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6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109
  (前麵統計返回1935的人數時,居然會忘了陳政委,真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

  除了人員之外,剩下的就是物資了。

  這一批物資中有些東西比較特別。不是買的,而是老吳帶著人做出來的,一批工兵鏟——熟悉機器性能時候的練手之作。

  當然不可能是現在那種花哨的軍用折疊式多功能鏟,就是最簡單的五邊形加一個握把插口那種。用料很實在,絕不是市麵上那種鏟灰鏟土的鐵皮鏟子,而是2毫米厚錳鋼板,砂輪開鋒。如果再加上一根足夠好的木柄,放在1935那個時代,絕對是堪比德國貨的一流產品。

  土工作業雖然是pla的看家本領之一,不過在紅軍時代,倒是沒有多少使用記錄——估計一方麵是因為用處不大,畢竟那個時代紅軍的戰術是以山地遊擊戰和大範圍運動戰為主。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器械的缺乏(國軍裝備兵工鏟的確切情況查不到,不過僅從各類圖片和文字資料看起來,並沒有大量裝備這東西。另外,地效覺得相關資料少也從另一個側麵說明了這東西裝備得不多。而國軍裝備得不多紅軍當然也就無從繳獲)。

  等到八路軍時代,開始從日寇手中繳獲製式兵工鏟,同時也從日寇身上學習土工戰術(比如關家堖之戰,日寇就給八路軍好好上了一堂土工戰術課),這才開始比較係統地發展起來。

  等到解放戰爭時期,戰爭形式變成運動戰和陣地戰為主,再加上“沒有吃,沒有穿,自有大隊長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美國人給我們造”——國軍也開始大量裝備美製工兵鏟,解放軍的土工作業能力才有了大幅的提高。

  直到最後的朝鮮戰場,不得不跟美軍拚陣地戰,解放軍的土工作業能力在壓力之下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好吧,閑話休提。簡而言之,這時候的紅軍對土工作業遠遠沒有後來那麽重視,而因為沒有來源的關係,工兵鏟的裝備程度也遠遠不如後來那麽普及。魏承恭在建立特種部隊的時候,曾經給紅軍帶了幾百把工兵鏟,但也就是那點兒了,後來就再也沒有送這東西過來——不過中央也沒有要求他繼續送。

  這一次,魏承恭用一噸多的運力運了一千五百把工兵鏟過去。不多,老吳一幫人在這一段時間裏也就做出來這麽多。

  ————

  刨開這個算是紅軍加工的產品之外,剩下的當然還是要買。

  首先要買的當然還是……糧食?

  好吧,紅軍確實很需要糧食。但是通過草地中的遭遇,魏承恭已經明白了,糧食這類大宗的消耗品從這邊運,實在是費力不討好。真正要為紅軍解決糧食問題,還是像那個施展美男計為胡宗南籌糧的白黨軍官那樣,立足當地為好。

  當然,不是說讓魏承恭去施展美男計,而是說,設法從當地有糧食的人手裏弄糧食。

  用交換的法子。

  《1949我來自未來》那部小說裏不是說,解放前康藏那地方缺高壓鍋,煮飯都煮不熟麽?那麽想必這東西很值錢,很少見,能換很多糧食吧——所以這一次魏承恭帶了幾百口高壓鍋。

  舍此而外,還有一些八音盒,茶葉,絲綢,鹹鹽……等東西——好吧,雲經理他們剛剛看了《紅鷹》(他們看影視節目可不隻是為了消遣,想必大家也看出來了,可以借此了解一些情報),既然馬鴻逵馬步芳他們用這些東西來收買藏族的上層土司官僚,那麽紅軍當然也可以用同樣的東西……用更好的東西來換糧食,馬匹,藥材(藏紅花,冬蟲夏草啥的,這些東西可以帶回2017這邊換錢)……等等等等。

  幾噸這類玩意兒應該足夠清理好多土司家裏的糧倉了——而且魏承恭覺得,在隻考慮重量的情況下,這些東西隻要能交換到超過自身重量的糧食就是賺了。

  最後就是為四方麵軍準備的一批戰用物資了。望遠鏡,多功能手表,手電,蓄電池……等等,跟當初給中央紅軍的東西差不多。

  ————

  “看看看看,我們的後勤長官又給我們送什麽好東西來了。”

  一個星期的時間,新·鬆潘戰役已經全麵展開——這意味著指揮部海量的工作。不過即使如此,在魏承恭到來的這個時刻,總理依然等在這裏。

  嗯,不隻是總理,徐總指揮居然也在。眼下中央機關駐紮在若爾蓋大錄鄉一個地主大院裏。眼下紅軍還弱,在少數民族地區執行“民族政策”,對於舊上層有一些妥協,對於漢族地主就沒有那麽客氣了。這個地主已經被專了政,浮財分給了當地百姓,糧食充了公(浮財重量輕價值高,糧食則沉重而量大,所以紅軍一向是把糧食分給百姓而自留浮財,不過在川北這地方則必須倒過來分配。原因當然還是因為整個地區普遍缺糧),房屋則被征用做了指揮部,以及超時空物資接收站。

  而得知魏承恭會和陳政委於今天帶著大批補給物資過來的徐帥也過來看熱鬧。

  當然,他也隻能看看熱鬧,在確認魏承恭確實帶著自己的搭檔從未來返回,翻看了一下未來送過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之後,就跟陳政委一起,回指揮部去了。

  “戰役打得怎麽樣了?”魏承恭一邊把物資清單遞了過去,一邊急不可耐地問道。

  第一次親身經曆一場大戰,親眼見證戰爭期間會發生的一切,魏承恭隻覺得興奮莫名。紅軍上一次大戰的時候是在湘江,那個時候紅軍把他“攆”開了。

  話說,這一次沒有攆開他,算不算是一種妥協呢?

  “還行吧。今天下午剛剛截獲的敵方電報,胡宗南跟老常抱怨,說是他每天獲得的補給隻能滿足最低要求的一半,”總理接過清單,一邊看,一邊隨口答道:“胡宗南投入這一戰相當倉促,準備嚴重不足——當然我們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不過同樣的困難之下,我們紅軍總是更能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