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年又一年
作者:山程水宿      更新:2020-03-31 00:45      字數:2596
  弘治十六年春,辛歲在顧老爺子的見證之下“出師”了,意即老爺子在文化水平方麵已經不比辛歲高到哪裏去。這已經是辛歲百般拖延之後的結果。

  老爺子挺高興的,考慮有沒有必要讓辛歲去縣城的私塾學習,日後也許還能考個功名哩。辛歲暫時對考個童生不感興趣,再說來去縣城也不太方便,推脫說自己隨意看些感興趣的書就好。

  自從看到春兒姐輕輕鬆鬆把柴房的一麵牆暴力拆除以後,辛歲就迫切想要知道怎麽樣才能學到這種東西。春兒姐也就二十歲左右,自己要是從小有機會試試,說不定也差不多呢。

  隻是囿於目前的環境,除非天上給掉個功法秘籍之類的美事,自己很難找到學習這些的路徑。辛歲也向老爺子打聽過,怎麽練武或者練氣之類。可老爺子幾乎大半輩子都待在近乎尚未開化之地的龍場驛,對此也不甚了了。

  他年輕時候,天下還不像現在這樣富足太平,有一年甚至北方的韃子打到了京城。那年頭倒是聽一些來往路人說過,世上有那些武功精深的大俠客,太祖打天下的時候就很是仰仗了一番這些人的力量。

  隻是如今世道承平日久,北方的韃子十幾年前就被打得無影無蹤,弘治一朝更是已經十年未動刀兵。

  太平世道,山上的土匪都下山種田或者做了買賣,百姓生活富足,會州城西賣肉的鄭屠戶剁肉的時候也都總是笑,再不把他那把重五斤三兩的剔骨刀對著人了……

  而且鄭屠的兒子前年考上了童生,這一步一步走下去將來是有可能做舉人老爺的。

  大明的科舉製度可不像前朝,還對參考人員有什麽身份上的限製,無論你什麽身份,三教九流來者不拒。鄭屠兒子長得不像他爹五大三粗的,腦袋瓜也不像他爹一樣愚笨,偏巧適合這文化人的路子。

  現在鄭屠戶已經念叨著找個吉慶日子給老爹遷個墳,保佑寶貝兒子來年高中。

  鄭屠戶都如此,想來這學文做官的風氣何其盛也,嚷著要學武的,還真不多見。天底下那些什麽山頭門派,現在怕是早都成了旅遊景點,收些門票錢過活,要是有什麽獨門武功之類,說不定趕明兒個錦衣衛就上門查稅了。

  如此一來,辛歲實難像那位孫府大小姐一樣,從小有最適合的武功修煉,絞盡腦汁去想也無可奈何,空悲歎了幾天也隻好先放在後頭。

  每逢半月辛歲都去城裏逛逛,自己也就買了家裏吃用之物,去書齋裏尋些四類雜書,回龍場驛翻閱。

  他往往隻在白天天光明朗處讀書,不到半個時辰便要起身走走,望望遠近的青翠山巒。夜裏油燈昏暗處是決計不讀書的,更別提什麽挑燈夜讀,手不釋卷。

  老爺子笑他這是沉不下心,一看就不是作文人的料。其實辛歲明白,這不過是為保護眼睛罷了。

  前一世不知珍惜用眼,高度近視悔之晚矣,倒也有眼鏡可用,不會太礙事。現在要是還不知所謂,長大後成了高度近視,就是練了精深武藝,幾步之外分不清敵我親疏,怕是死得快。

  鍛煉身體也在持續進行中,不過強度減少了,也頗為注意不要損害身體。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度,一旦不知辨別,便是過猶不及。

  搞發明創造的環境倒是意外的充足。於是辛歲可勁兒折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包括水漏計時器、細毛牙刷、洗衣皂、淋浴設施等等生活用品,有的做的不錯,有的錯漏百出,總的來說,還是給龍場驛爺孫倆的生活增添了許多偽現代化氣息。

  少年辛歲的活動範圍基本局限在以龍場驛為圓心,四五裏半徑圍成的一個圓內,更遠處從來沒有去過,離得最近的省會會州城也再沒回去過。

  這方圓四五裏地域,辛歲待的最多的地方自是家裏龍場驛,排第三的是修文縣城,算是個購物中心。這居其中的,卻是離龍場三四裏的山林裏一處山洞,被辛歲開辟成了秘密基地。

  龍場驛本身就設置在山林中,更深處山高林密,很少人進出。據說深山密林中居住的全是尚未開化的野蠻人,不與外界往來。他們相比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並未侵襲大明百姓。

  從另一方麵來說,他們也是不敢。這算是這些極少數民族的幸運,要是真的出現這種事情,大明的鐵蹄必將踏遍深林村寨的每一寸土地。隻有血與火的洗禮,才能止住妄想的泛濫成災。

  辛歲在龍場待久了也閑不住,經常跑出去附近林子裏逛逛,當然,為了自身小命著想,是不會走遠的。一日他發現了一處山洞,山洞入口被密林遮掩著。入口並不大,進去卻別有洞天。

  山洞地勢較高,沒有積水之憂,內裏幹燥通透,沒有蛇蟲鼠蟻之患。而且位置隱秘,石質堅硬,沒有暴露和突然倒塌的風險。

  要是放在後世,這就是王守仁大佬龍場悟道的山洞呀,不知道這個世界,會不會也有一個智慧近妖的聖賢來此。

  回去後辛歲就告訴老爺子說自己發現了一個挺好玩兒的山洞,打算把那裏當成一個據點玩耍。老爺子沒什麽所謂。讓他注意別傷著自己就成。

  很是用心地布置了一番山洞之後,龍場之秘密據點建立起來了。現在各種條件還不充足,以後這裏或許可以進行一些隱秘的爆破實驗。

  …………

  近乎三點一線、一掃一大片的生活中,辛歲在新世界度過了無憂無慮的一年時光。

  這一年裏他的廚藝日漸增長,家裏逐漸由他掌勺。寫的字也好了不少,新的發明創造的實用性和美觀性都大大增強,他還悄悄做了兩次製作黑火藥的試驗,不過都不太成功,也許還得再把握劑量。

  遲夏有個雨天,他在修文縣城裏,於一處深巷雜貨店躲雨時淘到半本古舊的《楞嚴經》,讀來頗有意趣。

  這本書殘破得厲害,但是卷一還是完整的。卷一中那些論述“心在何處”的章句,讓他很有些奇妙的感覺,卻也總是抓不住要領,隻是常翻出來看看。

  相比他豐富多彩的生活,老爺子的日常就有些單調乏味。驛站的工作還隻能由老爺子一個人處理,尤其牽扯到文書傳遞等更是不敢馬虎。這一年來老爺子的身體也是不大如前,腿腳更不靈便了。

  辛歲有次設陷阱抓到一隻幼狐,毛皮給老爺子做了一對護膝,陰冷天氣也不至於那麽受罪。劉大夫說這病恐無他法,隻能好生將養著。

  新世界的第二個年關,龍場驛的小院兒裏更顯溫馨。雖然還是隻有爺孫兩人,但一年陪伴下來的點點滴滴和平淡生活,都讓人感懷。

  這一次的年夜飯,是辛歲掌廚的,過年幾天天氣不好,辛歲盡力讓老爺子捂著熱炕,自己盡心照顧他。兩副春聯仍舊由老爺子執筆,內容也沒變。老爺子說下一年就辛歲來寫吧,也寫個不一樣的對子。

  三十晚上城裏的煙花依舊絢爛,辛歲也鼓搗了一些,還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了些劑量,於是修文縣的人們都說,那天晚上城外的那些個煙花最大,也最是漂亮。

  辛歲給老爺子拜年的時候結結實實磕了幾個響頭,祈求上天佛祖,讓老爺子活得再長一些,再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