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建設昭州7
作者:路歸途      更新:2022-07-13 21:44      字數:7546
  第107章 建設昭州7

    堿要提純。

    顧兆先將出玻璃的海灘區域記下來了,最好是修完路,走出去賣的貨也該準備上,但是商業這一塊,他隻能做牽引帶領作用,具體的話回去跟周周商量下。

    雖說讓昭州城商賈捐銀修路這事稱割韭菜,不過顧兆就是玩笑兩句,沒真這般想——不能事事,長久壓榨這些商賈。

    商賈也是昭州百姓。

    良好的循環本地有各色商業生產線,可長久發展賺錢,能給昭州百姓提供就業崗位,百姓能衣食富足家有餘錢。

    顧兆有心想把昭州如今的商行局麵打開打散,插入扶持自己人——這就要靠周周了。他不信這些紮根太深的大商賈以後見到高額利潤了,能守住良心,不強權欺壓百姓一層層剝削。

    這不是他想要的局麵。

    將昭州做為包容性的城市,歡迎大曆乃至其他番邦小國的商人來往交易。不然本地商賈做大,容易生成強壕,都是土匪窩了,誰敢來做買賣?

    “安南府縣的路我規劃好了,按著法子修,先辛苦一些修石灰石山近的路,這邊路通了,其他地方也好運送東西了。”顧兆說。

    安南縣令恭敬應是。

    “今年收成快下來了,下來那段時間,修路先停了,有多餘人手燒製水泥,這個可以放,明年的肥料製法農事官會下來說明,肥料法子用的石粉可以先免費領,等明年收成下來了,用糧抵或者用工抵都可以。”

    “肥料法子務必安排到每村每戶,可根據當地土壤肥沃來調整,這些農事官會詢問。”

    “先辛苦這幾個月。”

    顧兆看安南縣令也是個糊塗官的模樣,還不如播林縣令,播林縣令知曉他要過來,問什麽答什麽,雖說不是對答如流,可對本地情況還是知道七分的。

    可這安南縣令就是木的,問莊稼、水果、甘蔗這些種植情況收成如何,是支支吾吾的答不出來,還是旁邊師爺回答的,也是磕巴。

    顧兆看著木頭人,麵色嚴肅話音狠厲幾分,“若是這些小事都辦不好,有的是人想擠了你的位置。”

    他雖是同知,可陳大人不管事,整個昭州,比他低的官員,他有任調、升官降官權利,罷官是沒有的,但可先讓暫時留看,然後寫折子遞到布政司,由布政司大人處置。

    不過昭州城是放養狀態,陳大人每年遞折子去布政司,除了銀子不給批,其他的都成,是任由昭州自己折騰了。

    因此他這話一說完,安南縣令頓時跪下,這會也不磕絆了,說一定辦妥請大人放心。

    “有獎有懲,做的好了,自然不會忘了你的功勞。”顧兆給完一巴掌,現在畫大餅,說:“肥料這法子聖上說了好,推廣開來,你自己上些心,若是明年安南收成翻了翻,你述職書上本官給你親自添政績。”

    安南縣令剛是怕,這會便是激動了。

    若是他述職書上有了這樣政績,是不是就能調任到旁出去了?不用窩在安南了?當即是把工作記在了心裏。

    顧兆連打帶畫餅,看了沒事,便啟程去隔壁了。

    播林安南兩府縣,多是種植農產,糧食稻米不提,棉花、甘蔗、各種水果,之後要去的容管、吉汀則是沿海,兩府縣貧窮人口少,常年交不齊糧稅。

    因為受氣候影響,能種植的地方不多,時常還有暴雨、暴風,這邊的百姓是一年三種都吃不飽肚子,因為有時候莊稼種上了,眼看剩個十天半月會熟了,可一場暴風雨來了,衝刷的什麽都不剩。

    所以容管吉汀兩府百姓便多種,一年三回,好歹有個一回半能進嘴吧?

    可老天爺臉色不好安排,有一年三回稻米,隻能有半成糊口,兩個府縣這一年的糧稅自然是交不齊,百姓沒能餓死,全靠拿命去海裏翻滾摸爬找了食物填肚。

    顧兆帶隊剛到容管府縣。

    縣令是個殷勤的,直接在城門口迎著,見馬隊來了,遠遠的就上前迎,“下官容管縣令參見顧大人。”說罷竟然還要跪。

    顧兆是勒馬下來,扶著縣令起來了。

    “不必多禮,進去說話。”顧兆也沒上馬,同容管縣令進了府縣裏。這府縣大門看上去才清洗過,一進去,地方路上也灑掃過十分幹淨,街道上能看到的百姓,穿著多算幹淨得體,腳下還是布鞋。

    昭州城尚且還有穿草鞋的百姓呢。

    一個貧窮府縣容管,沒見到一個身上打補丁穿草鞋的百姓。

    顧兆便知道這是容管縣令做的場麵功夫,等他巡視完了看完了就送他走,不由心中冷笑,麵上不顯,說:“本官來之前看資料,容管糧稅都交不齊,這次實地一看,百姓精神不錯,衣著都蔽體,沒紙上說的那麽窮。”

    “顧大人說的是。”容管縣令笑嗬嗬說:“以前曾經是有過那麽一兩年,不過在下官管轄下,一切都好了,好了。”

    “不錯。”

    顧兆點了點頭,問了些容管去年的糧產,還有多種植什麽出什麽,容管的縣令倒是對答如流。

    去年的糧產比隔壁安南還有多一些。

    顧兆看著這位容管縣令睜眼說瞎話,知道為何這般,容管吉汀兩府緊挨著,地方勢力太大,還全都是一個姓氏——李氏。

    容管這位縣令繼室是李家女。原配前妻據說是病死了。

    顧兆能查到的麵上資料便是這般,隔壁的吉汀府縣也是一般,妻子倒是沒死,可娶了李家女做平妻,平妻生的孩子個頂個的光耀,正妻的一子一女無人問津,整個府邸全是平妻管製。

    兩個府縣緊挨,上頭當官的與當地李家緊密不可分,李家勢力便越來越大,便是昭州城的三大商賈都不樂意來這片,要是當地貨物出現了摩擦,那便是拿錢含糊過去息事寧人。

    可見李家的勢力。

    就說容管縣令出城門迎接,還是下跪行禮,又弄了麵上功夫——從時下的官場接待來說,容管乃至後頭的李家是先客氣巴結奉承他這個新官的。

    絕對不是說給他下不來台,甚至相反,你看著一會還要給他送銀子。女人估計不會了。李家當家的才去昭州城參加完捐銀活動。

    這些有眼睛的商賈都能看出來,顧大人尊著顧夫人,且不愛色,不貪錢,那便是慕權。

    容管縣令十分殷勤迎他去府裏,給他接風洗塵。顧兆答應了,說:“甚好,正好一路過來也灰塵滿麵的。”

    到了府邸。

    縣令親自送顧兆去了院子,說不急,顧大人慢慢休息。顧兆擺擺手,見縣令下去了,也沒多話,洗漱換衣——換衣時有丫鬟來伺候,被顧兆擋了。

    那丫鬟便規規矩矩退下了。

    顧兆穿好了衣衫,開了門看孟見雲站在外頭,“怎麽不去洗漱?去吧,沒事。”

    孟見雲沒動,神色不對。

    “想說什麽就說,不然就閉嘴去洗漱。”

    “大人,容管的縣令不是個好的。”孟見雲壓著聲說的,說完了看了眼院子沒人,又說:“入城後的那些百姓都是裝扮過的不是真的百姓。”

    “哦?”顧兆好奇問。

    孟見雲:“我剛見一個擔柴賣柴的不會用挑擔,放了柴垛子揉肩膀,指定不是幹這一行的。”

    “那要是這人是個讀書郎,平時都是他爹送柴,今日他爹不舒服,他來送呢?”顧兆反問。

    孟見雲不說話了。

    顧兆看著外頭空蕩無一人的院子,說:“你先帶了主觀去看,自然沒想過背後還有別的可能。”

    孟見雲就皺眉,難不成真是他誤會了?

    “不過你說的是真的。”顧兆回頭看小孟,說:“這次跟你說這個,是讓你以後看事多看多判斷,別急躁,若是真衝動事後才發現冤枉了好人呢?”

    “去吧去洗漱。”

    容管吉汀兩府怕是要延後一延,顧兆心中歎氣,他前頭兩個府縣太過順了,到了這邊緩了腳步也好。

    慢慢來。

    約是一個時辰左右,縣令親自來請顧大人入座,說酒席置辦好了。顧兆帶著隨從孟見雲蘇石毅,其他的鏢師、衙役都有縣令府裏管家安頓好,不用他操心。

    吃喝就是圓桌酒席,上了一些海鮮,還有水果。

    縣令殷切說:“聽聞顧大人喜歡咱們昭州的水果,顧大人嚐嚐,可惜如今月份沒荔枝了。”

    “這有何,本官在昭州又不是今年一年,來日便能嚐到。”顧兆插了塊菠蘿嚐嚐,菠蘿甜蜜清爽,可吃起來心裏是沉甸甸的。

    “不錯。”

    縣令臉上就露出幾分笑,鬆快踏實了不少。期間還介紹了幾位犬子,顧兆一看,不用介紹都知道那些是繼室李家女所生,哪位是去世的原配所出。

    衣著上並不明顯,畢竟都是縣令的兒子,出來見客,還是他爹的上司,這是代表著縣令家的臉麵,不可能克扣衣服。

    繼室李家女生的兒子個個自信顧盼生輝,與他爹縣令答話時能看出父子親情來,再看那原配所出的兒子,二十四五的年紀,個頭身板倒是壯的,不過笨嘴拙舌,說不了幾句話,縣令便皺眉讓退下,然後跟他告饒,“我這長子太過木訥,失禮之處還望顧大人見諒。”

    “小孩子而已。”二十八歲的顧兆笑一派慈祥說道。

    席間有人奉承拍馬屁,顧兆是飯量都減了一半,也沒什麽好吃的便停了筷子,他一停,其他作陪的便停下來了,眾人看顧大人神色,縣令先讓彈奏的下去了,說起了正事。

    什麽正事。

    聽聞顧大人愛民如此憐恤昭州百姓走路難,要修路,在昭州城中有善心商賈捐了修路銀,容管的商賈們便坐不住了,自發到下官這裏來請托……

    說來說去一句話:容管鄉紳要捐修路銀。

    顧兆看著席上捧著銀子的諸位,不知道是自願真想捐,還是話給聽岔了。要說他辦的宴會,那夠格參加的那都是大韭菜,場麵氛圍一烘托,是人人都樂意上頭了。

    可現在就不是那回事了,更像是上頭有了捐銀修路這事,不知道容管的縣令怎麽傳的,架的這底下商賈不得不——肯定是透露了不捐銀就等著吧,新來的上官借機斂銀如何如何。

    “既然是各位的善心,本官替昭州百姓先敬各位一杯。”顧兆敬了酒,收了銀,讓孟見雲在一旁登記在冊,蘇石毅念著。

    幾位鄉紳是什麽姓氏都有,不過主出頭的是李家,李家捐了三百兩,其他家都是三百、四百的捐,沒有人低了這個坎。

    捐完了,眾人一晚上臉上的忐忑提心吊膽可算是鬆快下來了。

    顧大人收了就好,收了就不會為難刁難他們了。

    按往常的慣例,錢送了,陪了酒,時候不早也該散了——沒他們這些商戶的什麽事了。

    可誰知道,顧大人隨從將名單記錄好了,顧大人反倒是讓他們別急,“既然是要修路,幾位捐了銀子,可選一條路命名。”又跟孟見雲說:“去把堪輿圖拿過來。”

    聞弦知雅意,縣令本請顧大人移步,可顧兆說:“不必折騰,就這麽來,咱們隨性些。”

    縣令便讓管家下人撤了桌上酒席,多點了蠟燭。

    沒一會孟見雲來送堪輿圖,顧兆接了,將地圖打開鋪在桌上,讓幾位捐了錢的商賈看,“各位選一條,本官親自寫上。”

    商賈鄉紳們還忐忑不敢真開口。

    “昭州城的六十三位都選了功德路,留給日後子孫後代銘記。”顧兆說道。

    這下就有人敢吱聲了。

    顧兆便添上一筆,這些路七七八八的都是府縣裏的路,再然後就沒了。府縣與村鎮四通八達的路沒有,府縣與昭州城的路也沒有,顧兆心中歎息,合了堪輿圖,說:“這修路需要水泥,若是找到了合適的材料,那便動工。”

    鄉紳老爺們一聽,心裏的期待頓時又下了一半。來之前想著是:不過是借著修路來斂財掏他們銀子。剛才見新官大人寫寫畫畫的,說的似模似樣,有些人便想:莫不成顧大人是真心實意修路,而非他們想的貪銀子?

    可這會,聽了顧大人說這話,頓時心涼了。

    要是沒找到‘合適材料’是不是就不修了?那修路的錢去了哪?

    唉。還能去哪裏,可不是顧大人自己的腰包裏了。

    第二天一早,顧兆帶著隨從出了府縣,這縣令騎馬不行,騎了一會便落後,而後哎叫,說哪哪疼不舒服,顧大人別去前頭了,那邊危險如何如何。

    反正是磨洋工。

    顧兆知道,這就是怕他看到容管百姓真是情況,並不是像他昨日見到的那般,恨不得上去抽一鞭子,可在人家地盤上,顧兆忍了忍,說:“你若是累了便回去。”

    直接打馬帶隊走了。

    容管縣令在後頭叫,可沒用,氣急敗壞跟著衙役喊:“愣著幹嘛,還不趕緊去看看——”

    衙役兩腿跟上在後頭跑,旁邊的師爺說:“姑爺別急,顧大人去的方向是李家的村子,這容管十鎮眾多村子,哪裏沒有自己人?不就是露了窮,讓顧大人瞧見了,這也沒什麽,就是昭州城也有窮有富的地方,姑爺大可說沒法子……”

    容管縣令便不急了,想也是這個理。

    顧兆打馬一路過去,才見到真正的容管百姓生活,不由心中酸楚,他們一路騎馬,衣著不同,所到之處,百姓見了皆是膽戰心驚寒顫害怕,要是下馬問村民話,這些村民要麽聽不懂要麽聽懂了避重就輕的回話。

    都好著,糊口嘴,沒什麽。

    問起當地有沒有強壕欺壓百姓的,這說的是李家。被問到的百姓連忙擺手說沒有,有的神色猶豫了下,也說好著,沒欺負人。再問就不開口了。

    顧兆最初以為是這些百姓受李家威脅,才不敢吐露實情真話的,可後來覺得有幾分不對——這些村民提起李家來,眼底是又怕又有幾分愛戴。

    “大人不必問了,小的知道啥情況。”昭州跟來的衙役說。

    顧兆點頭示意讓講。

    衙役有親戚在隔壁吉汀,但情況與容管大差不差,回起話來也是再三斟酌,說:“這邊糧食少,大家夥填肚子多半是要靠海裏過活,打來的魚蝦蟹,隻有李家收,雖然錢給的少,可要是不給李家收,那隻能爛在家裏,這路又難走,總不能一家老小扛著魚桶親自送府縣、送昭州去……”

    賣給李家錢少,總比不賣一分不賺強。

    這就是壟斷。顧兆知道,可這問題真的棘手,管你有多大的官,上頭發了命令倒是輕鬆,可底下的不聽不幹,你總不能把李家一族全都砍了吧。

    “再者李家其實對村裏漁民也不錯,我聽說,大姑那村裏有個老頭得了急症,還是本村李家人借了騾車給送到鎮上去的。”

    “村裏誰家紅白喜事了,李家人也出力幫忙,這在村裏不靠李家不成啊。”

    又是榨取村民利益,又是小恩小惠拉攏施著。

    “……有時候打撈時跟隔壁一族一村發生了糾紛,也是李家人出頭了事的。咋說呢,日子過得是窮了些,可要是沒了李家,那就真活不下去了。”

    衙役話裏話外意思都是李家不錯好的,顧大人別動李家主意了,不然村民咋辦?

    顧兆看了眼衙役,記下這人,說:“要是路修起來了呢。”

    “大人這就說笑了,就算路修好了,誰家還能為了一筐魚跑個大老遠送到昭州去。”衙役覺得費事。魚也賺不了幾個錢。

    顧兆笑笑說了聲也是,目光移到了別處上。

    椰子樹。

    高高大大隨處可見的椰子樹。這是好東西啊。

    “大人這是椰子樹,每年七八月熟了,那椰子汁香甜解渴,要是走路可千萬別往椰子樹下頭去,容易被砸著。”

    容管與吉汀如今麵上是產業單一,隻有海底東西魚蝦蟹之類的。可其實東西也不少,活的能做成幹貨,再送中原,中原吃不慣了,那便還有這椰子——

    椰子好東西,椰汁解渴,椰肉能做椰油,可以做椰子香皂,炸椰油的時候剩下的椰渣烘烤過後還是椰蓉。

    主要是椰皂、椰蓉都是比較好運輸的。

    謀生的產業不單一了,當地百姓就不需要依附李家了,不過這塊市場骨頭,得需要其他當地人來啃,官方在後頭扶持,一家獨大變兩家掙,兩家變三家。

    攤散開來,商人才會想了法子提高給百姓的福利,而不是去壓榨了。你家給的工錢少,不收了,我去別家幹也是一樣,我不打魚那我摘椰子。

    “你剛說,和李家起爭執的是誰家?”顧兆問。

    衙役便說:“我大姑那村子多是陳家,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陳家?”

    “回大人,不是昭州城的陳家,昭州這裏陳姓是大姓。”衙役回。

    顧兆想沾了個陳字就成了。

    要奪李家的肉,第一口是最難躲,旁的商賈鄉紳自然不敢沾,可陳家不一樣,有了這第一口開了個頭,剩下的扶持下本地的其他姓氏宗族。

    “成了去別的地轉轉。”

    在容管就待了兩天,石灰石倒是有,不多,就在一片都是礁石海灘處,地段離府縣遠,要是修路那自然是先緊著這邊的村鎮修,才好運送到府縣——可一想到這容管縣令的幾個本事,暫時不提修路。

    顧兆肯定,他要是說這裏能用,那容管府縣才不管百姓運送方不方便吃不吃力,又不是他親自上陣,也不稀罕先給村鎮修,自然是先修府縣的路——整齊氣派嘛。

    能做麵子工程的官,你還指望他幹什麽。

    顧兆這次來容管,隻收了容管鄉紳捐銀共三千兩,將肥田法子交代下去,讓容管縣令吩咐百姓種田時用上——

    “可大人,這石粉是何物?”

    顧兆:……

    “罷了不急,今年收成時馬上就到了,容管的修路水泥廠你先不用管,百姓地裏莊稼先緊著。”

    容管縣令連忙是拍馬屁說了一通大人體恤民情愛民如子這類話。

    顧兆笑的像個糊塗官,說不留了,要走。縣令又是一番熱情挽留,然後親自出城門相送,見顧大人帶隊伍真的往吉汀去了,長長籲了口氣,“可累死我了這兩天,跑來跑去的。”

    “姑爺辛苦了。”師爺給遞帕子。

    縣令擦了擦汗,想了一通,說:“這顧大人來咱們容管三四日的功夫,就轉了圈,肥田也沒讓我幹,修路也說不礙事先停一下,那來幹啥?還真是來撈銀子的?”

    那昭州的陳家送回來話說什麽顧大人要小心接待。

    縣令覺得這顧大人同他一般,也沒什麽好厲害的。

    顧兆一走,當日捐銀修路的鄉紳聽聞便知道了,還想著什麽修路,原來這位真是撈銀子的,還寫寫畫畫說的那般認真,差點就信了。

    唉,天下當官的一般是了。

    顧兆從容管去了吉汀,這吉汀的縣令不像容管這般無能逢迎,比播林縣令還略好一些,起碼有心,曾經做過改變,礙於能力不足,雖是有心可吉汀百姓日子過得和容管一樣的差。

    說起來,這吉汀縣令便羞愧,說:“……說是父母官父母官,可下官枉為吉汀百姓的父母官。”

    顧兆之前查的資料,知道容管吉汀兩府縣令都娶了李家女,尤其這吉汀縣令尊了李家女為平妻,說實話對著這縣令印象便一般般,加上剛從容管出來,真是一肚子的火,見了真人略有幾分冷靜了。

    後來再見這吉汀縣令的子女,都是差不多,起碼麵上無能分辨是哪位夫人所生的。

    之後便是找石灰石,看產業,因為吉汀與岷章挨著,樹木水果也栽種,不過不多,還有一種樹:“……百姓無意劃了樹幹,流出了汁水,原本以為是能吃的,這裏糧食緊缺,遇到了新奇的第一念頭就是能否吃的上,可惜,這汁水難吃就算了,吃了還要鬧肚子,差點出了人命。”

    “後來放了一些時候,這汁水黏黏糊糊的跟漿糊似得。”

    顧兆:?

    橡膠樹?

    這可是好東西!顧兆兩眼放光,讓吉汀縣令帶路,那都快跑到了岷章府縣旁了,緩坡山上一大片都是,樹幹粗壯,生長繁茂。

    “大人這處便是了。”吉汀縣令指路,“吉汀這樹還是少,岷章府縣的最多。”

    記下通通記下。

    吉汀縣令知道顧大人之後要去岷章,猶豫了下,還是提醒說:“大人,岷章民風彪悍,您要是去了,還是多帶些人,也、也別東跑西跑的,那處樹木多有瘴氣會中毒的。”

    “知道。”

    吉汀縣令略靠譜些,找到了石灰石山,炸開後,修路這事顧兆能交給吉汀縣令辦,肥田也是,石粉都有了,自然如播林、安南一般。顧兆將修路地圖繪製好,主要是連同昭州城、吉汀,吉汀與幾個鎮子村子的路。

    “不要一根腦筋的,你在吉汀做了這麽多年官,夫人又是李家人,修路昭州城給出了錢,你發錢勞役百姓幹活,借助當地李家勢力,我繪製的路圖也不是必須照搬不誤,要因地製宜,你看著來辦。”顧兆給交代。

    吉汀縣令聽出顧大人勉勵他的話,頓時眼眶一紅——

    顧兆真不想看四十的男人給他哭哭。

    “大人實不相瞞,我當年調任此地,沒人沒糧沒錢,就、就想借著李家勢力,我妻家其實還算和善,沒幹過傷天害理欺壓百姓的事情……”

    吉汀縣令說著說著就哭了,沒成想這麽多年了,外界都笑話他和容管縣令是靠妻家裙帶關係才立足的,“大人懂我!大人懂我!”

    簡直兩眼淚汪汪奉顧大人為知己。

    顧兆:……不知道說點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