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千鶴營
作者:海風兒      更新:2022-05-30 11:21      字數:3125
  孔緯離開,孫揆出列道:“陛下,河東之敗,不能由孔侍中擔罪,實是有奸賊作亂,造成朝廷大軍一觸即敗。”

  昭宗溫和道:“卿之言,朕明白,今日是議河東善後。”

  “陛下,河東之戰雖然敗績,但李克用還不敢渡過黃河威懾京兆,南線的宣武軍,北線的幽州軍,依然威脅著河東之地,而京兆府還有三萬軍力,李磎大人也率領五千軍力即將回歸,隻要朝中奸賊無存,軍心自然盡歸陛下效力。”孫揆激昂的進言。

  工部侍郎出列道:“陛下,孫大人言之有理,內患不除,朝廷難有寧日,應當果斷肅清,避免發生內亂。”

  昭宗默然,孫揆又道:“若是陛下不能決,請陛下速令李磎大人不可歸來,那五千軍力的將官多有奸賊黨羽,宜在外州清除。”

  昭宗的神情若有所思,戶部侍郎出列道:“陛下,自從楊複恭罷職,其黨羽控製的州域皆斷了朝廷供奉,假以時日坐大,必定反叛朝廷。”

  宰相杜讓能開口道:“陛下也想除賊,隻是河東敗績,若是操之過急,必然迫反了奸賊黨羽,後果會讓朝廷窮於應付。”

  孫揆道:“隻是奸賊於對神策軍影響極大,隨時能夠發動反叛,下官一再得報,玉山軍使楊守信,經常去往昭化坊會見楊複恭。”

  杜讓能看向了昭宗,昭宗溫和道:“先平息了河東為妥。”

  皇帝傾向求穩,做出了決定,朝臣們就不能再多說了。

  ......

  李磎率軍回到了長安,交出了五千軍力,皇帝沒有怪罪和褒獎,繼續做著吏部侍郎。

  李賢歸來的當日,就帶著五十名扶風軍,去了青龍坊見韋扶風。

  扶風軍已然移駐青龍坊,之後雇工疏通曲池的源頭溝渠,清除曲池那裏的廢墟雜草,簡單的恢複景觀。

  扶風軍已然又換了一批,兵馬使甘鳳池升職了指揮使,率軍回去了川南,出任鳳離營指揮使。

  原鳳離營指揮使趙一鬥,轉任涪州駐軍的兵府指揮使。

  韋扶風沒有讓新來的軍力做工,而是嚴格進行軍訓,新來軍力的武備也是二百明光甲刀盾兵,四百弓弩兵和四百長槍兵。

  見了麵,聽了李賢的信息,韋扶風很是失望,原以為皇帝進一步的鏟除楊複恭勢力,不想受到挫敗的皇帝,竟然有了徐徐圖之的耐性。

  李賢走後,韋扶風又麵臨了抉擇,該不該回去了川南坐鎮,就是不回川南,他也覺得長安城不能久留,一旦皇帝知道了他就是川南節度使,或許扣留他。

  權衡良久,韋扶風決定了暫不歸川南,但也不能身在長安城裏,他的心裏還是保命第一,決定另調一千普通軍力過來駐紮長安城,然後帶著扶風軍力駐紮金州地域。

  做了決策,韋扶風會見五十扶風軍將士,升職五個參軍事為兵馬使,讓他們回去川南,歸屬涪州兵府聽用。

  另外帶去兩份調軍令,調一千軍力來長安城,自瀘州調兵五千歸屬涪州兵府,做為守捉軍增強涪州防禦。

  守捉軍與屯田軍不同,隻用於戰事,不參與本地屯田。

  ......

  五十將士離開長安城,取道金州南下,走過金州進入夔州地域。

  依照韋扶風的囑咐,拿著吏部公文,冒充朝廷委任的州官,順利通過大江逆流去往了涪州。

  夔州雖然歸屬了鎮江節度使,但依然在荊南節度使成汭的控製之下。

  成汭占據荊南之後,實行休養生息的策略,對於朝廷官員不予為難,也與韋扶風的勢力,達成了互不侵犯的默契。

  所以,第三批將士押解的貢米,走了大江水道順流抵達夔州,登陸走過金州抵達長安,隻是經過忠州之時,給了武泰節度使二百石過路米。

  占據夔州的成汭,任由貢米和夾帶的鹽貨走過,鹽貨用於給養金城軍力,人體缺鹽沒有氣力。

  五十將士抵達涪州之後,受到了指揮使趙一鬥的倚重。

  瀘州接到軍令發往涪州的五千守捉軍,趙一鬥分給了五個兵馬使輪番統領,在涪州北部建築軍堡,布局扇形防禦縱深。

  兩次扶風軍力的定期回歸,給予川南軍上下造成了很大影響。

  ‘榮歸’的將士們為有過的經曆自豪,成為了韋扶風的鐵杆擁護者,或多或少,影響著很多的人心向背。

  另外,都督府置立的第四直轄營軍千鶴營,給予川南軍心帶去了溫暖。

  千鶴營分成左右營,收納年少者。

  左營收納戰亡繼承者讀書習武,吃穿不但免費,還非常的好。

  右營收納將官和火長的指定繼承人,讀書習武,收費均為俸祿的三成。

  不過火長的繼承人,隻能靠自己爭得將官資格,或者火長不幸戰亡,繼承人轉去左營。

  ......

  瀘州大江之南的涇南兵府,一位遠道而來的族兄,請見了指揮使李成剛,卻是興元府尹使來的說客。

  “成剛,雖然你在川南任職指揮使,但隻是擁有了指揮兵權,若是你能夠投效楊使君,楊使君能夠給予刺史官位,你看川南的情況,如何抵禦楊使君的大軍進襲。”族兄遊說道。

  李成剛說道:“我知道楊大人待我不薄,但是川南的軍製將兵分屬,我這個指揮使做不到一手遮天,沒有都督府的軍令,我無法調動軍力離開這裏,何況領軍的兵馬使和牙將,也不會追隨於我。”

  “那你可以與其他四個兄弟聯合,王大虎是都督府的指揮使,他一直對你言聽計從。”族兄說道。

  “王大虎?”李成剛略顯苦笑,繼而又道:“你不用指望他能夠背叛川南節度使,他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一旦認準的事情很難拐彎,聽說川南節度使在河東獲得勝利,特意給王大虎送來一套陌刀軍的重甲和鐵槊,新主對他如此重用,他會反嗎?”

  族兄皺眉,道:“這麽說,你是死心塌地的跟隨了川南節度使。”

  李成剛看著族兄,道:“若是族兄早來,我或許念及楊大人的恩惠,但如今的我犯不上舍本逐末,川南的勢力已然步入穩定,進取或許不足,守禦的勝算很大。”

  “你未免樂觀了,能夠進襲川南的軍力,可不隻是山南西道軍力。”族兄說道。

  李成剛淡笑,反問道:“朝廷裏的樞密使楊複恭被罷職,不會是假的吧?”

  族兄一滯,道:“是真的,但皇帝不敢削奪楊使君的地位。”

  “楊複恭被罷職,楊守亮怎能長久,一旦成為了朝廷叛逆,其勢力必然出現不穩,另外韋使君的家族已然占據金州,與川南兩下呼應,楊守亮膽敢傾巢南下嗎?”李成剛反駁。

  “金州那裏?與川南是一家?”族兄愕然。

  李成剛點頭,族兄立刻道:“聽說金州那裏的軍力不強,楊使君完全能夠先發製人的覆滅。”

  “問題是,金州距離長安城很近,而韋氏在長安是大世族,必然影響皇帝不能坐視。”李成剛說道,在他心中,對於大唐皇帝還有著敬畏。

  族兄默然,李成剛又輕語:“你回去告訴大人,我願與大人互相扶助,川南若是不敵,請大人為我說話,我帶人投效大人,若是楊守亮敗勢,我願為大人說話,謀官。”

  族兄想一下,道:“如此也好。”

  ......

  長安城,川南的一千軍力抵達時,已然是大順二年(891)元月末。

  河東軍在擊敗朝廷軍力之後,也偃旗息鼓的進入休戰。

  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河東軍雖然獲勝,也俘獲了大量軍力,但本身的忠誠精銳也是折損太多。

  昭宗為了安撫李克用,在大順二年元月,正式罷免了張浚和孔緯兩位主戰宰相。

  孫揆也被去職兵部侍郎,但依舊統領五千軍力鎮守前朝,李磎官位沒有變化。

  韋扶風在長安城,是與將士們過的年節。

  李賢親自過來告訴他,值此非常時期,不宜讓皇帝知道韋扶風是李磎的孫女婿,所以韋扶風不能再去李府。

  韋扶風自然明曉利害,隻是年節李府去不得,金州的祖父也使人告訴他不要去金州拜年,商州長史府的親人都去了金州團聚,韋扶風回去上洛縣也是空走。

  過了元宵佳節,金州的大部分韋氏親人來到了長安城,客居在最南端的安義坊。

  安義坊臨近明德門,橫向東方距離曲池隔了三坊之地,出明德門就能夠直奔金州方向。

  韋扶風的祖父已然做好隨時應變,一旦遭遇太多的大軍來襲,可能會撤離金州,保住軍力的與敵周旋。

  雖然與親人距離不遠,韋扶風卻是不能去拜見,隻能使人悄然問候大娘和娘親。

  琥珀和小雪卻是留居了上洛縣,與琥珀親人在一起過年,琥珀父親在年節回去過上洛縣團聚。

  娘親終究是思念兒子,悄然尋去了青龍坊,母子在一起喜泣相見。

  韋扶風告訴娘親,他統領的軍力是金州的一支奇兵,不能讓太多的人知道,娘親回應明白,祖父已然對韋軒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