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再次嘉賞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333
  第43章 再次嘉賞

    王縣令再次來林家村的時候,正值七月下旬,水稻成熟收割之季。

    林家的水稻早在幾天前就已經被村民們幫著收割完了,如今都鋪曬在竹席上,隻等著曬幹便可入倉。

    然而王縣令帶著衙役們趕到林家時,卻發現林立文並不在家,且家裏僅留有林老太一人看家。

    林老太獨自一人麵對王縣令也顯得頗為緊張:“回大人的話,我,我家棉地近日成熟,故大郎他們現都在棉地裏采棉。”

    “你說你家棉地現在就已成熟,且能采摘了?”王縣令一向來關心農事,所以對於本地棉花采摘的時間,他也是知曉一二的。

    因著為了避開春寒,棉花多在四月上旬種植,所以采摘時間都得九月中旬才可開始。可眼下不過才七月下旬,哪裏來的棉花可采摘啊!(注1)

    林老太便忙解釋說是因為她家棉地用了新的育苗法子,使得棉花能比以往的種植早了一個多月,故棉花的成熟期也因此提前。

    不僅如此,她家棉地裏的棉花長勢還非常的好,今年注定是個大豐收年。

    王縣令聽她越說越激動,心中隻覺得難以置信。也就是林老太是林立文的祖母,而林家大郎的本事他也是親眼瞧見過的。要不然換個人說這話,王縣令早罵他誇大其詞了!

    像之前林立文說的隻需要花費三四個月的時間,便能養成一頭兩百來斤大肥豬的事,王縣令一開始也不大相信。可最後,林立文還真交來碩大的一頭豬與他。

    故王縣令這會哪怕再如何認為不可能的,也都沒有表現出來,隻對著林老太詢問家裏的棉地在哪。

    王縣令今日的到來未曾給林家傳過任何訊息,所以也不存在林家弄虛作假的可能。那麽棉花早熟又豐產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他親自去地裏瞧上一眼便能知曉了。

    於是林老太是戰戰兢兢的給王縣令帶了路。

    待到見著林家的棉地後,瞧著棉株上麵果真開著一朵朵的純白棉花時,一群人全都看直了眼。

    王縣令頭一次見到開得這般好的棉地,整個人是直接就衝進了棉地裏,將一朵飽滿的棉花摘到手裏捏了捏,激動無比的說道:“真的,竟是真的!”

    而且這還不夠,王縣令喊著喊著還“噗通”一下,麵朝著皇城所在的方向跪了下去,口中更是高聲大喊道:“天佑我朝,天佑我朝啊!”

    王縣令一邊大喊,還一邊磕頭跪拜。

    那些跟隨王縣令一並而來的衙役們也緊隨其後,全都跪了下來,齊聲大喊:“天佑我朝,天佑我朝!”

    這麽突然的一幕,直接把原本在棉地裏采摘的眾人給嚇了一大跳。之後更是還未來得及反應過來,在場的所有人先一並跪在了地上,跟隨王縣令一並叩拜大喊起來。

    林立文自是也跟著大家一起跪在了地上。

    一直到王縣令的這股突然而來的熱血澎湃消散了些後,他才站了起來,然後走到林立文的麵前,跟對待什麽奇珍異寶一般,動作輕柔的將他從地上攙扶了起來。王縣令臉上的笑容也是前所未有的和藹可親:“大郎你有這等種棉的好本事,怎就還如此沉得住氣,一直未曾聽你提起過呢?”

    雖此刻棉地裏的棉花才剛開始采摘,具體的產量還未能得知。可王縣令隻憑著如今所瞧見的便能看出,林家棉地的產量絕對驚人。

    而且還不僅是棉花產量高,這棉花的質量也可稱之為上上品。

    至於王縣令為何會如此激動,還是因為這年代的棉花產量極其低下。

    要知道棉花一直屬於難種之物,如衡縣的地理位置尚屬於偏南方,所以棉花收成雖低,但總歸還是能種植得出來的。

    而像一些北地,因天氣寒冷,棉花根本無法種植。故當地富人天冷著皮衣,天熱穿細布,絲綢。但普通老百姓卻不行,甚至有些百姓還“不知有布帛”。(注1)

    也正是因為棉花這般難種植,故朝廷對其征收的賦稅便有個說法叫“十取一”。即老百姓種植十畝的露田,隻需要向朝廷繳納一斤棉花的賦稅。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能夠把棉花種植成早熟且豐產的林立文,對於王縣令來說,他可不就是一個絕無僅有的稀世大寶貝了麽?

    王縣令會說剛那番話,也正是因為他有點按捺不住了,此刻嘴裏還一個勁的說道:“這事得上報……還必須加急上報!”

    “大人莫急!這棉花采摘期才剛開始。”棉花並不是一次就全部成熟的,它是有采摘期的。尤其是在這裏種植的棉花,還未曾噴過促熟等藥水,更是如此。於是林立文便對他說道:“……大人不如等具體的產量出來後,再連帶著棉花一並上報?”

    任何事情,再沒有什麽比自己親眼所見更有說服力了。

    就拿王縣令本人來說,之前剛聽到林老太的話時,心中不也是不信?因此他把林立文的話也聽了進去,還連連點著頭道:“大郎考慮的甚是周到。”

    王縣令很快便也穩住了。

    之後他又在棉地裏查看了許久,並且針對棉花種植的事,與林立文仔細的了解了一番,才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說起了他這次前來的目的。

    王縣令此次前來是有兩個目的。

    其一,便是傳達聖上對林立文所製農具的嘉獎。他告訴林立文,說聖上在皇家莊子裏把那些農具都一一試驗過了,東西確實好使。然後因為當初王縣令在上報時,提了一句林立文因為家境貧寒,無銀錢去鐵鋪定製,故打穀機隻能暫用木頭來製的話。所以上一次,聖上才會嘉獎林立文一台鐵製打穀機。

    而這一次,聖上更直接了。

    林立文不是因為家貧導致農具所需鐵都製作不起麽?於是聖上這次直接賞賜了林立文白銀五千兩,讓他以後製作農具不必為銀錢發愁。還道林立文日後若還能想出其他好使農具後,再有錢財之需時還可直接尋當地父母官求助。

    林立文伸出雙手,接過王縣令親自遞過來的賞銀。隨後與林家眾人一起高聲謝聖上恩,並恭敬行禮。

    在遙謝過聖上的恩賜後,林立文再與林家眾人一起,對著王縣令行禮。

    王縣令是笑著伸出雙手扶在林立文雙臂上,將其扶正站好後,他才說起這次來的第二件事。

    便是他二月份交於林立文養的那兩頭豬,到如今算下來,已經有五六個月了。

    這兩頭豬林家伺候的自是無比精心,如今被養得更是圓滾滾的,王縣令瞧著隻覺得比去年宰殺的那頭來得還要肥碩幾分。

    “大郎這豬養得甚是不錯。”王縣令不住的誇讚道。

    隻是在誇讚完後,卻見著王縣令臉上又掛上了幾分愁容,還朝著林立文問道:“大郎,你這養豬的法子,難度可大?”

    “其他還好,但若想豬能快速增肥,就需得用上我專門為其配製的法子來喂養。”林立文回道。

    王縣令便追問:“這法子製作可易?喂養時又有何需要注意之處?”

    “若大人需要,我可將法子和注意事項一並寫於大人。”林立文本來還想借著這獨特的養豬辦法,去賺那些富戶們些許時間的錢。再把從富戶那裏賺來的錢,用來搞地裏的各種技術實驗。

    這麽一來,林立文錢也有了,名聲也有了,還能幫助這年代的許多老百姓。待到大家日子都好過了些後,然後他再把養豬的法子公開。

    可如今看來,這賺錢的法子已是不行了。

    因為方子一旦給了王縣令,他必然是會上報且推廣開來的。

    不過好在的是,今日王縣令還送來了聖上嘉獎的五千兩白銀巨款。並且還給出了口諭,若是林立文日後有研究所需錢財時,可尋當地父母官求助。那麽他之前的製作經費問題也就解決了,這方子給出去的話倒也不虧了。

    想開了這些事情後,林立文寫起養豬方子時,心情還算愉悅的。

    隻林立文是愉悅了,得了養豬法子的王縣令在把方子看完後,臉上的愁緒依舊未見著好。甚至王縣令還歎氣道:“我本是想著,這次獻豬讓你一並跟著去的……”

    衡縣距離京城甚遠,可以說是一個在南,一個在北。

    這種情況下,王縣令要想把豬頭好好的趕在冬至到來之前獻給聖上,必然是得帶著活豬上路的。可這樣一來,王縣令又擔憂路途甚遠,這獻給聖上的豬會在路途中出意外。

    於是王縣令便預備這次讓林立文一並前去。

    當然,這是來之前王縣令的想法。如今的王縣令在瞧見了林家棉地裏的棉花後,卻不舍得再把林立文帶去獻豬了。

    說白了,豬雖重要,但卻是作為吉祥物來存在的。可棉花盛產,卻是關係到整個皇朝的黎民百姓。

    孰輕孰重,王縣令心裏還是有杆秤在的。

    “其實這豬的體重已經上來了,便是不完全按照我這法子來養豬,後麵照顧仔細些,這豬肉也不會掉什麽秤的……”林立文也萬沒想到,差一點他就得因為要照顧兩頭豬而出遠門一趟了。

    這年頭出遠門可絕對是遭罪的事。

    路途遙遠,路況不佳,交通工具也差……而且萬一這兩頭豬在路上出點什麽意外,林立文也絕對逃脫不了幹係。

    而且這兩頭豬是他所養的,養豬法子也是他的。那麽林立文去或者不去,最後的功勞總少不了他的。

    所以這一門差事在林立文看來,簡直是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