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緩急因時而變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4      字數:3117
  在江陵府敲定計劃,韋扶風發出軍令去了渝州,拔選三百千鶴營士兵,擇日南下嶺南。

  千鶴營士兵是骨幹,做為新置閬風衛的十將軍官。

  伯祖父的南下,讓韋扶風隨機應變,利用伯祖父的名頭,名正言順的抓住控製鹽業契機。

  二伯父是韋扶風最不易打擊的人物,他可以果斷的殺戮豪族,卻不宜蠻不講理的惡對二伯父。

  二伯父的鹽商行徑,韋扶風不能與祖父溝通,因為與祖父之間存在利益之爭。

  二伯父屬於祖父的勢力集團,二伯父豪富,則祖父隨之強勢。

  所以,二伯父觸動了韋扶風逆鱗,他豈能礙於情麵,任由二伯父奪走他的利益,縱容的後果是‘坐以待斃’。

  船艙內,韋扶風一身寬鬆布袍,神情若有所思的拿著茶杯,仿佛在聽外麵的雨聲。

  田雯兒和九娘陪坐,雨兒坐的遠一些。

  “郎君又憂愁了什麽?”田雯兒隨意問道。

  韋扶風輕語:“我在抉擇,這一次出兵嶺南,是先平定割據勢力,還是先用於救災,今年沿海,必定會鬧了水災。”

  “割據勢力也會鬧了水災嗎?”田雯兒問道。

  “會,那裏也是沿海。”韋扶風回答。

  “水災期間出戰,不利於大軍挺進,死人還會鬧了瘟疫,不如災後出戰,一路挺進的給予救濟,平定或許順利。”田雯兒說了看法。

  韋扶風點頭,如今南下,最重要的事情變成了控製商利,說道:“那就先去福建救災,我打算吸納本地災民,在福州建築一座大城。”

  田雯兒點頭道:“給飯吃,有事做,能夠穩定人心,獲得很多蠻族人口留下歸屬。”

  韋扶風點頭,扭頭看了九娘,溫和道:“九娘,你能夠留在福建嗎?”

  九娘遲疑一下,道:“福建有了公主殿下,雖然公主還小,但郎君說過打算起用宦官,妻覺得留在福建,對於日後不妥,而且,妻在長沙府居住習慣了。”

  韋扶風微笑道:“你居住習慣了也是不成,夫人坐鎮隻是權宜之計,日後我們居住在一起。”

  九娘點頭道:“妻願留福建。”

  韋扶風微笑道:“你也不會久留福建,日後去往廣州,或者回去長沙府。

  我在江陵府的時候,曾與嶽父大人溝通過,日後嶽父大人調任廣州。”

  九娘愣怔,道:“父親調任廣州?郎君不是說,荊州非常重要嗎?”

  韋扶風輕語:“荊州是非常重要,但荊州刺史隻能給了十二叔。”

  “記得當初,郎君答應的是讓出府尹。”九娘意外道。

  韋扶風解釋:“府尹掌管江陵府城和商業,我不能交給十二叔。

  嶽父大人調任廣州,我起用宦官,擇一個精明宦官任職府宰,接管江陵府尹的職權,名義上隸屬宣王,公主或許客居江陵府。”

  “郎君打算任用宦官牽製?”田雯兒訝道。

  韋扶風點頭,道:“不要小視宦官,宦官最擅長弄權,嶽父大人為人方正,獨權還能行事無礙,一旦與十二叔爭權,必然落了下風,不如離開去往廣州任職。”

  九娘秀眸溫柔的凝望韋扶風一眼。

  韋扶風微笑,溫和道:“福建和嶺南,渝州和夜郎府,都是我心中的根基之地,必須重視經營,至於長沙府,江陵府,不會出現韋氏傳承。”

  田雯兒說道:“朔方隴右呢?李玉珠名屬夜郎韋氏,並不合適,不如早些讓她成為一支,以免日後出現叛出舉動,一旦叛出,或許引發徹底與韋氏斷絕的念頭。”

  韋扶風若有所思,說道:“若是形成朔方韋氏一支,日後更容易獨立出去。”

  田雯兒說道:“形成韋氏一支,在心理上不願屈服外來壓力,家主與族人相比,族人改換門庭,幾無負擔,家主會承受自身不甘,顧慮詬病的煎熬,而且,李玉珠屬於事實上的獨立一支。”

  韋扶風想了一下,點頭道:“也好,見了伯祖父,我請求伯祖父上請皇帝,賜封李玉珠公主,順理成章的成為北方韋氏。”

  田雯兒愣怔,詫異道:“獲封大唐公主容易嗎?若是,不如我也封一個,畢竟名聲尊貴。”

  韋扶風聽了好笑,道:“大唐公主不是隨意賜封,河東軍李克用出身草原民族,本姓朱邪氏,因為軍功被賜予李姓,錄入皇族宗譜。

  鳳翔軍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救駕有功被賜名李茂貞,據說是魯王宗譜子孫,你若想獲封公主,需要改姓李,還要成為某一宗室名義上的女兒。”

  田雯兒一聽搖頭,道:“那算了。”

  ......

  韋扶風一行途中,他的父母卻是在桂州發愁,不知所措。

  那一日,韋軒得信伯父韋昭度夫婦即將到來,驚喜的出迎到了靈渠。

  韋軒頗得韋昭度賞識,曾經在韋昭度府宅讀書多年,可以說相當於兒子。

  韋軒的婚事,也是韋昭度夫婦做主促成,不然清陽侯府的嫡女,怎麽也不會下嫁韋軒。

  韋扶風的祖父,當年小人物一個,韋軒出身根本配不上韋扶風大娘。

  韋軒成婚之後,還是韋昭度給他弄到了扶風縣主簿,可以說恩同再造。

  所以韋軒對於親生父親敬畏,對於韋昭度才是發自內心的親近。

  韋昭度的來意,韋軒聽了如同雷劈,當時就不知如何回應。

  關鍵時刻,大娘開口完全應承,韋軒忙附和。

  一起回到桂州,韋軒夫婦接旨賜封為涼國公,鄭重其事的接受了小公主奉茶,之後仔細侍奉兩位老人家安居,使人急信韋扶風和金州的老大人。

  韋扶風一行與信使錯過,主要是他沒有打出節度使旗號,待他抵達桂州,已然六月初,而他接到了沿海地域的告急文書。

  文書告急,讓心理和行動有所準備的韋扶風,淡然不驚,軍力已然出動,潭州的倉儲也開始運糧往沿海救濟。

  天災是禍事,但對於韋扶風而言,能夠變成收攏人心,紮下根基的好事。

  臨桂縣城,如今變成周長四十八裏的廣闊大城,八座城門,有的城門樓正在建造。

  韋扶風抵達城門之時,不想遭遇父親在城外等候。

  父子相見,韋軒就扯了韋扶風密談,詢問:“你的伯祖父南下之事,你都清楚?”

  韋扶風點頭道:“聽說了。”

  “你想怎麽應對?”韋軒問道。

  “賜婚的公主,父親大人可曾認可?”韋扶風反問。

  “已然認可,為父不能忤逆,為父自小深受伯父提攜大恩,當初在伯父家宅讀書多年,與你娘的姻緣,任職扶風縣主簿,都是伯父促成,可以說,伯父如親父。”韋軒絮叨舊事,心態明顯焦慮。

  韋扶風道:“既然父母大人認可,孩兒接受賜婚。”

  韋軒點頭,問道:“其它的?”

  “孩兒會與伯祖父商榷,怎麽也不能掃了老人家顏麵。”韋扶風回答。

  “好,好,隻是你的祖父,該如何解釋?”韋軒問道。

  事實上他最愁的不是韋扶風態度,而是不知該如何應對父親責問,他屬於擅自做主。

  韋扶風回答:“福建和嶺南屬於孩兒統治,被賜封閬風府也隻是流於表麵,伯祖父南下並非駐留接管,孩兒可以給養三千軍力,名為節度使牙軍駐紮贛州,具體的會與伯祖父商榷,祖父大人若要解釋,孩兒應對。”

  “好,入城吧。”韋軒欣慰道,聽了韋扶風的回答,讓他猶如卸下負擔。

  入城去往州衙途中,韋軒使人先一步回報。

  城內,祖父要求的離宮還在建築中,韋軒當然不能讓韋昭度知道或看見。

  其實看見了也能解釋,離宮的建造還處於地基隔牆,看了也想象不出是離宮。

  抵達州衙,韋扶風隻帶著田雯兒,雨兒,九娘,十四娘,琥珀入內,加上一百虎賁衛散入州衙值守,其它人等被引去大將軍府。

  走過照壁,韋軒和韋扶風去往廳堂,準備會見韋昭度。

  女眷去往後宅拜見母親和伯祖母,與其它女眷相見。

  走入廳堂,一名本家管事和十名虎賁衛留步廳外。

  父子落座,韋軒微笑道:“你卻是謹慎,州衙很安生的。”

  韋扶風道:“不是孩兒張揚,而是護軍形成的規矩。”

  韋軒微笑道:“謹慎是好事,為父隻是隨口一說。”

  韋扶風點頭,韋軒道:“看見你平安的信息,我們都是歡喜,日後盡量不要北上,聽伯父大人說,關中藩鎮囂張,應該避免途徑涉險。”

  韋扶風微笑點頭。

  韋軒轉言:“為父知道沿海發生災難,你調兵掃平割據勢力,能不能延後到秋季?”

  “孩兒決定延後,兵力南下先去福建救災,打算在福建築城,吸納本土人口化為戶籍良民。”韋扶風回答。

  韋軒喜道:“你的想法正確,吾等牧守一方,理當致力民生。”

  韋扶風聽了暗自無語,值此亂世,父親若是藩鎮首領,後果隻能敗亡。

  身為王者,考慮的是整體如何穩固統治,草民隻能淪為統治者,依據需要而剝削的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