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百分聖明一天子
作者:山程水宿      更新:2020-03-31 00:45      字數:2967
  弘治十七年,冬至。

  午後,天空仍是滿麵陰雲,青磚鋪就的街道還是濕的。大明西南部已經下了好些天冷雨,氣溫驟降。

  會州城裏的人們卻不為天氣所擾,處處街道上人來人往,很是熱鬧。在外的人們都添暖了衣服,許多人戴著今年時興的一種遮耳帽。

  這是今冬才流行起來的款式,竟在修文這種小縣城都賣得紅火。顧老爺子前幾天進城,就給自己買了一頂藏青色的,在家都喜滋滋戴著。他還給辛歲捎回來一頂深綠色的,說是正符合少年意氣。

  辛歲可不戴,心裏腹誹:我又不是關二爺,可戴不住這綠帽子,再說這樣式也太醜了吧,還說是流行款……

  老爺子是真喜歡這帽子,就留著自己換著戴。這次辛歲來到闊別兩年的會州城,發現城裏人也都喜歡,不免對人們的審美產生了懷疑。

  懷疑歸懷疑,在冷風撲麵的街上走了好大一會兒,臉龐耳朵凍得生疼。年少隻知風度,不曾關注溫度,麵目通紅不說,凍得直流鼻涕。

  一大早,辛歲就駕車往會州城裏趕,有一份州府傳遞的機要文件要送。平時負責“快遞”業務的那位郵遞員大哥他們組織搞年終總結,要開好幾天的會,因此傳遞文件需要各驛站驛丞負責幾天。

  顧老爺子的風濕在這樣的天氣都會嚴重起來,出外便疼痛難忍,於是跟縣裏打了報告,讓辛歲去送。

  辛歲眼看著虛歲也有十歲了,平時飯食不缺,鍛煉得當,再加上偶爾偷喝兩口虎骨酒什麽的,身子壯實得很,看著倒像是十幾歲。老爺子打算等辛歲束發了,就把驛丞的職位交給辛歲,縣裏也會同意的。這年頭當官又沒有年齡限製,而且驛丞又是個不入品級的非幹部。

  不到中午辛歲就到了會州城,雖說他是第一次自己走這條路,但就一條大路,想迷路都難。會州城是貴州行省的首府,從城外的人車數量就可見其繁華程度。

  入了城,走馬觀花逛到知府衙門,把文件交給值班人員簽收,這趟的任務就算完成。趕在傍晚回去就成,就逛逛自己的“出生地”吧。

  去城裏最大的藥鋪把一隻虎眼,一些零碎的虎骨賣了,自己家裏用不了這麽多,辛歲留了自用的,剩下的變賣給藥鋪。大地方就是好啊,所得銀錢都比縣裏多了兩成。再買點黃羊肉吧,今天冬至,回去包餃子。

  在知府衙門用驛站名義存了馬車,走著逛著,也不知到了哪些地方。本來想去孫府門前看看,想想也沒必要,又見不到春兒姐,也沒什麽故地重遊的感慨,就舍了打聽處所的心思。

  四處買了五斤黃羊肉,幾斤茴香,兩斤炒栗子,一些雜七雜八的調料和日用品,手上已經不堪重負。幹脆回了衙門放在車上,去附近書局轉轉,便回吧。

  辛歲喜歡逛些舊書攤,也許還能有些驚喜。至於現在大賣的三國水滸之類的,他都看過,其他小說也乏善可陳。這家頗多人往來的“譫泊書局”看來生意很好,沒什麽灰塵遍布的舊書攤位。尋了一通沒什麽感興趣的,卻被門口一堆立著“本月最暢銷”牌子的新書吸引住了。

  辛歲瞧許多人來此書局,竟是不翻閱亦不問詢,就購買一本離去。心下好奇,走近去看,咦,《聖明天子》?咦,作者叫做“我主聖明”?

  這年頭竟有人敢寫這樣的書?而且好像賣得不錯,甭管你寫的啥,牽扯到天子,就不怕錦衣衛上門查稅嗎?

  這本書竟然已經火熱到店員都不介紹的份上,想來覺得大家都曾聽聞。辛歲翻閱兩頁,才嘖嘖稱奇,怪不得怪不得,原來是一本紀實文學,是講述當今皇上的為政事跡的。

  這個起筆名甚為浮誇的作者,竟到了“寫書誇誇領導好”的地步了嗎?賣得這般好,想來也是政府大力推廣的結果,有趣有趣,宣傳方式好先進……

  買了書,回去細讀罷。逛了半日,已是日頭西斜,該回了。

  到家裏時天地間已經起了暮色,老爺子正準備燒水。把東西收了,涼了的炒栗子擱爐子上炕著,辛歲立馬收拾做飯。

  鮮美的黃羊肉醃製好,切條剁碎,香味撲鼻的茴香切碎,與羊肉共剁。羊肉餡兒不需要加什麽重口味調料,隻剁點蔥蒜,加胡椒粉、料酒,以花椒水攪打,分多次打到肉餡上勁,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吃完熱氣騰騰的餃子,老爺子讚歎說辛歲的廚藝又有進步。給老爺子用熱水泡了腳,讓喝了每天服用的藥酒之後,辛歲就讓他在炕上待著,自己在爐火邊讀書。

  辛歲很少晚上就著油燈看書,今天卻是對這本《聖明天子》生了極大興趣,想看看這“紀實”的可信度有多高。

  剪了若幹遍燈花兒,給馬兒添了料草,老爺子的鼾聲已經響起,辛歲才合上書做了一遍眼保健操。

  不得不承認,自己想錯了,這本書有極大可能是以流行小說的口碑暢銷起來的,不是什麽政府宣傳。“我主聖明”其人文筆優美,敘事詳盡,行文流暢又不落俗套,處處巧設懸念,又填坑填得毫不生硬,往往使之上一個檔次。

  最妙處是,除了需要極盡讚美的文學之妙以外,這本書的所有內容,竟真的是完全紀實的,詳細敘寫了當今皇上弘治帝從出生到如今甫過而立的人生故事。

  而哪怕放在其他任何一位皇帝身上,這樣的書都不可能出版,辛歲自問,唐太宗李大大會讓詳細記述玄武門之變的書籍流傳嗎,宋太祖趙大大會讓記錄陳橋兵變始末的書籍公開售賣嗎?應該都不可能。

  那這本書如此暢銷的最主要原因便是,當今皇上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沒有人生汙點的、自帶光輝的聖明天子。這太不容易了,比登天還難。

  辛歲本就了解到當今聖上寬厚仁慈,躬行節儉,勤於政事,讓整個大明走向極盛。通讀此書,才發現遠遠不止這些。

  當今聖上童年坎坷,母妃紀氏因先皇偶然臨幸懷孕,不為先皇所喜,又被當時受寵一時的萬貴妃威脅墮胎。紀氏為人善良聰敏,在宮中得諸位宮人相助逃過一劫,誕下龍子。

  萬妃得知此事,氣急敗壞,命太監張敏溺死皇子。張敏為人忠善,秘密藏匿皇子,與諸宮人盡力撫養,小心隱瞞,使弘治帝在宮中吃百家飯長到六歲。

  一日張敏為先皇梳頭時,先皇感歎自己未曾得一皇子。張敏當即伏地哭告已有皇子,正在宮中。先皇大喜,第二日便立其為皇太子。但後宮中萬妃嫉恨惱怒,先後逼死了紀氏和張敏,又使出百般手段欲對付聖上。

  聖上幸得太後護持,才安然長大。繼位後,麵對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江山,聖上以自己的寬容與勤奮挽救危局,讓大明國運中興,走向繁盛。

  聖上勤於政務,提倡直言進諫,不近聲色,重視司法,也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和驕奢習慣。隻幾年時間,就使吏治清明,社會安定,民生富足。

  這些記述一點也不誇張,辛歲在小小的龍場驛都深有體會。隻這兩年,顧老爺子的薪俸就已漲了兩次,每年的福利也隻增不減,可見國家之富。而且小小修文縣城甚少討飯和無家可歸的乞丐,當然,那些四肢健全的不在此列。

  讀完書,辛歲不禁感歎,這樣的好皇帝,好領導,這樣的有崇高人品、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皇上,實在是大明之福。也無怪乎會有這本書,會有這麽多人購買細讀。

  當今聖上正是精力充沛之時,如果能夠一如既往,到了年逾古稀,這大明天下,不知又將繁盛到何等地步。

  壓好爐火,給老爺子掖好被角,吹熄油燈,辛歲悄然入睡。

  …………

  離龍場數千裏之遙,與龍場也毫無幹係的大明皇宮,禦書房裏,一位身著素色衣袍的男子正埋頭處理公文。他身子單薄,麵龐雖是青年人模樣,竟已是兩鬢斑白。頗為消瘦的麵龐上,嘴唇略顯蒼白,眼神卻是堅定銳利。

  批完一本奏折,稍歇飲一口茶水,桌上的點心已經放了有一會兒了,還沒顧得上吃。

  這一晚聖上又是很晚才睡,而第二天一早,又有早朝。

  禦膳房為皇上準備的晚間點心,最後賞給了幾個當夜值班的負責皇帝起居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