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播種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4022
  第53章 播種

    棉地冬耕既可以使得棉花增產,還可以消滅一部分的棉鈴蟲。這也是當初林家那十畝荒地棉花產量,會高於其他旱地的原因之一。(注1)

    但林立文趕到吉州來的時候,已經接近二月。吉州屬於北地,冬季時間比牧州要長的多。此時又正逢風雪天,林立文便隻能暫時作罷。然後一直到風雪停歇有了五六日時,林立文便立即帶著那十名莊稼漢,用林老二帶著木工們新做好的曲轅犁,開始對棉地進行耕地。

    這批曲轅犁林立文還將犁箭和犁鏵這兩處做了一點小改動,使得它在犁地時能入土更深些,從而達到深耕的效果。

    深耕的同時,林立文還讓他們把之前買來的,已經經過了發酵的農家肥一起施肥進去,這樣做是為了能讓肥力跟土壤快速且充分地融合。(注2)

    對於林立文的這種種在此時,還從未有人使用過的種地方法,嚴侍郎是一律不聞不問。而那十來個種地的莊稼漢,心中雖感到奇怪,但因著兩者之間的身份差距,他們也沒膽子敢去質疑林立文的決定。

    因此林立文這次的棉花種植,可謂是完全隨著他個人的心意來了。

    待到天氣軟和一些,林立文便又帶上林老二,讓兩個衙役架上一輛牛車,送他們去了吉州最近的一處背靠連綿大山的鄉村。

    到了地方後,林立文先找來當地的裏正,讓其安排村民們與他上山去挖腐殖土。

    當然,林立文讓村民們幫忙挖腐殖土那都是有償的。

    林立文與林老二他們將牛車栓在了裏正屋門前的梨樹上,等著那些上山挖腐殖土的村民們前來交付。

    “腐殖土一擔,得銀錢五枚。”有漢子挑來一擔腐殖土,林老二一邊掏錢與漢子,一邊大聲報與一旁坐在桌子前,拿筆登記的林立文聽。

    兩個衙役這時便上前,將這一擔腐殖土倒在一旁的空地上,再將空了的籮筐還給對方。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漢子接過錢後,不停的衝著林立文道謝,再將空籮筐接過,轉身便又朝山上奔跑而去了。

    而林立文給出的這五枚錢的價格,按照現如今吉州的情況來講,算得上是十分的高價了。

    要知曉在時下,人力真的很不值錢。

    更別說,這還是官府要求百姓去做事。說句難聽點的話,若林立文是個狠心又苛刻些的,他甚至可以一分錢不花,帶著衙役過來後尋到裏正,然後讓裏正去村裏吩咐一番,那些村民們便都跑去給他挖那腐殖土了。

    隻是這種事,林立文是萬萬做不來的。

    而且這個季節的吉州,雖風雪已經停歇,但整體天氣總還是寒冷的。林立文便以腐殖土挖來還需時間處理,偏棉地試種的事又耽擱不得為由上報給嚴侍郎,獲得他的允許後,林立文再在銀錢上多補貼村民們一些。

    想到這裏,林立文忍不住在心裏又誇讚了嚴侍郎一聲——真乃皇朝第一好上司啊!

    若非嚴侍郎撥錢撥得這般爽利,便絕沒有林立文此刻對村民們的大方,以及他自己行事上的方便。

    最後忙活了大半天,瞧著腐殖土挖來的差不多了,林立文便讓林老二與村民們發錢時,順便通知大家,他這邊已經收夠了。

    如果還有在山上挖腐殖土沒來得及送來的,便得在半個時辰內送至才收。

    “喲,你家今日挖的黑土可不少吧?”

    “也沒有多少……村口老四家才挖得多呢!我見著他那瘸了腿,平日走路都費勁的老爹都上山去挖了。”

    瘸腿走路確實不便,但是待人走到山裏後,挖黑土卻用不著走那麽快。畢竟他們山裏的黑土那麽多,且從未有人去弄過,所以根本不需要大家往深裏去,隨便哪個山邊邊上將上麵的枯樹葉翻開後,便可見厚厚的一層,簡直是多到不行。

    過去大家更是從未想過,這玩意居然還能賣錢!

    如今輕輕鬆鬆一挖,一擔便可得五枚銀錢,可不讓村民們趕著去挖了麽!

    “這黑土到底是弄來幹啥的啊?”

    “我聽那大人說,好像是用來肥地的。”

    “這山裏挖來的黑土也能肥地?”

    “據說是能的,但是那大人又說了,這黑土不能隨便下地裏,說什麽有的地裏好使,有的地裏不好使的……哎,搞不懂這些,不想了,不想了……還不如盼著這位大人,下次還能來咱們村收黑土來得實在呢!”

    “我也想呢……”

    在村子裏忙活了大半天,熱熱鬧鬧的收完腐殖土後,林立文此刻已經與林老二坐上了牛車,行走在返回屯田司府衙的路上了。

    至於收來的那些腐殖土,光靠他們今日出門的這輛牛車肯定是運輸不完的。所以林立文將此事交付給了那村的裏正,讓他安排牛車陸續將腐殖土送至吉州屯田司所管轄的一處官田裏。

    牛車的租借費用與村民們的運輸工錢,待腐殖土送至後,林立文這邊再一並結算與他。

    當然,這些與棉花試種有關的所有費用林立文也都會一一詳細地登記上去。待到棉花種植完後,他會將賬冊明細也一並交於嚴侍郎。

    雖說林立文一開始便要了三百兩,但他那是為著整個辦事過程中方便。再者林立文也沒想過,嚴侍郎給錢能給的這般爽利。可對林立文來講,實花多少便是多少,他也絕不會去貪這裏麵的銀錢。

    待腐殖土被送至所選棉地試種官田來後,林立文便又帶著那十名莊稼漢,一起處理這些挖來的腐殖土。

    且這些行動,林立文也有定期讓衙役去報與嚴侍郎,好讓他能清楚地知道棉花試種的一些進度。

    對林立文的這些做法,嚴侍郎也是極為滿意的,還與自己的隨從誇讚道:“這林大郎是個能幹事的。”

    會種田是本事,但會做人,就更遭人喜歡。

    而對於林立文的這一係列行動,嚴侍郎便估摸著他可能就要開始種植棉花了,正想著在播種當日,林立文應該會來請自己過去一下時,突然間,林立文又沒什麽動靜了。

    對於這事,嚴侍郎倒是不急,不過他的隨從卻提了一句:“怎的突然停了?莫不是種棉之事出了什麽問題。”

    結果這位隨從卻得了嚴侍郎的訓斥:“你我又不懂種地之事,那麽如何種棉,又何時種棉,便都該讓懂種棉的林大郎來。他覺得什麽時候能播種了,他自會來通知本官的,何須你來這裏多言。”

    得了嚴侍郎這番訓斥後,隨從便再不敢背後多言了。

    然沒等兩天,林立文也主動找來解釋了:“大人,眼下天氣還未變暖,此時如過早播種棉籽,地寒會使棉籽受凍不出。”

    嚴侍郎便道:“對大郎種棉的本事,我從未擔憂過。”他還又說道:“雖種棉之事全權依賴大郎,但若有需要幫助之處,大郎也可直接來尋我便是。”

    這話讓聽著的林立文很是動容:“大人如此信任下官,下官也必不會讓大人失望。”

    嚴侍郎也說道:“我自是對大郎你信任無比的。”

    之後在進入春三月時,吉州本地的楓楊樹開始長出新葉後,林立文便又帶上那十名莊稼漢去摘楓楊樹葉去了!

    為著盡量做到不傷樹,林立文吩咐他們每一顆楓楊樹葉不可摘下太多。

    將這些楓楊葉采摘回來後,林立文又讓他們將其搗爛,以一比一百的比例進行浸泡後,在過濾掉後於再次翻地時,將其混進準備用來培育棉苗的苗床裏。(注3)

    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治種植棉花時,蚜蟲和地下好幾種害蟲。

    最後林立文又在日頭好的天氣裏,將準備下種的棉籽,進行曬種……如此這般的一通忙碌後,一轉眼,時間便進入了春三月下旬。

    因為這年頭可沒有什麽地膜,林立文便隻能在預備做棉花苗床的地裏,再次使用熏土暖田的辦法,先提升地裏的土溫,然後再開始給棉花進行育苗。

    播種當日,收到林立文提前匯報的嚴侍郎便也出現在了棉地裏。

    由嚴侍郎先進行一番開場講解後,林立文這才帶著那十名莊稼漢,拿著林老二帶木工們前些日子做出來的農具,開始一個個地打起育苗所用的營養缽來。

    為著後麵的操作方便,在打營養缽時,林立文還讓這些營養缽的排列猶如秧田裏撒種一般,都是一隴一隴的順序排起來的。

    “這農具好生稀奇!”嚴侍郎第一次瞧見打製營養缽,很是感興趣。再等到林立文帶著那些莊稼漢開始往打好的營養缽裏放棉種時,嚴侍郎便更是驚訝:“果然不愧是林大郎!這種種地的法子,也隻有你能想出來了。”

    雖說奏折上所寫的棉花種植之法,嚴侍郎可是還當朝背誦過的,自是無比了解。但了解和親眼見,所帶來的感覺絕對是沒法相提並論的。

    等到棉種全都一一放進營養缽裏後,便到了播種的下一步覆土。

    自此,棉花播種一事便算基本完成了,於是最難的一步也來了。

    北地吉州,便是春三月下旬,給人的感覺也依舊是帶著寒冷的。之前永興帝幾次派人在此地進行棉花試種時,也曾有幾次在三月中下旬播種,可最終卻還是沒能扛過吉州春季的這股寒。

    後麵再試種時,那些人便下意識的將播種時間往後推。可播種時間往後推了,春寒瞧著是避開了,可棉苗卻不知為何,長得都很是瘦小。

    此刻,嚴侍郎便見著林立文讓林老二喚來那五名木工,拿過來一大捆被削成片的長樹條,以及一張張被編織得厚厚的稻草席子。

    然後林立文帶著這些木工和莊稼漢們,拿上那些長樹條,將其先插進一隴苗床的一邊空地裏,再使其彎折過去,讓站立在苗床另一邊的林老二伸手接過,然後插進他那邊的空地裏。然後隔上一尺多的距離,又這般重複一次。

    因為吉州是沒法生長竹子的,所以當地百姓編織籮筐等物用的都是柔軟有韌勁的藤條。而林立文這裏,用的便也是一種木製較軟且很有韌性的本地小樹枝。

    最後等到其餘的木工與莊稼漢們將所有的棉花苗床都如他們這般插好後,林立文再讓大家將之前編織好的厚重稻草席子密密地覆蓋在這些彎折插在苗床裏的樹條上。

    而這麽做,是林立文從現代的大棚保暖技術中參考出來的替代辦法,雖稻草做的席子做不到塑料大棚的透光,但棉籽剛播種下去,距離出苗一般還需要10—20天的時間。

    也別小瞧了這點時間,林立文在經過查閱資料和對屯田司的衙役們的詢問後,知曉隻要能熬過這些時日,吉州這邊的天氣便會變暖。便是之前永興帝派人進行試種時,如四月十日以後種植下來的棉種,基本上也出苗成功且成活了。

    它們最終種植失敗的原因,一來是播種時間變晚,棉苗未經低溫而長勢瘦弱。再有時間推遲後,在後麵棉花結蕾前又因此而碰上了霜凍。

    所以林立文爭取的便是在棉籽出苗前,保證苗床裏的溫度。

    而此刻,便是不用林立文進行解說,嚴侍郎也是知曉這其中的作用的!

    嚴侍郎便不由得驚歎道:“還是大郎厲害,竟能想出給棉種蓋房子的法子,使其保暖,從而避開這吉州的春寒。”

    那一排排覆蓋著稻草席子的棉地,落在嚴侍郎與在場眾人的眼中,可不就是林立文在給棉種蓋了一間稻草屋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