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賺錢養娃
作者:雪上一枝刀      更新:2022-06-28 12:33      字數:5251
  第96章 、賺錢養娃

    大壯初中畢業就去北京的事兒, 雖然被拒絕了,劉改芝也有點不高興,但這點不高興很快就壓下去了。

    尤其看到老二兩口子也給他們家帶了不少禮物。

    說實話她其實也有點不舍得, 大壯學習一般,但這孩子可真懂事兒啊,特別勤快,知道心疼她了, 周末從鎮上回來,一大早就起來幹活兒, 喂豬喂羊掃院子做飯, 上山砍柴劈柴,還會幫她洗衣服呢。

    別看他長了這麽高的個子, 其實才剛十四周歲。

    而且也得了老二的準話兒, 說是高中畢業了再說,那就是應下來了,讀了高中也好,北京那是首都, 沒文化肯定不成, 初中畢業和高中畢業,幹的工作肯定不一樣, 初中畢業可能就是個工人,高中畢業說不定能做辦公室呢。

    劉改芝笑道, “老二說的有道理,大壯在鎮上讀了高中再去投奔你們啊。”

    林東上軍校,和他的教官和同學一樣, 也多了一個毛病, 看少年人喜歡先端量一下, 他盯著大侄兒看了看,覺得身板倒挺適合當兵的,就笑了笑,“嫂子你放心吧。”

    大壯在旁邊聽半天了,鼓起勇氣,有些靦腆的說,“叔,我也想去北京上軍校。”

    林東沒想到,侄子還挺有想法的,“你要上軍校,得好好學習,初中的知識不算太難,還有半年的時間呢,爭取考個好點的高中。”

    青山鎮有高中,但升學率特別差,這兩年沒有一個學生考上本科的,成績拔尖的也就是考個大專。

    雖說初中生源可能比較差,但這樣的成績,肯定不能說完全因為學生底子薄了,肯定師資力量也不行。

    要是能考上寧縣的高中,哪怕考不上一中二中,考上三種,升學率也比鎮上的高中強多了。

    大壯有些不好意思的點了點頭,小聲說道,“數學學不會。”

    林東皺了皺眉,說,“大哥,你的給大壯想個法子,要不,找個老師給他補補課?”

    林勇和劉桂芝兩口子也挺支持孩子上學的,但完全是放養狀態,孩子想學就學,不想學也不管,包括二力三虎和巧巧,從來不會插手孩子們的學習,偶爾問幾句,也是問問成績考得咋樣。

    許沁也說,“是應該找個老師補一補,初中的知識不算難,從頭學都來得及,到了高中,學的科目多了,就沒時間了。”

    林勇點頭,說,“成,等大壯開學了,我問問他的班主任。”

    許沁很想翻個白眼,不客氣的說道,“大哥,等開學了不就完了嗎,假期才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正好趁這個時間給孩子補一補,等開了學,人家老師都忙得很,誰有時間啊?”

    林勇訕笑,“你說的對,過幾天就去鎮上問問。”

    林東說,“正好趁著過年,你帶著大國,去他數學老師家拜個年,順便提一提補課的事兒不就行了?”

    林勇答應了。

    許沁又問道,“大壯,除了數學,還有什麽學不會啊,物理化學成績咋樣?”

    林大壯低下頭,不好意思的說,“能學會,但學的不算好。”

    許沁說,“大壯,我教你一個學習訣竅,如果你想學得好,最好把課本上的內容全都背下來,每天背幾頁,當你全背下來了,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死記硬背並不是好的學習方法,但對於基礎類的知識,這其實是個很好的學習方法,畢竟學的全是理論,根本沒有時間,你理解不了,那就隻能囫圇吞棗,先咽下去再慢慢消化。

    林東笑道,“大壯,你嬸子高考分數比我還多考了好幾十分呢,她說的這個辦法很有用,而且你記住,學習一定要堅持,堅持一個月之後,就能有很大的進步!”

    林大壯用力點了點頭。

    從小他對自己的學習態度也是放羊式的,高興就多學一會兒,想偷懶就玩兒一會兒,初中現在住校了,村裏好幾個小孩跟他一個班,都是不愛學習的,天天放了學喊他去操場打籃球。

    大壯小時候喜歡踢球,現在其實不太喜歡了,去也成不去也成,但礙於麵子,回回都去。

    “二叔二嬸,我一定會認真學習的!”

    以後他再也不去打球了,晚自習也不偷溜出去瞎逛了,這些時間都要用在學習上。

    在北京的時候,許沁一再囑咐許敏,回到村裏不要亂說,許敏是沒有到處說,但架不住許大嫂太愛顯擺。

    當她得知閨女一個月能掙一百多,當她得知閨女訂婚的人家,在北京也有一處獨門獨院的宅子,當她知道小姑子竟然在北京開了服裝廠和十九家店鋪,心裏膨脹的像老大的氣球一樣。

    不說出來那不得炸了。

    一開始,她隻是跟娘家親戚說了,後來又跟村裏關係好的幾戶人家說了,很快,整個河東村都知道了。

    也不知道是她說著說著就誇張了,還是別人添油加醋了,反正現在都傳,許沁在北京發了大財,許敏在北京也找了很好的人家,許大哥一家,過完年就要跟著去北京啦。

    雖說現在是包產到戶了,但養殖場還是集體的,到了年底兒村裏還是有一堆事兒,許支書很忙,許大哥作為生產隊長也挺忙,沒空理會這些傳言,倒是王美蘭都聽說了,“老大媳婦,我聽你三嬸子說,你過完年和老大帶著孩子要去北京,這是咋回事兒?”

    這麽大的事兒,總得跟長輩商量一下吧?

    許大嫂有點不好意思,說,“媽,那都是外麵傳的,我可沒有那個意思,不過,北京的錢比咱們這兒好掙多了,小敏告訴我,小沁那廠子挺大的,前一陣兒倉庫還丟東西了,我想著,還是得自己人,要是咱們能去看著倉庫,肯定比雇來的人上心,敏他爸看倉庫,我也能在廠裏幹點雜活,小敏說,服裝廠還要擴大規模呢,讓老二一家子也去都沒問題!”

    拉扯上老二,是因為小姑子跟老二媳婦朱桂玲關係比她好。

    叫她這麽一說,王美蘭還真動心了,不過她立即想到,“那不成,那麽多人去了,住哪兒啊?”

    這一點許大嫂也想好了,“媽,我聽小敏說,在北京賃一個院子,一個月也就三十塊,咱們一家子住在一起,每人也就攤一兩塊錢。”

    王美蘭還是搖頭,“孩子們都小呢,得上學,到了北京,沒有戶口可是上不了學!”

    關於孩子上學事兒,許大嫂也早就想好了,她笑道,“媽,這不小沁在北京買了房子嗎,我聽說,隻要有房子,就能落戶口,不能先把孩子的戶口落在小沁的宅子裏,等他們畢業了,再遷出來不就行了?”

    這麽聽起來,似乎也不是不行。

    但王美蘭沒有一口答應,而是等許支書回來了,跟他商量這事兒,“要是上學的事兒能解決,我覺得還真是個好事兒,能幫到小沁,在北京掙錢也容易。”

    許支書吸完一支煙,皺著眉頭說,“你還是想得太簡單了,小沁的幾個孩子戶口能過去,那是因為他兩口子的戶口現在都在北京,而且都是城鎮戶口才能調過去的,農村戶口根本落不下。”

    王美蘭也恍然大悟,“是呢,我咋沒想到這一茬,農村戶口的確落不到城裏。”別說落到北京了,就是落到縣裏都不可能。

    小孩子想要農轉非,除非父母都是吃公糧的,那好要有指標才行。

    許支書又沉思了半響,說,“你們不要看小沁掙錢容易,她和林東在京城誰也不認識,肯定也不容易,咱可不能過去給孩子添亂,要是老大老二想去北京找活兒幹,或者就去小沁的服裝廠幫忙,我支持,要是想拖家帶口的去,不可能。”

    王美蘭點了點頭,“你說的對。”

    許大嫂那裏,還等著婆婆的回話呢,但大年三十許三哥和許四哥都回來了,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飯,根本沒空提這事兒,初一村裏人一波一波的來拜年,也不好問,一直等到傍晚了,許支書和許大哥都被請走吃酒了,她才瞅準機會,問,“媽,你和我爸商量了嗎?”

    王美蘭搖頭,“孩子們都是農村戶口,人家北京不可能接收,沒有戶口,上不了學,老大家的,這事兒,你就別想了!”

    許大嫂其實也想到戶口的問題了,農轉非的確沒那麽容易,而且是從村裏一下子轉到北京,但她還是不甘心,“媽,三奶奶的娘家侄子不是在北京嗎,聽說他還是個司令員,不能找他幫幫忙?”

    王美蘭不悅的說,“不行。”

    這種曲裏拐彎的親戚,平時根本都不走動。

    許大嫂笑了笑,“媽,你臉皮薄,等小叔來了,我問問他行不行?”

    王美蘭歎了口氣,說,“老大家的,咱們家這些年,在村裏日子一直是拔尖的吧,尤其這兩年,地裏收成好,還有養殖場分的錢,周圍十裏八村,誰不羨慕呢,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你就別想這些事兒了,你以為轉戶口那麽容易呢?”

    許大嫂說,“我這還不是為了孩子考慮嗎,要是紮根北京了,那不是省了好幾輩子的事兒嗎?”

    還是許敏跟她說的,說北京人看不起外地人,最起碼得是兩代人都是北京人,那才算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王美蘭不悅的說,“你說的沒錯,但小沁可是自己考到北京的,辦那麽大的廠子也是靠自己,可沒有托任何人情關係,人總得知道自己多大本事,吃幾個饃饃飽!”

    許大嫂見婆婆急了,不敢再說了,“媽,明天小沁來,預備都做什麽菜,我今年自己做的臘腸味道可真好,明兒我拿來點兒?”

    現在許家已經分家了,也不在一起吃飯了,都是各家單獨開灶。

    王美蘭點了點頭,“好。”

    正月初二,許沁和林東帶著孩子們來拜年,吉普車在許家大門口剛停下,就有不少人圍上來了。

    除了小孩,還有不少成年人。

    許沁拿出一大包奶糖分給眾人,有個中年婦女接了糖問,“小沁,聽說你在北京開了廠子,發了大財,廠子還招人不,我家大閨女手可巧了,雖然沒學過做衣服,但會用縫紉機,做個背心遷個褲腿一點問題沒有!”

    一個中年男人也說,“小沁,俺家二閨女學過幾天裁縫呢,能不能去你的服裝廠去上班?”

    許沁笑道,“叔,嬸,你們大概不知道,這服裝廠可不是我一個開的,有合夥人,這招工我說了不算,等我問問,如果要人,就通知你們好吧?”

    另外一個中年婦女也趕緊說,“小沁,你榮姐姐也能幹了縫紉活。”

    許沁回答,“二嬸,我知道了。”

    大概是因為她沒有一口回絕,其他人也正要湊上去說,王美蘭帶著四個兒媳婦出來了,許大嫂眼一瞪,對眾人說,“大冷的天,堵著門子幹什麽呢?”

    轉頭又對小姑子笑了笑,“小沁啊,你可算來了,咱媽早就惦記著你和孩子了,外麵冷,快進來快進來!”

    屋子裏爐子燒得旺,特別暖和,許沁把厚重的羽絨服脫下來,四個嫂子立即圍觀了,許大嫂說,“這衣服可真好看,小沁穿上和仙女兒一樣!”

    許二嫂上手摸了摸,“真軟和,穿上肯定比棉襖更暖和!”

    許三嫂遺憾的說,“好看是好看,但這白色顯胖,小沁穿著好看,我穿上估計像個大白熊。”

    許四嫂正懷著身孕,都五六個月了,整個人胖了一圈,笑道,“我也不能穿!”

    許家四個兒媳婦裏麵,唯有許二嫂朱桂玲身條保持的好,她盯著衣服躍躍欲試,許沁早看出來了,“二嫂,你想穿就穿。”

    朱桂玲立即把衣服披到身上了,穿著跑到鏡子前照來照去。

    其實她穿著還不錯,最起碼尺碼還行,但有許沁珠玉在前,她一穿上許大嫂就帶頭笑了。

    朱桂玲太累,臉上還有不少曬斑,穿上這白衣服,倒更顯得黑了。

    許二嫂也覺出不好了,趕緊給脫下來了。

    姑嫂熱熱鬧鬧的聊著天,許大嫂忽然說,“小沁,我聽小敏說,你那廠子進小偷了?”

    許沁點了點頭,“對啊,不過是內賊,丟的衣服已經找回來了。”

    許大嫂歎道,“這雇的外人就是不行,不如咱自家人更上心。”

    許沁微微一笑,說,“要是大哥和二哥想去北京,我可以在廠裏安排活兒,當保安或者倉管。”

    許大嫂趕緊給許二嫂遞了個眼色,許二嫂有些不好意思得到問,“小沁,要是我去,能在廠裏上班嗎?”

    許沁說,“大嫂二嫂,你們去都可以,不過,不能帶著孩子,戶口問題解決不了,孩子上不了學。”

    兩個兒子是許大嫂的心尖尖,現在都興學文化,不上學可不行,而且她也不可能扔下孩子去北京。

    她試探的說,“小沁,要是托關係呢,也落不下戶口?”

    許沁不悅的說道,“大嫂,找關係也得有個度吧,以前我去縣紡織廠上班,人家招工要求是初中畢業生,我上過高中,符合人家的條件,咱爸才托了堂叔進去了,農村戶口轉成北京戶口,這不開玩笑了嗎,人都想一步登天,能登得上去嗎?”

    許大嫂又問,“那小敏的戶口以後咋辦?”

    許沁說,“許敏即便和小鄭結婚了,但因為是農村戶口,也落不下,等以後有政策了再說。”

    許大嫂萬萬沒想到,女兒都嫁給北京人了,竟然還落不下戶口。

    許四嫂心裏暗自譏笑許大嫂,小姑子倒也沒說錯,這人可真是沒數,想一步登天了,她說,“大嫂,你是不知道,現在農轉非可難了,我們單位有些男工找的農村媳婦,好多年都落不下戶口,不但大人落不上,小孩都落不上,這還是父母有一方是有工作吃公糧的!”

    許三嫂也說,“可不是的嗎,轉個戶口可難了,何況小沁和妹夫現在都還是學生呢,別說轉到北京了,從村裏轉到縣裏都不可能,憑啥呢,人家問,爸媽都在村裏,孩子在城裏開一戶,那不成了笑話了?”

    許大嫂自然聽出來了,兩個妯娌的話是說給她聽的,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到底是沒再提這個事兒。

    第二天一早,許三哥許四哥兩家都走了,趁著家裏沒人,許支書問,“小沁,你大嫂那人是個沒數的,你別往心裏去啊,我想問你一句,你想不想在村裏招工?”

    許沁搖頭,“爸,無論哪個哥哥嫂子,隻要不是拖家帶口的去,我都歡迎,但我並不想在村裏招工。”

    她的服裝廠很快要上一條生產線,的確需要招工,尤其是女工,但她招普通工人也是很挑剔的,現有的一百多名工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女工必須是初中畢業,而且要有一定的縫紉基礎才行。

    這樣的條件,在河東村的年輕姑娘裏,找不到。

    許支書點點頭,“現在可不是以前了,哪裏都能活人,在村裏招工,都是沾親帶故或者本家的,用誰不用誰都不好,那我都給你回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