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隴右變局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5      字數:3168
  滅亡南詔的信息,對於大唐人心影響局限。

  另一個震驚巴蜀的消息,同時傳播開來,鳳翔軍節度使造反稱帝,兵進長安燒殺搶掠。

  兩萬多逃亡的長安人口,抵達西川避難,坐實李茂貞造反稱帝。

  大唐人心有一個慣性思維,認為西川成都千裏沃土,天府之國,大糧倉,所以離家難民,往往願意去往成都討活避難。

  數萬長安人口南下武關道逃難。

  林清雪獲悉之後,吩咐下去,有意引導人口去往成都,一路盡量給予方便,甚至是地方軍力一段一段的護送。

  最終,兩萬多長安人口抵達西川成都,其它人口則是途中留在荊州的居多,很少有渡過大江的難民。

  難民的心態,還是希望有朝一日回歸長安,荊州既然能夠安生吃飯,何必還繼續遠行。

  難民抵達成都,李雪柔親自-慰問安置,公主的身份讓長安人倍感親近。

  衡王妃見到小姑,悲喜哭泣。

  李雪柔得過韋扶風的知會,接納衡王妃一行,居住離宮,名曰客居外圍,不礙事。

  還有一個消息震動西川人心,曾經橫掃西川的王建,自知無法戰敗川南軍,已然通過高原地帶去往隴右,與鳳翔軍聯合。

  王建的遠離,讓西川豪強的觀望發生改變,有些豪強主動運些糧食去往成都變賣,聲稱救濟難民,變相的示好川南軍。

  激進者直接奉送,李雪柔不接受奉送,算做提前繳納的稅賦,日後由當地官府扣除。

  結果,反而引得更多豪強運糧成都。

  豪強的支持具有複雜性,示好是一方麵,也有針對李茂貞稱帝的抵觸,不希望西川再次被李茂貞占據。

  ......

  勞累一日的韋扶風,看著李玉珠的來信。

  李玉珠走了,但兒子韋文渝交給了秀蘭。

  關內的戰爭,讓李玉珠急於回歸,帶上兒子隻能慢悠悠走路。

  韋扶風輕歎一聲,自己和女人們,兒女,父母,天南地北的分離。

  鳳翔軍戰事發生以來,韋扶風一直心情焦慮,琢磨,擔心有什麽不周,造成不可承受的後果。

  “不知道有沒有人,指責我是曹操,我自己覺得,肯定是不如曹操心如鐵石,巋然不動。”韋扶風自嘲自語,收起書信。

  ......

  何應龍率領一千軍力,押解戰利品回到梓州,一路上他期盼著,結果一直沒有回音,讓他煩惱不堪。

  回到家鄉,看見三台縣城門,將士們歡呼。

  何應龍也是心情振奮,這一路實在辛苦,趕路勞累,還得時刻提防南詔敵對蠻夷的劫殺,好在數千軍力同行,也算順利回來了。

  接近城門,忽然城門走出十數軍力,迎麵而來。

  何應龍張望,繼而忙疾步趕前,兩下走近,他軍禮恭敬道:“王大人。”

  掌書記王濤微笑點頭,道:“辛苦啦,我來迎一下兄弟們。”

  “屬下等不敢當。”何應龍恭敬回應,眼見王濤轉身回走,他忙跟隨,一起進入梓州城。

  “怎麽?劉洪沂不讓你回去?”入城,後麵人距離五六米,王濤淡然問道。

  何應龍一驚扭頭,眼神難以置信的看了王濤,但很快低頭。

  王濤淡然道:“你不回去,必遭唾罵,回去吧,就說是節度使大人的命令,劉洪沂沒有理由殺你,再說,我不會讓他活太久。”

  何應龍心頭了然,恭敬道:“屬下遵命。”

  ......

  隴右,蘭州城,城上城下,血色斑斕。

  韋良佇立城頭,望著外麵的敵軍營盤,神情淡然,攻城戰慘烈,敵軍悍勇,數度攻上城頭,最終被守軍挫敗。

  “十萬大軍又如何,看誰耗不下去,冬日來臨,就是爾等死期。”韋良喃喃自語。

  三日後,韋良依然佇立城頭觀望。

  這時候,一名斥候首領急匆匆跑來,低聲道:“大人,河湟吐蕃集結七萬軍力,前鋒三萬正奔蘭州而來。”

  “什麽?”韋良驚愕,難以置信,

  “怎麽可能?我們與吐蕃商業互市。”韋良又輕語,皺眉思索原因。

  良久,韋良神情恍然,陰沉的罵道:“真他娘的豬腦子。”

  將官愣怔,問道:“大人什麽意思?”

  韋良解釋:“吐蕃應該是被王建哄騙,王建許諾更好的利益,甚至說西川在王建手中,更有資格與吐蕃交易。

  王建屬下很多雅州吐蕃部族,謊言易讓河湟吐蕃取信。”

  將官訝道:“王建這廝哄騙,事後吐蕃怎會幹休?”

  “本就是利用,弱肉強食,勝者為王。”韋良隨口回答,皺眉思量。

  將官看著,片刻後,韋良忽問:“吐蕃多久可達?”

  “估計兩日。”將官遲疑一下,回答。

  “兩日?我們必須立刻撤離,吩咐下去,運載輜重去往北岸。”韋良說道。

  “大人要放棄城池?”將官難以置信道。

  韋良看了將官,又扭頭望去,輕語:“這座城池,我也舍不得呀,若是不走,必死之局。”

  “大人,我們使人揭露王建。”將官說道。

  韋良搖頭,道:“吐蕃願意出兵,被王建哄騙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敵視,吐蕃不願我們坐大,既然出兵,就不會退去,他們必然落井下石的索求更多,我們負擔不起。”

  將官點頭,問道:“大人,我們去那裏?”

  韋良一笑,道:“去處很多,涼州,靈州,我們一走,吐蕃和王建繼續戰爭。”

  將官恍然,道:“大人高明,讓他們狗咬狗,然後我們再殺回來。”

  韋良搖頭,道:“記住,思維不要一廂情願,否則失望事小,誤判後果一敗塗地,我當年跑外,若非擅長見機行事,早就客死他鄉。”

  將官點頭道:“屬下謹記教誨。”

  ......

  軍府大堂,守衛森嚴,眾多黨項部落首領聚集。

  鳳翔軍進犯以來,親近的黨項部落主動-遷移進入金城,數量三萬多,金城容納了五萬多人口。

  韋良佇立在大案後麵,直白的言明吐蕃出兵,黨項首領們嘩然。

  韋良從容看著,片刻後安靜下來,人人注目韋良。

  “請問軍使大人,可有對策。”一名黨項首領問道。

  韋良回答:“不可敵,走為上策,我請諸位來,詢問可願跟隨本軍遷移,諸位不須顧慮,不願者留下,任由投降。”

  “遷移?能夠去往那裏?”黨項首領問道。

  韋良回答:“本軍可往之地很多,涼州和靈州農牧皆宜,夏綏地域也是農牧皆宜,另外關內的涇河流域,已然被我軍占據,就是隴山的東麵。”

  “大人何不調來援兵?”一個黨項首領說道。

  韋良回答:“原本是打算據城守衛,待得冬日必然勝利,想不到吐蕃出兵。

  涼州軍不能調離,靈州兵南下進奪涇河流域,還有一部分靈州兵,支援會州,與敵對黨項部落大戰,不然還會有數萬黨項軍力兵臨城下。”

  黨項首領們互相觀望。

  韋良又道:“各位回去商議,本軍絕不強迫,但若是出現敵對,休怪本軍殺戮。”

  黨項首領們告辭,韋良去往後宅,三名容顏明顯不是漢女的美人,正在收拾行囊,美人們有兩個背著幼兒。

  “你們不要攜帶過多,抵達新居處,要什麽有什麽。”韋良溫和說道。

  “老爺,奴婢部族跟隨嗎?”一名黨項美人,生硬的漢語問道。

  “不知道,我不強迫。”韋良回答。

  黨項美人點頭默然。

  另一回鶻美人問道:“老爺,我們去往河西嗎?”

  “不一定,你想回去河西?”韋良回答。

  “老爺去那裏,奴婢去哪裏。”美人回答。

  韋良一笑,轉身離開,三個美人收拾妥當,喊來親兵搬運,匆匆離開家宅,去往黃河邊的北城門。

  北城牆的兩端,各有延伸出去的石頭角城,使得北城牆一段地域瀕臨黃河,角城和黃河,阻擋敵軍不能圍死城池。

  數百隻船忙碌的運載,親兵護著韋良的家眷登船,渡過黃河,抵達北岸登車,直接跟隨輜重軍開拔,暫定目的地涼州。

  城內的黨項部落,最終大部分跟隨遷徙,數千黨項人不願離開。

  韋良以為敵軍趁虛攻城,一萬軍力嚴陣以待,但敵軍一直不動,讓韋良有種上當的錯覺,擔心離開城池的屬下被襲擊。

  “莫非吐蕃另有軍力伏擊?還是王建的軍力渡過了黃河設伏?”韋良焦躁不安,但已然撤離,不能回頭。

  最後,一萬軍力撤離渡河。

  韋良佇立的望著城池,內心的焦慮,掩蓋了不舍情緒,他隻能祈禱,會州軍力和涼州軍,能夠及時的接應。

  韋良大軍離開,不走的黨項軍力,忙不迭打開城門投降。

  王建聯軍入城,直奔北城門,利用羊皮筏渡河,投降的黨項人,能戰之人被勒令跟隨渡河。

  足有八萬軍力渡過黃河,但沒有追殺撤走的金城軍和黨項部落,而是走過金城關,繼續行進二十裏,伏兵山巒之中。

  次日,河湟吐蕃前鋒三萬抵達,王建八萬聯軍伏兵四起。

  三萬吐蕃軍遠道疲軍,猝不及防,一場大戰,三萬吐蕃軍全軍覆沒,死亡一萬多,俘虜一萬多,王建聯軍傷亡數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