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賺錢養娃
作者:雪上一枝刀      更新:2022-06-28 12:33      字數:5430
  第95章 、賺錢養娃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 大國的二叔還不肯走,“小林,我知道, 你以前是我大哥的手下,你是我大哥招到給公安局的,肯定會覺得當初我們做的不對,太沒有人情味了, 可也珍是沒辦法,你設身處地的想一想, 萬一那些歹人真的找上門了, 後果不堪設想。”

    “幸虧那時候你把大國收養了,並且改了名字, 這樣壞人就找不到了, 說實話,這些年,我心裏一直都是特別感激你們的,一直很想上門來表示感謝, 但又覺得特別沒臉, 這次厚著臉來,是我想定了決心, 要把大國領回去養,你們放心, 我一定會視如己出。”

    許沁冷笑道,“真的隻是為了養侄子?不會是因為要分祖產吧?”

    許支書曾跟她說過,這寧縣別看地方不大, 以前的財主可不少, 除了他們許家, 再就是周家了,大國的太爺爺那可是響當當的人物,周家的生意做的更大,而且店鋪生意都是在海市。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家也主動上交了不少財物,不過,並不像許沁的爺爺全部都上交了,據說,周家私藏了不少,在寧縣的老宅子裏,埋了不少金銀財寶。

    但後來搞運動的時候,他家的院子整個兒被挖地三尺,也沒找到任何值錢的東西。

    周書林立即搖搖頭,“我們家的錢早都交給國家了,一點兒都沒留,就連以前的老宅子,現在都當做水利局的辦公室了,那還有什麽祖產啊?”

    許沁又追問,“聽到你們周家的錢,大部分都帶到國外去了,大國的太爺爺也是在法國去世的對吧?”

    周書林笑道,“這都是以訛傳訛,假話說多了就成真的了,大國的太爺爺是在海市去世的,以前的錢也沒有帶出去,全部都上交了,聽家裏的長輩說,光是銀元就拉了好幾大車呢。

    他頓了一下又說,“我們周家倒是有人在法國,是我的三叔,但他十八歲出國留學了,隻帶了兩個皮箱走的。”

    許沁笑了笑,“即便你不是為了錢,我們也不可能讓大國回去。”

    周書林皺了下眉頭,他是縣水利局的處長,雖說水利局是個清水衙門,但他也已經習慣了發號施令,已經不習慣看別人的臉色了,今天他能說這些話,已經很給許沁和林東麵子了。

    “大國是我們周家的孩子,我們要回去是天經地義,你們不想給也不行!”

    林東憤怒的說道,“我給大國辦了正式的收養手續,是受法律保護的。”

    周樹林輕蔑的笑了一聲,“別以為你們考到北京去了,就是北京人了,大學生畢業後也是要回原籍的,你們遲早還得回寧縣,你們這樣做,不合常理,實在不行,咱們隻能到法院見了,看看法院是把孩子判給我,還是判給你們!”

    他之所以敢這麽說,是因為縣法院的法官,和他私交不錯,若是鬧到市法院也不怕,也能找到人脈關係。

    林東和許沁的底細他可是都打聽明白了,在縣城沒什麽硬腰子的關係。

    林東兩眼通紅,一副要打人的樣子,說起當年的事兒,他就氣得不行,當年局裏給周隊長辦了簡單的追悼會,周家的人,竟然沒有一個到場的。

    說什麽害怕歹人報複,其實都是借口。

    寧縣老輩有個說法兒,說是橫死的人必須偷偷下葬,而且家裏人不能相見,否則很容易沾上晦氣。

    但這本來就是封建迷信,周書林是國家幹部,是黨員,他不可能信這個,說白了還是怕麻煩,一點兒也不想沾。

    林東怒道,“你要去法院告,也可以,不過,法院也得聽孩子的意思,他可不是三歲的孩子了,不是你想達到某種目的的工具。”

    許沁笑道,“也真是很奇怪,你自己有兒有女,怎麽突然想起來要養侄子了?你想要大國也可以,但必須把真實的原因說出來。”

    周書林此時已經後悔了,後悔不該來,這兩口子可真難纏,而且一下子就猜出來了,他這時候要大國是有目的的。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幹脆直接去法院起訴呢。

    自古財帛動人心,許沁猜的沒錯,他如此堅決的要把大國領回去,的確是為了錢,而且是一大筆錢。

    從小,周書林就聽他爸說過無數次,說他們家以前是如何如何有錢,以前的生活是如何奢侈富貴。

    可惜這樣的好日子,周書林一天也沒有過過。

    從小他家就挺窮,住的屋子都是借來的,家裏的麵缸很多時候都是空的,一年到頭都喝稀粥。

    後來他長大了,初中學習成績還不錯,考上了一所中專,生活才算是好了不少。

    但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卻會生出更多的不滿足來,別看他是個處長,在寧縣這個縣城,工資也高不到哪裏去,他妻子是個工人,比他掙得還少,養了大小五個孩子,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

    他們周家的老宅子,他也曾偷偷撬開地板,連個銅板的影子都沒發現。

    本來他已經認命了,誰能想到一個月之前,他忽然收到了一封從法國寄回來的書信,信正是他那個三叔寄來的,說是準備明年春天回國探親。

    其實外人猜的沒錯,他爺爺在世的時候一直強調,周家還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因為當年的大筆財產都轉移到了國外。

    但去了國外的二叔和三叔一直都杳無音訊,前些年他還想,說不定周家在國外的生意做的更大更有錢了。

    到時候他就一下子能變成有有親人了,等他有錢了,就不在這破寧縣呆著了,想辦法調到海市去,買個海市的大宅子寬敞的住著,那滋味多好!

    這幾年他已經不這麽想了,他二叔和三叔是戰亂的時候去國外的,那些外國鬼子蠻橫的很,說不定一下船,財物就被人劫了去了。

    別說錢了,說不定他二叔三叔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不然的話,去年國外的信就能寄到國內了,為什麽連個信也沒有?

    好在他終於收到了三叔的信。

    三叔在信裏除了說要回國探親,還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那就是把當年他們這一房應得的財產給還回來。

    盡管在信裏沒說具體的數目,但猜也能猜到,必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雖然三叔並不知道他大哥已經死了,但這事兒在寧縣不是秘密,回來以後必然就知道了,肯定也能打聽到還有個大國。

    大哥那一份,勢必會都落在大國的頭上。

    如果真這樣的話,可太便宜收養大國的人了。

    所以,周書林決定一定要把侄子領回家,這樣,除了分給大姐的一份兒,剩下的可不就全是他的了嗎?

    隻是,他盤算的挺好,沒想到人家壓根不鬆口,他歎了口氣,說,“要不這樣吧,這些年你們在大國身上花了多少錢,我如數還給你們,要是覺得還不夠,我額外再補償一些?”

    林東氣急,吼道,“滾!”

    他穿著一身軍裝,個子那麽高,還那麽壯,周書林不敢硬頂,怕挨揍,丟下一句話真的走了。

    臨走還不忘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拎上了。

    林東氣呼呼的說道,“什麽玩意兒啊,一看就是沒什麽好心眼。”

    許沁勸慰他,“犯不著跟這樣的人生氣,他肯定是為了什麽事兒,十有八成是為了錢,不然這麽摳的人,兩盒罐頭都不舍得,不可能無緣無故要養孩子,養孩子可費錢呢,大國這樣的半大孩子,光是吃,估計他就受不住了。”

    林東點了點頭,“你說的對,我也是氣糊塗了,反正過了年咱就去北京了。”

    次日,許沁和林東帶著孩子回到西山村。

    西山村現在也富裕多了,村裏的土坯房還是很多,但家家戶戶都不缺吃的了,臨近過年,一進村,就能聞到一股子食物的香味兒。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在張羅團圓飯。

    林爺爺和林奶奶還是老樣子,身體健壯的很,林奶奶的氣色甚至比之前還好了,老兩口現在專門賣地瓜幹,賣炒花生,有時候去鎮上賣,有時候去隔壁陽縣溪鎮去賣,不起眼的小生意,而且不是天天去趕集,但積少成多,一年下來也掙了不少錢,再加上地裏的收入,老兩口今年史無前例的存了兩千塊。

    林勇和劉桂芝兩口子倒是多了一些中年人的滄桑,大壯二力三虎都長成少年模樣了,尤其是大壯,個子都有成年人高了,今年九月份就初中畢業了。

    “哎呦,小沁,你這咋還越活越年輕了,看著像大姑娘!” 劉改芝心裏酸溜溜的,語氣十分誇張的說。

    林奶奶一邊把炒好的花生分給孫輩們,一邊笑,“是呢,我記著剛進門那會兒,也是這個樣,一點沒變!”

    許沁說,“哪有,我人沒老,但是心老了!”

    劉改芝笑了笑,說,“在北京開了那麽大的廠子,那麽多的店鋪,可不是要操心嗎!”

    本來許沁開廠子這事兒,老二兩口子在信裏沒說,她也不知道,但許沁的侄女不是跟去北京了嗎。

    很快,許沁在北京做了那麽大買賣的事兒,傳得整個河東村都知道了,劉改芝有個表姐嫁到了河東村,所以她也知道了。

    劉改芝還聽她表姐說,人家許老大一家都商量好了,年後全家都要去北京了,老大兩口子去服裝廠上班,許敏的弟弟妹妹也去北京上學。

    本來,她是不敢有這樣的想法的,但許沁的大哥能去,林勇可是林動的大哥,憑什麽不能去呢?

    何況她也不是全家都去,林勇是村支書,走不開呢,她想讓大壯和二力先去,過幾年,再讓三虎和巧巧去。

    林奶奶也說,“可不是,這麽忙,還得照顧孩子,老二也幫不上。”

    許沁笑了笑,剝了一個花生填到嘴裏,說,“可真香,這自個兒炒的就是不一樣!”

    林奶奶高興的說,“我這花生也是費了心思的,是先用鹽和大料泡了,曬幹了然後又炒的,特別入味兒!”

    四麗也說,“奶奶,花生很香!”

    林奶奶笑得合不攏嘴,“我們四麗真是長得越來越漂亮了!”

    林四麗頭發烏黑,皮膚雪白,烏溜溜的大眼睛,挺翹的小鼻子,紅潤潤的唇,她今天穿了一件粉色的棉服,領子和下擺都鑲了紗質的花邊兒,頭上還帶著她最喜歡的蝴蝶發夾,要是不開口,特別像一個漂亮的小仙女。

    誰見了都忍不住會誇上幾句。

    她手裏飛快地剝著花生,嘴巴也挺伶俐,“我不光長得漂亮,我還特別聰明呢,我考了雙百!”

    三剛也嚷嚷,“我也考了雙百!”

    四麗不服氣的說,“你是也考了雙百,但你不如我學的快,一首詩你要好多遍才能背下來!”

    她說的的確是事實,小學一年級已經有不少需要背誦的內容了,尤其是語文,每回這種背誦的作業,三剛總是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

    不像妹妹四麗,幾遍就輕輕鬆鬆背下來了。

    三剛的自尊性挺強,立即臊的臉蛋都紅了。

    許沁說,“四麗,你在記憶力上是比你三哥好一點,但記憶力隻是智商的一部分,並不能因此就說明你比三剛聰明,而且,總喜歡翹尾巴的人,一般都是小聰明!”

    林四麗不說話了,噘著嘴專心剝花生,剝了十幾顆,遞給三剛,“三哥,你吃!”

    林三剛接過花生吃了,兄妹倆相視一笑,就算是和好了。

    劉桂芝笑道,“孩子們就是這樣,貓一陣狗一陣的,不記仇,一會兒就能好了!”

    那邊林東問,“哥,大壯這是馬上初中畢業了?”

    林勇點了點頭,“是啊,他學習不行,估計考不上高中。”

    林東說,“縣上的高中考不上,鎮上的總能考上吧,不管怎麽樣得把高中上完。”

    林勇其實也是這麽打算的,現在國家特別重視人才,大學生去哪兒都是香餑餑,大國考不上大學,但高中畢業總比初中畢業強,再說了,要是到了高中好好學,考不上大學,能考上個中專大專也行。

    隻是劉改芝跟他的意見不一樣,她想讓大壯初中畢業就不讀了,直接去北京投奔叔叔去。

    這幾天還來做大壯的工作,把北京誇得簡直就像個福窩,大國自己也有些動搖了,不想上學了。

    客觀來說,其實這條路倒也不能算錯。

    但此刻,林勇看了一眼坐在對麵的弟弟,怎麽也張不開這個口。

    一直在一旁支著耳朵的劉改芝急了,趕緊走過去說道,“老二,我和你哥商量好了,大壯也同意了,等他初中畢業,就去北京找你去,行不?”

    林東一愣,“大壯才多大,才十五吧?”

    劉改芝卻說,“十五可不算小了,他個子長得高,什麽活兒都能幹了,隨便給他安排個活兒就行!”

    林東猶豫了數秒,說,“嫂子,大壯也太小了,最好讓他讀了高中再說,讀完高中正好十八了,參加工作正合適。”

    劉改芝卻是生怕夜長夢多,笑嗬嗬的說,“大壯考不上縣上的高中,咱鎮上的高中破破爛爛的,根本沒有好老師,讀了也是白搭,要不,讓大壯去北京上高中?”

    許沁倒吸一口氣,這妯娌一年不見,可是真敢說。

    去北京上學,哪有那麽容易,而且,她和林東,是孩子的叔叔嬸子,憑啥還得管侄子上學啊?

    憑她臉大長得醜嗎?

    林東皺著眉頭,為難的說道,“嫂子,不是我不讓大壯去,這沒有北京戶口,怎麽可能去北京上學呢,人家學校不收啊!”

    劉改芝也覺得自己這要求有些過分,但她都說到這兒了,索性全說了,“你們不是在北京買了挺大的宅子嗎,把戶口落到你家不就行了?”

    林勇覺得有些沒麵子,“你胡說什麽呢,大壯就在鎮上讀高中就行了。”

    林爺爺也說,“就是,在鎮上讀就挺好,老二兩口子那麽忙,就別再添亂了。”

    劉改芝幹脆豁出去了,“爸,媽,我可不是為了我自個兒,大壯是你的大孫子,我讓他去北京,是想讓他和他二叔一樣出息!再說了,也不是大壯自己,弟妹娘家大哥家的孩子,過了年,不也要去北京上學了嗎?”

    許沁翹了翹嘴角,問,“有這事兒?”

    劉改芝笑著說,“對啊,你大嫂說的。”

    許沁撲哧笑了,“那是她做夢呢,別說兩個侄子了,她都不能去北京!”

    許大嫂其實是個勤快人,幹活兒也挺麻利,但她那人,那做派,那張嘴都是讓她特別不喜歡的。

    何況兩個侄子還得上學呢,也走不開。

    劉改芝疑惑的問,“真的?”

    “這還能有假?我養了四個孩子,已經夠夠的了,可不想再養侄子了。”

    林勇訕笑了一聲,轉移了話題,“弟妹,北京那邊有蔬菜大棚了嗎?”

    許沁其實還真沒注意,不過,她穿之前的那個時代,蔬菜大棚是常態,她去過不少生態農場,倒是知道的不少,“有啊,人家那大棚,蓋得可高了,用泥坯壘起來的,像是低矮的瓦房殼子,但上麵沒有屋頂,罩得全是厚塑料布,這又叫塑料大棚,裏麵冬天不用生火,就特別暖和!”

    林勇點了點頭,“這法子好,就是成本有點高!”

    許沁笑道,“那冬天的黃瓜,西紅柿賣的也貴啊,要是能種出來西瓜,那就更貴了!”

    林勇眼睛一亮,說道,“弟妹,我咋沒想到呢,現在好多村都學著蓋房子種菜了,可是種瓜果的還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