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金州戰略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1      字數:3123
  韋扶風佇立山崗,望著遠處的東流漢江,等候一個時辰,祖父來到了西園。

  韋扶風尊敬的走下山崗相迎,祖孫見麵,都是心有靈犀的微笑點頭致意,一起上了山崗。

  “扶風,你送來的宦官,非常有用。”祖父肯定道。

  “監軍關在大牢,傳出去不好,隻能利用一下。”韋扶風嘲弄口氣道。

  祖父點頭,說道:“聽聞川南大敗了五萬敵軍,祖父興奮的一夜未睡,心知大事可為。”

  韋扶風點頭,輕語道:“孫兒擔心楊守亮進襲金州。”

  “不怕,來四萬,祖父據城堅守,五萬及以上,祖父走離。”祖父自信道。

  “楊守亮在興元府和洋州有十萬軍力,若是進襲金州,估計出兵六萬以上,因為漢中距離金州不遠。”韋扶風說道。

  “哦,能夠出兵六萬以上,這麽說隻能走離。”祖父意外道。

  “孫兒來到時,看見城池有過修繕,若是能夠堅守兩個月,那可以留守不離,屆時孫兒親率三千扶風軍來此守城,讓五伯父在外圍行事。”韋扶風說道。

  “堅守兩個月?漢中若是發兵六萬來攻,隻怕很難守住兩個月,而且你怎知楊守亮兩個月就退兵?”祖父說道。

  “楊守亮發兵六萬以上來攻,其戰略目的就是嚇奪金州,事實上舍不得耗損太多軍力用於攻城戰。”韋扶風分析。

  “事關生死存亡,揣測不可取。”祖父理智的提醒。

  “孫兒並非妄加揣測,楊守亮發兵兩萬進取渝州,兩萬軍的主帥獲知川南軍來襲,抉擇了不戰退兵,或許出於楊守亮的指示軍令,造成那個主帥不敢耗損軍力。”韋扶風說道。

  祖父搖頭,道:“恐嚇或不惜代價的用兵,全在一念之間。”

  韋扶風點頭,說道:“楊守亮兩個月不退兵,川南出兵五萬北征漢中。”

  祖父點頭,但又問道:“為何要兩個月?早些出兵不好嗎?”

  韋扶風道:“兵不厭詐,楊守亮若是進襲金州,其目的可以靈活轉變,一旦川南出兵早了,楊守亮能夠很快回師去與川南軍大戰,川南軍出兵晚一些,楊守亮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祖父點頭,道:“你是說,楊守亮進襲金州,其目的是引川南出兵。”

  “是,川南軍若是北上遠襲興元府,在給養和行軍上處於劣勢,而楊守亮若是南下反襲,能夠水路阻截川南軍的歸途,同樣的,楊守亮不敢出動六萬大軍進襲川南,因為來不及回防興元府。”韋扶風說道。

  祖父點頭,韋扶風又道:“另外,金州固守兩個月,楊守亮的興元府,必然遭到很多勢力的覬覦,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東川節度使,還有華商節度使韓建,就是朝廷也會有所反應,若都沒有反應,川南軍隻能北上。”

  祖父點頭,道:“金州得之不易,固守也好,老夫尊崇朝廷,朝廷應當有所反應。”

  “孫兒認為,期望外援不適宜,祖父大人應根據自身實力做出準備,孫兒此次帶來的貢米留在西城縣,另外再發運來一批。”韋扶風說道。

  祖父點頭,問道:“弓弩能夠運來一些嗎?”

  “川南軍製造的弓弩不堪久用,孫兒可以調來三百弓箭手,但要歸屬五伯父聽用,用於守城的意義不大。”韋扶風回答。

  “你的意思,讓五郎在外圍襲擾敵軍?”祖父道。

  “出征大軍最怕的是糧道不暢,五伯父在外能夠專攻敵軍糧道,有弓箭手遠襲,能夠減少傷亡,進退自如。”韋扶風說道。

  祖父點頭,韋扶風又道:“另外還要聚集壯丁入城,孫兒觀望城內布局混亂,房屋殘破,可以征發壯丁修建水利,一旦敵軍來襲,可以讓壯丁入城,改為修整城內,城內的人有事可做,能夠人心安定。”

  祖父點頭,讚許道:“你這個策略甚妙,不落痕跡的籠絡民心,增強守城力量。”

  韋扶風微笑道:“祖父大人是金州韋氏鼻祖,金州就是我們一族的興隆之地,城池就算不能堪比長安城雄偉,也應當是一片宜居的壯麗福地。”

  “說的好,祖父也是有心擴建了城池,容納更多的人口,外來的流民在城中有了家宅,就會淡了歸鄉的心思,否則金州會麵臨流民歸鄉的後果。”祖父讚同道。

  韋扶風一笑,祖父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耳聽祖父問道:“川南那裏的糧食足用嗎?不要為了支援金州而造成糧荒,說心裏話,祖父更怕你的川南有失。”

  “川南的糧食暫時足用,主要是渝州獲得很多存糧,孫兒打算渝州存糧盡量支援金州,瀘州和昌州的農田長勢良好,而西川戰事還未結束,不慮收獲時遭到西川王建的進奪。”韋扶風回答。

  “糧食是成敗的根本,不可大意。”祖父語氣加重的囑咐。

  “孫兒不敢大意,在大足縣擴建城池屯兵五萬,瀘縣屯兵三萬,外圍建築守捉軍堡形成戰略防禦縱深。”韋扶風回答,祖父放心點頭。

  祖孫二人走上山崗,在白雲榭外望著漢江繼續說話。

  韋扶風轉言問道:“聽說伯祖大人安歸了長安城,孫兒的心總算能夠放下。”

  “你伯祖是安歸,但被皇帝治罪貶官東都留守,東都洛陽是藩鎮之地,你的伯祖不可能上任,事實上就是閑置不用。”祖父回答。

  韋扶風點頭,問道:“伯祖對於金州韋氏之事,有了認可嗎?”

  “算是默認,失去宰相之位,你的伯祖,自知失去了值得主支尊敬的地位,隻能沉默相對,不過你的大伯父使了孫輩來問安。”祖父溫和道。

  韋扶風明白點頭,道:“有暇孫兒去給伯祖大人叩安。”

  “你再去長安城不可張揚行跡。”祖父關心囑咐。

  韋扶風點頭回應,祖孫又說了些家常,一起離開西園,各行其事。

  韋扶風率軍前腳離開西城縣城,城門就貼出了縣衙告示:“夏日山洪肆虐,為保住漢江兩岸的糧食收成,刺史大人決定征發各縣壯丁建築漢江水壩,參與者管飽,免來年徭役。”

  韋扶風率軍抵達扶風軍駐地,讓歸去的軍力順帶節度使軍令。

  命令川南軍,若是探得興元府發兵金州,需要觀望百日,方可出軍五萬北征漢中。

  命令轉運司,繼續押運渝州存糧至金州。

  命令白虎堂,調飛羽營三百精銳隨同押糧軍力抵達金州聽用。

  做好安排,韋扶風率領十名護衛,帶上小雪悄然去往了均州。

  ......

  均州,位於金州和商州的東南方。

  漢江自金州流入均州,貫穿均州全境流入襄州,鼎鼎大名的襄陽城,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關羽曾經在襄樊一帶水淹七軍。

  襄州是忠義軍節度使的治所,忠義軍所轄的七州,原名山南東道。

  多年前,金州和商州曾經隸屬過山南東道,均州隸屬忠義軍節度使治下,節度使趙德椻,爵封淮安郡王,中書令。

  韋扶風一行在金州境內登商船,順江而下進入均州的豐利縣,繼而走過鄖鄉縣,抵達武當縣,在均州治所延岑城外的漢江碼頭下船。

  韋扶風佇立在碼頭上,仰望江堤上的延岑城。

  延岑城的城牆高約八米,城牆臨江的一麵全是青磚,城池整體看去巍峨整飭。

  在船上,韋扶風聽說延岑城存在很久,是一個名延岑的將軍始建,隋唐中成為州治所在,而武當縣另有縣城。

  另外,均州刺史名馮行襲,出身原是均州武將,在延岑城有駐軍四千。

  韋扶風觀看城池的時候,發現左方遠處的城牆上正在施工,在加築青磚城牆,他立刻有了興趣,想知道這裏有沒有燒磚的大匠。

  燒磚也是一類技術活,好手燒磚的效率和質量大不同。

  有興趣也不會莽撞接近,想知道的事情可以讓屬下去了解。

  韋扶風身在別人的地盤,延岑城也不敢進入,在城外雇用本地人入城買了一石米,雇用買米人為向導,去登武當山。

  武當山,方圓八百裏,道教的聖地之一,山中奇峰聳立,懸崖,深澗,山洞,清泉星羅棋布,很多神仙傳說膾炙人口,大小道觀坐落其中。

  大唐立國以來,因為道祖老子姓李,所以大唐皇族尊崇道教。

  不過太平盛世之時,佛教宗旨更附合大眾的信仰,尤其是則天皇帝號稱是彌勒佛光轉世。

  武當山雖然是道教聖地,但在均州的影響力未必能夠壓過佛教。

  原因是延岑城內有一座報恩寺,武則天的兒子賜封的皇家寺廟。

  報恩寺的前身是唐中宗的棲身之地,後來成為皇帝的唐中宗,愣是在道教聖地,報恩的建造了一座佛寺。

  皇帝賜造的佛寺,影響力自然極大,造成均州的道教不能一枝獨秀,勉強與佛教旗鼓相當,韋扶風都是聽船家說的典故。

  引路武當山的本地人向導,對於道教非常崇拜,一路上述說著種種仙人遺跡。

  其中的呂洞賓仙師在南岩悟徹仙道,成為長生不老的陸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