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分
作者:阿狸小妃      更新:2022-06-17 21:16      字數:3495
  孟氏這話說出來,老太太當即便冷了臉色, 她向來不待見這老二媳婦, 便是因著她這不經尊長,時時要那安國公府或是宮中貴妃來壓著寧壽侯府的緣故。

  老太太冷了臉, 卻是沒有說別的話。

  孟氏瞧著, 心中哪裏能不明白, 老太太心裏頭是生出忌憚來了。

  “老太太若是體諒媳婦小產遭了這一場大罪,便將那孽女交給媳婦來處置, 媳婦不會再打她,念在多年的母女情分上,給她尋一門人家叫她嫁了, 往後也是體體麵麵不缺銀錢過日子的。”

  孟氏這話, 叫老太太氣的心肝兒都疼了。

  這,這是什麽胡話, 打算哄騙她這老婆子呢, 玉丫頭如此低嫁, 他們寧壽侯府又有什麽臉麵。

  再說,令丫頭有個姐姐嫁入商戶人家,在世子麵前也是沒有底氣的。

  老太太想著,便開口道:“你既念著母女情分一場, 便重新替她尋個人家吧, 哪怕是當個秀才的姑爺呢, 說出去也算體麵, 往後讀書若上進, 也是能掙的些前程的。說出去,你這當嫡母的不也體麵,這世人也是要誇讚你這當嫡母寬厚慈愛的。”

  孟氏眼底露出幾分不屑來,飲了口茶,朝老太太道:“玉丫頭如此忤逆,害了媳婦肚子裏這個孩子,若是個男孩兒,便是媳婦後半輩子的倚仗呢,老太太如此,倒叫媳婦咽下這天大的委屈,還要替她的前程著想呢?”

  “恕媳婦說句不敬的話,媳婦哪怕就留著一口氣在,也不能忍了這委屈,叫世人以為我們安國公府的姑娘好欺呢。”

  “左右母親若是不叫媳婦替肚子裏的孩子討回這個公道,媳婦便求進宮裏去,貴妃有孕,若是姐姐擔憂對皇嗣有礙,便是皇上知道了也是要怪罪咱們寧壽侯府治家不嚴,才落到叨擾貴妃的境地的。”

  孟氏一口一個貴妃,一口一個安國公府,老太太頭一回知道這個蠢笨的老二媳婦竟然也能如此難纏,竟三言兩語將她堵的說不出話來。

  老太太心裏堵得慌,卻又發作不得,隻將手中的茶盞重重擱在桌上。

  屋子裏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一屋子的丫鬟婆子全都屏氣凝神,微低著頭,生怕惹的老太太動怒。

  徐令珠微微挑了挑眉,就著手中的茶盞輕輕抿了一口,將茶盞放下,莞爾一笑,從坐上站起身來,輕聲道:“母親這般,倒真是一點兒都不顧及著父親和六弟了。”

  “母親雖是安國公府的嫡女,如今卻也是咱們徐家的媳婦。難道不怕經此一事,惹的老太太不喜,更叫父親嫌棄嗎?”

  “三姐姐若是被母親如此嫁給一個商戶人家為繼室,往後六弟總要長大,也要有出息的,若叫他曉得了這過往之事,您就是養他數十年,這心裏怕也是會生了嫌隙的。更別說,若三姐姐真那般,落得那樣的下場,母親覺著父親還會放心將六弟交給母親來養著嗎?”

  “到時候簡姨娘委屈,又得了六弟,日日和父親吹著枕邊風,到時候您失了父親的敬重和最後那點兒情分,如今又得罪了老太太,女兒我眼看著也要嫁人了,便是有心也怕是不能事事顧及著您了,到時候,母親您想過您該如何自處呢?”

  “難不成,一回兩回回回都去宮裏頭求姨母去?便是姨母心疼妹子,想來外祖母和舅舅舅母們心裏也是有想法的。”

  “還望母親為著以後,對三姐姐留一分慈愛吧。”

  徐令珠說完這些,便福了福身子,又道:“女兒一番孝心才冒著被母親厭惡的風險說這些個,母親細細想想吧。”

  說著,她便朝著老太太道:“昨個兒孫女兒睡得晚,有些著涼,如今頭有些疼,容孫女兒告罪回去歇歇吧。之後的事情,由祖母您和母親商量著便是了,孫女兒身為晚輩,萬不敢再多說什麽了。”

  老太太此時臉色已然緩和過來,聽她說頭疼,便問:“頭疼,可打緊嗎?”

  “不打緊,原也有過幾回,回去躺躺喝碗薑湯便好了,祖母不必掛心。”

  “嗯,那女快去歇著吧。”老太太揮了揮手道。

  徐令珠應了聲是,便轉身從屋裏退了出來。

  屋子裏隻留下老太太和孟氏還有幾個丫鬟婆子在。

  老太太看著孟氏,道:“方才令丫頭的話你可都聽清楚了?你若硬要堵這一場,不顧往後的日子,那老婆子我也就不管了。左右玉丫頭也隻是個庶出的姑娘,好不好的於我這老婆子也沒多大相幹。便是惹的寧壽侯府叫人笑話一場或在背後說嘴,我也認了。這些,就當是給你小產了的那個孩子當作賠罪吧。”

  “好了,說了這些話,我也有些乏了,就不留你了。那玉丫頭你是打是罰或是將她嫁到什麽樣的人家,都由著你吧。隻一點,玉丫頭要嫁人,總還要知會她父親一聲,嫁妝什麽,你們夫婦二人看著準備吧。”

  老太太說完,便從軟塌上站起身來,扶著婁嬤嬤的胳膊回了內室。

  孟氏見著老太太離開,一時愣在那裏,她來的路上,可沒想過會落到如此境地。這,這······

  原本她滿滿的底氣想要發作玉丫頭,如今被徐令珠三言兩語一說,心裏頭卻是打起鼓來,有些慌亂不安了。

  她頭一回覺著,自己那女兒,竟然那般厲害,三言兩語,竟叫她心底都覺著恐慌起來。

  好像這玉丫頭嫁到那商戶人家,往後她後半輩子都跟著栽了進去,被夫君不喜,被婆母厭惡,連即將要養在屋裏的六少爺,都不過是白養一場。

  孟氏腳下一軟,幸而方嬤嬤眼疾手快將她扶住了。

  “太太,您小心些,咱們先回去歇歇吧,這事情總要細細想想才是。”

  方嬤嬤扶著孟氏從明雍堂出來,回了瀾院。

  屋裏,老太太沉思了許久,才對婁嬤嬤道:“咱們那令丫頭,可不簡單呢。方才連我都比孟氏唬住了,不知如何開口,她倒好,三言兩語便捏住了孟氏的痛處,叫孟氏發作不得。”

  “你沒見著,方才孟氏那臉色,她可是不敢一堵呢。這三丫頭倒好,有這麽個護著她的妹妹,雖不是同母所出,到底一個屋簷下長大,姐妹的情分是有的。”

  “依著令丫頭如今的樣子,往後她的了世子妃的體麵,也不會忘了三丫頭這個姐姐的。”

  “這,我真真是瞧不出來,一個嫡出,一個庶出,倒真真能處出姐妹情分來。”

  婁嬤嬤輕輕歎了口氣,道:“還不是過往這些年二太太的緣故,硬生生將四姑娘弄的和自己這個生母疏遠不親,反倒憐惜給庶姐,庶弟了。不過說句實在的,四姑娘這般,倒未必是多顧及姐妹情分,隻不過是看不慣嫡母孟氏如此行事,逼人到絕路了。老太太忘了當日大姑奶奶的事情了嗎?當日大姑奶奶做的那些事情,咱們四姑娘該還手是一點兒都不留情,後來大姑奶奶處境艱難,四姑娘卻也沒落井下石再踩上一腳,反倒還幫了大姑奶奶幾回。如今就是大太太顧氏,也記著四姑娘的這些好的。”

  “依老奴看,四姑娘倒像是個養在閨閣中的小娘子,那度量和為人處事,並不起外頭讀書的哥兒差上多少呢,說不得還要強上許多呢。”

  “老奴瞧著,老太太這心裏頭,怕也高興得緊吧?”

  老太太看了她一眼,倒是笑罵道:“你這老貨,倒是如此明白我的心思。我呀心裏頭是高興,她有這些個手段比男兒都要強上許多,往後在定王府便立得住。她過的好得了體麵,咱們寧壽侯府自然也會好,幾個哥兒的前程也有靠她的時候,我自是高興的。”

  “隻是,還是那句老話,女兒家太厲害了少不得不敬尊長,往後嫁到定王府去,身份貴重了,興許連我這老婆子都不放在眼中了。”

  婁嬤嬤搖頭,勸道:“怎麽會呢,老太太您多心了。這世上哪裏有兩頭好的事情,當姑娘家的要不柔弱要不厲害,老太太活了這麽大歲數,見著哪家的姑娘嫁人後不靠著娘家撐腰的,這父母兄弟,才是婦人最大的仰仗呢,便是宮裏頭的貴妃娘娘,不也靠著安國公府嗎?”

  “依老奴看,老太太根本就用不著擔心這些呢,從來都隻怕嫁出去的姑娘家性子弱沒有手段被婆家拿捏住,哪裏有擔心娘家轄製不住姑奶奶的呢?再者四姑娘瞧著也是個極為孝順的,哪怕得了那滔天的富貴,也不會忘本,忘了自己是從寧壽侯府出來的。更何況,不還有四姑娘院子裏那一個嗎?往後陪嫁過去,當了老太太您的耳報神,老太太您還擔心什麽?”

  婁嬤嬤素來會寬慰老太太,這番話下來,老太太臉上便露出笑意來:“是,是,你說的對,我隻等著沾她這個世子妃的光了。其他的,且看咱們寧壽侯府的造化吧。”

  屋子裏終是傳出笑聲來,侍立在廊下的丫鬟婆子這才鬆了一口氣,老太太高興了,她們這些個伺候的人才能心安呢。虧的四姑娘厲害,不然,由著二太太那般鬧騰,滿府不寧,老太太不快,她們也跟著提心吊膽,連個大氣都不敢出,真真是憋屈的很。

  到傍晚的時候,瀾院終於傳出消息,說是二太太說了,三姑娘犯了錯,便要送到郊外莊子上住上一年,等回來了再叫老爺尋個人家將三姑娘給嫁出去,也算全了母女一場的情分。

  “說是三姑娘拖著帶傷的身子去給太太磕了頭,說定在莊子上誠心悔過,日日替老太太和太太念經祈福。”

  “這事情總算是了結了呢。隻是三姑娘少不得要過些苦日子,那莊子上到底是清苦了些。”

  徐令珠道:“不礙事,三姐姐並非是那種嬌弱不堪的,定能挺過這一遭的。要不然,這兩日三姐姐尋死便要尋過幾回了。”

  轉眼便過了一個多月,天氣一日比一日緩和,三月桃花盛開,這一日定王妃給老太太下了帖子,說是要請老太太和府裏四姑娘去青雲寺賞桃花,小住上幾日。

  老太太看了帖子,喜不自勝,忙叫人將徐令珠叫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