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穀礱
作者:孺人      更新:2022-07-30 14:07      字數:3740
  第30章 穀礱

    圖紙畫好後,林立文並沒有急著製作。

    今日是一年到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除夕,有些事是可以先放放的。

    一整天,家裏人都忙個不停。

    打掃衛生,殺雞殺魚,製作年夜飯……以及最重要的儀式,在年夜飯開飯之前,用食蘿裝著各式祭品,前去祠堂祭拜先祖。

    祭拜先祖的這些祭品,會一直放在那裏。需要在祠堂裏供奉到年初二這日早上,再次進祠堂進行祭拜後,各家各戶才會將這些祭品拿回家。

    林家今年祭祖用的是一隻大公雞,一條兩斤左右的鯉魚,以及一塊上好的豬膘。

    初二,早上去祠堂祭拜完將這三樣祭品拿回家後,林老太就帶著林楊氏和林周氏在灶屋裏忙活起來。

    到了接近中午時分,林大姑和林二姑兩家先後都來走娘家了。

    隻與往年不同的是,因著才剛生完孩子沒幾個月,林二姑他們今年是租了一輛帶車廂的馬車回來的。

    這兩家一來,林家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主要是兩家加一塊得有五個孩子,最小的那個黃三郎還在吃奶,就不算他了,但另外的四個孩子,正是鬧騰的時候。

    其中林大姑家的閨女最大,今年六歲,小兒子四歲。而林二姑家的兩個閨女,分別一個五歲,一個三歲。

    這幾個孩子看起來還都很喜歡外祖家,一進了家門就撒開腿自己玩瘋了。

    “大兄,豬好肥。”帶著幾個小孩子去豬圈裏看完幾頭小豬仔後,劉大郎便纏在林立文身邊,舍不得走了,還認真的說道:“等我長大了,我也要來與大兄學養豬。”

    林立文被他這話給逗笑了:“怎麽會想要學養豬啊?”

    劉大郎:“奶說了,我大兄養的豬最肥碩,也最味美了!”

    原來那日林大姑拿著東西回家,雖被人看出來她是在故意顯擺,但那足有兩寸厚的肥膘也著實將眾人震驚了一把。

    尤其是劉家在品嚐過後,劉家兩個老人便忍不住感歎:“若是咱家也能有大郎這份養豬的手藝……往後子孫都不愁了。”

    心動是必然的,但到底也就是兩個老人私底下感歎一番,沒拿去林大姑這個兒媳婦麵前來說。卻沒曾想,被兩個老人忽視的劉大郎把這事給聽了去。

    劉大郎此刻年紀倒還尚小,什麽後代子孫愁不愁的,他是不懂的。可是豬肉好不好吃,他卻是知曉的。

    今日在見了豬圈裏的那群小豬仔後,劉大郎的第一個人生目標也就因此而來了。

    “行!”林立文笑著摸了摸他的腦袋,說道:“等你長大後,若是還想要學養豬,大兄一定好好教你。”

    劉大郎聽了後,高興到不行。

    食用餔食時,他還緊挨著林立文坐了起來。

    林老太拿著筷子,開始給大家夾菜。

    兩個大雞腿和兩個雞小腿加翅膀,分別給了林大姑與林二姑家的幾個孩子。剩下的兩個雞爪子,卻給了林二姑和黃書成。

    “雞爪抓錢,芸娘和書城得吃。”

    鯉魚頭,林老太則給了林立澤:“鯉魚躍龍門!二郎吃鯉魚頭……”

    除了分雞腿和雞爪和魚頭外,還有那塊大豬膘。

    林立文萬沒想到,他得了豬膘裏的最大一塊,足足得占去三分之一了!

    而這塊豬膘真就是純肥肉,然後拿清水加了點鹽燉煮的。以至於林立文看著碗裏被夾來的那塊大豬膘,錯愕到不敢動筷。

    偏林老頭還催他:“大郎快吃啊!吃了祖先會保佑你的!”

    “對,大郎快吃!”

    家裏其他人也這般說道。

    因為祭品祭拜過先祖,在這裏的人看來,便是先祖賜予過保佑的。祭品拿回家後,自家人若是食用了,必然能受到先祖的庇護,這一年都能順順遂遂的。

    被這麽寵愛的林立文內心有點痛苦,偏坐他旁邊的劉大郎還一臉羨慕的看著他。

    “大兄分你一些。”林立文說著,拿筷子將那煮得十分軟爛的豬膘夾去了一大塊,在大家還未反應過來之前,就塞進了劉大郎嘴裏。

    “唔。”劉大郎被塞的小嘴鼓鼓的,待咽下些後,還高興的點著頭表示:“好吃!”

    林大姑瞧見後,立即就嗔怪道:“大郎你別慣著他,他小孩子家家的,就是饞嘴……你瞧他都吃了一個大雞腿了……”

    “無事。”林立文笑著說道:“表弟喜歡就好。”

    話是如此說,可碗裏還剩下的那點豬膘,林立文便沒法再給劉大郎了,需得他自己食用。

    林立文皺著眉,拿筷子將豬膘一口氣全塞嘴裏。

    大約是煮得火候足夠久,這豬膘已經被煮到入口即化的程度了。林立文吃在嘴裏隻覺得軟軟爛爛的……咦,這味道好像還不錯?

    食用完餔食後,林大姑與林二姑兩家便急急忙忙趕回去了。

    林周氏和林楊氏在收拾碗筷,林老太則在給林楊氏準備明日走娘家的禮品。

    當地走娘家一般是在初二至初五這幾天都可以,今日林家要招待外嫁閨女,林楊氏便把回娘家的日子往後拖了一天。

    “我的三娘啊!也不知道得等到哪一年才能讓我再見見她……”林老太收拾好明日要給林楊氏拿回娘家的禮品後,突然眼眶紅紅的來了這麽一句。

    “唉!”林老頭也長歎了一口氣。

    今日一家團聚,外嫁的林大姑和林二姑都來了,卻獨獨少了林三姑,又怎麽能讓林老頭和林老太不難過。尤其是古代交通非常的不發達,如林三姑這般外嫁到遠地的,很有可能就是一輩子都再也見不著一麵了。

    林周氏聽見了,眼眶也跟著紅了。

    她家也是因為以前戰亂,從外地逃離到林家村來的。隻是與林小姑嫁的那家不同的是,戰亂使得她娘家現在已經沒人了。

    就是林立文,這會也被勾起了對前世父母的思念。

    也不知道他沒了後,父母是否能撐得住……雖說林立文畢業後回鄉搞種植奮鬥了整整十年,留下的產業能給予父母下半輩子的衣食不愁,可他更清楚,再多的錢財都比不過喪子之痛……

    林立文畫出來的碾米圖紙,直到初六才交於林老二,讓他幫忙製作。

    主要是這邊的習俗,把初五也叫做破五,意思就是家裏有做工的,做生意的……都要過了初五才能動工。

    村裏人就瞧見,林家人拿著鋤頭去挖土了。

    “大郎,可是家裏要壘灶台還是修建什麽?”有人瞧見後,一邊問著,一邊就上前來搶過林立文的鋤頭,要與他幫忙。

    連著好多天沒動彈,今日特意想活動一下的林立文,哭笑不得的看著非要幫他忙的村裏人,解釋道:“不是要修建什麽,是我要製一個碾米的物件。”

    除夕那日受到林立澤割青草的影響,林立文又想到了飼料的問題。

    之前家裏隻喂養一頭豬,且又是在各類瓜果蔬菜俱成熟的秋季,所以那時候的林立文從沒擔心過飼料上的問題。

    可如今家裏六頭豬仔,兩頭小牛犢,甚至待開春後,王縣令還會再使人送來兩頭豬仔……在飼料上的消耗,往後必然是一個大數目。

    雖說現在林立文是想出了古法榨油的法子,來與村民們換取豆渣。可油這玩意,在這時候還是個奢侈東西,村民們幾乎每年也就在年底前榨上這一次油。

    也就是說,林立文用這辦法跟村民們換取豆渣,一年到頭也就可能隻有這麽一次。

    那麽飼料這一塊,仍舊是個大問題啊。

    這時,林立文想到了碾米機。

    須知不僅豆渣是個很好的飼料,米糠也是啊!

    現代化那種自動碾米機他是沒法做出來,可是比這裏世人常用來碾米的石對窩(注1)要好使一些的碾米工具,還是難不倒他林立文的。

    所以隻要他能製作出一台好使一些的碾米機,讓大家用每次碾米中的一部分米糠來換取免費使用,那麽飼料的問題不就徹底解決了麽?

    林立文想出來的這碾米物件,學名叫穀礱。在《王禎農書》中便記載了這一物件,說它能一日破穀四十斛,且破穀還不損米。(注2)

    穀礱製作起來難度並不算大,最要緊的是製作材料易得。隻需要用到竹子,泥土,以及木頭這三樣就可以。

    在穀礱做好後,又晾了幾日,等上麵的那些泥土徹底幹了後,林家便開始用穀礱給村裏人碾米,來換取一定的米糠。

    村民們在親眼瞧見過穀礱碾米的效果後,立刻便舍棄了家裏的石對窩,一個個的擔著稻穀跑林家去碾米了。

    雖說去往林家碾米,林家要收取一部分的米糠。可一來他們收取的量並不大,二來便是因為這時候大家用的石對窩在碾米時,耗時耗力且不說,最關鍵的便是破穀時,米也易被搗碎。可林家做的穀礱裏麵破米借助的是竹木做成的密齒來與稻穀摩擦,從而才能達到破穀不損米的效果。

    而且用穀礱碾起米來,速度也比石對窩要快捷許多。

    便是一些外鄉人聽聞了消息後,也挑著穀子跑來林家碾米了。

    這樣一來,即便林家每次碾米收取米糠的量不大,可架不住來碾米的人眾多。畢竟米跟油不一樣,油對老百姓來講還屬於奢侈品,大家使用的量少。可米再是如何少食,它也是這時候人們的主食。

    於是林立文便再不需要為家裏的那些家畜們的主食所擔憂了,可以安安心心的種他的地了。

    對林立文來說,養殖這事得做,但卻不是眼下最要緊的。眼下最要緊的,還是提高糧食產量。而提高糧食產量不外乎三種辦法,第一種便是開源,就是開墾更多的荒地用於種植和提高大家地裏勞作的效率。這第二是改良糧種和製作出良好的肥料,讓畝產量增加。至於最後的第三種辦法,就是找尋新的高產糧食品種出來。

    但後麵的那兩種辦法絕對不是他短時間內能做起來的,因此林立文便隻能先把第一種做好。那就是製作出各種比現階段更好使的農具,讓種地變得能更輕鬆和快捷一些。

    眼下一晃就過了年,逐漸進入春季,又到了一年種植的開始。

    “大郎,你這衣裳多穿點……別瞧著今日天氣熱,但這熱是悶熱,隻怕明後日就要下雨。到那時,天氣一準變涼。”一早上,林周氏就對著他絮絮叨叨。

    “娘,我會注意的。”林立文一麵應著,一麵問道:“我爺我爹還有我二叔他們呢?”

    林周氏:“在屋後給人拿穀礱碾米呢!”

    林立文:“那我去尋他們。”

    他們不是一直惦記著那三十畝荒地還未開墾麽?現在便是到了可以開墾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