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福澤深厚
作者:大河東流      更新:2022-07-14 15:00      字數:3530
  第138章 福澤深厚

    這段時間雲舒瑤很低調,總是有許多的請帖送過來,邀請她去參加聚會,雲舒瑤除了個別推不了的,其餘的都退了,然後就躲到了莊子上,說是要繼續研究種子,這下子她的耳邊才清靜了,等到琛玉回來了,她才又回了京城。

    琛玉見到了雲舒瑤,躬身行了一禮,然後便彎了眼眸:“母親!”

    在外,也可大聲叫她母親了!

    雲舒瑤也有些感慨的應聲:“哎。”

    她其實並不太在乎這些稱呼,母子之間的實質關係不是因為幾個稱呼就能改變的,若是她在乎,這麽長時間,估計人都要抑鬱了。

    看到孫子回來了,老太太抹起了眼淚,就是林如海也有些克製不住。也就是幸好還有孫子在身邊,不然林如海也不一定耐得住想念,從他到外地任職開始,他隻回來過兩次,每次都是來去匆匆。

    雖然兒子表現優秀,讓林如海也為兒子驕傲,嘴上卻不會直白的關心誇讚,現在看到他回來了,打量了一下,確定他身上沒有什麽問題,就笑著點了點頭,暫時先把這個場合讓給家裏的女眷。

    琛玉回來了,他跟雲舒瑤不同,善於交際,述職之後還有些時間,基本就沒有停歇的時候。

    他要去嶽家唐家拜訪,還有賈家也必須去。

    現在母親為父親繼室,這些表麵上的禮數更是不能少,不然少不得一個恃寵而驕的評價砸下來。

    除了這些地方,還要去一些故交那裏,在京城中像陀螺一般轉著,林如海看著都心疼了。

    他隻有這麽一子,若是還有別的兄弟幫襯,何必事事親力親為?

    獨木不成林。

    他對兒子不納妾沒什麽意見,但盼著能枝繁葉茂是沒變的。

    這話他自然是不好開口跟兒媳婦說的,就跟兒子說了。

    琛玉失笑:“父親,我已經有兒有女,隨緣吧。”

    有了孩子,就生,再沒有孩子來,也兒女雙全不遺憾了。

    雲舒瑤對此一句話都沒有,孩子有兩個已經不少了,而且雖然獨子是沒有兄弟幫襯,但若是兄弟鬩牆呢?那還不如獨子。

    都是有利有弊。

    琛玉很快又離開了,要去任上了,不過這回唐婉欣和兩個孩子都留在京城住一段時間,才會跟過去。

    隨著時間推移,那些領取了良種和學會了堆肥方法的看著自己田地上的情況,對定豐候的讚譽越來越多,等到收割的時候,看著糧倉,有的甚至給定豐候立了長生牌位,這個時候,雲舒瑤離京了。

    她要去南方了。

    她要去南方的莊子研究良種事宜,這算“出差”。

    不過是自由的、沒有固定時間、沒有約束的出差。

    雲舒瑤就把《圖》上麵一些記載的地方“順便”光顧了一遍。

    收獲若幹,她全都喂了靈鏡。

    她自己並不適用。

    雖然她不喜歡出遠門,但走走停停,不追求速度之類的,慢悠悠走還是不錯的。

    她還把元哥兒和堂侄兒雲楊帶在身邊。

    元哥兒康熙四十七年出生,現在是康熙五十六年,已經九歲了,雖然老太太不舍,林如海也不舍,看著孩子殷切的目光,還是忍痛答應了。

    這位侄兒今年三十了,有舉人功名,還想繼續考春闈。

    他也可以做元哥兒的夫子,不用擔心耽誤他的功課。

    他這樣跟著遠行,也能出去換換腦子,到了目的地,更不用擔心學習了,目的地,那是文風鼎盛的。

    雖然雲舒瑤有爵位在身,但她沒有大張旗鼓出行,出麵打點那些也不用她自己來,由小輩接手,這就是輩分高的快樂,有事?

    小輩服其勞。

    他們這一路上有的時候在路過人煙地能聽到恰好在說起那良種和肥料的事,少不得誇一句皇上隆恩,把種子送到了這裏,讓他們也有機會得到,還誇定豐侯福澤深厚。

    身為積年的老農,每一次留種都是精挑細選的,一代一代傳下來,種子的優良性也是一代一代慢慢提升的,選拔良種的事,大家都在做,但能有這個結果嗎?

    沒有。

    但定豐侯有,這不是福澤深厚是什麽?

    他們不知道,一輛擦肩而過的馬車就坐著正主,還在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說著今年的收成。

    這裏今年豐收了。

    糧倉的豐盛讓他們十分開懷。

    但這個國家的疆域太遼闊了,這一地風調雨順,但隔了一座山的另一塊土地卻不那麽平順,鬧災了。

    一旦災害嚴重到了一定的時候,朝廷就會出麵賑災,但往往到那時候已經有許多流離失所,有了上頓沒下頓。

    普通抵禦風險的能力太差了,也就是因為這一個個天災,原本分配給的土地不得不典賣出去,來換取繼續生存下去的可能,往往這個時候也是那些世家大族借機土地兼並的時候。

    這樣一代一代,等土地兼並嚴重到了一定的地步,越來越多的老沒有自己的土地,不能填飽肚子,很容易天下大亂,那樣又是一輪新的洗牌。

    曆朝曆代沒有人看到這弊端,抑製土地兼並?

    有,改革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可惜的是截止到目前為止,那些改革要麽失敗,要麽不徹底,並沒有給這片土地帶來大規模的改善。

    雲舒瑤知道那邊鬧災了,歎了一口氣,讓人采買準備了一些隻有災民才會吃的東西過去。

    要是捐銀子過去,一路層層盤剝,也不知道到哪裏還能不能剩下三成來辦實事,要是捐大米,被人偷龍轉鳳賣掉的可能性也很高,但若是她捐的事豆餅、雜糧野菜餅之類的東西,那些有機會盤剝的人能看得上嗎?

    對他們來說,也就是拿去喂牲畜罷了。

    他們不喜歡,但對於災民來說,卻是能實實在在填飽肚子的好東西。

    到了目的地之後,雲舒瑤在莊子上住了下來。

    這裏距離南映不算太遠,林黛玉這時候已經生了,生了個玉雪可愛的女兒。

    雲舒瑤現在是她的繼母,她帶著夫婿陳漓過來拜見。

    一見麵,雲舒瑤就知道了,黛玉確實過的很好,一個人順不順心是能從臉上看出來的。

    黛玉生的雖然是女兒,在夫家日子依舊美滿,一個是沒有來自父母長輩的壓力,她的婆婆已經去世了,而且陳漓大哥生的三個都是兒子,她女兒一出生,家裏才總算有了千金,物以稀為貴。

    再一個就是陳漓本人也不重男輕女,對著女兒愛若珍寶,加上彼此興趣相投,在一起談詩作畫,日子過得十分美滿。

    “終於能親口跟太太說一句恭喜了。”

    “祖母父親他們可還安好?”

    “元哥兒已經這麽大了。”看著元哥兒,黛玉十分唏噓。

    孩子長的真快,一轉眼,小侄兒就是個半大小少年了。

    元哥兒:“姑母、姑父。”

    黛玉看著他,點了點頭:“元哥兒,你長的與你父親越發像了。”再過兩年,就是許多人眼中的乘龍快婿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有了個女兒,黛玉現在看著這樣的小少年,心裏十分喜愛。

    自己的親侄兒,當然是好的,可惜自己女兒和他年紀差的有些大,不然女兒的終身就可以放心了。

    雖然女兒還沒有長大,黛玉身為一個新晉母親,已經開始為了女兒的終身大事著急了。

    那麽一個小小的、全心依賴你的小生命睜著一雙黑玉般的眼睛純真無暇的看著你,讓人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捧著送到她麵前。

    陳漓還不知道自己妻子想的這麽遠,看著元哥兒,邀請他去南映書院小住一段時日。

    那邊有不少大儒,他本身也可以指點他。

    元哥兒看向祖母,雲舒瑤點了點頭:“那就要麻煩你姑母姑父了,我這裏你不用擔心,我近期都不會出門了。”

    在路上這麽些時間,該停下來好好休息了。

    他們以為她是要細心鑽研良種,所以也沒有再說什麽邀請她也去走走的話。

    沒多久傳來噩耗,皇太後她仙逝了。

    雖然當今聖上並不是她親生的,母子感情卻十分深厚,現在她這一去,哪怕是在這南方,也沒有幾個人敢在這節骨眼下聽戲作樂。

    雲舒瑤遠在南方,又在莊子裏閉門不出,影響不到什麽,她是之後才知道的,因為太後,康熙悲傷過度中風了,所幸有著太醫力挽狂瀾,又因為悲痛減少了見人的次數,才隱瞞了下來,但這個時候,康熙的身體已經不如之前了。

    隻是後來在聽到康熙讓諸位皇子的小阿哥進宮隨著小皇子們一起上學的時候,雲舒瑤愣了下。

    她對這個情節有些印象,不知道是名人說史,還是電視劇說起的,推測在這個時候康熙是在給這萬裏江山挑選繼承人,讓皇孫進宮,是恩典,也是考察,考察第三代繼承人的資質。

    若是皇子本人能幹,卻後繼無人,康熙也不會放心把皇位傳下。

    這個消息在京城引發了好一陣風波,一開始,大家都默認是世子進宮,有嫡長子的還好說,但許多皇子的長子是庶出,在這種情況下,誰進宮?

    嫡庶起紛爭,後院掀波瀾,後來康熙大筆一揮,適齡的都能進宮去,這下子諸位皇子的後院才沒有繼續起火。

    雍親王府的三阿哥、四阿哥都適齡,他們兩個都進宮了。

    雲舒瑤聽著這個消息,看向北方。

    這個時候外孫已經在上書房上學了吧,不知道他習不習慣?

    結論是很習慣。

    在諸位皇孫中,弘曆成為了紅人,經常被皇上點名傳召,隨侍在一旁。

    於是林如海他又看到了外孫,笑眯眯的站在那裏給聖上磨墨,姿態自然,顯然已經很習慣了,在他要匯報的時候,皇上也沒有讓他離開,林如海能怎麽樣,一邊為了外孫開心,一邊心內焦灼,麵上卻眼觀鼻鼻觀心,視而不見,繼續匯報。

    聖心難測,誰也不敢說知道聖上心裏是怎麽想的。

    最近弘曆大出風頭,雍親王已經避到了莊子上躲清淨了。

    聖上……是想要立雍親王嗎?

    還是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