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賺錢養娃
作者:雪上一枝刀      更新:2022-06-28 12:33      字數:4196
  第50章 、賺錢養娃

    許沁有點遺憾的說道, “說實話我還是有點想去的,人要是能□□就好了,一個我去給公安局上班, 一個我忙裁縫店的事兒。”

    林東翹了翹嘴角,“那你也太貪心了,吳嬸子一個人忙不過來?”

    他還挺懷念和妻子在一個單位上班的日子,不但能一起上下班, 很多時候還能在食堂或者其他場合見麵。

    這種感覺還真的挺好。

    許沁搖頭,“有些衣服她做不了。”

    吳嬸子這人不錯, 挺勤快, 但裁縫水平真的隻能算一般,雖說以前她也在村裏收過衣服, 但見得少做的也少, 隻會做一些大路貨,很多縫紉技巧也是不知道的,好在她工作態度挺認真,許沁說什麽她都能聽進去, 並且會一遍一遍的琢磨, 倒是提高了一些。

    相比較而言,許敏就不行了, 雖然每天都練習縫紉機,她的進步卻不明顯。

    許沁十分小心的熨燙著一件大紅的呢子外套, 這是公安局一個女警員的婚服,料子質地挺好,顏色也不錯, 是特別正的大紅色。

    這種本身已經很紮眼的料子, 即便是婚服, 也不適宜做太複雜的款式,許沁拋棄了扣子,給她做成了拉鏈款,腰身也稍微寬鬆一些,裏麵可以輕鬆的套一個毛衫,這對於寒冬臘月結婚的新娘,特別的友好。

    相配的中裙也做得中規中矩。

    這樣即便新娘完婚之後,上麵的外套也好,中裙也好,都可以另外搭配衣服單獨穿,不會讓婚服穿一次就壓箱子底了。

    吳嬸子忍不住說道,“這衣服做的可真好看!”

    來這邊幹活,一開始她覺得自己的手藝很好,但看到許沁做的衣服之後,吳嬸子立馬感覺到了不一樣。

    同樣款式的衣服,不懂行的人隻會看做的合不合體,穿上好不好看,看不出這裏麵的門道,但作為裁縫,吳嬸子是能看出來的。

    許沁做衣服,很顯然比一般人都用心,她建議顧客選的款式,都是考慮了顧客的身材外貌條件來推薦的。

    比如有次一個大胖姑娘來做衣服,拿的是一塊黑色的滌卡布,說要做一件上衣,許沁給她設計了大領子的西裝,很巧妙的在領子接口處加了一抹薑黃色。

    大胖姑娘五官其實長得還行,穿上立馬不一樣了。

    許沁還給她提出了建議,“不要總穿黑色,還可以嚐試一些其他暖色,比如全部的黃色係都可以。”

    再比如有個苗條的姑娘來做呢子外套,拿來的布料是很嫩的粉紅色,這種粉紅是很挑人的,身材不好穿上不好看,皮膚不好穿上也不好看。

    這姑娘雖苗條,但皮膚有些黑,許沁就給了她一個建議,領口和袖口可以拚接一點黑色,這樣可以壓住嫩粉色,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不僅僅是色係,很多款式也會根據身材有些細微的變化。

    很多上門的顧客一開始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上門的,畢竟他們是一家新的裁縫店,之前收的衣服還不算多。

    但無一例外,走得時候都特別滿意。

    吳嬸子之前從來不知道,原來做衣服還這麽多道道,她比著葫蘆畫瓢,也開始琢磨開了。

    當然,不好琢磨別人,就琢磨她自己。

    她今年都四十多了,雖然年輕的時候長得也算不錯,但守了十多年寡,獨自拉扯大了兒子和女兒,一張臉早就老了,氣色也不咋太好,有些發黃,也就身條還和年輕的時候差不多。

    吳嬸子來到城裏五年了,把孫子給看大了,從老家帶來的錢也都花在了孫子身上,她好久沒做新衣服了,洗得發白的深青色褂子,領口和袖口都換過一回了,裏麵穿的也是舊棉襖,棉花都板在一起了。

    發了第一個月的工資,有二十二塊呢,她想的是,先不管別的,先要為自己做一件新衣服。

    她這個年齡的人,一般不是穿青色就是穿黑色,但現在她不想那麽穿了,趁著中午吃飯的空兒,跑了一趟布店,扯了一塊湖藍色的滌卡料子,還扯了幾尺粉色的薄棉布,預備做棉襖用的。

    吳嬸子晚上加了個班,把自己的新褂子給做出來了,她臉色雖然不好,但膚色不黑,穿上這藍色的外套,倒顯得精神了不少。

    許沁誇她,“這顏色選的好,特別抬膚色!”

    和吳嬸子比,許敏的進步不大,她每天練習的時間倒不算短,看起來似乎很用功了。

    但做一件事情,若是不走心的話,下再多苦功也是白費。

    許沁檢查了一下剛做好的衣服,沒發現什麽瑕疵,就遞給吳嬸子了,吳嬸子趕緊拿著去鎖邊和熨燙了。

    她盯著許敏看了幾眼,這孩子踩縫紉機的樣子,那麽不情不願的,看來是學不出來了。

    看來是要跟好大侄女談談話了。

    許沁打開堂屋的門,許敏老老實實的跟在她後麵。

    “小敏,你覺得練得怎麽樣?”

    許敏垂頭喪氣的說道,“姑,你不是說過,每個人的優點不一樣嗎,我擅長跟人打交道,走街串巷的去攬活兒,吳嬸子做衣服手藝好,我們這麽配合不挺好的嗎?”

    許沁笑了笑,“沒錯,我是說過這樣的話,但一人的本領越多,越不受製於人,享受到的自由也越多,可能賺的錢也越多,你不想賺更多錢了?”

    許敏當然想賺錢了,來到縣城她發現,好吃好玩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她掙得錢都不夠花。

    她點了點頭,人生中第一次認慫了,“姑姑,我覺得我再練也比不上你,甚至連吳嬸子也比不過,我不想再學做衣服了,我就專門攬活兒不行嗎?”

    許沁盯著她說道,“那你可要想好了,你媽把你交給我,就是讓你學裁縫的,你爺爺你奶奶也是這個意思,你現在不學了,回去怎麽跟他們交代?”

    許敏低下頭,猶豫了好一會兒,破罐子破摔般的說道,“姑,可我就是學不會啊,我媽罵我,我爺爺奶奶說我,或者我二嬸笑話我,我都不在乎!”

    說完又補充道,“我本來覺得裁縫機挺簡單的,但沒想到練好那麽難!還有前天你教我量衣算尺寸,我這腦子也暈乎乎的,姑,我真的學不了,我不想學了,有這功夫,我還不如多攬幾個活兒呢!”

    許沁其實早就看出來了,許敏根本不是做裁縫的料,但這事兒若是她主動說出來,不但這丫頭不甘心,估計許大嫂也會不甘心。

    但現在她主動放棄,誰也沒有話說了。

    “既然你自己想清楚了,那從明天開始,你不用練縫紉機了,也不用聽我講各種裁縫知識了,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攬活兒上吧!”

    許敏又驚又喜,“真的?姑,你可太好了,這縣裏人有錢,做衣服的人多,我保證一天至少攬十件活兒,完不成任務不回家!”

    許沁笑道,“好啊,如果你真能連續一個月每天攬十件活兒,年底我獎勵你一件呢子外套!”

    許敏兩眼放光,她早就想要一件呢子衣服了,但呢子料實在太貴,一米布至少要七八塊,而且還特別難買,她聽一個顧客說,每個月百貨商場櫃台就進那麽點兒貨,想要買得托關係呢。

    她沒錢也沒布票,買不了。

    “真的嗎,姑,我喜歡紅色,能給我做一件紅色的嗎?”

    這孩子轉過年也十七了,算是個大姑娘了,穿紅的倒也行,不過,許敏膚色略深,紅色並不是最優解。

    但這個年齡,穿什麽都不會難看。

    許沁點頭,“你喜歡紅色,可以做紅色!”

    許敏趕緊又說道,“我要大領子,收腰身,長度到膝上就可以。”

    許沁笑道,“都可以,不過前提是你要完成任務才行!”

    許敏倔強的說道,“姑姑,我一定會完成的!”

    許沁問她,“那你打算怎麽完成啊?”

    許敏愣了一下,說道,“我每天多跑幾個地方,現在年底做衣服的很多,隻要多跑幾個地方,肯定能多攬到活兒。”

    她這麽想,倒也沒什麽錯,。

    許沁說道,“小敏,我給你提個建議,咱們是在城東,做衣服都是就近原則,你不妨把城東給仔細跑一跑,然後去附近的供銷社蹲點,再宣城幾天,城東跑完之後,你就可以去其他地方了,城西那邊工廠多,每個家屬院都要跑一遍,你要是肯下功夫,估計一天十件不成問題!”

    許敏用力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日子,許敏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每天吃過早飯就出門了,不到天擦黑決不會來。

    她第一天隻拿回來兩塊布料,但從第五天開始,就天天拿回來十來塊布料了。

    很快,許沁和吳嬸子做衣服的速度就跟不上了。

    一方麵,冬天的衣服做起來普遍更費功夫,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縫紉機隻有一個,許沁和吳嬸子不得不分工,但倆人速度不一樣,許沁快,吳嬸子慢,存在嚴重的窩工現象。

    許沁不得不考慮擴大規模了。

    林東的單位,每年到年底都會發一些大件的供應票,比如自行車票,縫紉機票,錄音機票,當然了,不是人人都有的,這是要碰運氣的。

    一般在機關工作幾年,自行車和縫紉機都會逐漸有了,但錄影機是個新玩意兒,才時興沒幾年,錄音機的供應票也十分搶手。

    林東運氣很好,得了一張錄音機票,不過他沒有去買錄音機,而是跟人事科一個警員換了,換成了縫紉機票。

    他拿著供應票,和許沁一起去了一趟百貨商店,花了一百八十元,又買了一台嶄新的縫紉機。

    有了兩台縫紉機,窩工的現象大大改善了,但,許沁也更累了,往往她裁好兩件衣服的衣片子,她都縫合好了一件,吳嬸子才縫了一半。

    這麽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次日早上,她先送大國和二強上學,又把三剛和四麗送到公安局的托兒所,然後騎著車子去了城東,但沒直接回宅子,而是去了一個親戚家裏。

    這家住的房子小多了,小到可以忽略的院子,北屋隻有兩間,廚房是用泥坯建起來的。

    雖然地方小,收拾的倒是挺幹淨的。

    這是許沁的堂叔家裏,不過她堂叔一家已經搬到海市了,現在在這兒住著的隻有堂叔的媽媽,一個身子骨挺硬朗的老太太。

    已經七十多歲了,眼不瞎耳不聾,成天紅光滿麵的。

    老太太愛串門,愛湊熱鬧,許沁在門口等了一會兒,才看到老太太從街口回來了,手裏拎著一隻白條雞。

    她笑嗬嗬的說道,“小沁來了,你有口福,今兒趕上了,瞧著雞多肥,等會兒我就大鍋燉了,咱們中午就著玉米餅子吃!”

    許沁問道,“三奶奶,您這是從哪買到的雞啊?”

    老太太回答,“你不知道吧,從咱這裏往東走五裏地,就是一個村子,叫水王村,這個村裏的養殖場可大了,養的雞特別好,我這不托鄰居跟捎了一隻回來!”

    許沁將帶來的兩包點心放到桌子上,笑著說道,“三奶奶,你這人緣真是好,我正有個事兒想麻煩你呢!”

    許三奶奶的兒子去了海市,女兒嫁到城西很少來,老太太一個人的日子過得有些寂寞,最熱心幫助人了。

    “啥事兒啊,隻要我老太太能辦到的,一定給你辦!”

    許沁說道,“三奶奶,我這不是收衣服嗎,年底了活兒太多,忙不過來,想托你找個手頭利落的裁縫。”

    許三奶奶一聽,立即拍著大腿說道,“這不巧了嗎,今兒我這肥雞,是我一個姨表妹給買的,她家閨女,就會做縫紉活!”

    第二天,許三奶奶介紹的人就來了,是個三十出頭的婦女,看著挺利索,穿衣打扮看著也不錯。

    許沁讓她踩縫紉機試了試,真別說,還真挺不錯,水平和吳嬸子差不多,但人家年輕,手頭快,比吳嬸子速度可快多了。

    有了兩個裁縫,許沁專門隻負責算尺寸裁衣片子,剩下的一概不管,比之前輕鬆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