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馬列國際的鄉巴佬10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2      字數:2199
  (以前更新上卷,有朋友說想看下卷;更新下卷,又有朋友說想看兩個時空的人交流思想;等到我這裏在寫兩個時空的碰撞了,又有朋友想看收拾張國燾了,發展劇情了……

  地效隻能感歎:眾口難調啊,隻能請大家海涵一下了。

  另:以前那些老儒生說“天下財貨一定”,國家收多了民眾就少了……所以為了天下太平,不要“與民爭利”。忽然想到,這個理論貌似又被美國人撿了起來:地球上的資源是一定的,你們中國如果發展得跟我一樣好,要幾個地球才能供得起?——所以為了地球著想,你們還是不要發展了。

  反動分子,反動理論還真是沒有國界之分啊)

  ————

  實在是沒得選,最後李德總算是從那個書櫃裏找了一套《十萬個為什麽》(1973版,這一版發行時間正處於“備戰,備荒,為人民”期間,對於軍事方麵的內容比較側重——地效第一次接觸“三相熱核炸彈”這個名字就是通過這部書)出來。

  “你能看得懂?”董大爺一邊拿書,一邊有些犯愣,“你什麽時候學的中文?”

  “我可以讓人幫我讀。”

  伍翻譯順嘴把這話翻譯給董大爺聽,翻譯完了才醒悟過來這話是什麽意思,不由得苦了臉。

  說是“讓人幫我讀”,這個“人”是誰,可想而知——沒想到自己居然攤上這麽檔子事兒。

  按說他的工作基本就是口頭翻譯,論理不該怕這個。不過這個翻譯書本跟以往的口頭翻譯不同:口頭翻譯是三個人說話(說話人甲和乙,再加上翻譯),翻譯要說的話隻占說話總時間的二分之一(甲說的話,翻譯給乙聽;乙說的話,翻譯給甲聽,等於是甲和乙說話翻譯都要複述一遍),而且,很多話隻需要把意思翻譯到了就可以,不必要原話複述——甚至可以視情況不翻譯(比如李德下令要槍斃某人的時候)。

  而且的而且,中央蘇區裏懂得俄語的人不在少數,很多時候,他們之間完全可以直接對話。

  所以,自己翻譯方麵的工作其實是比較輕省的。

  但是書麵翻譯……

  都是自己一個人在說話……好吧,這也就算了。問題是還有很多詞匯要準確翻譯都不是那麽容易——曾經李德問伍翻譯,小傅說的“雷達”是個什麽東西,伍翻譯在搞懂這個詞的意思之後,卻犯了難:自己學過的俄語裏麵還沒有這個詞,費了好一番功夫之後,最後總算是翻譯成了“電磁波反射定位儀器”。

  而且僅僅是這樣翻譯還不夠,他還非得把這個儀器的大致工作原理也說上一遍,這才讓李德真正搞懂。

  一個詞就已經這麽麻煩了,而現在可是來到了八十年以後,“黑科技”的大本營,天知道還有多少這樣亂七八糟的東西等自己去傷腦筋。

  不過沒辦法,這就是自己的工作。

  “《工人階級是如何壓倒ok焊條的》(地效大概記得那套書裏麵有這麽個題目,大家就別較真了)……”

  一篇文章翻譯下來,伍翻譯免不了口幹舌糙。李顧問聽得累,他翻譯得更累。

  隻看文章內容的話,伍翻譯還是蠻有興致的——這種問題就是“富貴病”,隻有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去思考這些“為什麽”,舊中國肯定遇不到這樣的煩惱。

  可是這裏麵用到了很多不常用的單詞。更麻煩的是,這套書的發行時間有些微妙,“蘇修”這個詞語一再出現。不僅如此,還有大段的闡述蘇聯如何如何邪惡,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該如何如何反擊,如何打他們臉的文字。

  “這還真是……”

  伍翻譯的心情就像是過山車,一會兒為新中國的工業成就而高興,一會兒為了赫魯曉夫以後蘇聯的行為而憤怒,一會兒又在為中蘇關係而擔心,同時還得操心某些不常見的單詞如何翻譯,最後還要費心哪些內容不能翻譯給李顧問聽……

  誒……累死了……魏總和經理你們快點回來吧……抬頭看看石英鍾,已經快十點了……

  “他們怎麽還不回來?送個人去看醫生而已,用得了這麽久嗎?”伍翻譯實在是有點兒撐不住了,工作效率一再降低。

  “是有些奇怪……我幫你問問吧,”董大爺看伍翻譯實在是可憐,提議道,說著話,就拿出配發給自己的手機開始撥號。

  一通電話,彼此交換了各自的情況。聽聞魏總他們三個人正在做正經工作(套購藥物),伍翻譯急忙表示,自己的問題不算問題。

  “如果真的沒事兒做的話,就弄幾部影片給他看好了。應該有同誌能操作電腦了吧,在網上搜一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這裏黎明靜悄悄》啥的。”魏承恭在電話裏這麽建議。

  “電腦大家倒是都能用了,不過你剛才說的是什麽片子來的……”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這裏黎明靜悄悄》。”魏承恭不得不又說了一遍。

  “哪個瓦?哪個爾?哪個特?”董大爺不依不饒,“最好發個短信過來。”

  “不用死掐字眼兒,百度有模糊搜索,直接打拚音……”剛說到這裏,魏承恭恍然大悟:同誌們學的是五筆,跟自己熟悉的拚音可是兩碼事。

  於是……

  “稍等……”片刻後,短信發了過來。

  看過短信以後,董大爺啞然失笑,除了以上三部片子之外,還有一部同樣在中國算是家喻戶曉的蘇聯老電影:《列寧在1918》。

  正想要招呼呢,電話鈴聲又響起,於是董大爺隻能再一次接電話。

  “其實你們搜索蘇聯老電影就可以了——隻不過我懷疑能搜到的估計都是中文版,所以你們注意一下,找個有字幕的吧。”魏承恭如此囑咐,一邊又好笑起來:“蘇聯人看蘇聯電影,居然會聽不懂台詞,哈哈哈……”

  董大爺也不禁莞爾,收起手機,正要招呼李顧問和伍翻譯去“教室”(同誌們的教室,放電影也是在這裏),一轉眼,卻看到兩個同誌看自己的眼神活像是見了鬼。

  “怎麽了?”

  “這個……”李德指了指董大爺手裏的手機,說起話來略有些幹澀,“不單隻是電話,還能發送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