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四章
作者:姀錫      更新:2022-05-09 15:33      字數:1966
  戚修先是攜手妻子一同前去給老夫人拜年問好, 隨後又一同去了北院, 給侯爺及榮氏請安。

  世子回來了, 隻覺得今日桌上的氣氛與昨夜截然不同, 老夫人向來寡淡的臉上難得露出了些許鬆懈神色, 依稀還可瞧見淡淡笑意。

  許是這日乃是大年初一, 沒有多過問其餘之事兒, 大年初一,大俞有許多忌諱,隻許安心拜年, 其餘便是天大的事兒也得往後靠。

  一大家子一道用過開年飯後,不多時,戚家的族親便開始陸陸續續上門拜年來了。

  戚修領著幾兄弟, 與三老爺在前院待客, 秦玉樓則大著肚子待在了壽延堂,老夫人特意吩咐翠柳往她的椅子上墊了軟墊, 又拿著湯婆子直往她手中塞著, 屋子裏又燃著地龍, 秦玉樓隻舒服的一動都不想動。

  可是, 戚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頗多, 光是二房三房父輩的堂伯堂叔便足足有九位,九位父輩中有八位已娶親, 同輩的堂兄堂叔堂姐堂妹堂妯娌足足有三十餘人之多,然後下頭還有□□個小輩, 叔叔侄侄有一般大的, 相貌相似的,這日一股腦的全都到齊了。

  更別提還有戚家尚且未出五服外的那些個聲勢浩大的族親了。

  屋子裏擺放著一應點心果子茶水,院外引客的丫鬟婆子排排立好了,隻一位一位有條不紊的往裏頭引著,人一多,難免噪雜了起來,有些四五歲的娃娃調皮搗蛋,滿院子四處亂竄,竟引得一眾仆役小心翼翼的開始在院子裏追逮了起來。

  外頭每進一房,鞭炮便要燃上一掛,一時間,歡聲笑語,混合著劈裏啪啦,秦玉樓隻默默地吞咽了一下,偏生麵上還得掛著一派端莊得體的笑容。

  這還是秦玉樓嫁到戚家以來第一次瞧見到的大場麵,這才曉得,百年世家便是百年世家,其豐厚的底蘊便在此方可一眼盡收眼底了。

  就如同一株古樹,麵上瞧著盡管老得掉牙了,可隻要掀開土壤,便可瞧見底下盤根交錯,已盤踞至數裏之外了,這可是任何新貴之家所瞻仰、所力不能及的。

  整個戚家除了老夫人,便要數戚家三房三老夫人年紀最大了,瞧著歲數與老夫人差不多,盡管頭發花白,但氣色較之老夫人,卻著實要好上不少,遠遠地隻一把將秦玉樓拉到跟前,一臉慈和的笑眯眯道著:“這便是修兒的媳婦罷,瞧瞧這肚兒尖尖,懷相可真好,他日定是一舉得男,瞧這肚子大的,怕是就要臨盆了罷”

  三老夫人娘家兄長前半年過了,她在娘家住了大半年,年前才剛回的,是以還不曾瞧見過秦玉樓。

  秦玉樓隻一臉乖巧的回著:“還有兩個多月了,怕是得到二三月份了”

  三老夫人聞言倒是有些詫異,隻忍不住又往秦玉樓肚前瞧了瞧,臉上方笑出了一朵花兒來,隻笑眯眯的扭頭對著一旁的戚老夫人耳語道著:“尋常可沒見過這麽大肚的,可有尋大夫好生瞧瞧,這裏頭莫不是懷了一雙寶罷”

  三老夫人聲音不大,就臨近幾人聽了半耳朵。

  話音一落,便瞧戚老夫人心中一動,因著親家太太有過這般先例,瞧著孫媳如此,老夫人也曾打發大夫前來細細盤問過,隻大夫說瞧著這胎相有些像,但也未敢十足確定,未敢十足確定之事兒,自然並未聲張,隻派了兩個經驗豐富的嬤嬤前去照看著。

  眼下,又聽到妯娌這般說著,竟覺得仿似又可信了幾分似的。

  心中雖這般作想,麵上倒是一派淡定,隻淡淡的笑著:“這可說不準,橫豎這兒孫自有兒孫福,甭管一個一雙,小子還是閨女,隻要平平安安便足矣”

  說話間,隻抬眼瞅了秦玉樓一眼。

  而秦玉樓聞言,神色隻微微有些愣住。

  感情,不是她的肚子要比旁人大?而是

  想到自個的娘親,秦玉樓的心登時砰砰作響。

  戚家二房、三房的人,大部分都曾見過了,隻未曾深入相處過,除了二房呂家嫂子外,其餘至多隻混了個眼熟,未曾深交過,至於旁的族親,大多是頭一回見著。

  因秦玉樓大著肚子,不便四處走動,大抵皆是些嬸子嫂子主動前來與她搭話,她通常隻間或微笑回應一二便是了,盡管如此,依然累得片刻不想動彈。

  忙碌間,裘氏特意前來與秦玉樓及小伍氏知會著:“待會兒祭祖你們倆便不用去了,橫豎有你們呂家嫂子,及芸兒隨著幫襯著,應付得來,你們倆現如今便是咱們戚家最為要緊的人,今兒人多,可萬不得傷著碰著,早些回去歇著罷”

  那頭祠堂開始祭祖,隨即便是開宴,秦玉樓著實受不住了,便開始從善如流的回屋了。

  小伍氏可比她還要小心精心,整整五年的時光才得了這麽多寶貝疙瘩,裘氏前腳才發話,向來勤快膽怯的小伍氏後腳便要拉著她一道走了。

  倒是擺午宴時,發生了一遭天大的喜事兒,原來今年因著太後娘娘身子不好,宮中除夕廢除一應鋪張浪費,為太後娘娘祈福,是以,除夕當夜宮中隻設了小宴,未曾大興宴邀群臣。

  因未設宴,是以今兒大年初一聖上便從禦膳房欽點了十二道禦食派送給朝中大臣,以此犒勞這一年裏諸位群臣的勤勉辛勞,以此勉勵。

  而在這十二家被賞賜的朝臣中,有六家乃是皇家血脈姻親,剩餘六家中,便有戚家一家。

  整個戚家大驚,隨即,為之熱血沸騰。

  建國侯府戚家,在新的一年裏,再一次淪為舉目關注的對象,仿佛離曾經輝煌的時刻不遠矣。

  新的一年,無論於個人,於家庭,甚是於國家,必有新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