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陳政委的一周4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401
  具體來說?董老低下頭去,好一會兒,才沉吟著道:“像我們中國這樣的大國,即使步上了快速發展的良性循環道路,各種問題依舊堆積如山,甚至,有很多問題就是因為發展了才會有。非要說的話,最顯著的就是腐敗問題。以及既得利益者想要把現有社會階層固化的問題。”

  “你是說貪汙?”陳政委嚇了一跳,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貪汙是一個絕對不能容忍的罪行——紅軍戰士之所以會跟著馬列黨鬧革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轄官們的貪汙腐化,不為民做主。

  如果讓戰士們知道,打倒一批貪官,是換上來一批更厲害的貪官,戰士們會作何感想?軍心如果因此散了,隊伍也就不用帶了。所以說得不客氣點,這是關乎紅軍——進一步也是關乎馬列黨——生死存亡的大事。

  “在我們那邊是沒有東西可貪,貪官稍微多占一點社會財富,就能逼得一大堆人活不下去,貪汙的後果非常嚴重,現實條件逼得當官的‘沒得貪’,或者像白黨那樣,不顧後果的貪,然後自取滅亡,”董老一邊沉思著,一邊闡述起自己這些天所想的——說得高大上一點,就是研究成果,“而在這邊,社會財富極大豐富,貪官們有的貪了,再加上社會比較富足,貪官們就算貪一些,也不至於就逼得老百姓大規模造反,這樣一來,貪汙問題就有所抬頭……嗯,該說是一度相當猖獗。”

  “……這邊的組織不管麽?”

  “當然管,說句公道話,反貪一直都抓得很緊——不過架不住這些貪官們不要命啊。”董老無奈道,“馬教主說,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資本就敢於冒走上絞架的風險。到了貪官這裏,他們貪汙一次,所獲有可能超過一輩子苦幹所得,這個利潤又何止300%?當他們有了走上絞架的心理準備的時候,你能拿他們怎麽樣?我們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到了貪官這裏,就變成了‘貪官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唯一的辦法隻能是不讓他們走上幹部崗位了,”顧政委思索著道——不比陳政委專注於軍隊和打仗,他這個政委這半年來指揮的戰鬥規模小得多,也就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這些問題,特別是到了這邊以後,“可是不讓他們走上幹部崗位,他們沒有貪汙的條件,我們就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們是貪官……”說到這裏,無奈地搖頭。

  “說到底還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顧政委也不光隻是提出問題,也在思考解決的辦法:“有錢了,有閑了,就有空想這些有的沒的了。如果能像部隊一樣管理……”

  “不可能的。”陳政委搖頭:“軍隊確實沒空去想這些有的沒的,但軍隊是一個目標明確的團體——我們的軍隊要思考的是如何生存,如何鬥爭;而這邊的軍隊則有著明確的訓練大綱,按部就班忙著訓練——而地方治政,一是緊迫性不像我們那邊那樣,軍隊幹不好就是死;二是各地有不同情況,不可能像軍隊一樣,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施政標準,讓一個當官的在任期內必須達到什麽樣的成果……”說到這裏,陳政委也搖頭,“總之,地方幹部的想法不可能像軍隊幹部那麽單一,很難控製他們不去想東想西……倒是可以考慮讓軍隊幹部轉職到地方任職。”

  “不行。”陳政委的話沒有說完,董老就斷然否決,“從這邊的經驗來看,讓軍隊幹部轉而從事地方工作,除了能保證忠誠,以及不打折扣地完成上級命令這兩點之外,沒有其他好處。他們會把軍隊作風帶到地方上,而因為沒有犧牲的可能性,所以他們基本上不會考慮地方上的客觀具體情況,結果就是要麽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要麽被手下的衙蠹們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麽說起來真的沒有辦法麽?”陳政委喃喃道。

  “確實是沒有辦法,畢竟人心隔肚皮。沒貪的時候,你無法知道他是個貪官;等到你知道他是貪官的時候,他已經貪了。”董老歎息道,“所以這隻能是個馬後炮的問題——所以幹部隊伍的建設,這個事情我們必須常抓不懈。”

  ————

  “我倒是有個想法,”陳政委忽然道,“我們不妨仿造軍隊的做法。”

  “剛才不是說了,軍隊的作風不適合地方麽?還是你自己說的。”董老不無疑惑。

  “軍隊的作風不適合地方,但是打仗的辦法可以用。那些貪官,他們是黨的敵人,人民的敵人。對於敵人,就應該堅決打擊,”陳政委解釋道,“我們守衛根據地的打法主要是‘誘敵深入,聚而殲之’,這個辦法好像也適用於貪官。”

  “你是說……”董老有些發愣。

  “組織一支專門的隊伍,任務就是設法向新上任的官員們行賄、試探——這是誘敵深入。如果那些貪官吃下了‘誘餌’,我們就毫不客氣地‘聚而殲之’。”

  “這……有些損了吧。”顧政委皺眉道,“好吧,我承認這個想法還是有可取之處,不過一旦成為官場公開的秘密,讓大家都拒絕‘第一次’……”

  “不要定期。試探放在新官員上任後半年後——這時候這些官員應該已經踩熟了地皮,敢於做一些出格的事了——但是不要固定在這個時間點上,這樣就算貪官們知道有這麽一支隊伍,也吃不準那一撥來行賄的人是釣餌。”陳政委腦洞一開,興奮非常,“而且,形成公開的秘密反而有好處——當你知道有這麽一個釣鉤存在,你還敢肆無忌憚地貪汙?”

  顧政委和董老互相看了一眼,都沒有說什麽。另一邊,陳政委還在完善自己的設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於受考驗官員來說,也是好事:如果沒有經受住考驗,那麽什麽都不用說了,直接剔除出幹部隊伍。如果經受住了考驗,你就說明這個同誌基本可靠,可以較為放心地使用;還有,這樣的考驗還可以讓某些意誌堅定,但是涉世不深的同誌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麽樣的行賄手段……”

  “……這一支‘釣餌部隊’的建設必須要上心,必須得能以假亂真才行;對同一個官員也不能僅僅考驗一次,畢竟人是會變的,隨著年齡的增加,想法也會有所變化——每個官員在任職期間,經受三次左右的考驗,前後相隔20年左右。這樣當三次考驗過後,官員已經四十歲以上了,思想基本定型,家庭生活也已經穩定,不會再有多少‘進取心’了。”

  ————

  一直等到陳政委消停了,董老才皺著眉頭道:“兩個問題:一,建立這樣一支隊伍,勢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精力財力,是否值得?二,水至清則無魚,你打算怎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