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短命王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2      字數:3120
  韋扶風秘密坐鎮夔州一月,向祖父舉薦了當初進奪金州的兩位得力壯丁首領。

  高岩任職夔州刺史,另一位徐冉任職萬州刺史,金城軍的田文任職歸州刺史。

  忠州刺史建議給予李賢外任,祖父全部答應。

  ......

  花開兩支,李順節抵達長安城的時候,渾然不知獲得的節度使治下已然易主,他耀武揚威的在大軍簇擁下,自明德門進入長安城,沿著朱雀大街威武行進,仿佛皇帝出巡歸來。

  朱雀大街兩側人牆排立,很多人聞訊跑來看著熱鬧。

  李順節人來瘋的愈發意氣風發,在馬背上腰杆挺的筆直,目視前方,神情威儀,擺出一副我是王的架勢。

  一直回到天威軍的駐地,李順節活動一下有些發僵的身體,然後安置軍力,他畢竟是軍將出身,懂得軍力才是一切權勢的根本,打算在京城嚴訓這批烏合之眾,之後興兵進奪金州地盤。

  李順節的入城招搖,有人稟報了昭宗,李順節還犯下了大忌諱,他回來沒有去向皇帝覲見謝恩,赤裸裸的目無皇帝。

  昭宗提拔李順節,本意為了對付楊複恭,心腹大患楊複恭逃了,李順節的利用價值也沒了,偏偏李順節如此的囂張跋扈,昭宗想容也不能容。

  次日,昭宗隻能主動宣召李順節。

  李順節應召入大明宮,帶上了三百披甲精銳跟隨,走到丹鳳門被攔阻。

  守將被李順節一腳踢開,指著大罵本軍是郡王,你敢無禮。

  守將畏懼不敢言,李順節大搖大擺的走入大明宮,唬的守將使人向裏飛報。

  昭宗在延英殿得報,臉色嚇的一變,強自鎮定的回應李順節可以帶兵入內。

  李順節帶兵走到延英殿外,讓屬下在外候著,獨自進入拜見皇帝。

  入內後虎步走前,恭敬禮道:“臣覲見陛下,謝陛下恩賜。”

  昭宗見李順節恭敬,心神一鬆,平和道:“卿家為朝廷建立功勳,朕應當恩賜。”

  “謝陛下,臣一定輔佐陛下,掃平不臣之軍,使得朝廷威臨天下。”李順節說道,他在為奪取金州做個鋪墊。

  昭宗聽了卻是另一種意味,覺得李順節意圖效仿董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聽的他心驚肉跳,一時間認為李順節比楊複恭還要可怕。

  “卿家勇猛,朕心甚慰。”昭宗有些緊張的應付道。

  “陛下,臣在夔州為了穩定歸治,臨時任職了官員,請陛下準奏。”李順節取出屬下代筆的奏折,說道。

  有太監轉交奏折,昭宗看了一下,內心更認定李順節是大逆之賊。

  從刺史到縣尉,全部任滿,一般情況下,刺史和縣令應該由朝廷任職,就是完全獨立的藩鎮,也會留一些輔官給朝廷。

  “卿家,長史和縣丞應該由朝廷下任。”昭宗說道。

  “陛下,這一次討逆,很多將士立功,臣知道朝廷給不出犒賞,隻能給了他們官位安撫,請陛下理解。”李順節很誠懇的解釋道。

  昭宗聽了差點跳腳,強壓惱火的盡量保持平靜神情,點頭道:“就依卿家所奏。”

  “謝陛下。”李順節恭敬回應。

  “卿家還有事嗎?”昭宗問道,不願再與李順節說話。

  李順節遲疑一下,道:“陛下,臣回歸途中經過金州,看見金州竟然建築巨大城池,金州刺史不恤民力的築造巨城,隻怕是有意叛逆朝廷。”

  昭宗聽了微怔,金州築城之事他知道,金州刺史已然上稟過,言城池被圍困之後,又遭遇大雨天氣,造成城內積水數尺,百姓困苦。

  又因為戰事,使得金州錯過了農時,為了穩定金州人心,就讓金州百姓出工得食,取土夯建羅城,羅城之內可以種菜種糧。

  金州刺史築城之事,昭宗並不在意,隻要不缺了朝廷供奉即可,而且建築羅城已然是很普遍的事情。

  昭宗的微怔,是李順節為什麽要誣陷金州刺史?

  “嗯,朕使人查問,卿家先去吧。”昭宗打發走了李順節。

  李順節走後,昭宗若有所思的盤算,他明白了李順節的意思,李順節應該是有心進奪金州。

  昭宗思量,能不能利用李順節拔除金州韋氏,或者讓金州韋氏除掉李順節。

  昭宗對於李順節生了必殺之心,但誅殺有功之臣,後果造成朝廷寡恩名聲。

  楊複恭是宦官,是皇帝的奴才,降罪被殺屬於皇帝的家務事,而李順節畢竟是武臣。

  另外,李順節手握重兵,進入大明宮都帶著驍勇甲士。

  昭宗沒有信心能夠誅殺李順節,若是造成李順節在長安城內作亂,那會是一場劫難。

  昭宗權衡良久,讓李順節與金州韋氏火拚是最好策略。

  促成火拚有兩種抉擇,讓李順節發兵進攻金州,以李順節的驍勇和兵力,金州韋氏敗亡的幾率很大。

  但是,杜讓能說過,不知禮教的武夫比世族更可怕,讓李順節占據金州,後果更加的勢大難除,成為第二個李茂貞,威脅朝廷心腹。

  “李順節途經金州,他再去夔州也會經過金州落腳,不如詔令金州刺史誅殺。”

  “金州刺史逆臣,未必奉旨行事,若用兼任鎮江節度使治下相誘,或許金州刺史能夠為之,李順節一死,其在夔州的屬下必然仇視金州刺史。”昭宗盤算,想出自認為兩全的策略。

  ......

  一道密諭送達金州,密旨闡述李順節乃楊複恭義子餘孽,其在長安城帶兵闖入大明宮,囂張跋扈,大逆之極。

  問金州刺史,能不能為朝廷解危,在李順節途經金州之時誅殺,若能則朝廷賜封國公,並且鎮江節度使治下,歸屬昭信節度使治下。

  金州刺史看了秘諭意外,這才秘密奪取巴東,皇帝就主動的要送上合法聖旨,金州刺史假意說考慮,留中使兩日。

  金州刺史使人快馬去見李賢,讓李賢通過李磎,將李順節舉薦的巴東官員,吏部存檔的人物名字,改成奪取後的任職人名。

  李賢請求父親去做,說金州韋氏,為他留了忠州刺史的官位。

  李磎吃驚不已,雖然躊躇,但已然騎虎難下,隻好做出兩份任職公文,一份給了李順節交待,一份與吏部存檔符合,交給李賢。

  兩日後,金州刺史答應為朝廷解危,請朝廷先行給予,賜封他為國公的聖旨,任職巴東觀察使的印信聖旨。

  如果事成,則昭告賜封和任職,如果事不成,則請罪退回聖旨和印信。

  中使回去稟告昭宗,昭宗自以為得計,暗道金州刺史果然貪婪上鉤,得意中,吩咐中使擬旨和製印,給金州刺史送去。

  金州刺史接到公文,聖旨和印信,打開驗看,聖旨任職他為西城郡王的奏記官,兼任巴東觀察副使,觀察使是西城郡王兼任。

  金州刺史失笑,郡王的奏記官,此等官職類似皇帝的翰林承旨(機要秘書),職責起草詔令,執掌機密,也類似節度使麾下的掌書記官職。

  金州刺史明白,皇帝不肯給予合法的最高官職,西城郡王被架空的事實,使得皇帝無奈的任職奏記官,變相的維護一下皇族體麵。

  隔了三日,金州刺史使人去往長安城給李順節送信。

  送信人冒充夔州刺史所遣,密告鎮江節度副使籠絡很多將官,已然有心背叛李順節。

  李順節識字不多,拿著密信隻是看了一下印信,主要是聽信使稟告。

  信使說刺史大人不能製止節度副使,請郡王速歸夔州鎮壓局勢。

  李順節大怒,相信了背叛之說,立刻率領三百甲士離開長安城南下,一路緊趕的抵達了西城縣城。

  入城隻見到金州長史韋康,韋康說金州刺史去了均州收糧。

  李順節不疑有危,疲倦之下隻想好生休息,被安置在州衙居住,吃過飯披甲握刀的睡了。

  夜半酣睡中,床麵忽的傾斜陷下,李順節滑落而下,被陷阱內一眾長槍兵刺死。

  李順節被殺,其率領的三百甲士群龍無首,被數千金州兵圍困,經過楊輝出麵解釋,勸降,三百甲士棄械投降。

  李順節的人頭,被金州刺史使人送去了長安城。

  奏折自稱虞國公奉旨誅殺國賊,不負聖恩,遵聖旨成為虞國公,任職西城郡王奏記官,巴東觀察副使。

  昭宗得知,後背一片寒意,他是想借刀殺死李順節,但想不到金州刺史這麽快的做成,波瀾不驚,出乎他的預想,讓他有種難以言喻的恐懼和擔憂,於是宣召杜讓能來見。

  昭宗宣見杜讓能之時,長安城內的天威軍突然發生叛亂,四千多的軍力衝去西市劫掠,裹挾著財物自西麵的延平門逃離長安城,投附鳳翔軍。

  天威軍的叛亂是金州刺史謀劃,及時的讓天威軍反叛逃離長安城。

  主導反叛的將官是李子奇,他利用李順節之死,恐嚇留守的天威軍將,促使天威軍逃去投附鳳翔軍。

  李子奇服氣金州刺史的老謀深算,韋氏的老少二雄主,絕對是運籌帷幄的梟雄,李子奇被賦予再次‘潛伏’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