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達成合作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4      字數:3119
  另外,韋良建製的金城軍,雖然是皇帝隨意給予的軍號,卻是成了韋良的軍雄名號,能夠留名史書的一大建樹。

  韋良曾經是粗鄙人物,為了生計常年在外的販賣鹽貨,可以說是個混跡江湖的匪徒。

  但韋良畢竟出身世族韋氏,骨子裏有著深藏的驕傲,他崇拜先祖韋皋。

  壓抑一下心緒波動,韋良點頭道:“築大城確實能夠鞏固蘭州鎮守,既然侄媳支持,我會讓王軍使築城。”

  李玉珠搖頭道:“王大虎不適合主事築城,他自南方來,未必適合鎮守蘭州。

  侄媳建議五伯父主事築城和鎮守,侄媳會向夫君提請五伯父任職隴右節度副使,執掌隴右和靈州的兵馬指揮權。”

  韋良微怔,沉默一下,道:“王軍使奉命鎮守蘭州,我們不宜擅自改變。”

  李玉珠道:“我夫君命令王大虎鎮守蘭州,主要是出於親信,但蘭州人口是黨項人居多,王大虎若是不擅於處置黨項人的關係,隻怕造成蘭州有失。”

  韋良聽了認可點頭,鎮守和治理是兩種統治能力。

  王大虎或許勇猛,但對付黨項人應當震懾與懷柔並重,一味依靠武力鎮壓,後果必然激化的針鋒相對。

  “王軍使在南城鎮守,我在北城。”韋良說道,事實上他已然安置了王大虎。

  李玉珠搖頭,道:“侄媳想讓王大虎去往綏州鎮守黃河渡口,也打算讓北方治下的軍使輪番去往吳堡鎮守,熟悉地理軍情,防禦河東軍。”

  韋良微怔,道:“防禦河東軍?侄媳什麽意思?”

  李玉珠正容道:“很簡單,侄媳的兩個陪嫁奴婢有了郎君骨血,也就是侄媳即將有了韋氏兒女,日後也會有親生的韋氏兒女。

  侄媳不希望有一日,河東李氏兄弟子侄取代韋氏統治。”

  韋良聽了心生好感,消弭了一些惡意抵製,點頭道:“好,依你建議。”

  李玉珠恭敬道:“謝伯父支持,侄媳還認為,治下軍使官職應當成為定製流官,調去吳堡的入職為吳堡軍使。

  五伯父是金城軍使,但即將任職隴右節度副使,故無論去了哪裏,都可以長久任職金城軍使。”

  “你的意思是,避免軍將久駐一地。”韋良說道。

  李玉珠點頭道:“是,北方的地盤不算小,需防患未然。”

  韋良點頭道:“可以,日後你執掌監察轉運,我會如實告知財賦收支,賞功和軍需由你過問,但調兵駐紮你要向我行文,由我下令。”

  李玉珠點頭,又問道:“五伯父,若是遭遇緊急軍情,侄媳是否可以調兵,例如外敵來犯。”

  韋良想了一下,道:“緊急軍情,你可以調動各軍三成兵力,例如靈州鎮守兵力有三萬,你能夠緊急調走一萬兵力,同時向我飛報。”

  李玉珠滿意點頭,道:“侄媳與五伯父的定議,我們一起行文治下告知。”

  韋良搖頭道:“不急,所議需要扶風允許,你我不宜擅權,現在隻能使人快馬去問。”

  李玉珠微笑道:“也好,侄媳讓郎君多運茶葉北上,青鹽也盡快運來蘭州。”

  韋良滿意點頭,當下兩人一起公文。

  李玉珠舉薦韋良任職隴右節度副使,主鎮蘭州,依然兼管靈州軍政。

  韋良則是請示允許李玉珠介入隴右治下,行使監察轉運。

  韋良允許李玉珠介入隴右統治,主要是需要李玉珠穩住河東軍。

  北方的地盤既怕河東軍翻臉豪奪,又需要河東軍的虎皮震懾內患和外敵。

  一句話,北方地盤需要時間理順內政,整合軍力圖強,治下黨項人很難真正歸屬,需要時間分化,吸納。

  達成了彼此能夠接受的合作意向,李玉珠返回蘭州南城休息。

  三日後與王大虎一起啟程,率領兩千五百軍力離開蘭州。

  李玉珠與王大虎做了溝通,告訴王大虎先往綏州吳堡鎮守,半年後調任涼州。

  王大虎沒說什麽,他來北方頂多鎮守三年,在哪裏都能夠隨意而安。

  有了李玉珠的主動合作,韋良確實少了後顧之憂,開始認真的謀劃蘭州統治。

  首先出使吐蕃,言明奪取蘭州是為了利於守衛地盤,願休兵通商。

  次之是收買黨項人心,定下稅賦和兵役額度,用鹽和茶葉作為兵役回報。

  黨項人基本是部落聚居,大大小小的部落雖然有上下統治關係,但流於鬆散。

  韋良越過黨項人的大部落,直接針對所有黨項人部落有償征兵役。

  名義上是官府行為,實則與大部落爭奪抽丁聚兵的統治權。

  兵役發布十日,韋良就征得三千多的黨項兵,其中一千多是騎兵。

  騎兵的有償回報是步兵的一倍,韋良分五百名黨項兵為一個營,任命穩重屬下統領,稱之為金城軍左禦都。

  韋良還親自勘定地理做築城準備,順道巡視南岸曾經的水渠田地,製定恢複南岸農田的計劃。

  日後南岸務農,北岸放牧,北岸難免會被吐蕃人打秋風,隻能放棄農業。

  十二月,李玉珠讓靈州軍力押送青鹽和少量茶葉,抵達蘭州。

  韋良及時的兌付一部分兵役酬勞,不久,吐蕃回應願意通商。

  吐蕃最強盛時期是安史之亂,在大唐內戰時期乘虛東進,占據了隴右和河西走廊。

  後來吐蕃也發生了爭位內戰,由強趨弱,之後發生了張義潮沙州起事,進一步打擊了吐蕃勢力。

  如今的吐蕃外擴意願不強,但兵力不容小視。

  吐蕃在河湟之地統治七十萬人口,常備兵力二十萬,完全有能力反撲蘭州。

  但駐紮河湟之地的吐蕃內部矛盾很多,多數貴族不願出兵。

  主因是戰利的吸引不足,反倒是通商更能夠讓吐蕃貴族喜歡。

  吐蕃人需要茶葉,瓷器,喜歡綢緞裹身。

  ......

  韋扶風抵達江陵府忙碌軍政事務,林清雪輔佐,琥珀和錦繡伴隨服侍。

  小雪留在了渝州,十四娘回到江陵府隻留三日,就去往潭州替換九娘。

  韋扶風打算在江陵府駐留到年底,一是漢水防禦的軍力布局,二是要在金州過年。

  過年之後南下巡視,計劃出兵嶺南高州(廣東茂名),拔掉劉昌魯的割據勢力。

  劉昌魯的割據勢力在廣州西南方向,包括最南端的瓊州(海南島),屬於嶺南節度使(廣東)治下,廣州出兵收管師出有名。

  韋扶風對於容管經略使龐巨昭(廣西容州),邕管經略使葉廣略(廣西南寧),以及更遠的安南經略使曲承裕(越南河內),隻能是長久懷柔。

  駐留江陵府半個月,這一日臨近黃昏時分,韋扶風放下公務休息。

  一旁陪伴的林清雪溫柔輕語:“春紅留下的兩個懷孕奴婢,郎君應該去看望了。”

  韋扶風微怔,他不是薄情寡義的男人。

  其實來到江陵府當日,就想過去看望秀蘭和阮娘,隻是顧慮林清雪不悅,才忍耐的不去看望。

  “我們一起過去。”韋扶風沒有裝模作樣的矯情,自然回應。

  “來到江陵府的次日,妾身已然看望過了,郎君自去吧,今晚就留在那裏,她們雖然是奴婢,畢竟懷了郎君骨血,郎君應該安撫。”林清雪淺笑回答。

  韋扶風點頭,隨口道:“不知北方那裏如何了?五伯父進取蘭州能否順利。”

  “郎君說蘭州是西部戰略咽喉,吐蕃人或許重兵鎮守。”林清雪回應。

  韋扶風說道:“我曾經打探過蘭州,鎮守蘭州的吐蕃兵有六千,分兵鎮守了兩岸城池,故此吐蕃兵不足為慮。

  隻是附庸吐蕃的黨項人足有數萬,希望五伯父能夠讓黨項人處於觀望。”

  林清雪想了一下,問道:“郎君,若是奪取了蘭州,會不會引發吐蕃的大軍反撲。”

  韋扶風道:“反撲的概率很大,我抉擇在冬日奪取蘭州,一是不誤農業,二是擁有戰略主動權。

  奪取蘭州之後,吐蕃的大軍反撲有一個滯後期,優勢兵力的出擊避免不了商議,集結,輜重的準備。”

  林清雪不解道:“吐蕃出兵蘭州,還需要長久準備?”

  韋扶風笑了,道:“吐蕃是部落貴族統治,對外用兵的第一件事情,頭領們聚在一起扯皮。

  頭領們會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爭議,不願出兵的會說河湟之地不能空虛,不然治下的奴隸會造反,也說不能給了敵對吐蕃部族入侵的機會。”

  林清雪點頭,道:“就算吐蕃反撲拖延,一旦反撲也是不易抵擋。”

  韋扶風微笑道:“冬日會過去,蘭州的冰凍黃河恢複流淌,吐蕃就失去了戰略主動權。

  吐蕃兵若是滯留黃河之東,那就等著被困頓覆滅,因為後路會被涼州騎兵在黃河之西切斷。

  涼州有古浪峽天險,騎兵在黃河之西進退自如,吐蕃在戰略上處於被動。”

  林清雪點頭,韋扶風又道:“奪取了蘭州,需要建築一座能夠容納十萬人的廣大堅城,才能一勞永逸的鎮守。”

  林清雪微怔,道:“容納十萬人的城池,蘭州能夠駐紮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