢秀秀也笑著說道。

    林立文順手將她手裏的油燈接過,卻並未往房間裏走,而是牽著錢秀秀朝外走。

    錢秀秀忙問道:“大郎,你忙完了嗎?”

    “還有一點沒弄完。”林立文回答道:“不過現在時間不早了,我也餓了,咱們先去吃飯吧。”

    “哦。”錢秀秀應道。

    等到吃完晚飯後,林立文還在院子裏走動了片刻,消了消食後,他才拿著油燈去了書房裏。

    林老頭交於他的那些早熟糧種,隻能證明一點,此稻穀能比這年代的一些稻穀早熟些時日。但卻不能證明,它按照現代晚稻種植的時間一樣能種植成功。再者便是能種植成功,其產量也是一個無法確定的因數。

    因此林立文的水稻一年兩熟試種一事,便不能隻采取這一種種植方法。

    ……

    最後等到林立文把好幾種試種方案的最終版本確定好後,外麵已經漆黑一片了。然而等到他回了房間裏,卻發現錢秀秀還坐在床邊,一邊打著哈欠一邊拿著一件男式衣物在縫製。

    林立文一眼便瞧出來錢秀秀這是給自己做來當裏衣穿的,他便走過去關心道:“下回若是我還有事在忙,沒能及時回來,你便自己早些上床睡覺。不用刻意等我回來的,也別大晚上的縫製衣物,很傷眼睛的。”

    “我無事,便想等等大郎。”錢秀秀放下手裏的針線等物,衝著林立文溫婉的笑了笑。

    哪怕早就知曉這年代女子打小受的便是這些教育,錢秀秀看起來也接受良好。可林立文還是對錢秀秀生出了些許愧疚,畢竟他們才新婚不到幾日,做丈夫的就因為事情忙碌到半夜才回房,委實有點不該。

    於是,林立文便說道:“那我往後盡量早些回來。”

    好在需要耗費腦力的試種計劃書如今已經做好了,剩下田地那些試種的事也斷沒有什麽是要在晚上去做的。因此不出意外的話,林立文後麵一段時日便不用再熬夜加班了。

    想到這裏,林立文也終於能安心的入睡了。

    第二日在府衙裏吃過朝食後,林立文便喊上林老二去了外麵的府衙正廳。而這外麵辦公的格局,倒是跟吉州屯田司府衙大差不離的。

    林立文今日正式上任,將屯田司各衙役召集至廳中麵見過後,便直接詢問起如今府城官田裏的種植情況。

    雖以往無屯田司直接接手管理,但是官田裏卻是每年都照常有種植的。且裏邊種植出來的所有收成,最終都是要由當地刺史負責上繳國庫。

    因此按照往常朝廷下達的任務,已經有一部分旱地裏種植著冬小麥。而其他田地裏,雖還未進行播種,但是也已經安排人員開始開墾起來了。

    其實這些情況,孫主事於昨日也大致跟林立文匯報了一遍。因此他在大家再次匯報完後,便說道:“旱地這邊給我留出半畝地來,其餘你們照原來計劃去種植。但水田這邊,得留出五十畝來,我另有種植計劃。”

    眾衙役便齊聲道:“是,大人。”

    然後林立文又吩咐孫主事:“你去官田裏,與我挑選出十名善種稻的農家好手出來。”

    對於水稻這種常種植作物,牧州官田裏會種者甚多。因此孫主事得了林立的吩咐後,不到一個時辰,就從官田裏給林立文找來了十名善種稻的農家好手。

    林立文在詢問他們一些簡單的水稻種植問題後,便讓這十人專門負責那五十畝水稻一年兩收試驗田的種植。

    之後這十人便開始按照林立文的吩咐,對那五十畝水田進行播種前的一係事宜。如水田秧床整地的深耕細耙要求,還有命人尋來農家肥與豆渣等物,他再教大家利用草木燃燒過後的草木灰,配製一定比例清水後製作出鉀肥。

    將這三種肥料調配好後,林立文再讓大家按照一定比例施進水田中,便是適用於如今種植水稻時所需要的上好底肥配方。

    水田水肥施好後,便到了播種這一步。

    這年代人播種是經過選種後,直接將稻種撒進施過肥的秧床裏,然後等待秧苗的的長成,再將其拿去插秧。

    隻是這麽做,在林立文看來,種子並沒有達到最理想的發芽率,且出苗時也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

    所以在選種後,林立文帶著那十名種田好手,開始對種子做一些處理。

    第一步依舊是選種,隻是選種完後還要再曬種。緊接著便是用清水對其進行浸種,且浸種時還需要經常攪拌,一些之前未能挑選出來的不合格稻種也會漂浮上來,便可以將其去掉,進行深一步的選種。

    最後一步便是種子催芽。

    在現代有各種塑料膜可以將其覆蓋保溫,但是這時代是別想了。因此林立文隻能讓大家找來一些幹稻草,替換了塑料膜。

    好在牧州府城這邊溫度較高,林立文不用擔心溫度不夠的問題。甚至他還要偶爾噴上清水,翻動上麵所覆蓋的稻草,防止溫度過高燒芽。

    等到種芽長出來後,便可以準備將其播種至秧床裏了。

    這一係列處理稻種的方法,都是這些農田好手從未見過的。因此大家一麵順從的按照林立文的吩咐去做,一麵也私下議論過這些種植法子。

    “我可得好生學了……若是能行的話,將來我家的地裏也這般去種!”私下議論時,眾人還十分的高興。

    他們都是牧州當地人,對林大郎種地上的本事可是沒少聽聞。因此當初孫主事來選人時,大家知曉是給林大郎去試種後,都是爭相報名的。

    而按照林立文這法子所育出來的秧苗,果然不僅出苗率要比別的秧田來得高,還長得很是壯碩。

    待到秧苗長到一定高度後,林立文便安排大家插秧了。

    畢竟是林立文出生地所屬的府城,且前任王刺史作為發現林立文的“伯樂”,早將林立文所製作的一係列農具在牧州全府州推廣開來了。如官田這種屬於朝廷直接管轄的,便是當時未曾有屯田司接手,但那一係列林立文所製出來的農具,也在王刺史的安排下,全都置備齊全了的。

    如今這十位農田好手便坐著林立文製作出來的秧馬,在秧田裏快速的插秧。

    有了秧馬的協助,這五十畝秧田倒也很快便插完了。隻是讓眾人很不解的是,林立文當時育種的隻有兩種水稻種子,因此秧床培育兩處,水田也按照二十畝與三十畝這般分配插下去,他們是能理解的。

    可是到最後,林立文卻讓大家單獨留出來一分地的水田莫動。

    眾人一開始還想等著看他剩下的安排時,林立文卻久久未曾下達吩咐。更甚至他好似忘記了這剩下的一分還未種植的水稻一般了,還駕著馬車出城,開始巡查一些離府城較近一些的縣城水稻種植情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