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募兵與世兵
作者:晴空一度      更新:2022-05-26 17:51      字數:2141
  在王威的指揮下,即便沒有使用火藥,秦軍也隻用了十二天時間就攻入了宛城,楚軍守將高番自殺,自高番以下的四千多名楚軍也全部被斬。

  當初司馬欣之所以久攻不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城內有劉邦兩萬多名守軍的緣故,守起宛城自然得心應手,可是眼下隻有四千多名楚軍,守衛這座宛城時便有些力不從心,處處都是漏洞。

  對於於果而言,攻下宛城並非最值得開心的事情,反而磨練出王威這樣的一個人才,才是更大的收獲。

  拿下了宛城之後,於果考慮到這裏作為控製南陽郡的關鍵,劉邦大軍還在附近蟄伏,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秦軍還可以從南陽郡方向威脅聯軍側翼,因此這裏必須要擁有足夠的兵力。

  光是王威手中目前的兩萬多兵力,很顯然還不足以支撐。

  問題是,於果手中能用的兵力就那麽大,實在已經籌措不開,當初還可以用刑徒為軍,可現如今已經不能再用這個法子,可倘若是在南陽郡招兵,則需要考慮到一點,那就是南陽郡百姓們的想法。

  事實上,大秦依靠的是來自關中的兵源,他們是真正擁護大秦的,問題是關中兵經過這麽多次征發,數量也已經不多,更何況征兵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於果走進宛城後,他踩在濕漉漉的地麵上,一旁則站著王威等人,他們原本不希望皇帝這麽早進城,擔心會有刺客驚擾了皇帝,然而沒有勸住皇帝。

  “大軍進了宛城後,軍紀一定要嚴明,功過賞罰你們心裏也要有杆秤,朕雖然不能經常親自下來看,可是朕也有自己的消息來源。”

  於果不輕不重地敲打了一番,他並沒有說謊。

  自從上次見過趙豫後,於果就很關心軍情處的消息,而這段時間趙豫也的確沒有閑著,他幾乎在最短的時間內搭出了一個空架子,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並且已經開始往軍隊裏派遣耳目。

  當然,對外安插間諜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暫時還急不得。

  王威等人點了點頭。

  於果沉吟了一番,最終下定決定道:“朕以為眼下既然我軍缺乏兵員,不如就在南陽郡各縣招募一批,發給軍餉,若立下戰功,可給他們分配田地。”

  “在南陽郡募兵嗎?”

  王威等人頓時有些猶疑,很顯然這種方式並不符合秦國的軍事傳統。

  自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以來,秦國除了確立法家治國以外,還確定了軍功爵製度,而這種製度在理論上可以讓一個毫無出身的普通秦國士兵,一路從底層的的公士累功升為頂層的徹侯,相當於給每個士兵提供了一條清晰的升遷路線。

  因此,軍功爵製度的確定,使得秦國的戰爭實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圍繞軍功爵製度產生的軍事貴族,像蒙家、王家都是典型的軍功爵世族。

  問題是,當秦國吞滅了六國之後,原來的軍功爵製度也被遷移到六國舊地上,但是秦人不相信六國遺族,因此駐守在六國的秦軍將領依然是來自秦國關中的將領,而士兵則換成了六國士兵,再加上不停的戰爭和輪戍製度,使得六國百姓沒有享受到軍功爵製度帶來的好處,反而要不停地付出代價。

  說白了,上層的外來統治者秦人和底層的被統治者六國舊民,雙方之間根本不存在信任關係。

  於果一旦想要在南陽郡征兵,就必須打破這一慣例,要給南陽郡百姓真正的好處,不僅僅隻有土地,還有足夠的上升空間。

  對於王威這些秦國將領而言,這種情況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當然,於果心中也很明白眾人的抵觸,他帶著眾人進入了臨時征辟的別宮。

  “朕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大秦一統天下以來,最大的教訓是什麽?”

  “臣......不知。”

  “大秦一統天下,廢分封,行郡縣,車同軌,書同文,這些都是凝聚原本七國為大秦一國的舉動,但最關鍵的問題卻沒有涉及到。”

  於果輕輕歎了一口氣,“從中樞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縣大員,有幾個是原來六國子民擔任?大秦向六國的百姓索取兵員,錢糧乃至於一切,可是卻沒有給六國子民一個公平對待的機會。”

  說到底,大秦到後來為什麽滅亡?光是將原因歸結給胡亥沒有意義,甚至歸結到秦始皇身上也沒有意義,實際上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在於秦國根本沒有真正將其他六國當成一個國家看待。

  陳勝、吳廣因為一個所謂的失期而造反,何嚐不是因為他們心中早就積累了濃重的不滿?所有人都是在等待著一個複仇的機會罷了。

  無論後人怎麽去美化當時的大秦,但是對於當時的六國而言,秦國並不代表美好,而代表著罪惡。

  除此之外,於果心裏也清楚,大秦的這一套軍功爵製度也沒辦法一直推行下去——原因就在於土地是有限的,實際上經曆統一六國的多年戰爭後,關中土地已經被分配得差不多了,倘若繼續封下去,隻能封關外的土地。

  可是對於關中子弟兵來說,關外的土地沒有價值,因為他們都是要回鄉的。

  在原本曆史上,到了西漢中後期,由於土地兼並的原因,使得國家能分配的土地越發有限,原來的軍功爵製度逐漸玩不下去,才開始采用募兵製度,等到了東漢時期,部曲製和世兵製更是占據了主流。

  在於果看來,既然在關外無法正常推行軍功爵製度,那不如采用募兵製度和世兵製度。

  “在南陽募兵三萬,每人發給耕地五十畝,服役滿三年可得,三年內免收田賦,死後土地收回官田。”

  於果繼續道:“倘若募兵中有人願意轉為世兵,可發給耕地三百畝,服役滿十二年可得,父死子及,兄死弟及,倘若無人繼承則收回官田。”

  王威等人一聽,頓時眼前一亮,倘若將目前南陽郡的耕地發下去,的確可以招募幾萬人,更關鍵的是,有了土地之後,也不用擔心這些兵丁們的忠心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