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釣魚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3      字數:2306
  “這是……”魏承恭看著火堆旁堆得高高的草垛子納悶,“野菜?不對吧,這草地裏的野菜要是這麽豐富,紅軍當年應該也不會有那麽多的犧牲了。”

  “這些不是用來吃的,是用來燒的。”總理給他做解釋,“草地裏的條件很差,主要在於沒有柴火。這裏不是林地,是草地……哦,確切地說,是沼澤地,薪柴儲量嚴重不足。所以先行部隊除了趕路和努力活下去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那就是為後續部隊準備一些薪柴。說起來,還得多謝你啊,讓我們提前想到了這些。”

  “哦,”魏承恭點點頭。卻又有了新的納悶,“用太陽曬的話,應該攤開吧,這麽攏作一堆,得什麽時候才能弄幹啊?”

  “主要不是曬,而是烤。你看,燒火的時候堆在旁邊,差不多就能烤得半幹,等到火熄滅的時候,更是可以一下子堆上去。”輕輕搖搖頭,“雖然用草來燒火,火燒不旺,煙也大,不過也沒辦法了。”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估計都知道,濕柴也是可以燒的,隻不過不能用來引火)

  魏承恭點點頭:“我覺得吧,上午的時候我該跟著一起去幹這差事,可能對部隊的作用還更大一些。”

  總理搖搖頭:“你不懂,這裏麵也有學問。有些草太濕了,烤不幹的,比如那些水草;有的草有毒,不能燒不能碰;還有的能吃,燒了可惜。”

  魏承恭:“……”

  “說實話,其實我也不是很懂。”總理笑了笑,“這就跟我去釣魚一樣,是現炒現賣。這是我們找藏民老鄉們打聽出來的。”

  ————

  即使是這一支特別部隊,即使是守著上萬斤糧食,他們的供應也不會很充足,喝了點稀飯就算是中午飯了——哦,該說是上午飯,紅軍現在一天隻吃兩餐。

  “沒啥味道啊……”魏承恭咂摸了一下滋味,說道。

  就是稀飯,最普通的大米熬的稀飯。

  幾個同誌都笑起來,一個小同誌笑道:“傅顧問,能喝上稀飯就該知足了——您該不會還想要弄點兒鹹菜下飯吧?”

  “如果顧問你能弄到魚,或許我們倒能弄點兒魚片兒粥。”另一個戰士也笑起來。

  “……我問一下,這片草地上真得有魚嗎?”魏承恭忽然問道。

  幾個戰士互相看了看,一個戰士點頭道:“有倒是有,昨天部隊還釣上來不少呢,不過那些魚都長不大,最大也就是一卡來長。”

  “有就好。”魏承恭點頭,“你們知不知道有一種抓魚的辦法,就是炸魚。”

  “炸?”

  幾個戰士互相看了看。一個戰士道,“顧問你是說……朝水裏扔炸彈?沒聽說過,可是那能炸多少上來?就算能炸上來,我們又有多少炸藥?”

  總理心裏一動。

  “不止是炸彈,大個兒的鞭炮也行,這種小水蕩子,一個鞭炮就可以全弄光了……我們用手榴彈試試,怎麽樣?”魏承恭給出建議。說著話又自怨自艾起來:“沒有計劃周全啊,這一次我該帶鞭炮過來的,一個鞭炮就算隻能換二兩魚,那也比運大米好得多。”

  然後就理所當然受到幾個戰士的蔑視:“用手榴彈炸魚,虧顧問你想得出。等遇到敵人的時候,我們拿什麽去打仗?”

  還有的戰士則是對用鞭炮炸魚表示不屑,“用鞭炮?那玩意兒裝的又不是雷管,一扔水裏不是就滅了嗎?什麽餿主意啊。”

  “雷管啊……”一聽說這些管製類的東西,魏承恭就蔫兒了。

  “倒是個辦法……”出乎意料,總理倒是點頭讚許,“小胡,你的手榴彈給我一個。”

  “周副主席……”小胡是沒有想到,總理竟然會為了一口吃的動用寶貴的武器。不情不願地遞過去一顆手榴彈。

  “關鍵時刻,一口吃的就有可能救一條命,你說,是現在用掉一顆手榴彈活下來,以後再想辦法戰鬥好呢,還是現在就餓死好?”總理一邊接彈,一邊還不忘給戰士做思想工作,“再說,又不是把武器全都用掉,我們總要保留一些的。”

  “……”

  吃過飯,總理拿著那顆手榴彈(這玩意兒在紅軍中配置得相當普遍,正史中,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的時候,這東西幾乎能做到全軍人手一枚,即使是非戰鬥人員,也能分一兩個做為萬一遇敵時候自衛之用)找了個水蕩子,把手榴彈做了一下處理——具體來說就是在木柄下方拴了一顆石頭,這樣即使到了水裏,水一時半會兒也灌不到彈體裏。

  拉弦兒,扔了下去,水麵上先是咕嚕咕嘟冒起水泡,片刻後……轟隆……水花飛濺,伴隨著飄上來的,是十來條小魚兒,魏承恭估計,攏共不到半斤。對於這類小東西,魏承恭知道的一般做法是,裹了豆粉油炸了吃……

  總理歎息,搖搖頭。

  “怎麽,不行嗎?”魏承恭小心地問道。

  “倒也不是不行,不過代價太大了,一顆手榴彈才弄到這麽點兒,我們用不起。”一邊說著,總理一邊拿長柄的網兜——這東西是拿竹竿、鐵絲和衣服做出來的——把死魚都撈了起來,“我先前在想,要是一顆手榴彈能換十來斤魚,就算是劃算了。”

  “那……我們能不能把手榴彈裏麵的火藥弄出來,做成鞭炮來用呢?”魏承恭又提議道。

  紅軍造的手榴彈一顆裏麵有大約50克火藥,弄成鞭炮,足可以做十來個大炮仗了。

  “那我們兩下午就忙活這事兒吧,正好我手工也很不錯。”總理笑起來——可算是有事兒給這小子做了。話說,真不愧是未來過來的人,這見識就是廣博。

  ————

  要不怎麽說辦法是人想的呢?

  三個人——魏承恭和總理,加上一個以前做鞭炮的戰士,搗鼓了一下午,還真就把這東西給弄出來了。

  拿紙張裹成筒子,一頭用黃泥堵起來(黃泥要用那種被篝火燒過的,比較幹的才行),灌上火藥,牽上導火索(不一定用火藥導火索,經過試驗,尼龍要好燒得多——魏承恭帶來的那批大米的包裝袋用得上了,而且這些包裝袋的封裝線也有用,所以也被小心地拆開保留下來了),再用黃泥封堵起來,鞭炮就做好了。

  這隻是第一步,這樣的鞭炮點燃了扔到水裏是不會炸的,這時候就要……

  總理拿出了他的搪瓷杯子,綁上石頭,用大米袋的包裝線拴住。鞭炮扔進去,迅速蓋上蓋兒,然後一起扔到水裏……

  “這樣會有效嗎?”戰士有些疑惑。

  言未已,就聽到“轟隆”一聲悶響,不過這一次,沒有水花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