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愚農
作者:竹筍君      更新:2022-06-28 12:27      字數:4495
  第65章 、愚農

    這頓飯耗時良久, 幾個孩子都陪著孫婆子說話兒逗趣。

    李氏放了筷子便拉著梅姐兒小聲道:“這幾日灶上的事兒,你且帶著幾個小的做,讓孫婆婆歇歇心。”

    梅姐兒點頭應下, 李氏起身便找了黎氏合計,最近天氣大但生意也好, 饒它暖風寒風,水上吹拉彈唱的船兒何曾歇過一日?

    竹枝巷子的孩子在家吃個井水泡過的果子就算消暑, 老爺們消暑單看近日河上多出來的好些高大樓船, 就知人怎生快活兒,銀子水一般流出來還不夠他們舒坦一回的。

    黎氏嚐到甜頭原還不樂意,待李氏將張大郎□□一說,便唬得直拍心口直喊造孽。

    再不知事的婦人也知流民進城是大事兒, 兩人當天下午便歇了生意,隻將船交給柳兒幾個守住, 等天涼爽些, 過了此事再開張。

    幾個人相處這些日子,黎氏見她們可憐,便將剩下的一點沒用完的米糧,用布袋子裝了滿滿一口袋送了她們。

    黎氏便是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但凡她在船上,不提價來客就得感恩戴德,更別說饒出去一個子兒,那是休想!

    但這回李氏還沒說話兒, 她先給了一口袋米糧,直將三個半大的孩子感動得淚眼汪汪。

    黎氏見不得人做這樣的哭相, 嘴一撇哼哼道:“也別謝我, 都是你們自個兒爭氣, 手腳勤快賣得多,我和你李嬸嬸既也沾了你們的光,也不會虧待了你們去。”

    柳兒也知黎氏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一腔善意讓她說出來總能變個味兒,但南水縣並不是一點兒不愁糧食,這兒也生活著許多沒得田地的小工匠小商戶,光看看這會兒的糧價就知他們的日子何等難過了,便對黎氏心生感激,強忍了淚點頭道:“嬸嬸,我們知道。”

    李氏看得黎氏這紙老虎的樣兒也笑,伸手也掏了一小包從家裏帶來的解暑茶給她們。

    黎氏嗅嗅鼻子驚歎:“你可真舍得,這是解暑茶飲吧?我家都沒得幾包了你還往外送。”

    李氏:“我家做什麽的你也知道,家裏再不會缺藥吃,這些不值什麽,”

    主要這是張大郎往日不曾用完的,如今魚姐兒做了新的,張家已經不用這個了。

    這會兒的藥比米難買得多,柳兒和姊妹們也存了些銀錢,但要說藥那也是買不起的,好在她們住在船上倒也不必擔心中暑,船艙白日跟蒸籠似的,晚間開了窗戶便涼爽得多,幾個孩子等得夜深人靜,便穿了舊衣裳悄悄跳進河裏,泡散了熱氣才爬上來,偶爾還能撈些魚蝦粉藕做夜宵,故此這麽久倒也沒出過什麽事。

    囑咐了一回三個丫頭,兩個婦人便放了心,李氏料理廚房的時候多,王大郎也日日販菜,兩人便比別的婦人多知些行情,對柴米油鹽的價格格外敏感些,下了船便約著一起去買些肉菜回家放著,誰知天還得熱多久,流民又什麽時候來?等那一天到了再想辦法,那往往也就是沒有辦法了。

    張家有鄉頭往上送的米,從來都是今年吃去年的,吃得快盡了才買新米,今年張大郎小小升了個官兒,衙門不想往下全發銀錢,便將其中三貫銅錢折了米,是以張家今年已經許久不曾買米了。

    李氏得柳兒一說,走到菜市場看了一眼,一看那價格就嚇了一跳,整個江南的米價都便宜,一斤帶殼的米不過五六文,這會兒已經漲到了十文一斤,整整翻了兩倍。

    就這米鋪門口還有許多人皺著眉買。

    李氏抓起一粒新米,用手輕輕一碾,米便爛在手上,還有些潤,黎氏見了就皺眉:“販些還沒熟透的米上來賣給誰吃,一下鍋就爛。”

    夥計不客氣地道:“隨娘子去哪家看,今年縣裏的米都這樣,還是搶收得哩。”

    愛吃不吃,現在外頭求米的人海了去了,這米運去河南道能翻十倍不止,如今掌櫃的還肯放在本地賣那都是做善事。

    李氏看著糧價,想了又想還是買了幾十斤米,又咬牙買了一袋子綠豆,一袋子黃豆。

    黎氏家裏沒張家境況好,但她買的比李氏還多些,看著自個兒要多交出去的錢,黎氏疼得直喊:“還是有田好,買賣做不得了家裏也不怕餓死。”

    若有個萬一,張家還可以回老家去,她們這樣生在縣城的小戶,老家也就是竹枝巷子這一條路而已。

    夥計麵上臉色頓時陰轉晴,笑道:“李娘子的米和綠豆一共六錢銀子,黎娘子的米和綠豆一共八錢銀子。”

    兩人出來身上都沒揣這麽多銅錢,便道:“竹枝巷子的張家,和販菜的王家,先記在賬上回頭送過來一起結賬。”

    這百斤的米已經不算是小買賣,通常米鋪都會派人送,夥計提筆記下就笑:“晚食前準給娘子送來。”

    等到晚間,魚姐兒看著院子堆的米就扭頭問娘:“咱們家沒米了?”

    李氏想想道,廚房的米還夠家裏吃一個多月,張阿公是個實打實的倉鼠精,從老張頭那兒學得一手囤積癖,從來不許家裏沒存糧,平日裏怎麽都得有一個月的存糧,有個風吹草動他就得親自出門買夠小三月吃的才睡得著覺。

    要說主婦騙男人的法子多得是,一片肉切成兩半他也看不出來,但張阿公打小就精似鬼,老愛往庫房鑽,看著糧倉豐足的樣兒能樂一整天,就算不當家也沒人能哄了他去。

    今兒張阿公一進門就瞧見院子裏的米堆,果然一張臉又笑成朵黑菊花。

    但想起今兒趙掌櫃才在保和堂被漲價的藥材氣得直跺腳,就問:“這米多少錢一斤了?”

    李氏將夥計的話兒一說,張阿公就噴:“個老東西,還沒餓到咱們這兒來呢,就敢往上漲價,誰家買去?”

    李氏想想那米鋪外頭的人歎氣道:“沒地的人家還不是別人說什麽價就什麽價?”

    可不是麽,他們家今兒不就買了?

    張阿公忽然覺得膝蓋有些疼,不樂意說這個了。

    夏姐兒卻忽然抱住魚姐兒笑:“大姐,米比去年多了兩倍是不是?”

    此話一出,夏姐兒頓時收獲全家震驚的眼神兒,連水姐兒都沒吃蓮子羹了,呆呆地看著她喜道:“夏姐兒竟會算數了。”

    張阿公素來懷疑這個孫女兒是生傻了,屬於天蓬元帥錯投女兒胎,一想起這事兒就愁,以後可怎麽說婆家,還不得當老姑娘吃家裏一輩子?

    聽她一說激動得險些掉凳兒,拉住夏姐兒問:“你怎會算了?”

    夏姐兒一挺小胸脯指著深藏功與名的魚姐兒道:“大姐教的唄。”

    張知魚環視一圈兒眼露崇拜的家人謙虛地表示,他們老張家有這樣的爺奶爹娘還能出什麽壞種子不成?

    這通馬屁拍得在場所有人都身心舒暢,還每人出了道數學題考夏姐兒。

    什麽三文錢的米和五文錢的豆加起來是多少錢,張知夏小盆友表示這都太簡單了,眼也不眨地回了後,清清嗓道:“我也有一個要考你們。”

    張阿公摸摸她的肥臉蛋兒笑:這孩子,說她胖還喘上了。但他老人家見人吃過多少虧,從不肯輕易給人絆跟頭的機會,他可是水鄉人兒,多少大船翻在陰溝裏的故事都聽過。隻淺淺一笑便指著兒子道:“你想考阿公,先考過阿公的學生。”

    張大郎也笑,小樣兒還能把你爹考住嘍。

    夏姐兒嘿嘿一笑道:“爹,我要說了,你準備好了嗎?”

    張大郎嗯嗯點頭。

    夏姐兒裝模作樣地沉思一番,道:“不知道多少雞兔在一個籠子裏,隻知有35個頭,94隻腳。問:裏頭裝的什麽鳥兒?”

    張大郎愣了,張知魚爆笑出聲。

    夏姐兒一看大姐這樣子也迷糊了。

    張知魚喘勻了氣才跟爹道:“別聽她胡說,問的是裏頭雞兔各有幾隻。”

    這是她布置出來的課後習題,夏姐兒在算數上還有些悟性,上回見她在巷子裏跟牛哥兒買糖找錢,自個兒的手指不夠,還借別人的,來來回回算了多少遍都不對,頓時教育病發作,回頭就給她開了小課,而且她一直按現代的法子教夏姐兒。

    夏姐兒不明白為什麽這樣算,但隻要她肯算就可以算得很好,有時候把竹枝巷子唯一的讀書種子顧慈都能比下去。

    惹得顧慈最近很懷疑自己的智商,在家狂打算盤。

    夏姐兒聽大姐一說,哦哦哦道:“對!大姐說得對!爹來說說看你的想法兒。”

    張大郎認輸,這跟看字猜鳥兒也沒什麽區別。

    保住清名的張阿公拍拍屁股就要溜。

    夏姐兒贏了一回心頭高興,早忘了考阿公的這樁事,就怕大姐逮住她學算學,看著米就學著阿公的口吻道:“這個米,好貴喲。”

    李氏笑:“不須你操心這個,隻跟著你大姐多學點兒,我就燒高香了,再怎麽也餓不著咱們。”

    要問為什麽,李氏也說不上來,她長這麽大雖也見過幾次高價糧,但也從來沒到餓死人的地步。

    就說小時候沈老娘常給她講金陵大水,整個江南都人心惶惶,但官家後來找了人挨個到鄉裏講,若非金陵雨如天漏,原也有得救,就這死的人也比別的地方少。

    這才多少年工夫,已經舊骨深埋,高樓再起,儼然一副繁華景色。

    但魯地沒有這麽深厚的根基,又接連受創,逃出來的流民都不願意再留在寸草不生的老家,忙不迭地往江南跑。

    誰都知道江南足而天下無饑饉。

    但他們沒想到今年的江南天氣這樣炎熱,又累又餓,還不等開倉賑糧,許多人體弱的老人小孩兒被高溫一照,便悄沒聲兒的死了。

    葉知縣沒在,官府不敢開城門,隻讓大戶開了家倉在外頭施粥,又出人手搭了些避暑的草棚,每天都得派人出去收屍,拖到僻靜處焚燒掩埋。

    魚姐兒聽張大郎在家一說,便皺眉跟阿公道:“再這樣下去,非出瘟疫不可。”

    張大郎也歎:“葉知縣下鄉勸收還沒回轉來,等他回來這些人日子又好過一截。”

    無他,實乃葉知縣過於有錢,有錢到大家都認為他是在貼錢當官。

    葉知縣家裏便是江南有名號的大糧商,族中好容易出了個做官兒的子弟,族老早早就將這房人分了出去,隻留了葉知縣同胞的弟弟在老家經營庶務。

    等著葉知縣外任,族長還拉著葉知縣嘀咕:“在外頭別想太多,也就是開回祠堂的事兒,家頭都想著你。”

    河南道的事還沒傳到南水縣,金陵已經將消息遞到他案頭,葉老爺做為族中庶出還能將生意做得這般大,也是個有能力的主兒,經常自己下地親自耕種,佃農地裏的出息都必須得比他種的強才能租他的地。

    老爺子活到一把歲數儼然一副老農相,足足寫了六七張紙讓他把底下的糧食收了。葉知縣頓時精神一振,在南水縣不怕有事兒,就怕沒事幹,葉家並不打算讓他當一輩子小縣令。

    葉知縣還當得苦勸老農,誰知他帶著人去的時候,鄉間大部分人都在曬新米了。

    論對天時的敏銳,再沒有一個比得上種田的人。

    葉知縣走得幾個鄉,勸服了幾個釘子戶,如今到的是最後一個鄉,在南水縣最深處,看完這一個他就回縣城了。

    這次出來,葉知縣隻帶了師爺一個人,走到半途見著地上曬的稻子,便蹲在地上碾開一粒就跟師爺歎氣:“都說農人笨,書上到處都是不會看天,專等著官兒來勸說的愚農,來了才知道,愚的是信書的看客。”

    廖師爺見葉知縣被曬得滿臉的汗,還蹲在地上看不知誰曬在這兒的稻子,扭頭就想尋主人家要點水。

    結果脖子伸快斷了,才見著一個黑瘦漢子躺在稻米堆裏,要不是胸膛還有些起伏,他都得以為有人挺屍了。

    主從二人正要開口,忽見田間深處轉出個身騎大豬的少年,把手一擲,一根野樹枝精準地插在黑瘦漢子身邊。

    葉知縣看著那少說二百斤的黑肥豬,嚇得拉住師爺便藏在草裏,隻當遇見了豬妖國人,兩人藏妥當了還偷偷拿眼去瞧。

    那少年麵色微黑,一看就跟身下那頭出自同宗,隻身形還未足量,看著九十歲的樣兒,哼哼唧唧地走到黑瘦漢子身邊便罵:“狗兒的張有金,一下沒把你看住就開始躲懶,正好小寶想換個窩兒,你把你的臥室讓了它罷。”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4-13 08:45:51~2022-04-14 13:23:4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冰鎮鹹檸樂、絕不混吃等死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38441248 80瓶;中二的大人、瘋了一樣的我 20瓶;王蓬芮、燈吃掉、27932865、冰鎮鹹檸樂 10瓶;煩死人 9瓶;慢熱 7瓶;漠北 5瓶;星星不睡覺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