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聞發布會
作者:地效飛行      更新:2022-05-09 15:11      字數:2295
  1938年4月1日,武漢市長春街。

  兩架人力車滴零零跑來,到了地頭減速,停車。領頭的車夫這才顧得上擦一下滿頭的大汗,並向從車上款款而下的洋裝女子欠身施禮:“小姐……到……到了。”

  “哦,好的,謝謝。”女子看看手表,發現沒有超時,頓時長舒了一口氣。對於車夫勤力也非常滿意,於是掏了兩個大洋出來,一個給了前麵這位,另一個給了後麵那輛人力車的車夫,“不用找了。”向後麵車上的乘客道:“小張,快。”

  “我們不是已經到了嗎?”小張手捧著一架照相機,向洋裝女子道:“既然沒有誤時,不用這麽著急吧?王小姐”

  “我們是新聞工作者,新聞這東西,是隨時都在發生,但也隨時都在消失的。”王小姐笑笑,朝不遠處的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一指,“你看,那麽多人圍在那裏,無論他們關注的是什麽,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新聞。而等到他們關注的事物消失,這個新聞就沒有了。”

  說罷,也不管這個手捧照相機的助手小張,三步並作兩步向人群走去。

  人群擠得密密匝匝,新聞工作者王小姐完全到不了裏麵去。作為一個女性,而且還是民國時代的女性,她也豁不出去跟那些大老爺們爭搶道路——那意味著肢體碰觸。於是隻能急得大叫:“讓我看看,讓我看看,我是大公報的記者……”

  這個時候就看出助手小張的作用了。護著照相機,領著新聞工作者王小姐,他居然硬是在人群中擠出了一條硬漢之路,去到了人堆裏麵。

  然後,王小姐就知道,這一次的新聞,沒有那麽容易消失的。

  因為這“新聞”,是兩輛很奇怪的車。

  ————

  今天是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召開新聞發布會,是tg公開對外宣布消息。而且這一次的新聞發布會,tg在兩天前就開始廣為造勢了。不單知會了國內外各家媒體,也知會了各國駐華外交機構。

  有“·超·級·重·大·”的新聞要公開發布。

  作為一個弱國的地方軍閥——好吧,說軍閥都是抬舉了,憑著現在tg的那幾萬人,在中國這樣一個兵力動輒以十萬百萬計的地方,最多算是一股強大一點的土匪——要召開新聞發布會,還要發布什麽“超級重大”的新聞,而且還是在4月1日這樣一個日子,這很是讓各國的外交師團笑話了一陣子。不過得益於某人的滿點外交能力和個人魅力,使節們還是很給麵子的來了。

  這從這棟不大的四層小樓周圍停滿的各式各樣的汽車,以及車上插著的不同國旗就可以看出來。

  讓我們為某人鼓掌。

  不過這麽多汽車當中,最新穎別致,最吸引人眼球的,卻是停在辦事處入口處的兩輛車。

  方正簡潔的造型,流暢自然的線條,一看就覺得非常結實的車體結構和輪胎(這個地效隻能說,對於各種輪式軍車,最喜歡輪胎那種敦實有力的感覺),以及車後座裝配的14.5口徑高平兩用重機槍……與這些比起來,車頭的兩麵用來表明身份的小旗就不那麽顯眼了。

  何況,現在沒有風,兩麵旗子沒有展開,隻能看到火紅的底色,以及上麵的一點點金黃。

  除了車,還有車旁邊持槍護衛著的幾名戰士。

  異常高大的身材,頭戴不知名頭盔,身穿斑駁的迷彩服,外罩奇怪的馬甲,腳踏威武的大皮靴,手持一種從來沒見過的槍械(民國那種環境,相信大多數人對槍都不陌生),身上掛滿了各種讓人看不懂的小零碎。雖然看不懂,但是這些東西卻無一不透著精致漂亮……所有的一切都給在場的人一種感覺:不明覺厲。

  僅僅憑著這一身賣相,就沒有人敢小看這幾個戰士;更別說,這些戰士的精氣神,遠遠不是現在的中國軍隊能夠比擬的。對比中央軍,他們有一種勝者舍我其誰的氣勢;而對比現在中國最具進步求戰精神的八路軍,他們又多了一些沉穩。

  有他們在,這些個記者,以及各國的使節都不太敢靠近車子。

  “太漂亮了,太完美了,這兩輛車無論用什麽樣的溢美之詞來形容都不為過,”美國記者漢森不停地稱讚著,想要靠上前來拍照,不過被戰士攔住了。

  如果是別的中國士兵,哪怕是常凱申的教導師,德械師士兵,漢森也是絕對不假辭色的,因為他是美國公民,在東方這個落後的國家理應享受超國民待遇;不過麵對著眼前這個東方麵孔的戰士,漢森卻不敢放肆,用隻有麵對中國的將軍一級官員才會有的禮貌地向這個戰士發問,“請問你們是誰?這到底是哪裏的產品?”

  “這些問題,您可以在即將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得到答案。”戰士的回答也不缺乏禮貌,“我們有保密條例,不能透露。”

  這樣的問答在這幾個士兵身上時不時發生著。問題千奇百怪,比如“車上裝備的是什麽重機槍”“你們的槍能給我們看看嗎?”“你們是哪部分的?”“這些武器是哪裏進口的?”(麵前這些畢竟是士兵,他們對於車子不懂很正常——但是不可能不懂得自己裝備的武器)“這東西是什麽?有什麽用?”(提問者指著士兵身上各種小零碎)“你們隸屬那一部分?”等等等等。

  而士兵們的回答則是千篇一律,禮貌而死板:“您可以在即將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這些問題。我們有保密條例,不能說。”

  “各位,新聞發布會即將召開了,請進場。”

  從辦事處裏跑出來一個辦事人員,高聲呼叫。記者們聞聽,“忽”地一下湧進了會場。

  幾個年紀較大的外國人走得比較慢,時不時還回頭看看那兩輛奇怪的車子和幾個奇怪的士兵,臉上陰晴不定。很快,他們就落到了隊伍末尾。

  “馬爾福,你覺得,這些東西是怎麽回事?”英國參讚傑森向身邊的隨行武官問道。

  “我不知道,參讚先生。”武官馬爾福答道:“我隻能說,那挺重機槍和那些步槍一定非常強大。如果他們出現在戰場上,那將是所有人的噩夢。”

  “會不會是蘇聯?”傑森小聲問道,“那兩麵旗子,紅底黃圖,隻有蘇聯人的國旗是這種顏色。”

  “絕對不是。”馬爾福猛搖頭:“蘇聯人的東西長成什麽德性我們都很清楚,他們肯定不能把武器和車子造得這麽漂亮——就是德國人也不行。”

  傑森不說話了:蘇聯人的水平,他們確實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