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語
作者:阿狸小妃      更新:2022-06-17 21:15      字數:3397
  孟貴妃一怔, 搖頭道:“令丫頭不過出自侯府,在皇上眼中, 她怎麽能配得上定王世子?”

  正說著, 外頭便傳來一聲尖細的聲音:“皇上駕到!”

  孟貴妃連忙迎了出去,跪下來接駕:“臣妾給皇上請安, 皇上萬福金安。”

  皇上看了她一眼,抬了抬手示意她起來,便自個兒進了殿內。

  孟貴妃臉上露出一抹緊張來, 忙跟著走了進去。

  陪著皇上用了膳, 等到上了茶之後,皇上才像是不經意間問道:“朕聽說今個兒你那外甥女進宮給太妃請安了?”

  孟貴妃琢磨不出皇上是個什麽心思,隻恭敬地回道:“回皇上的話, 是有此事, 臣妾聽說太妃娘娘傳話出去, 說是想見令丫頭一麵。”

  孟貴妃遲疑了一下, 又說道:“臣妾還聽說今個兒壽康宮很是熱鬧, 連嘉明郡主也過去了, 隻是才去了一會兒就被太後娘娘身邊的人叫走了。”

  皇帝眼中閃過一抹深思,指了指一旁的軟塌, 道:“你坐。”

  孟貴妃謝過,這才上前坐了半個身子。

  過了一會兒,又聽皇上問:“這京城裏傳言叡兒對你那外甥女極為上心, 愛妃以為呢?”

  孟貴妃心下一緊, 正尋思著該如何回話, 便聽皇上道:“怎麽想便怎麽說,朕恕你無罪。”

  孟貴妃點了點頭,這才開口道:“臣妾也聽到些風聲,還是因著上回大長公主賞花宴上世子賞賜了令丫頭一塊兒玉佩,聽說還是從皇上您這裏得的。那般貴重的東西賞了令丫頭,臣妾心裏也著實覺著慌,更不用說是旁人了。旁人見了世子的舉動,少不得傳出些什麽流言蜚語來。可臣妾那外甥女臣妾也是知道的,是個安守本分的,斷不會做出什麽有礙名聲的事情來。”

  “所以臣妾倒覺著這流言蜚語聽聽便罷了,萬不可當真。”

  皇上聽著,挑了挑眉:“哦,那此事若不當真,怎麽解釋連太妃都將人傳進宮裏了?”

  此時帝王臉上帶著淺淺的笑意,可那笑意卻是沒有到達眼底,孟貴妃瞧著,心裏咯噔一下,便從坐上站起身來,退後一步跪在地上道:“臣妾愚鈍,還請皇上明示。”

  皇上看了她良久,才若有所思道:“叡兒向來是個執拗的性子,他看中的人,怎麽也要想法子弄進定王府,若是瞧不上,任憑她身份再高都不入眼,譬如嘉明那丫頭。”

  此刻,孟貴妃略微琢磨出皇帝的一些心思來。

  皇上對這門親事,似乎並不那麽排斥。

  那是不是代表著,皇上想叫徐令珠嫁到定王府去?

  她萬萬沒想到皇上心裏是這般的心思。

  皇上不會覺著令丫頭的出身配不上那定王世子嗎?

  這話孟貴妃又不能直接問,隻回道:“郡主身份貴重,和世子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馬,隻是若要更進一步,臣妾覺著還要靠緣分才是。”

  皇上的視線落在孟貴妃身上,嗯了一聲,道:“你倒是有幾分見識,那怎麽前些日子不顧忌諱請了大皇子妃過來,弄得滿宮的人都知道了?”

  孟貴妃的神情僵了一下,才要請罪,便見著皇上抬了抬手,叫她起來。

  “別跪著了,動不動就跪,朕看著也煩了。”

  “朕有些頭疼,給朕按一按吧。”

  孟貴妃應了聲是,這才走到皇上身後,動作輕緩有度一下一下按了起來。

  見著帝王閉著眼睛像是睡著似的,孟貴妃心裏不自覺琢磨起皇上的心思來。

  皇上的意思,莫不是真的想順了定王世子的意思,叫令丫頭嫁進定王府去。

  還是說,皇上隻將令丫頭當做一個玩意兒,到時候一道旨意賜給了定王世子,不過隻是個妾室的身份。

  皇上沒有明說,她一時半會兒也琢磨不透。

  不過不管如何,自己得給府裏送封信回去了,叫母親別惦記著紹哥兒和令丫頭的親事了。

  令丫頭但凡和定王府扯上幹係,是萬萬不能再和紹哥兒傳出些流言蜚語的。

  若不然,落在皇上眼裏,皇上還不怪罪他們安國公府。

  孟貴妃一邊想,一邊繼續著手裏的動作。

  直到皇上醒過來,她這才停了下來。

  “皇上可要躺一躺?”

  “不必,你捏的挺好,朕都有些精神了。”皇上胳膊輕輕一拽,便將孟貴妃拉進自己懷中。

  孟貴妃臉上難得閃過一抹羞澀之意,看著皇上的目光似嗔似怨:“皇上......”

  這一晚,皇上宿在了孟貴妃的景陽院。

  太後聽到消息,隻重重歎了口氣。

  “罷了,隻要她生不出兒子,哀家便由著她得寵。”

  太後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裴如沁,淡淡道:“你也起來吧,往後你做事也有些分寸,別因著自己的一份兒喜歡,叫滿宮的人看了咱們裴氏一族的笑話!”

  裴如沁忍著膝蓋上的疼痛站起身來,再和太後說話的時候便存了幾分小心謹慎:“太後,太妃娘娘傳了徐四姑娘進宮,莫不是真要叫那徐令珠嫁到定王府去,那沁兒可怎麽辦?”

  太後瞪了她一眼,道:“穩住些,別自個兒失了儀態。這事哀家先去探探皇帝的口風,這定王世子的婚事,怕還由不得他做主!”

  裴如沁擦了擦額頭上細細密密的汗珠,見著太後眼中突然流露出來的一絲狠厲,由不得心裏咯噔一下,攥緊了手中的帕子。

  ......

  第二天一大早,徐令珠從老太太那裏請安回來,便順道去了瀾院給孟氏請安。

  孟氏正和方嬤嬤說著話,見著徐令珠進來,便立時住了口。

  屋子裏一陣詭異的安靜。

  徐令珠緩步上前,福了福身子道:“女兒給母親請安。”

  孟氏看了她一眼,淡淡道:“起來吧。”

  徐令珠聞言站起身來,自個兒挑了個椅子坐了下來。

  “昨個兒母親去永安寺辛苦了,今個兒怎麽還起的這般早?”

  孟氏突然聽她提起永安寺來,愣了一下,隨即才說道:“又不是什麽太遠的地方,來回也就幾個時辰,說不上辛苦。”

  她這一愣神,徐令珠便肯定了之前的猜測。

  果然,昨個兒孟氏不是去永安寺,而是去見徐幼珠了。

  怪不得,怪不得方才她進來的時候孟氏和方嬤嬤商量著什麽。

  她若猜得沒錯,這對話的主題便是徐幼珠了。

  孟氏沒有將徐幼珠接回寧壽侯府來,那是安排在哪兒了?

  徐令珠心裏琢磨著,便又出聲道:“聽說永安寺的素齋不錯,母親可嚐過了?”

  孟氏本就沒去那永安寺,如今見著徐令珠句句不離永安寺,不耐的皺了皺眉:“寺院的齋菜不都大同小異,說講究也講究,卻也弄不出太大的新意,尚可而已。”

  “對了,昨個兒進宮太妃娘娘和你說什麽了?”孟氏將話題轉移開來。

  徐令珠聽著,心裏便愈發肯定了之前的猜測。

  “太妃問了女兒平日裏讀什麽書,閑時做什麽,其他的,便是聊了些衣裳首飾之類。”徐令珠回道。

  “聽說太妃還留你用膳了?”

  徐令珠道:“不過是趕巧到了中午,太妃心善,便叫我留下來一塊兒用了膳。”

  如此一問一答,孟氏自然也就著沒什麽意思,隻是若換成別的話題,孟氏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對於自己這個女兒,她總是覺著無力的很。

  她有時候也有心想要和她親近,可一旦母女二人在一處相處,那股子不自在和疏遠又是無論如何都忽視不了的。

  她有時候甚至在想,若是徐令珠還是當初那個唯唯諾諾對她小心討好的徐令珠便好了。

  而不是眼前這個,事事都有著主意,和她愈發疏遠的少女。

  孟氏正想著,外頭便傳來一陣腳步聲,有丫鬟進來回稟道:“太太,永平侯府出事了!”

  孟氏一聽先是不在意,隨即才問道:“大姑娘都被休回府裏了,永平侯府出事和咱們府裏有什麽相幹?”

  那丫鬟福了福身子道:“太太,永平侯府的大公子去了!”

  “去了?去哪兒.....”

  孟氏話還未說完,自個兒就怔住了。

  “你說什麽?那郭琰死了?”

  這下子,不僅是孟氏,坐在那裏的徐令珠都愣在了那裏。

  前世,郭琰要過好幾年才死的,怎麽會死的這麽早?

  等到她們趕去老太太所住的明雍堂,便見著老太太指著一個身著喪服的仆婦罵道:“你們永平侯府也不是這麽欺負人的,佩丫頭都被休回府裏這麽些日子了,如今你家大公子死了,便想著將佩丫頭接回永平侯府了?”

  “這天下哪裏有那麽好的事情?”

  那仆婦瑟縮一下,隨即道:“我家大長公主說了,楚姨娘如今有了身孕,大夫說了八成是個男胎,奶奶若是願意回去,楚姨娘往後生下男嗣便記在奶奶名下,由奶奶教導長大。”

  “大長公主還說了,楚姨娘隻是個姨娘,往後呀生不起什麽風波了。奶奶回去後,隻有享福的。”

  “那孩子生下來,大長公主便進宮求太後和皇上,給他世子的封號。”

  “奶奶回了永平侯府,總比當個大歸之人來的體麵。再說,當日大爺給奶奶的一紙休書不過是動怒之下寫的,想著私下裏解了這樁婚姻,實際上並未加蓋有衙門的大紅印章,若要強論說奶奶還是永平侯府的人,也是能說得過去的。”

  “要不然府上來討要奶奶的嫁妝,大長公主怎麽會攔著不給,大長公主豈會貪戀那些個東西,不過是還念著往日的情分,想著奶奶總有回府的一日罷了。”

  她這話說出來,在場的人哪怕知道她是胡說,都少不得生出幾分佩服之意。

  怪不得大長公主派了她來,這張嘴,真真是厲害得很,死的都能說成活的。

  老太太臉色緩和了一些,漸漸冷靜下來,對著那仆婦道:“此事我再思量思量,你先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