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一信誆走萬兵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6-06 11:26      字數:3257
  江州,潯陽城,位於鄱陽湖口,屬於黃金水道,軍事重地。

  李振一行離開江陵府,順大江而下抵達江州駐留。

  韋扶風大腿負傷未愈,行動不宜暴力,需要一段時期養好,他不敢急於逃離,正值兵荒馬亂時期,孤身在外,容易遭到殺身之禍。

  再說,李振的五十護軍也不是吃素的,領軍的李武戰鬥力很強,他若是逃跑,肯定會被殺掉。

  駐留江州,李振多次帶著他,登門請見江州刺史鍾匡範。

  李振遊說鍾匡範,出兵幫助宣武軍戰敗川南軍。

  韋扶風憂心不已,擔憂進攻鄂嶽軍的戰事陷入不利,擔憂巴蜀的內憂外患,敵軍太多,不知道鳳翔軍會不會又起戰。

  李振遊說成功之後,居然不急於回歸江陵府,而是玩起文人雅士的勾當,帶上護衛去往廬山遊覽。

  韋扶風留在潯陽城內,幾次想要逃離,但都理智的忍耐。

  不說身邊三十個護衛看著他,真的跑出去,護衛肯定通知江州刺史,後果逃不脫。

  好在,韋扶風能夠自由出行,帶上四個護衛遊走潯陽城,又去湖口碼頭走動,與一些商人說話。打探消息,尋求可利用的機遇。

  這一日,韋扶風沒有出行。

  一個在外的護衛跑回來,氣喘籲籲稟告:“大人,碼頭來了好多水軍,聽說是鄂嶽軍,被川南軍戰敗的鄂嶽軍。”

  韋扶風意外,驚詫回應:“戰敗的鄂嶽軍?”

  “嗯,屬下知道大人關心川南軍,川南軍十萬進攻鄂州,後來又有四萬鎮南軍加入,一日攻破武昌城。

  鄂嶽軍節度使杜洪,帶著水軍敗逃來了江州。”護衛回答,他曾經去往均州送信,得了好處,親近韋扶風。

  韋扶風大喜過望,起身道:“我去看看。”

  護衛勸阻:“大人最好別去,碼頭那裏戒備森嚴,江州軍力嚴防外來的鄂嶽軍。”

  韋扶風點頭,想一下,道:“此事應當緊急稟告副使大人。”

  “已然有人去了。”護衛回應。

  韋扶風點頭坐下,護衛問道:“川南軍得勝,大人是不是想要回去川南軍?”

  韋扶風搖頭道:“不回去,副使大人救命之恩,我豈能忘恩負義,而且我說過,我在川南軍沒什麽發展。”

  護衛點頭,他願意跑來告訴消息,親近是一回事,還有討好韋扶風的用意,韋扶風是正經八本的宣武軍武官。

  韋扶風讓護衛離開,他鬆口氣的若有所思,攻占鄂州,接下來與宣武軍的戰爭,川南軍獲得了一定主動權。

  韋扶風思慮,杜洪敗走江州,後續應當與江州軍力,宣武軍,一起反撲鄂州。

  洪州的鎮南軍幫助攻陷武昌城,江州的鍾匡範,說好了出兵幫助鄂嶽軍,隻是相比洪州的鍾匡時,遲遲的沒有出兵。

  思慮片刻,韋扶風起身找來文房四寶。

  書信一封:“曉諭杜使君,江州刺史狼子梟匪,必然貪婪杜使君水軍,請及時離開,去往宣州歸附田使君,可保富貴不失,宣州官員楚瑜舉薦。”

  放下筆,吹幹書信收藏,韋扶風離開駐地,出門主動有四個護衛跟隨,一直走到湖口碼頭,一眼望去全是軍兵,停泊的船隻望不盡。

  韋扶風止步觀望,望著運載軍糧上船的士兵。

  片刻後取出書信,吩咐一個護衛:“這封書信交給運糧的鄂嶽軍,轉交鄂嶽軍節度使。”

  護衛遲疑不接,問道:“大人,這個書信,什麽意思?”

  “副使大人不在,我代替書信問候一下,告知待得副使大人回來,會見鄂嶽軍節度使。”韋扶風解釋,他知道四個護衛不識字。

  護衛點頭,接過書信去往,韋扶風畢竟是武官,李振隻是吩咐看著韋扶風動向。

  韋扶風代替副使大人問候,‘送帖子’預約會見,合乎情理。

  護衛先與外圍的江州兵說話,順利進入送出了書信,返回後,韋扶風回轉城內,他盡可能的謀事,未必得償所願。

  ......

  接了書信的鄂嶽軍,轉交書信,告訴杜洪,宣武軍的李振大人送來的書信。

  杜洪看過愕然,書信內容根本不是來自李振,一轉念,知曉是假冒李振名義,才能通過江州軍的封鎖。

  杜洪看著書信沉思,他的地盤鄂州為主,江北還有黃州安州,隻是統治薄弱,川南軍必然乘勝進取黃州。

  杜洪逃來大江下遊的江州,意圖依靠江州軍和宣武軍,反撲奪回鄂州,可以說沒有別的選擇。

  這封信,杜洪猜度,應該是宣州田珺的屬下,潛伏在江州觀風,這個楚瑜官員,代替田珺招攬他。

  糾結一炷香,杜洪抉擇投奔宣州田珺,如今的他弱勢,鍾匡範類似一頭惡狼,確實能夠吞掉他。

  另外,杜洪怨恨朱友恭,指望依靠宣武軍奪回地盤,實在是希望渺小。

  次日,天蒙蒙亮,獲得江州給養的鄂嶽水軍,突兀的開拔離開湖口,去往大江下遊。

  韋扶風得悉,開心的笑了,沒有了鄂嶽水軍,江州水軍出兵的幾率大弱。

  估計此時的江州刺史鍾匡範,暴跳如雷,到嘴邊的肉飛了。

  ......

  田雯兒留下三萬川南軍坐鎮鄂州,其他軍力加上收編的大半降兵,返回的殺向嶽州。

  嶽州刺史棄城登舟逃入洞庭湖,帶著數千軍力和家眷入大江,追尋杜洪水軍,遭遇川南水軍被俘虜。

  駐紮君山的雷彥威,聞風逃離洞庭湖,突破川南水軍的狙擊,帶著五百殘軍抵達大江北岸,投奔了宣武軍。

  杜洪抵達池州,使人拿著楚瑜書信,陸路騎馬去往宣州見田珺。

  田珺看了書信莫名其妙,屬下沒有楚瑜其人,但是送上門的水軍,不要白不要,接受了杜洪歸附,任職杜洪為水軍都督。

  ......

  桂州,城內彌漫‘劍拔弩張’,韋軒與父親陷入冷戰。

  十幾日過去,期間二兄韋安,八兄韋康,小輩的韋良長子韋東生,陸續登門勸說。

  任由曉之以理的勸說,韋軒鐵了心的不動搖。

  對於八兄韋康,韋軒說了實話,當年十二郎害他,如今十二郎又加害扶風,都是父親自私自利,喪心病狂。

  韋康愕然,不知當年破婚的事情,聽了韋軒的述說,他也心寒生氣,轉而支持韋軒冷戰下去。

  又過了十幾日,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震驚桂州,南詔權臣鄭買嗣建立的大長和國,發兵十幾萬進攻桂管。

  容管龐巨昭,邕管葉廣略,安南曲承裕,全都歸附大長和國,合力發兵攻入桂管。

  駐紮象州和柳州的川南軍戰敗,殘部幾千敗退桂州。

  韋軒驚慌失措,顧不得冷戰,急忙去見父親商議。

  不想金州刺史拒見,韋軒無奈回到州衙,聽從夫人建議,使人向長沙府和嶺南求援。

  次日,金州刺史突然出行,出城帶走五千金州兵和五千西風軍,居然臨陣逃走了。

  大多數韋氏親族跟隨離開,八兄韋康留下沒走。

  韋軒驚惶,一家人在州衙商議。

  兒子韋雲卿惶恐道:“父親,祖父帶走一萬兵力,城內可用兵力兩萬,敵軍十幾萬,我們守不住的。”

  韋軒憤恨,若是三萬兵力,怎麽也能固守待援。

  思量片刻,韋軒問道:“夫人,你怎麽看?”

  “是守是走,請十郎做主,妻隻說一句,臨桂城經過大規模修建,一旦棄之,日後再難奪回來。”大娘肅容回答。

  韋軒愣怔,扭頭望向門口發呆,臨桂城是他付出很多辛苦重建,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

  良久,韋軒吐口氣,扭頭說道:“夫人,你們走吧,我留下。”

  韋雲卿急道:“父親大人,敵我兵力懸殊,根本守不住,日後扶風調來大軍,必能奪回桂州。”

  “不要說了,你們盡快離開,我去巡視城防。”韋軒堅定回應,起身離開。

  “母親,你怎麽不勸說父親?”韋雲卿轉身急道。

  “你的父親有守土之責,你們走吧,去往潭州。”大娘平靜回答。

  啊?韋雲卿懵圈,父親不走,母親也不走,他身為兒子,走還是不走?

  ......

  韋軒抵達西城門,他要整頓兵力,鼓舞士氣。

  登上城頭,見到十多位將官,其中首領四位,駐軍都防禦使潘知武,曾經駐紮象州和柳州的兩位指揮使。

  還有負責城防的防禦副使,防禦使是韋雲卿。

  諸將見禮,韋軒正容道:“本官決定固守待援,諸位可有教我。”

  潘知武說道:“大人,臨桂城經曆修建,城高池深,防禦全麵,定能固守不破。”

  韋軒點頭,道:“城池易守難攻不假,隻是敵我兵力懸殊,本官有心向桂管本土勢力求援,可否?”

  “大人,敵軍數量也就十萬,大半是部落土著,軍器普通,披甲很少,難以抵擋的是象軍,象軍雖然凶猛,但對於城池攻堅用不上。”駐守象州的指揮使介紹敵情。

  韋軒點頭,潘知武又道:“大人向本土勢力求援可行,但是不能不防叛投敵軍的本土勢力。

  故此,請大人號召本土勢力,在城外打擊敵軍,還需要許諾好處,最少促使本土勢力兩不相幫。”

  韋軒點頭道:“潘將軍言之有理。”

  潘知武軍禮:“大人決定固守臨桂城,屬下等願意死戰到底。”

  “有勞各位,本官願與臨桂城共存亡。”韋軒正容作揖。

  “屬下願與大人共存亡。”一眾將官軍禮回應,士氣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