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陽謀的拉攏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6      字數:3127
  東川梓州三台縣城,節度使顧彥暉,接到韋扶風的軍令和來信。

  看過來信,顧彥暉麵無表情的思索,如今的他處境被動,有種軍心散奔的危機感。

  雖然韋扶風的來信尊稱,誠懇解釋,但事實上不利於他。

  片刻後,吩咐喚來判官劉明。

  劉明來到,接過韋扶風來信,看後搖頭道:“這是進一步瓦解東川軍,大人不能答應出兵。”

  “不答應,成嗎?”顧彥暉落寞低語,內心憋悶之極。

  劉明皺眉不語,扶風侯一統巴蜀,東川軍位於巴蜀腹地,沒有外敵存在,作為附屬軍力,扶風侯調兵禦敵合情合理。

  顧彥暉的處境陷入兩難,不出兵等同於‘反叛’扶風侯,日後得不到‘善待’,出兵又會如同南詔戰事重現,實力分化的一步步變弱。

  靜默片刻,劉明不得不說道:“大人,扶風侯來信,說了需要騰出軍力禦敵,東川軍隻用於鎮守江陵府城,大人擇一位親信統軍。”

  顧彥暉點頭,輕語:“劉明,這一次你去。”

  啊?劉明意外失聲,忙又道:“大人,屬下是文官,不擅長軍事。”

  “隻是鎮守城池,本軍信不過武官領軍。”顧彥暉挑眉輕語。

  劉明遲疑一下,點頭道:“大人放心,屬下保證帶回軍力。”

  顧彥暉微笑點頭,輕語:“這一次也是機遇,告訴你一個事情,綿州豪族來人聯合。”

  劉明意外,愕然望著顧彥暉。

  顧彥暉一笑,輕語:“沒人願意坐以待斃,綿州豪族擁有數萬依附人口,土團軍力最少兩萬,若是不能反抗扶風侯,日後避免不了被宰割。”

  劉明點頭,顧彥暉起身,左手後負,昂首道:“我們做兩手準備,假如荊州戰事,扶風侯陷入窮於應付,我們趁虛奪取巴蜀。”

  劉明點頭,顧彥暉又輕語:“假如扶風侯遊刃有餘,我們抉擇接受川南軍製,留一個富貴後路。”

  劉明遲疑一下,挑眉道:“屬下隻聽大人的軍令,誓死追隨大人。”

  顧彥暉欣慰點頭,輕語:“本軍觀望形勢,或許與宣武軍溝通,讓宣武軍占據江陵府城,你等候本軍命令行事。”

  劉明挑眉,肅容道:“屬下明了,等候大人的軍令行事。”

  顧彥暉滿意點頭,接下來喚來武將賦予軍權,劉明統領四千精銳牙兵開拔。

  率軍離開三台縣城,坐在車裏的劉明望向成都遠方,顧彥暉告訴綿州秘事,他的第一反應,懷疑是不是扶風侯的做局詭計。

  綿州豪族確實擁兵兩萬,隻是土團軍的戰鬥力一般,扶風侯的軍力大多數也是戰鬥力一般,但是數量足以碾壓綿州土團軍。

  正常而言,綿州豪族不敢對抗扶風侯,就算聯合東川軍,也不足以顛覆扶風侯統治。

  劉明沒有說出懷疑的提醒,他深知顧彥暉憂柔寡斷,一旦說了,顧彥暉必然喪失鬥誌,劉明一直的抵觸歸順扶風侯。

  劉明率軍出梓州進入遂州,忽然接到扶風侯軍令,命令先往成都集結。

  劉明不能不遵,使人稟報顧彥暉,掉頭回轉梓州,走過梓州進入綿州,途徑漢州抵達成都。

  成都府內城大將軍府,劉明和四位統軍兵馬使,覲見江城公主殿下。

  李雪柔一身朝服宮裝,端坐在書案後麵,儀態萬方,案左侍立緋袍宦官,案右侍立花鳥使牡丹,兩側威立十名甲士。

  劉明和兵馬使恭敬軍禮拜見,李雪柔客氣一句,又道:“侯爺的意思,不想敵軍獲悉善戰軍力,命令你們名義上歸屬本宮。

  本宮統管一萬神策軍,你們暫且歸屬成都府神策軍,會同真正的四千神策軍,開拔去往渝州,抵達渝州歸屬都防禦使張天宇,合計一萬成都府軍力,去往江陵府城鎮守。”

  劉明恭敬問道:“請問殿下,莫非東川軍四位兵馬使,直屬於都防禦使?”

  李雪柔解釋:“不,都防禦使隻對你下令,東川軍暫且成為神策左軍,成都府的神策軍成為右軍,加上渝州的兩千中軍。”

  “屬下明白了。”劉明恭敬回應。

  李雪柔擺手,宦官長榮邁步,自書案上拿取一疊文書,轉身走下一一送與。

  李雪柔解釋:“雖然是名義上歸屬本宮,本宮不願厚此薄彼,影響軍心鬥誌,這些田契做為預付的出征犒賞,四千將士人人有份,每一份都有價值銀數,十年後,本宮可以依照銀數買回。”

  劉明看著田契臉色不好看,有心拒絕,但是不敢開口,拒絕的後果軍心怨氣,這就是陽謀的拉攏。

  “謝殿下犒賞。”劉明迫不得已的回應。

  “謝殿下犒賞。”四位兵馬使附和回應,他們當然願意接受犒賞,但是得看主將態度。

  八千戰軍自成都府啟程,乘船南下,抵達戎州蜀南縣,轉折向東抵達渝州,歸屬都防禦使張天宇,號稱一萬神策軍。

  兵貴神速,一日千裏下江陵,張天宇率軍抵達,接手江陵府城防務。

  大夫人林清雪去往均州坐鎮,韋扶風坐鎮荊門,與來犯的宣武聯軍展開多次交鋒,戰況激烈的守禦不敗。

  韋扶風的祖父,戰前離開金州南下去往桂管,金州防禦完全交給韋扶風負責。

  金州麵臨漢中鳳翔軍的虎視眈眈,均州麵臨潼關軍的虎視眈眈。

  至於商州,已然戰略性放棄,潼關軍占據了商州,以及關中天險屏障之一的武關。

  ......

  荊山一座向陽的山坡,築造大片的山寨兵營,這裏屬於中軍駐地,距離血戰的前沿地域十裏。

  時值初冬,草木青黃,山風淩冽,寒意刺膚。

  韋扶風身在木製的帥堂內,穿著陳舊鎖子甲,外套羊皮坎肩,坐在簡陋的木案後麵,正在瀏覽一堆軍政公文。

  帥堂內,十名威武甲士分坐兩隻大長凳,他們是韋扶風的虎賁衛。

  木案左側,侍立著宦官長順,負責輔佐軍中文書。

  韋扶風統軍在外,確實需要文書輔佐,身在軍中,帶上女人們不合適。

  宦官屬於家奴,接觸往來文書機密,相比任用一位掌書記更值得信任。

  長順隻有輔佐文書權力,沒有掌書記的簽押權。

  韋扶風滿意長順整理的文書,輕重緩急,有條不紊。

  韋扶風放下手中公文,心頭輕鬆很多,荊門戰事,傷殘一萬七千多將士,不占地理優勢的戰爭,他不願意対耗的拚下去。

  如今,荊州農業收獲基本收尾,大約七成人口遷徙離開,去往潭州和成都。

  遷民人口對於潭州的開發,成都的‘天府之國’恢複,以及穩固人心統治,至關重要。

  “侯爺,這是關於江西軍情,鎮南軍更換聯姻的文書。”長順語氣輕柔,取送兩封公文。

  韋扶風接過,展開一封觀看,內容是聯姻的女方,鍾傳的嫡孫女,換成鍾傳的女兒,簡單的致歉,沒說為什麽換人。

  韋扶風不在意的合上,放去一旁,拿起第二封公文觀看,片刻後若有所思。

  公文稟告,江州刺史鍾匡範,集結兩萬軍力備戰中,隨時能夠水軍逆江而上。

  洪州沒有準備輜重的出兵跡象,一片安逸繁榮的太平景象。

  “侯爺,或許鍾傳,壓不住這個兒子,尾大不掉。”長順輕柔說話。

  韋扶風點頭,江西鍾傳年近花甲,六十歲的老人,隻願意安於現狀。

  另外占據江西洪州之後,鍾傳致力於文教佛事,成為天下文人向往投奔的樂土。

  鍾傳名為統治江西的節度使,事實上治下隻有洪州饒州和江州。

  江西還有信州,撫州,袁州,吉州,贛州,其中贛州被韋扶風占據。

  鍾傳雖然隻有三州地盤,卻是占據鄱陽湖的富裕寶地,江州是鄱陽湖口地域,屬於商業軍事重地。

  江州刺史鍾匡範是鍾傳義子,勇武善戰,任職江州防禦大江上下,多年的統軍在外,已然形成自己的軍中勢力。

  洪州刺史鍾匡時是鍾傳的親兒子,去往鎮南軍的使者說過,聯姻是鍾匡時提出的主張。

  顯而易見,鍾傳的下一代存在內訌,鍾匡時的主動聯姻,既是謀求與川南軍互不侵犯,也是尋求外援壯大聲勢。

  當初,韋扶風不情願與江西鍾傳聯姻,未來是要開疆拓土,奪取江西。

  韋扶風承受不起多線作戰,迫於戰爭壓力接受了聯姻。

  鍾匡時做主的聯姻,鍾匡範或許不認可,兩萬水軍的備戰,能夠出兵進攻荊州。

  當然,鍾匡範也能打著聯姻相助的名頭,出兵爭食大江上遊的鄂州地盤。

  ......

  次日上午,韋扶風召集軍中高層,密議退守戰略。

  下午,韋扶風出巡,帶著十名護衛騎馬離開,他要回去江陵府,然後去往夔州,準備統軍進取鄂州嶽州。

  一行人馬中速南下,韋扶風選擇午後啟程,在於出其不意,軍中沒人知道他會出巡的遠去不歸,避免遭到居心叵測者的加害。

  馬蹄聲聲,十一騎節奏性的策馬奔馳,一條長線的拉開距離,一馬當先的護衛很像頭領,韋扶風排在第九,很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