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作者:嘻嘻99      更新:2022-06-23 20:56      字數:7112
  第41章

    啟和帝選擇先去太後宮裏是為了安撫一下太後。

    他進來後先是打量了一下太後的臉色, 見她麵色憤憤便知道她應當是生氣了。

    啟和帝就先不同太後說話而是問儀明郡主:“你們怎麽打起來了?”

    一說到這個,儀明郡主就可有話說了,她很想和啟和帝說一說文寧郡主欺負六公主和七公主的事。

    但啟和帝來之前成王夫婦已經叮囑過儀明郡主了, 說你和文寧公主打也打了就不要再生事了, 不然你皇伯父生起氣來要罰你們,我們可不幫你。

    儀明郡主當時還梗著脖子說, 皇伯父要偏心他自己的女兒就偏心好了, 反正我有皇祖母護著。

    太後雖然偏心儀明郡主但她也知道相比於儀明郡主,啟和帝肯定是偏心自己的女兒。

    況且太後也派人去問了說是文寧公主的傷勢比平寧公主和儀明郡主要重。

    因此太後也不許儀明郡主再多說話以免啟和帝看到文寧公主的傷勢後生氣。

    儀明郡主見沒了太後撐腰, 自然不敢再多說些什麽。

    啟和帝問她之後她也隻笑著說是個誤會。

    啟和帝已經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知道這次是文寧先生是非引起的,因此已經做好了儀明郡主會告狀的準備, 哪知道她並沒有有纏著這件事不放, 而是說沒事。

    啟和帝就對著成王夫婦誇了一句:“儀明倒動事了不少。”

    成王也聽說自己閨女和平寧公主把文寧公主打的不輕, 他見啟和帝像是沒有怪罪自己女兒的樣子也有些拿不準他到底知不知道文寧公主的傷勢, 便略有些心虛的笑了起來。

    啟和帝沒注意到他的笑容見他不說話便問太後:“其餘的孩子們呢?”

    太後便道:“她們來了之後, 太妃們也過來了,我看她們也都沒受傷便讓太妃們把她們領走了。”

    啟和帝聞言剛要說話,便見小太監進來回說皇後娘娘帶著文寧公主過來了。

    成王夫婦的麵色一僵, 太後也略有些不自在。

    以往文寧公主和儀明郡主打架從來都沒有太過吃虧, 因此啟和帝剛趕到啟雲軒的時候隻想著先把她們送走分開, 並沒有仔細的去看她們的傷勢。

    所以他在看到文寧公主的傷勢的時候嚇了一跳。

    “怎麽傷成這個樣子?”啟和帝忙問道。

    太後和成王夫婦剛剛雖得了消息說是文寧公主眼角那裏淤青了一塊,嘴巴附近也有一些小傷口, 但她們到底沒看到真人, 自然也沒有那麽大的震撼感。

    這會兒看到文寧公主鼻青臉腫且臉上也有一些小傷口後, 成王夫婦更心虛了。

    她們女兒也挨了文寧公主不少巴掌但畢竟臉上沒傷, 隻是脖子那裏有些小傷口。

    脖子留疤可比不上臉上留疤那麽嚴重。

    皇後一看到儀明郡主那眼睛就跟噴火似的, 但她見太後等人都在這裏不好對她一個小孩子發作,隻好擦著眼淚道:“娘娘,陛下你們可要為我們文寧做主啊,她一個女孩子要是臉上留了疤,以後可怎麽辦啊?”

    太後縱然偏心儀明郡主,但文寧公主也是她的孫女,看到她傷的比她想象中要嚴重,她也不好再護著儀明郡主,便說她:“快來和你姐姐道歉。”

    儀明郡主雖然不情願,但她看啟和帝麵無表情的站在那裏也有些懼怕,隻好低頭向文寧公主賠不是。

    文寧公主虎著臉沒說話。

    啟和帝見儀明郡主已經同文寧公主道歉了,便也沒有揪著不放了,畢竟這事是文寧公主先挑的頭。

    因此儀明郡主賠完不是後,啟和帝見文寧公主不說話便對她道:“好了,你妹妹已經跟你賠不是了,這事就過去了吧。”

    可皇後和文寧公主哪裏肯讓這件事就這麽過去呢,那個最讓兩人咬牙切齒的人還在景和宮待著呢。

    皇後便道:“陛下,平寧也打文寧了。”

    啟和帝本就打算先安撫完各方人馬後再把她們三個聚在一起讓她們互相道歉和好,聞言便道:“那我也將平寧叫過來讓她們三個互相道個歉吧。”

    啟和帝這話就是默認了三人都有錯,各自道完歉便罷了。

    皇後哪裏肯依呢,她女兒被打成這樣,哪能說過去就過去呢。

    皇後還要再說話。

    啟和帝就冷著臉打斷了她:“她們小姐妹之間有了摩擦,你身為皇後不僅不想著怎麽幫她們和好反而一直想懲罰這個懲罰那個,這個就是你作為皇後的氣度嗎?”

    皇後聞言在心內冷笑。

    平日裏有什麽好事,他想不到她是皇後,一旦有了什麽不好的事情,他就要她拿出皇後的氣度了。

    憑什麽呀?

    皇後不願聽啟和帝的話,但她也不敢反駁啟和帝,便梗著脖子站在那裏。

    啟和帝一看到她這麽倔強的樣子就覺得頭疼。

    皇後這些年是越發的執拗,也越發的難溝通了。

    在他看來小孩子打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小的時候他的那些姐妹們也常常打來打去的,可最後不也都和好了嗎?現在她們都嫁人了之後倒比之前在宮裏的時候還要親密一些。

    可見兄弟姐妹之間有時候吵吵鬧鬧並不是一件壞事,端看他們這些大人怎麽處理了。

    可皇後卻不分青紅皂白從來就隻顧著護著自己的孩子,還動輒就對其他的公主們甩臉子。

    她之前還當著宮內外那麽多命婦的麵直接擠兌平寧。

    啟和帝最不滿皇後的就是這點,他都那麽寵愛貴妃了,可貴妃從不恃寵而驕,對他的孩子們卻很慈愛,也不在平寧麵前說其他皇子公主的不是。

    他能理解她討厭那些嬪妃們,但她不該把仇恨帶到小孩子的身上。

    自五皇子滿月後他就動了廢了皇後的心思,覺得她一點都沒有皇後的心胸。

    可他去了一趟景和宮,看到嗷嗷待哺的五皇子,再一想到他那幾個已經成年的兒子,隻好打消了這個心思。

    在五皇子徹底長成之前,他是不能動皇後的,不然會打破朝野和後宮間的平衡。

    太後見兒子極力的想大事化了,而皇後卻仍舊想要追根到底的時候,心內不喜。

    她其實是知道文寧公主辱罵六公主的事情,但六公主的生母到底隻是皇後娘家的家生子,六公主母女又向來隻依附著皇後母女。

    她不想去管皇後那裏的事情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會兒看到皇後依然不依不饒,太後決定拿六公主嚇唬一下她。

    “哀家聽說在啟宇軒的時候六公主也哭了,這是怎麽回事?”太後眼睛直勾勾的盯著皇後問道。

    皇後聞言身子一僵,她飛快的抬頭看了一眼啟和帝。

    啟和帝其實也是知道文寧公主有些欺負六公主的,他也曾經給馬貴人另賜了一個離皇後稍遠的宮室,想要讓馬貴人母女離皇後遠一些。

    但馬貴人或許是做奴才做慣了,反而不習慣當主子。

    她離開皇後一段時間後就又帶著六公主湊了上去。

    啟和帝覺得她有些扶不起來便想把六公主交給別的嬪妃照管,可他後宮中的嬪妃不是很多,一時之間也找不到什麽合適的人選。

    啟和帝隻好親自去了一趟坤寧宮,讓皇後管一管文寧。

    自那以後,文寧倒是沒有當著他的麵欺負六公主了,但他知道她背地裏還在繼續欺負六公主。

    可他聽說文寧這兩年也隻是嘴上數落她幾句,沒有和她動手了便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後宮眾人便也隻以為他不知道這件事情。

    果然,皇後聽太後說到六公主後氣勢就弱了下來。

    啟和帝就道:“小六是為了護著文寧吧,皇後回去也要安撫一下她才是。”

    皇後沉默著應了。

    啟和帝又道:“這次的事情你們都有錯,回去後,你們幾個每人抄兩百遍的弟子規交給我。”

    什麽?兩百遍的弟子規?

    文寧公主和儀明郡主聞言瞪大了眼睛,再也顧不得互相找茬了。

    平寧公主知道自己晚上不僅要去慈寧宮和文寧公主她們互相道歉,還要抄寫兩百遍弟子規後,險些炸了。

    魏若見狀便對她道:“陛下已經算是比較慈愛的了,這要是換做一般官宦之家,隻怕早就打你們手板了。”

    平寧公主聞言沒有說話,而是低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魏若便趁機規勸她:“我知道你看不慣文寧公主她們,但是不管怎樣,能不要打架也還是不要打的。縱然要打,也得是別人主動打你,你為了保護自己還手才是。”

    平寧公主聞言便道:“我知道,這兩年都不怎麽主動和她們打架了,這次也是文寧主動砸了硯台,不然我也不會動手的。”

    魏若剛剛已經聽陳姑姑說了是文寧公主先動手的,但這次打架確實是文寧公主吃虧了。

    不管怎麽樣,吃虧的那個人總是能得到別人的同情。

    魏若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平寧公主。

    平寧公主已經不像小時候那麽不管不顧了,魏若覺得國公府之前發生的事情以及母親生產的事情其實讓她成長了不少。

    她聽完魏若的話後想了想道:“姐姐放心,我這次確實是太生氣了所以才沒忍住,下次我會注意一些的。”

    魏若見她能聽的進去自己說話,生出一出孩子終於懂事了的感慨。

    她覺得自己話點到為止就行了,再說多了隻怕會起反效果。

    於是,魏若又和她說了兩句閑話後便出去了,平寧公主眼巴巴的看著她走了出去。

    因為貴妃還是不許她出屋子。

    魏若出去後就進了東側殿,五皇子在外麵逛了一圈有些玩累了,就鬧起覺來。

    貴妃和奶嬤嬤們剛把他哄睡。

    貴妃正在給他蓋小毯子。

    魏若進去後走到五皇子的搖籃邊看了看他,見他睡的很香,一副沒有煩惱的模樣忍不住笑了出來。

    貴妃見狀便悄聲道:“你勸她了?”

    魏若點了點頭,拉著貴妃一起去了正殿。

    她將自己和平寧公主的對話告訴了貴妃。

    “我看她好像知錯了,也跟我說下次不再打架了,況且陛下又罰她了,母妃就不要生她的氣了吧。”魏若笑著勸貴妃。

    貴妃就歎了口氣道:“我倒也不是完全的生她的氣,她們這些皇室的公主郡主脾氣都個頂個的大,她們又不像一般的女子那樣,嫁了人後就得萬事看婆家的臉色過日子,相反得是婆家看她們的臉色。所以她們就更沒顧忌了。我也早就做好了平寧會比較能惹麻煩的準備,隻是想著好歹讓她明白些事理。正如此事,你們府上現在正處在風口浪尖之中,她縱使再生氣也不該在此時生事。”

    魏若在母親外麵自然不會說些什麽我們府上沒事之類的客套話,但她也有自己的看法。

    魏若對貴妃道:“公主確實有些壓不住性子,但她其實是可以溝通的,我們應該做的其實是讓她能夠聽的進去我們的話進而慢慢的引導她,而不是隻懲罰她。這樣她才能知道下次遇到問題要怎麽做。”

    貴妃聽完便道:“剛剛也是我沒忍住,一出事了就想著要用宮規懲罰她。你說的對跟她講清楚道理,並且讓她明白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比一味的懲罰她要重要。”

    魏若見母親被自己說通了,便笑了起來道:“那娘就別和公主置氣了,等她抄完弟子規,你再和她好好的聊一聊吧。”

    貴妃聞言笑著應了。

    魏若還記掛著家裏的事情,便同貴妃告辭回家了。

    她回到家裏的第二天,外麵的流言就傳起來了。

    因為啟和帝下令封口的緣故,眾人並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麽事,隻知道公主們和郡主打了起來。

    宮內的消息總是會引得宮外之人的無數遐想。

    眾人在閑暇之際總會湊在一起說兩句公主們的彪悍往事,就連儀安大長公主和林安長公主等人當年的事情也被大家重新提了起來。

    但京內之人不過嚼了幾句她們的舌根後便又被新的消息占據了注意力。

    東郊大營和北郊大營的統領人選下來了。

    東郊大營的統領叫海明,此人的父親自陛下在潛邸時便服侍陛下左右,等他父親告老後,他便進宮做了陛下的貼身侍衛,對陛下可謂是忠心耿耿。

    他能執掌東郊大營也在李浩淼的意料之內。

    至於北郊大營的統領人選,不對應該還要再加上一個副統領,陛下這次又換了北郊大營的副統領,這兩位就很耐人尋問了。

    北郊大營的統領叫張何,此人曾在李浩淼父親麾下效力,看似是李浩淼一係的人,但此人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他的內人是大皇子妃的親姨母,也就是說他在政治立場上很有可能會偏向大皇子。

    而北郊大營的副統領叫何恒,此人是三皇子一係的人,何恒和三皇子的嶽父關係匪淺。

    北郊大營的統領和副統領人選出來後,不僅朝臣們都在琢磨啟和帝的用意,啟和帝自己也在讓暗探搜集著他那幾個兒子和朝臣們的反應。

    打發走那些暗歎後,啟和帝滿意的彎了彎嘴角。

    幾位年長的皇子這幾年一直在朝臣中鑽營,他雖限著這些年長的兒子,沒有給他們太多的差事。

    可隻有皇子這個身份在,那些朝臣們肯定會選擇一個來站隊。

    畢竟隻有跟的早,才能分到一碗湯喝。

    雖說五皇子的出生讓這些朝臣們開始重新審視和各自所選擇皇子的關係,但在五皇子長成之前他們也絕不會輕易疏遠這幾個成年的皇子們。

    因此,幾位成年的皇子和朝中的大半朝臣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啟和帝在這次選擇統領人選時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後他就感到了一陣心驚。

    他之前一直以為自己尚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就算知道他那幾個兒子有些小心思,他也沒放在心上,自以為能夠把控局勢。

    哪想到他們在朝堂上的勢力竟如此之大了。

    肯定不能再放任他的兒子們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這樣發展勢力了。

    啟和帝能在一眾皇子中廝殺上來奪得皇位,絕不是簡單人物,他那一手平衡術絕對是玩的六六的。

    東郊大營是四個京郊大營中最接近京城的,那裏肯定是不能容忍皇子們的勢力染指的,所以啟和帝讓他的心腹海明擔任統領。

    而北郊大營雖和東郊大營一樣名為京城護衛營,但兩者之間的重要性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北郊大營的兵士想要進入京城必須要先饒過東郊大營再繞過南郊大營。

    他先把張何和何恒安排到那裏,既能讓大皇子和三皇子有所牽製,又不會威脅到他的安全,自是一舉兩得。

    況且這次的事情也能給德妃和二皇子敲一個警鍾。

    這次德妃借機拖延院正,他雖沒明著訓斥他們,但二皇子是心知肚明德妃做了什麽的。

    北郊大營的統領人選下來,他的兄弟們都得償所願了,唯有他落了個空,還是在德妃做了錯事的當口。

    依著他對二皇子的了解,想必接下來他會進宮勸一勸德妃,而德妃估計也能老實一段時間。

    二皇子府上,二皇子果如啟和帝料想的那樣,在北郊大營的人選出來後便明白啟和帝終究是知道了德妃做的事情,並且因此遷怒他了。

    二皇子想到他那兩個兄弟得償所願後洋洋得意的表情,就是一陣窩火。

    但他最擔心的就是朝臣的反應,那些朝臣們都是跟紅頂白的,如果他們見父皇將他那兩個兄弟的人都安排到北郊大營裏了卻獨獨漏掉了他,那他們肯定更加不會依附於他了。

    想到這裏,二皇子又是一陣心驚,他忍不住有些埋冤德妃。

    明知道父皇寵愛貴妃,做什麽還要去招惹她們。

    但現在人選都已經下來了,再來埋冤德妃也是於事無補,二皇子隻好想著要怎樣彌補與貴妃一係的關係。

    而大皇子和三皇子知道北郊大營的人選後也是心思各異。

    大皇子覺得又是驚喜又是擔憂。

    他驚喜是因為他知道二皇子和三皇子也在朝著北郊大營的統領人選使力,所以最後這個統領花落他家的時候,他自然很是高興。

    擔憂則是因為啟和帝同時將三皇子的人放到了北郊大營,那人還是副統領。

    這也就意味著張何無論想做些什麽都會有人盯著。

    但大皇子並沒有過度擔憂,他自幼生長於宮廷之中,明白帝王之道講究的就是平衡。

    父皇現在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肯定不會讓他一人獨大,所以他才會把三弟捧起來。

    可父皇能讓他的人擔任統領,這是不是代表著父皇更為認同他這個皇長子呢?

    想到這裏,大皇子的精神就是一振。

    與大皇子的意氣風發不同,三皇子覺得有點憋屈。

    他沒想到父皇竟然讓他的人屈居於大皇子之下,這是不是代表父皇更認可大哥呢。

    想到這裏三皇子就覺得有些心驚。

    他的幕僚何先生見他麵色不定,便低聲道:“三皇子殿下,草民有些看法不知當說不當說?”

    三皇子正愁滿腹心事無人開解,聞聽此言忙道:“先生請說。”

    何先生便道:“此次北郊大營人選的任命,看似您是暫時處於下風,但大皇子若是聲勢太過,對您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先生此言何解?”三皇子聞言便問道。

    何先生便道:“陛下正值年富力強之時,他是絕不會看著大皇子聲勢太過的。陛下忍受不了大皇子的實力蔓延出手打壓他的時候,就是您出頭的時候。”

    “你說的對。”三皇子聞言合掌笑了起來。

    “就讓大哥先囂張一段時間,隻是依先生看我們要不要再給他添把火呢?”三皇子問何先生。

    何先生想了想道:“現在大皇子那裏正是眾人關注的時候,若是這個時候做手腳難免會露餡,不如再等等。您也可趁此保護好庶妃,庶妃若是能為您誕下皇長孫,您才算真正壓了另兩位皇子一頭。”

    “先生說的是,是我之前著相了。”三皇子聞言忙道:“那我們就先觀望一段時間吧。”

    何先生欣然頷首。

    此後幾天,二皇子和三皇子一個忙著彌補錯誤,一個想著韜光養晦,便都在府裏裝鵪鶉。

    在他們的對比下大皇子顯得猶為的意氣風發,備受朝臣追捧。

    大皇子府和大皇子妃的娘家門庭若市。

    而淑妃也成為宮內除皇後和貴妃外的第三人,那些小嬪妃們爭先恐後的過去巴結她。

    德妃和成妃自然很是看不慣她,可她們縱然再看不慣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成妃更加關注姚氏的身子了,一心想讓她生出皇長孫。

    三皇子妃見她對姚氏過於看重自然很是不滿便向三皇子抱怨,三皇子因為她父親的關係,自然是百般的哄著她。

    偏偏姚氏那邊動不動就說自己身子不舒服,三皇子縱然看重他丈人,但更在意姚氏這一胎。

    每每姚氏那邊一來人,三皇子便會丟下三皇子妃過去。

    三皇子妃自然不高興,三皇子從姚氏那裏回來後便仍舊又抱著她哄她。

    如此幾次下來,三皇子頗有些焦頭爛額的意思。

    三皇子妃的母親進府後見女兒隻一味的同三皇子生氣便勸她:“姚氏那裏現在有娘娘和三皇子盯著,你是下不了手的。你與其一直盯著她,還不如趁此機會趕緊再懷上孩子。”

    三皇子妃也覺得母親的話有道理,自那以後便一意拉著三皇子想要再懷個孩子。

    三皇子自然也很是樂意,可姚氏不知是故意的還是怎麽地,每每都在三皇子將要得手之時過來喊他。

    三皇子隻好穿上衣服過去。

    三皇子妃被姚氏氣的牙癢,卻也別無他法,隻好見縫插針的想要和三皇子纏綿上一通。

    三皇子被這兩人搞的疲憊不堪,也暫時無心管外麵的事了。

    而德妃知曉自己因一時之氣連累了二皇子後,心內十分的自責,她縱然看不慣淑妃也不好在這個時候再惹事了,便一直躲在宮裏,由著淑妃得意。

    宮內的風波暫且不提,再說宮外。

    在東郊和北郊大營的人選下來後,啟和帝又下了一道旨意。

    這道旨意看似無關朝中勢力的分配,也看似與奪嫡無關,但還是在朝野間引起了一陣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