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作者:四時酒      更新:2022-07-20 13:32      字數:6846
  第62章

    “鄭老師, 您是教翻譯課的,秦教授是教精讀課的,但上課卻不隻教這些, 還會教語言知識, 同時也要鑒賞文學作品, 對嗎?”

    蘇葵先是說到了現狀,見兩人點頭, 便提道:“或許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將語言和文學分成不同的課程呢?”

    目前, 大學外語係的語言課還沒有獨立出來, 和文學不分家。可以說,很多課程都是又學語言又學文學,沒有特別明確的劃分。

    鄭雲虹問:“你是說把語言課分出來教授語言知識, 鑒賞作品則放到文學課上?”

    蘇葵點頭:“這樣可以讓課程分工明確一些,每個課程都有自己的重點,學生也能更有針對性地學習。”

    “並且學習語言聽說讀寫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這些也是在課堂上統一學習的。我建議, 應該將聽力課和口語課獨立出來,尤其更要注重口語的訓練,讓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

    幾人也沒想到她提出的建議竟然不是針對教材, 而是直接針對課程改革,一時陷入了思。

    衛保華卻是點點頭:“蘇葵同誌,你繼續說。”

    “衛部長, 這就是我所有的想法了。”

    現在並沒有多媒體教學, 視聽說課程等無法開啟。但隻要將語言和文學分開,將聽力和口語單獨訓練起來, 憑借現在老師們的教學水平, 已經能給學生不錯的學習環境了。

    蘇葵笑了笑:“其實我說的這些, 中心思想隻有一個,那就是學習語言應當達到文學,語言學和基礎語言三者的統一。”

    “語言、文學和基礎語言的結合?”衛保華品味著這句話,“聽著有些道理。”

    “兩位同誌,你們怎麽看?”

    “這話確實不錯。”秦教授先點了點頭,“其實蘇葵同誌剛才提到的將聽說讀寫分開,我在國外的一些高校也見過,他們確實有開設專門的課程來訓練學生們的聽說能力。”

    鄭雲虹想了想,也說:“學習語言‘說’是非常重要的,當初給我們上學的外國老師就非常重視我們口語練習。”

    所以她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口語能力,之前在課堂上也是鼓勵同學們開口,隻不過收效甚微。

    鄭雲虹當然有心訓練,但畢竟是翻譯課,他們還要學習翻譯,倒沒有專門的時間能來多練習一下聽力和口語。

    “至於將語言課獨立出來,倒也是同樣的道理,就是……”

    秦教授接下鄭雲虹的話:“就是改動確實有些大,我們恐怕還要再重新商議。”

    顯然兩人都是讚同這個意見的,隻是這個課程改革不是小事,不僅他們還要重新商議,領導這邊也要收集更多人的意見。

    聽了兩人的話,衛保華點了點頭,對蘇葵道:“蘇葵同誌,你的建議我們收到了,對我們確實非常有啟發。”

    他站起身來:“這樣,你回去正式寫一份建議報告,到時候讓鄭同誌一並匯總到我們這裏來,我們到時候會再好好討論。”

    蘇葵當然是點頭應下。

    雖說多出一件事,但今天的事情還是圓滿解決。

    走之前,衛保華還親切地和蘇葵握手告別:“蘇葵同誌,感謝你今天的作為,也歡迎你再再給我們多多提建議啊。”

    他又對兩人笑道:“當然,大家要是再想到什麽好主意,也可以一起寫上去,我們正需要廣大同誌們的意見。”

    鄭雲虹和秦教授兩人都笑著點頭。

    秦教授還笑道:“看樣子,今天和蘇葵同學一起來是來對了。”

    不僅知道了這孩子有多大的奉獻精神,還給他們提出了這樣有用的建議,今天的驚喜實在是太大了。

    *

    然而還不止如此,回到學校,鄭雲虹還沒來得及將今天的事情告訴鄭雲和,就發現蘇葵已經在學校裏又一次揚名了。

    並且是震動全校的揚名。

    原因非常簡單,自從蘇葵寫的《清河鄉之變》被宣傳部的同誌作為宣傳口發行後,引來了全國的關注,當然也引來的一些反對者的批評。

    當時作協的成員還在報紙上跟人隔空論爭,然而那邊一直沒有放棄,一連發了幾篇文章都是在批評這篇小說,一直持續到慶典之前。還曾經被張瑞山看到,也用上麵的觀點和蘇葵在交流會上論爭。

    蘇葵當時聽了王國梁的話,說她作為作者也可以下場寫文章駁斥他們的觀點,但蘇葵後來忙於慶典也忙於整理教輔資料一直沒有時間。

    正當她已經忙完這些準備下場時,沒想到已經有人比她更快。

    今日清晨,《北方日報》的《文學周刊》版麵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關於近日來對《清河鄉之變》批評聲音的一些駁斥

    上麵列舉出了目前《文學作品報》的幾篇文章對《清河鄉之變》的反對觀點,然後對他們提出的每一條觀點進行駁斥。

    最關鍵的是,這篇文章並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以華夏作家協會和幾位新馬港台作家的名義共同發表的。

    而且竟然是采用類似於問答體的方式,每一條反對觀點下麵,都有不止一位作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駁斥。

    甚至針對那條“作品毫無價值”觀點,他們將蘇葵當初在文學交流會說過的論點也一並以她的名義列舉出來。

    可以說,除了駁斥他們,又把張瑞山拉出來一起嘲諷了一遍。

    最後,他們再次列舉了這篇文章取得的成就。甚至說明,憑借蘇葵同誌文學上的造詣和目前取得的成就,她已經被批準加入了華國作家協會,正式成為作協的成員。

    她的能力是得到所有人一致認可的,關於某些文章裏對於對蘇葵同誌文章水平的批評質疑是並不合理的。

    這篇文章以兩岸作家的名義聯合發表的文章一出,瞬間就在文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不僅驚訝於竟然能看到兩岸作家聯合發文為一篇文章解釋,更為她已經加入作協這件事而震驚。

    作協是什麽地方?是國家官方機構,裏麵的成員都是全國知名作家,是在文學領域有些重大貢獻的人。更不用說要想加入其中,還要得到理事會和書記處所有成員一致同意。

    可以說,加入了作協,就代表在文學上的地位得到了官方的承認。

    一個普通作者,哪怕名氣再大,沒有官方的身份,她也隻是個普通作者,或許大家還會因為她的年齡和寫作的閱曆而有所看輕。

    但現在她竟然加入了作協,得到了官方機構的蓋章,這就正如文章中所說,她在文學上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那些之前在報紙上的批評的人,倘若知道這篇文章是作協成員寫的,他們也不會隨便將文章批得一文不值。

    所有看到消息的人都在感歎,這個叫做蘇葵的作者已經真正邁入作家這個行列,而她恐怕是作協裏年紀最小的成員了。

    按理說,這件事隻會在文學界引起震動,除了中文係的同學,很多同學也不知道蘇葵就是《清河鄉之變》的作者。

    但是蘇葵加入作協以後,鄭雲和就從陸子光那裏得知了這個消息,這對於學校學生來說是莫大的榮譽也是莫大的成就。

    幾乎是和報紙文章同時,蘇葵的名字出現在了學校的榮譽欄上麵。

    這上麵本來都是學校在各個領域的知名校友,蘇葵是第一個以在校學生甚至是剛剛進大學的學生的身份,登上了這個榮譽欄。

    一瞬間就在這個顯眼的位置吸引了全校學生的注意。

    上麵不僅有她的照片,還介紹了她的身份,——華國作家協會成員,著有長篇小說《小草青青》《清河鄉之變》。

    所有看到榮譽欄的同學們全都震驚了。

    蘇葵當時作為新生代表又被表彰,很多人還是聽說過她的,尤其是外語係的同學。蘇葵剛一進學校申請了免修,這件事不僅震動了英語係的同學,其餘外語係的同學同樣被她驚到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慕名去圖書館看過她。

    但他們不知道這人不僅是外語厲害,她竟然她還會寫文章?甚至這上麵說什麽,她竟然已經是作協的成員的了!關鍵是,這上麵寫的兩部長篇小說他們知道啊!不僅知道,而且還看過!

    蘇葵的兩部小說都在大範圍內引起過關注,甚至這次的這篇還正在推廣,在全國地區都引起廣泛討論,報紙上也充滿了爭論。

    誰也不知道,他們喜歡的小說的作者竟然就在他們學校裏,就在他們身邊,還是他們的同學!一個大一新生!

    第一次看到這個消息的同學們都是恍恍惚惚。

    都是一起在大學學習的,他們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成就成為榮譽校友,可人家還在學校就已經登上了榮譽欄。他們讀的真的事同一個大學嗎?

    可就是早就知道蘇葵是這兩篇小說作者的中文係的同學也是恍恍惚惚,他們是知道蘇葵寫了小說,可不知道她竟然加入了作協!

    不同於其他同學,中文係的同學最清楚這個消息的分量。那可是華國作家協會!沒有一個作家不想要進入這個協會,讓自己得到官方的承認。更何況他們中文係本來就有很多同學一心奔著當作家去的。

    可就是以後一心寫作,他們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有這樣的水平。而現在,一個剛剛進入大學,學的還不是中文係的人竟然已經達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成就!

    他們心裏此刻也和其他人產生了同一個想法,我和她讀的是一個大學嗎?

    同樣因為這個消息,大家也關注到了《文學周刊》上發表的那篇文章,看到上麵對蘇葵作品長篇大論的解讀,看到上麵一串串他們熟悉的名字——

    看到的人再次受到了震撼,兩岸作家聯合發文,這種成就是他們可以看到的嗎?

    *

    蘇葵徹底震驚了所有京大的學生,無論是以前認識她的還是不認識她的,這次全部都記住了她。

    可大家都知道,蘇葵卻不知道。

    這就導致,蘇葵幾人剛剛一回到學校,所有看見她的人都帶著一種敬畏卻又說不出話的複雜表情。

    鄭雲虹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還是跟鄭雲和匯報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

    她是在蘇葵那裏聽過一嘴說她已經加入了作協,卻因為後麵的事情沒有深究,誰知道這孩子竟然因為這件事在學校搞出這麽大新聞。

    這孩子……

    看著麵前一臉欣慰說起這件事的鄭雲和,鄭雲虹笑了笑:“我這裏還有一個大新聞,也是關於蘇葵同學的,保證比這次還要讓人震驚。”

    “還有比她以學生身份加入作協還要大的成就?”

    想到今天的事,鄭雲虹鄭重點頭:“是,這份成就絕不比她加入作協小。”

    在鄭雲和不解的目光中,鄭雲虹告訴了他蘇葵在教育局說的話。

    她要將此次教輔資料所得的所有錢全部捐給京大希望基金,作為學生的獎學金發放。

    鄭雲和的確是被驚住了:“這孩子真這麽說?”

    “是啊。”明明是個孩子,卻能做出這樣驚人的事,鄭雲虹甚至還能回憶起她說這話時臉上堅定又淡然的表情。她歎道:“蘇葵同學是一心為了同學們著想,這份精神實在是可貴。”

    顯然鄭雲和也是一樣的想法,聽了鄭雲虹說的,他沉默很久,也是歎道:“這孩子,總是做出出人意料的事情。”

    偏偏這些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她一個孩子竟然做到了,真是,真是……

    真是沒法讓人不喜歡這樣的孩子。他的心裏產生了和鄭雲虹一樣的想法,這件事必須要讓所有同學們都知道,這個希望基金也一定會按照她的意願一直傳遞下去。

    *

    鄭雲虹是在鄭雲和那裏知道消息的,而蘇葵卻是在胡芳那裏才知道這個消息。

    學校裏好多人都在看她,然而卻因為事情太大太震驚,竟然沒人上來直接問她。

    直到在圖書館外麵遇見了宿舍幾人。

    “大家都在這裏?”

    她們當然也知道了這個消息,一時間的震動不比其他人小,看著蘇葵的眼神都帶著一種複雜。

    其中以李玉華的眼神最為複雜,她不和其他人站在一處,目光卻一直放在蘇葵身上,仿佛有什麽話想說,但始終都沒有動一下。

    還是胡芳忍不住好奇,又想起蘇葵平時對她很和善,此刻還和她們打招呼,終於鼓起勇氣上前問她:“蘇葵,那個《小草青青》和《清河鄉之變》真的是你寫的嗎?你、你還加入了作協?”

    聽到她問了,好多正要進去的人都停下來了,就等她回答。

    原來是這件事。

    蘇葵笑道:“的確是我寫的,我也是剛剛才加入作協,你們是怎麽知道的?”

    她承認了!這件事是真的!

    就是有了學校蓋章,他們好多人還都是不敢相信的,這會兒聽到本人承認才有種塵埃落定之感。

    她真的就是那兩本小說的作者!

    “蘇葵你真是太厲害了!”胡芳也激動得很,告訴她學校已經將她登上了榮譽欄,所以大家全部都知道了。

    “原來是這樣。”蘇葵來的時候並沒有經過那裏,現在才明白過來,她對胡芳道,“謝謝你告訴我。”

    胡芳連連擺手:“不,不謝,我、我以前沒錢定報紙,也沒錢買書,所以沒看過你寫的小說,我回去一定馬上看!”

    蘇葵笑道:“不如我直接送你一本?”

    “不行不行,我必須自己買!”

    見到胡芳開口,蘇葵也這麽好說話,大家也敢開口了。

    “蘇葵,你是什麽時候寫的那兩部小說啊?”

    “是在我高三的時候寫的。”

    “蘇葵,你是說你才剛剛加入作協?”

    “是的,就在前兩天。”

    “蘇葵,加入作協要什麽條件啊,我以後也想加入,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機會……”

    “你是怎麽認識港城那些作家的啊,我看見他們都在報紙上誇你的文章,你簡直太厲害了!”

    “蘇葵蘇葵,我特別喜歡你寫的小說,尤其是以前那本《小草青青》!但沒想到作者竟然就在我身邊!”

    “我也很喜歡你的小說,我喜歡《清河鄉之變》,你裏麵寫的事情是真的嗎?清河鄉是哪裏啊?”

    ……

    越來越多的人問她問題,甚至圖書館裏都有同學慕名跑出來看。

    同學們雖然好奇,但都很有禮貌,也沒有圍著她,隻是站在一邊問,蘇葵都好脾氣地回答了。

    同學們跑出來,事情甚至驚動了圖書館的馮館長。

    一看見蘇葵他就笑了:“我說是誰讓同學們不看書來看人了,原來是我們華國作家協會的成員,蘇葵同誌啊!”

    他在京大圖書館擔任館長也有幾年了,記性特別好,但凡是來過的同學他沒有不記得的。

    其中記憶最深的當然就是蘇葵這個同學了,其他人都是沒課的時候來,隻有她完全沒課,一天到晚都在。蘇葵經常是陪著他開門閉館,一段時間下來兩人非常熟了。

    馮館長一身儒雅氣息,但為人幽默風趣,最是愛開玩笑,這會兒看見蘇葵就開始打趣她了。

    蘇葵都已經習慣了,隻是一笑:“馮先生,您又在開玩笑了。”

    “蘇葵同學,這可不是玩笑,我分明是實話實說。”他笑著說道,“這會兒大家可都認識你了,以後作協最小的成員可就要在咱們學校了。”

    看了看外麵站著的同學,他又笑道:“同學們,蘇葵同誌是作協成員,也是咱們學校的學生,她在這兒是跑不了的。但你們的書再不看,知識可就要跑了。”

    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頭,趕緊回圖書館去。

    不過走之前他們還跟蘇葵加油打氣,鼓勵她以後努力寫作,他們都會支持她的!

    還有幾人悄悄問能不能和她握個手,蘇葵笑了笑,跟她們幾人握了握手,把幾個同學激動得麵紅耳赤,還問她什麽時候寫下一部,她們會一直支持的。

    真是一群可愛的同學們。

    蘇葵站在那裏微笑,然而所有人都進去了,卻還有一個人站在原地。

    李玉華看了蘇葵很久,蘇葵回望過去:“李玉華同學,你看著我是有什麽事嗎?”

    她嘴唇微微動了動,卻不知道該說什麽。所有的問題剛才大家都問了,蘇葵也回答了,她還能問什麽?

    她轉身慢慢往裏麵走,就在蘇葵以為就這樣的時候,她忽然又停下來,轉身開口道:“你是因為喜歡,所以才能得到這樣的成就嗎?”

    她以為蘇葵會承認,誰知卻聽她說道:“喜歡不一定能有成就,但不喜歡的的話,大概最後隻有痛苦吧。”

    她怔住很久。

    *

    體諒各位同學的心情,蘇葵沒有再進入圖書館,而是去了京大文學研究所那裏找陸子光。

    她從同學們那裏還知道今天在報紙上發的那篇文章,她想問一問這件事。

    陸子光確實在那裏,一看見蘇葵就笑道:“蘇葵同學,你是為這篇文章來的吧?”

    一邊說,他一邊將報紙遞給蘇葵。

    “您怎麽知道我不是為了作協成員的事情來的?”

    陸子光笑了笑:“作協成員對你來說隻是水到渠成,但這篇文章對你應該是是意義深重。”

    蘇葵也點頭道:“看來這篇文章真的不同凡響?”

    然而真正看完這篇文章,蘇葵才知道為什麽那麽多人驚訝了,也為什麽說意義深重了。別說是別人,就是她自己也沒有見過兩岸作家聯合發文,隻為了她的一篇文章論爭。

    “這是幾位先生的意思嗎?”

    陸子光點頭感歎道:“這幾位先生是用心良苦啊。”

    陸子光告訴她,那天幾位作家回去之後,就找到了他們,了解了蘇葵的文章引起爭端的始末,並且一致認為應該為這篇文章辯駁。

    於是他們回去以後連夜寫了一篇文章,經過幾人的商討,最終定下以這樣類似問答的形式將所有人的觀點呈現。既駁斥了那些不實的觀點,也表明他們所有人的態度。

    很明顯,他們成功了,這篇文章成功地讓蘇葵不僅是以作協成員的身份得到官方承認,更是代表大陸新馬港城的作家群體一同為這篇文章,為這個作家蓋上了“高水平”的章。

    也難怪陸子光說它意義重大了。

    蘇葵拿著這份輕飄飄的報紙,卻覺得有些沉重,她也感歎道:“大家對我這樣好,倒讓我不知道該怎麽回報了。”

    陸子光笑道:“蘇葵同誌,你回報我們已經夠多了,你為我們提出那麽多有用的建議,大家都是感謝你的。”

    “陸老師,這不一樣,我既然是作協成員,那些話就是我應該說的,怎麽能說回報?”

    陸子光卻笑道:“蘇葵同誌,你的文章也是為了宣傳,有宣傳部同誌的托付,作為作協的成員,為它發聲也是我們應該做的。”

    他又笑道:“怎麽樣,蘇葵同誌,我這可是跟你學的說話方式。”

    蘇葵笑了起來:“好吧,陸老師,您贏了。”

    話雖這樣說,不過她心裏卻沒有放下這件事,想著自己還能為他們提出一些好建議。

    這時卻聽陸子光問起道:“對了,我聽說那天有一個港城的朋友來找你,是譚惟倫嗎?”

    “您也知道?”

    陸子光卻笑道:“這可不是我要問的。”

    作者有話說:

    我,明天日萬!感謝在2022-04-14 23:58:32~2022-04-15 23:56:4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99年追星女孩??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