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宛城陷落
作者:晴空一度      更新:2022-05-26 17:51      字數:2094
  當聯軍展開對函穀關的進攻時,遠在大野澤中有上千騎兵疾馳而來,戰馬身上流著汗,腿上帶著塵土。看上去雖然有些淩亂,可是卻沒人敢走進田裏踩踏莊稼。

  在夕陽最後的燦爛中,藏在大野澤中的百姓們也都零零散散走了出來,他們為了躲避戰亂,躲避官府的聚斂,幾乎許多人都被迫藏入了野澤之中維持生存。

  對於百姓們而言,他們過去聽說官軍要來,要在這裏經過,都害怕收到騷擾,雖然說義軍似乎不一樣,可是他們也不相信會真有仁義之師。

  百姓們望著那些騎兵過來時,已經躲避不及,隻能離開路邊,站在濕漉漉的田地裏,望著騎兵從身旁呼嘯而過,飛濺起來的泥水直接落在了他們的臉上,卻沒有任何人站出來,隻有一些孩子在哭喊著。

  騎兵們忽然停頓了下來,他們當中為首的一名將領拉著韁繩,他臉上留著如同亂草一般的胡子。

  百姓們連忙跪了下去,這是千百年來生存曆史所教會他們的,沒有一個人敢說話。

  將領沉聲道:“各位鄉老們,我是彭越,馬上就要去打秦軍了,你們都放心回去過日子,以後不會再有秦軍,也不會再有義軍了!”

  聽到這番話,眾人麵麵相覷,依然沒人敢說話,他們沉默者,低著頭。

  彭越輕輕歎了一口氣,對著身旁的騎兵說道:“咱們馬上就能吃到上將軍的糧了,把多的幹糧發給他們吧。”

  “將軍......”

  “照做就是。”

  彭越冷哼了一聲,不再多言,直接解開馬下的幹糧袋,直接扔了過去。

  其餘的騎兵們見了這一幕,也紛紛解開幹糧袋,扔向了那些逃荒的百姓,

  倘若外人看到這一幕時,恐怕會感覺到十分詫異,可如果直到這個人是彭越時,卻又隻會覺得理所應當。

  原因就在於,彭越就是這樣的一個奇怪的人。

  與秦末六國貴族後裔不同,彭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底層,他早年間在大野澤中打魚謀生,偶爾兼職幹幹強盜,日子還算過得去。

  後來陳勝、項梁揭竿而起後,便有人前來勸說彭越一起起義,而彭越卻說了一句相當有道理的話,“兩龍方鬥,且待之。”

  意思很簡單,現在下場還太早,再等等。

  結果這一等就等了一年,大野澤裏的年輕人都躁動起來,他們前去追隨彭越,而彭越原本不同意,後來年輕人一看不像回事,便繼續勸說,把彭越逼急了,跟他們約好明天早上一起集合,誰遲到誰就砍頭。

  結果,等到了第二天早上時,依然有十幾個人遲到,其中最後一個人直到中午才來,彭越便要求殺掉這最後一個人,來樹立自己的權威,從此算是拉起了這支義軍隊伍。

  與劉邦比較相似的是,彭越起家過程也是靠著收集諸侯逃散的士兵,竟然還真的讓他從上千人發展到了上萬人。

  如今,彭越接到了項羽的消息,不要繼續待在大野澤了,趕緊出來幹吧!

  彭越已經聽說了巨鹿之戰的結果,早就想著加入聯軍當中,將來也能吃一塊肉,便十分痛快地答應了下來——隻是此時的彭越還沒有意識到,南陽方向的秦軍可不好對付。

  等到彭越的騎兵都離開後,大野澤的百姓們似乎才意識到什麽,他們紛紛流著眼淚,拿著彭越等人扔下的糧食,返回了家園。

  與之同時,劉邦其實更早就接到了項羽的傳令,此時他正在往南郡行軍,隻是與略顯憨厚老實的彭越不同,劉邦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光靠他的兩萬人,到底能不能擋住秦軍的進攻呢?

  很顯然,根本不可能,哪怕他劉邦把老底子都拿出來耗,都不一定能守得住南陽,再說守住了也沒有什麽好處,隻會給項羽爭取更長的時間而已。

  劉邦擔心被秦軍一路追擊,一直跑到了宜城縣才停下來,將自己的住處安排在了宜城縣衙內,他派人去召集了當地的父老鄉親們,來了十幾個人,圍坐在一起。

  劉邦同眾人宣講了一番反秦大義,聲稱一旦推翻秦國,將來所有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然而,等到劉邦剛剛說完後,一名老漢卻開口詢問道:“沛公,你說推翻秦國就能過上好日子,可是秦兵那麽強,咱們的子弟兵們就算上陣,怕也是白白送死——”

  劉邦開始賣弄起來,他高聲道:“你們放心,如今秦國已經不強了,項上將軍已經在進攻函穀關,我也要率軍攻武關,到時候秦軍就算有三頭六臂,也絕不是我們的對手。咱們頂多明年就能攻入鹹陽,到時候先入鹹陽者可為王,我若做了關中王,咱們的子弟將來也能吃香的喝辣的。”

  百姓們聽得認真,頓時便有人蠢蠢欲動。

  說到底,對於大部分百姓而言,他們隻希望日子能好過一些,能夠早日得見清平世界,隻是他們不敢說大逆不道的話,隻好苦苦等待著。如今見到劉邦大軍,便多了幾分奔頭。

  劉邦作為外鄉人,心知想要取得這些百姓的信任不容易,當即便趁熱打鐵道:“鄉親們,你們放心,倘若有將士膽敢騷擾百姓,隨時準許大家來告,可按照軍律治罪,該殺的殺,決不輕饒。”

  有了這麽一番話,宜城百姓們頓時有些吃驚,過去秦軍也好,還是義軍也好,在經過此地時都多有冒犯,殺戮、搶劫、強奸也時有發生,使得當地百姓早就恨透了這些兵匪。

  可是如今劉邦大軍的前來,卻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他們不僅軍紀嚴明,對於普通百姓也極為友好。

  在經過了這麽一出後,宜城的確有不少人主動選擇加入了劉邦大軍,使得劉邦軍隊人數從兩萬餘人迅速上升到了三萬人,兵力得到增強不說,更關鍵的是,他還得到了許多物資上的補充。

  兩日後,張良急匆匆地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宛城陷落了.......秦軍已經攻下了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