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29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729
  (關於“戰爭是人類文明的催化劑”一說……小論幾百字吧。

  首先複習一下我們中國的技術發展史。

  火藥:誕生於煉丹術(隋唐)

  指南針:誕生於遠海貿易(宋)

  造紙術:於蔡倫時代基本成型(漢)

  印刷術:雕版成熟於盛唐,活字成熟於北宋

  還有造船,冶金,礦山開采,建築……

  那一項是在戰爭時期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的技術創造,更多的還是放在了民用方麵,軍事技術發展,更多的其實是在民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先有民用,再用於軍事。而即使是這樣的軍事技術發展,也必須在中央王朝較為強盛穩定的時候;一旦開始大規模動亂,各路軍閥,各種勢力反而無法發展軍事技術——嗯,還伴隨著大量民用技術的流失。

  從秦以降,中國因為富有,對於掠奪周圍並無興趣,統治者更多的精力是放在社會內部的協調穩定上,所以技術的發展大多數不是為了戰爭服務,而是為了內部的發展協調,是為了“衣食住行更好一點”,這注定了我們的技術發展是民用先於軍用——無法想象在一個亂世中,民用技術會先於軍事技術發展起來。

  反觀西方,在希臘時代還好,進入羅馬時代後,一直到近現代為止,稱之為征服掠奪式文明並無不妥。既然整個文明的基調定位於世界範圍內的征服,那麽技術的發展就必然為軍事服務,於是“戰爭是文明發展的催化劑”一說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如果在一個較為和平穩定的環境中——比如現在,我們的技術發展,必然要快於西方那些戰爭販子。

  嘛,並沒有係統地研究,所以有些詞不達意。不過基本的意思應該我想已經表達得較為清楚了,有專門研究社會發展史的朋友,不妨拿這個做命題展開一番研究,我想大致是不會錯的。

  另:台風橙色警報了。)

  ————

  很明顯,給出這種“第二選擇”,讓自己在基層戰士們的心目中,不會顯得那麽咄咄逼人——更容易取得戰士們的好感。

  還好自己無意中從小傅同誌身上意識到了這一點,可以提前準備——想到這一點,張國燾不由得有些暗暗慶幸。

  “小傅同誌,想必你對中央現在的軍事路線分歧也有一些了解吧,”既然確定了自己下一步的策略,那麽就從這個小傅身上開始施行吧,於是張國燾開始了新一輪的遊說,“暫時來說,還不知道中央下一步的戰略方向是南下還是北上……又或者是兩路分兵,”

  把“兩路分兵”著重了一下,之後,張國燾又道:“如果是南下,或者兩路分兵,小傅同誌你主持的交通線,應該還能發揮作用吧。畢竟聽你的口音,應該是川南那一塊的人——在那一片兒人頭應該比較熟。”

  意思是你張國燾要鬧獨立,要南下;讓我對你跟中央一視同仁麽——轉眼魏承恭就明白了:“沒問題。前兩個月中央帶領紅軍在川南活動的時候,這條補給線很順利地發揮了作用,如果紅軍真的要南下開辟根據地,隻需要把之前的補給線重新拾起來就可以。”

  對於小傅同誌的大包大攬,張國燾很感滿意,這樣自己在川中站穩腳跟以後,就有了較為可靠的醫療補給線了。正如小傅所說,無非是把之前發揮了作用的補給線重新建立起來,所以這個工作應該不難。

  更滿意的地方在於……策略這麽快就見成效了。這個小傅同誌一直旗幟鮮明地站在中央一邊,現在麽,已經被爭取過來一半了……

  如果能繼續努力一把,說不定……嘿嘿……

  魏承恭的話倒不是應付。雖然可能性很小,不過如果張國燾真的做到了率領四方麵軍南下的話,那麽在情在理,自己都不能不管——盡管自己能做的,其實很有限。

  張國燾有錯不假,但是紅軍就是紅軍,想想曆史上經過百丈關之敗後不得不放棄的那些重傷員,想想《草地》中那個三過草地時候的小丫頭……魏承恭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坐視不理。

  ————

  就在這個時候,陳大將從後方追了上來:“張副主席,總書記(張聞天)正找您呢。”

  “找我?”張國燾愣了一下,“什麽事?”

  “說是研究一下有關四方麵軍黨務建設,以及如何向馬列國際報告近段時間的軍事行動的問題——本來想要等這一次的戰事終了之後再來處理,不過既然張副主席已經來了,那麽就提前研究一下好了。”

  很顯然,這樣的事情不是魏承恭,甚至不是陳大將能夠參與的。所以張國燾隻能轉過身,身子一振(魏承恭心說這難道就是所謂“虎軀一震”?),然後拍了拍魏承恭肩頭:“有時間再聊吧。小傅同誌,好好工作,好好表現,蘇維埃會記得你所做的一切的。”

  魏承恭:“……”

  一番勉勵之後,張國燾就帶著警衛員離去了,留下一臉精彩的魏承恭和一臉玩味的陳大將。

  “怎麽樣,在拉攏你,是吧?”目送張國燾徹底消失在道路一頭,陳大將這才向魏承恭道,“能把談了些什麽,跟我說說麽?”

  “當然。”先是給了一個幹脆的答複,接下來魏承恭撓撓頭,不確定地回答道:“至於說拉攏……應該是吧,他一直在問我對於中國革命的看法,還有對馬列國際的看法,之後問我如果馬列國際和中央發生分歧,我會怎麽做。最後要求我,如果紅軍南下——可能是全軍,也可能是一部分——那麽就把之前的交通線建立起來。”

  簡略交代完談話內容,魏承恭忽然想起來一件事,“話說,他就不怕我把這些話告訴你們麽?泄露自己的意圖?”

  陳大將愣了一下,又思索了一會兒,點頭道:“應該是不怕吧……部隊南下還是北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決議,他在同誌們中間征求意見,又或者宣揚自己的主張尋求支持,這都是是他的工作,至少也可以說是分內之事——當然,在你這裏尋求支持,這稍微有些反常,畢竟僅就級別來說,你無論如何你也影響不到中央的決策。”

  魏承恭回想了一下談話的內容,緩緩點頭。正如陳大將所言,隻要中央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決議,他說這些就不算錯。

  如果已經形成了決議……煽動部隊對抗中央這個罪名是跑不了了。

  陳大將笑了一下:“這說明,即使影響不到中央的決策,他也認可你的作用對紅軍來說很重要。”

  魏承恭:“……”

  “隻是……”陳大將又沉思起來,“他最後的話,倒是值得斟酌……”

  魏承恭嚇了一跳,急忙道:“陳將軍,我之所以那麽說,是因為我掌握的證據無法拿出來反駁他,可是你該知道,南下是絕對不行的……”

  陳大將擺擺手,製止了魏承恭,“不要急,南下是不行的,這一點我們都很清楚,我們也肯定不會讓他帶部隊南下,我剛才說的話,也不是指這個。”

  魏承恭疑惑,陳大將停頓了一下,這才繼續道:“你或許沒有意識到,用這番說辭來爭取同誌們的支持,是很有力量的——比如你,不就因為無法反駁,而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讚同麽?”

  魏承恭想了想,點點頭。同時也明白了陳大將的意思。當時他隻顧想著如何應對張國燾了,沒有想到這個上頭。

  同時心中歎服,這些老前輩的敏感真不是說著玩的。

  “你這個明知南下不可以的人尚且不得不表示有限的讚同,更不用說其它認為南下‘可以試一下’的同誌了。”陳大將還怕魏承恭沒有明白,又解釋道。

  解釋完了卻又疑惑:“他為什麽要讓我們知道他現在用這樣的說辭在爭取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