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宴席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686
  第44章 宴席

    在古代,君王每年都會有祭天的活動。而且祭天所選的日期,也多選在冬至這一日。

    在沒有各種機械製作出來的交通工具時,人們出門行走的速度是極其緩慢的。如衡縣走至京城,除非全程一路不停歇的騎上快馬,否則單隻按現今所有的交通情況來看,至少需要兩個來月的時間。就更別說,王縣令這一路還要為了運送兩頭活豬,出行上必然會有諸多不便。

    所以如今雖然才七月下旬,但王縣令現在就得開始安排人運送這兩頭豬上京進獻的事宜了。

    林立文這邊還需負責後續棉花采摘的事,他指定是去不成的了。而且林立文還對王縣令說道:“棉花采摘大致分三次……以頭批棉為最佳,二批次之,三批最差……”

    於是林立文的建議是,把這三次采摘的棉花進行分類。且將每一次棉花采摘的產量最好都做上詳細的記錄,最後再整理成冊上報朝廷,方便聖上更為直觀的察看。他還又說道自家人都是種地的老手,於棉花種植這一事上也有幾分經驗,相信有他們的幫忙,自己一定能把這次棉花采摘的大事完成的很好。

    這話一出來,王縣令便將剛升起的退而求其次,安排林家其他人跟去獻豬的想法也給打消了,還對林立文說道:“棉地的事你在行,這事本官就全權交於你負責,需要什麽人手都可告知……”

    林立文便說道:“還請勞煩大人安排兩位識字的官爺,全程查驗登記便可。”

    他這話更是完美的戳中王縣令的心思了。

    “甚好!”王縣令笑著點頭道:“那本官便讓許師爺帶一人暫留你這。”

    許師爺便趕緊上前一步,表示他一定會做好這次棉花采摘的查驗和登記等事宜。

    他是王縣令的心腹幕僚,在王縣令看來,有他在便等同於自己在。故再沒有比安排許師爺留下來,更能讓王縣令放心的了。

    事情這般安排妥當了之後,王縣令便喚人將兩頭大肥豬趕上牛車,返回縣衙去了。

    這會見著天色也不早了,林立文則帶著許師爺和一姓劉的衙役走進林老太剛收拾出來的兩間房間,笑著說道:“許師爺,差爺。你們且先看看,這房間可還滿意。若是有哪不如意的,我這邊再立刻給你們收拾妥當。”

    這年頭地廣人稀,老百姓房屋雖修建的簡陋,但房子空間卻是足夠大且足夠多的。再者林家可不止有自家修建的屋地,當初林三姑嫁的那戶逃荒而來的人家把房子便修建在了林家的旁邊。

    再後來,朝廷發布歸鄉函告,林三姑隨婆家一起返鄉,於是他們之前修建的屋子便全留給了林家。林家就又重新修建了一下,將兩家的屋子合並到了一處。

    “勞煩大郎這般費心了,這屋子我瞧著甚好。”許師爺說著,還一臉滿意的點著頭。

    另一衙役還說道:“是我等給大郎添麻煩了。”

    雖說林立文隻是一普通農戶,可就憑著他製作出來的那許多好使農具,便當得大家投以敬意。更何況,今日他們也瞧見了棉地的豐收景象。因此兩人心中更知,待日後棉花采摘完畢且由王縣令將之上報後,林立文這農戶小子便要就此鯉魚翻身了。

    第二日,這倆人也早早的起來了,隨林立文與林家眾人一起去了棉地。

    在林家人與村民們在地裏采摘棉花之時,他們便在地裏來回查看檢驗。

    林家的棉地並不多,攏共也就十四畝多一點。加之又有林家村民們的幫忙,第一批棉花采摘隻花了一日半便摘完了。

    且這還是因為昨日王縣令的到來,使得他們耽誤了許久。真要細算的話,其實一天都用不上。

    等從地裏回來後,許師爺便讓劉衙役與林家人一起,對剛采摘回來的棉花進行稱重,他則拿著筆墨紙硯進行登記。

    “時七月二十七日,采摘露田棉四畝,此次收獲棉花三十七斤有餘。”

    換算成現代斤兩便差不多有六十斤了。

    許師爺登記的手,不由得一頓,目光看向劉衙役。得到對方滿臉笑容的肯定後,才鄭重的將數據登記上。

    “時七月二十七日,采摘初開荒山地棉十畝,此次收獲棉花一百一十四斤有餘。”

    “你說多少?”許師爺懷疑自己耳朵剛剛出現幻聽了。

    說實話,剛看到秤上顯示的重量時,劉衙役也以為自己眼睛出現幻覺了。當時他還忍不住伸手狠揉了自己眼睛好幾下,把眼皮都揉得發熱了,可映入他眼簾的重量卻還是原來的數字。

    其實不止是劉衙役,與他一並來給棉花稱重的林老頭他們,這會也狠是被秤上所顯示的重量震撼了一把。

    劉衙役便激動的說道:“師爺,確實是一百一十四斤有餘。”

    他這話才剛出口,原本坐在一旁桌子上登記數據的許師爺立即將筆一擱,人快速的站了起來,走到秤前仔細的確認了一番。

    “竟真有如此多的產量!”許師爺驚呼出聲,內心隻覺得難以置信,便看向林立文詢問道:“大郎,這地當真是才開墾出來的荒地?”

    須知那十畝荒地還有昨日采摘的五十三斤有餘,還未曾算進來。

    把這兩次棉花采摘的數量加到一塊,那十畝荒地棉花的畝產量,已經達到畝產十六斤,接近十七斤了!

    對於林立文所種棉花頭批采摘便有如此高產之事,許師爺早就有心理準備的。但讓他這般震驚的是,露田高產便算了,為何才開墾出來的荒地上種植的棉花,產量竟還比露田裏的高出接近一倍來了!

    林立文便講解了一番棉花連作的危害。

    “原來棉花竟不能在同一片土裏,連續多年種植啊!”許師爺聽完後,很是感歎了一聲才又重新坐回桌前,將此事也詳細的登記了上去。

    登記完後,許師爺和劉衙役看林立文的眼神皆帶著滿滿的欽佩。

    擱往年,棉花畝產十斤都能說得上一句“風調雨順”。可林立文種下的棉地頭批產量便能有這麽多了,等第二批第三批采摘完,那得是多少啊?

    雖說剛采摘下來的棉花還含有一些雜質和水分,但林家這棉花都是上上品,又都是人工一個一個的細心采摘下來的,故這些占比並不大。

    這時林立文卻還說道:“棉花種子和肥力上我正在想法子改善……待改善後,明年產量還能有所增長。”

    眼下都已經豐產到駭人了,這要是還能增加產量,那還得了!

    許師爺光隻是在腦海中這般一設想,整個人就激動到身體都有點發抖了起來。

    也就是林家棉地還未采摘完,若不然,許師爺恨不得立刻就架上牛車,快速奔去縣衙告知王縣令!

    而對比之下,林立文顯得沉穩許多。

    待到棉花登記完畢後,林立文就笑著對許師爺和劉衙役說道:“昨日得了聖上嘉獎,全家喜不自勝……故於明日殺豬一頭,宴請全村村民……也恭請師爺與差爺一並吃席。”

    殺上一頭豬來做席麵宴請全村人的事是林老頭提出來的,畢竟林家得了聖上這麽大一筆嘉獎,可謂是極大的榮耀,劉老頭便控製不住想要顯擺一番。

    許師爺就點著頭說道:“此事確是該好生慶祝。”

    劉衙役則高興有肉吃:“去歲吃過一次大郎養出來的豬肉,格外鮮美……一直惦記至今,明日可算能再次一飽口福了!”

    去年王縣令從林家拿走的那半頭豬,豬頭他要用來祭祀不能動之外,餘下的豬肉便讓人分給了縣衙的一眾人等。

    當時,許師爺也得了一塊兩斤多的好肉,此刻聽劉衙役這麽一說,把他的饞蟲也給勾引了出來。

    唔,他也想吃林大郎養的豬肉了。

    林家說幹便幹了起來。

    林老頭帶著林立文去村裏逐一通知大家,林老大去隔壁劉家村喊林大姑一家,而林老二則架上自家牛車,去往縣城接林二姑一家。

    當天下午,林二姑跟黃書成便帶著三孩子被接到林家來了。

    林大姑因為離得近,她跟劉保田是第二日一早才匆匆趕來的。且一並來的,除了兩個孩子還有劉家兩個老人。

    劉家老兩口來了後,也不拿自己當外人,見著林家有什麽活需要幫忙的,立刻便跑去幫忙。

    如林家殺豬時拿來裝豬血的大木盆,還是劉家老太幫忙清洗幹淨放過去的。

    這次殺的豬是五月初養的,養到現在接近三個月。雖還未到最合適出欄的時間,但也比這時候其他人養得豬要肥碩不少了。

    隻見林立文以極其幹脆利落的手法將綁住四肢的豬脖子一刀割開,豬發出一聲慘烈的嚎叫聲後,豬血便汩汩的從傷口處流了下來。

    待到豬血流幹淨,林立文又將豬毛燙過且刮幹淨後,便開始分割豬肉了。

    林立文先把豬頭割下來,遞給一直守在身邊的林老頭,讓他拿去處理幹淨後好用來供奉進祠堂祖先牌位前。

    至於四個豬蹄,一對給了昨晚就與他家說好了的錢老爺,他是給錢三郎求的。剩餘的那一對,林家依舊是要留給林立澤的。這讓那些原本還想開口買豬蹄的人瞧見這種分法後,也都熄滅了心思。

    畢竟這兩位,一個是林立文的未來大舅哥,一個是林立文的親堂弟,林立文肯定是要優先給予他們的。

    作為林立澤的夫子,又是這附近幾個村子裏唯一的秀才先生,周夫子自然也被林家請來吃席了。且林家給他安排的,還是上座。

    與周夫子一並坐在上座的,有許師爺和劉衙役等人,也有林立文。

    雖說林立文輩分是不夠,但作為這次受到聖上嘉獎的主角,林立文今日這上座確實是坐得的。

    在席麵上,以往很是瞧不起林立文的周夫子,也難得的對著他誇了幾句。甚至在席麵吃完後,周夫子還將林立文喊到身前,語重心長的與他教誨了起來。

    對於周夫子突然又擺出師長的態度來教誨的事,讓林立文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原主雖人品不好,可在林立文看來,周夫子這人的人品也一樣不行。他當初將原主打到昏迷,別說致歉,便是上門探望都未曾有過。隻是這年頭身份有時候大於一切,周夫子既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且還是原主的夫子。

    時人都講究“天地君親師”,作為教導原主課業的周夫子占據了“師”這一身份後,眾人才會對他的行為諸多包容。

    但林立文對周夫子,卻是沒什麽好感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