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天懲行動(5)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54      字數:4178
  西沙 戰神聯合作戰基地 “天懲”行動K時間 -0.5時

  距離行動正式開始隻剩下最後半小時了,“黑死神”小隊以及配合行動的殲16D電子戰鷹部隊“黑板擦”小隊都投入了到了飛行起飛階段的緊張時刻中去。

  全封閉防彈加固機堡中的氣溫和適度都保持在最適宜的狀態,即使身穿全套飛行裝具,林飛虎身處其中,也絲毫感覺不到炎熱和潮濕。

  戰機的技術狀態檢查和武器測試都做完了,兩名負責飛機和武器的工程師,此刻手裏握著套著空軍藍色迷彩外殼的平板電腦,正逐項核對參數,並簽上負責人員的名字。

  如同平常訓練飛行那樣,林飛虎圍著這架綽號“老虎”的殲20威龍A戰機繞了一圈,他不時蹲下來看看機體,檢查起落架關鍵液壓管線,還用戴著飛行手套的左手輕輕撫摸機翼。

  飛行手套很厚實,但他的手指和掌心還是感覺出一種滑膩膩的其他手感,飛虎當然懂得,這是因為機體主要部位都噴吐了複合塗料,有了這種高科技材料的掩護,雷達電磁波不但更加難以探測到戰機,甚至連多光譜光電傳感器的觀察頻段也可以受到一定幹擾。

  如同父親撫摸兒子一樣,他輕輕感受了一番機翼和機體的手感,又向前走了幾步,彎下腰,視線停留在機身腹部,那裏是殲20主彈艙所在位置。現在,腹部彈艙的門仍然保持打開著打開狀態,林飛虎得以仔細地查看裏麵懸掛安裝的“D炸彈”。

  這兩枚“D炸彈”相互間隔一段距離,保持水平對其狀態。“D炸彈”本身的外形堪稱奇特,它們彈體修長,絲毫不顯得臃腫,但外殼既不是傳統的圓形,也不是梯形或者長方形,而是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多麵體形狀。

  彈頭外形有幾分類似菱形,但偏偏又多了好幾個斜麵,看上去頗為古怪,和人們頭腦中的那些傳統導彈和炸彈截然不同。

  林飛虎滿意地點點頭。經過這段時間學習和訓練,他已近很了解這種“D炸彈”的具體原理了。

  首先,奇特的外形是為了更好“隱形”,其實不但是外形,甚至連炸彈本體上,也噴塗了和“威龍A”戰機表麵一樣的複合吸波塗料。

  然後,這種炸彈是一種帶有微型動力的“可控動力滑翔”武器,它可以從遠離目標的地方進行投擲,然後載運它的戰機隨即可以撤離戰場。

  最重要的是,除了爆裂外殼所需的微量炸藥之外,“D炸彈”的外殼裏甚至沒有安放任何具有殺傷性的東西。

  在複合纖維製造的殼體內部是一個個類似飛鏢的東西,而和這些飛鏢相互結合的,則是使用特殊工藝製作的石墨纖維圓球。

  “天懲“行動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這些石墨圓球體以及前麵的”飛鏢“。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填充石墨纖維材料的特種炸彈就被應用在戰略轟炸中。

  最先遭遇這種武器的是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尤其是首都貝爾格萊德和具有戰略地位的大型城市和工業樞紐。

  現代城市,現代工業,最主要依賴的是能源,而所有類型的能源之中,電能又幾乎是他們的基礎。

  一旦城市喪失電力供應,一切賴以存在的現代文明頃刻間將蕩然無存。即便主要設施有柴油發電機等自備電力裝置,但燃料是寶貴的,而且隻能提供給極少部分人使用。

  果然,麵對美軍及北約轟炸屹立不倒,勇敢不屈的南聯盟,遭遇到這種特殊石墨纖維炸彈攻擊後幾天,主要電力設施中斷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工業生產和軍事指揮幾乎陷入癱瘓。

  最後,這個勇敢的國家隻能宣布投降。

  實際上,對電力設施的保護在戰前就被南聯盟列入重點考慮。他們在電廠周圍安放了密集空防導彈和高炮陣地,並準備了充足的搶修設備和材料,經驗豐富的工人們也隨時待命。

  可是,這種石墨纖維炸彈攻擊的不是電廠本身,而是高壓輸電網絡和城市主要變電站。

  石墨纖維是極好的導電物體,又細又多,又分散的纖維散播到高壓送電線路上之後,各種大規模的短路立刻發生,整個電網在極短時間裏徹底陷入癱瘓境地。

  工人們束手無策,纖維實在太多,又是如此分散,即使清理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即使是戰爭結束之後,南聯盟人也花了差不多半年多時間,才基本恢複電力供應。

  這其間,幾百萬人沒有糧食供應,沒有醫療服務,沒有藥品和取暖能源。

  一個在戰前堪稱中等發達的歐洲國家,一夜之間暴跌到非洲平均生活水平以下。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推出保護技術,力圖克製石墨纖維炸彈的影響。

  台海地區出於武力對抗的考慮,也在島嶼主要電力輸送線路和大型變電站采取了多種保護措施。

  具體來說,電力輸送采用了環形網絡冗餘設計。即使某個地域的線路損壞,也可以通過冗餘進行調配,或者直接從電網裏切除損壞部位,這就如同給癌症病人手術,切掉病變部位,保證肌體依舊存活的道理一樣。

  在主要大型高壓變電站,主要設施上覆蓋了細致的保護層,這使得石墨纖維無法直接接觸變電設施,從而進行保護。

  “放心吧,這家夥,可聰明了“

  大約是看見林飛虎停留的時間長了一點,那名負責武器測試的工程師很禮貌的對林飛虎說。

  “這裏麵的小爬蟲,具有納米程度的融合和變形能力,他們可以從保護網縫隙裏滲透進去,然後互相組合,再一點點爬到主要電力裝置上。“

  工程師笑著,他很樂意告訴林飛虎自己掌握的“D炸彈“知識。

  “它不但會破壞,還能自己改變位置,破除電力網絡的智能保護,一句話,專門尋找金鍾罩鐵布衫的命門要害,讓那幫家夥無從防備。“

  林飛虎也報以微笑,工程師沒有說全,這種納米尺度的機器人還可以根據設計,在被投放後一定時間內自毀,從而恢複電力設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損失。

  “天懲“是對付背叛祖宗的無恥之徒的,一旦目的達到就無需繼續傷害普通台海同胞了。

  如果事情順利,明天早上,普通台海人依然可以正常生活,他們甚至看不到那些納米機器人存在過的任何痕跡。

  工程師走過來,他們把平板電腦遞給林飛虎,他用觸控筆在屏幕上簽上自己名字。

  “嗡”

  一陣輕微的響動傳來,飛虎回頭,他看到機身左右兩邊側邊彈倉的門開始關閉,首先是安裝在掛架上的霹靂10C紅外成像格鬥導彈歸入機體,然後彈艙門合攏,絲毫不差。

  最後,機腹下的主彈艙也輕輕合攏了,這架“老虎”通體光滑,在機庫LED照明光線映照之下,顯露出一種短池遊泳運動員身穿鯊魚服入水前的狀態。

  又光,又滑,泛著一絲水波紋。

  林飛虎向兩位工程師和他們身邊列隊的機務小組全體戰友敬禮,然後跨上登機梯,在主管工程師的幫助下,將飛行服,頭盔顯示器與機艙內的接口線路互相連接。

  “呼”

  林飛虎深吸一口氣,他的視野變成了另一幅模樣,透過頭盔顯示器看所有的東西都泛著熒光綠,隨著機體多光譜傳感器開始完成啟動,它看到的世界變成了各種頻譜紅外光線融合後的奇妙世界。

  那樣子很酷,真的很酷,與電影裏鐵血戰士的視野很類似,隻是更加清晰,所有景物旁邊都有數字和符號標示。

  在機庫另一側的3號跑道邊,林豹將軍也在另外的堡壘中完成與兒子一樣的起飛前程序。

  殲16D戰機顯得高大,修長,這種源自蘇27的機翼融合設計賦予了戰機另一種美感。

  林豹將軍的注意點和兒子不同,這架戰機兩邊機翼翼尖掛架上安裝了兩個單獨的電子戰吊艙,這對玩意兒是用來對付各種戰機和地麵雷達的利器,有了他們,敵機火控雷達無法測量距離,發射導彈,地麵各種防空雷達也無法製導地空導彈。

  除了這對電子幹擾吊艙之外,沿著殲16D腹部中線還安裝了一具類似副油箱的特殊吊艙。

  這就是“黑板擦”。

  隻是,這具差不多有900公斤重量的大型電子吊艙不是擦除粉筆字的。

  吊艙裏安裝了大型相控陣主動電掃描陣列天線,還有計算機組合附加發電機組合。

  如果說,機翼的吊艙是用來幹擾火控雷達的。這具大家夥就是用來對抗大型地麵預警雷達和防空,指揮通信網絡的“核武器”。

  除了幹擾雷達運作之外,吊艙可以隨機掃描無線電頻譜,尋找縫隙,透入台軍主要軍事和預警網絡。

  隻要完成融入,吊艙裏的大型計算機在特殊軟件控製下,可以自動尋找指揮網絡代碼層級的缺陷和軟肋,並實施對抗,從而欺騙整個台軍網絡體係。

  現代戰爭,總是從電磁頻譜對抗開始,誰掌握了第五維戰場的勝利,誰就贏得了整個戰爭。

  機庫大門緩緩開啟,外麵的世界已經是漆黑一片。台風“碧落”所帶來的狂風暴雨席卷了整個南中國海,西沙群島雖然不處於台風中心地帶,但狂風暴雨的威力也絲毫不小。

  整個天際和大海都變成了灰色,互相融合成一個整體。

  暴雨狂風,再加上夜幕已經開始降臨,參加行動的全體飛行員都麵臨著極高難度的飛行作業。在接下來的一千三百三十千米航程中,他們大部分時間要在低能見度和暴風雨侵襲下,貼著海麵長途飛行。

  大雨可以進一步降低雷達探測能力,從而掩護“黑死神”戰隊。

  林飛虎已經準備好了,他在觸控顯示屏上點擊,進入起飛標準程序。

  大約三秒鍾後,頭盔裏傳來一連串“滴滴滴”的脈衝信號,人工智能開口說話了。

  “進入發動機點火程序”

  林飛虎輕輕推送油門,燃油控製係統開始從油箱給兩台WS15C發動機輸送高品質航空煤油。

  又過了半分鍾,人工智能繼續發出語音提示

  “發動機,慢速狀態,百分之十八動力輸出”

  又掃視了一圈,林飛虎豎起大拇指衝著外麵比劃了一下。

  最後固定機輪的擋板被移開,一名航空指揮員豎著可以改編色彩的指揮棒,指揮“老虎”從堡壘內滑出。

  大雨滂沱而下,雨點“呼呼”地打在座艙玻璃上。

  林飛虎絲毫不以為意,威龍可不懼怕台風!

  整個機場跑道的除了狂風暴雨,隻有跑道亮著起飛引導燈,飛虎視線裏是融合起飛指示圖標和線路的顯示畫麵,以及雨霧中經過增強的實景。

  兩道火柱光焰忽然掠過,從飛虎機頭上方飛快劃過。

  接著,又是兩道。

  林飛虎微微抬起頭,他知道,這是父親林豹將軍駕駛的殲16D“電子壓製與幹擾”戰機先行起飛了。

  “黑死神,黑死神,滑入起飛道”

  耳機傳來航空管製員沉著冷靜的口令聲。

  這時候,大雨達到了極限,整個世界除了雨霧之外,似乎已經不剩下其他東西了。

  “老虎,01,戰鬥起飛”

  “老虎明白”

  林飛虎點擊觸控屏幕,同時穩穩地推送油門閥。

  震動在加劇,當屏幕顯示動力達到百分之八十輸出狀態的時候,林飛虎猛地鬆開刹車踏板。

  林飛虎用力繃緊身體,向下點了點頭。這個動作讓肌肉緊張,同時保護頸椎。

  0.56秒,飛虎覺得一雙看不見的大手,以十足力量猛地推了自己一下。

  還沒等身體肌肉反應過來,頭盔顯示器裏,速度已經達到每小時320千米。

  “拉杆,拉杆,起飛迎角,好”

  人工智能的聲音聽起來幹巴巴的,林飛虎右手向後做了個拉動的動作。

  這時候,跑道外的大海裏掀起一陣衝天巨浪,雨霧如同奔馬似的,猛然與林飛虎駕駛的殲20“威龍A”戰機碰撞到一起。

  “轟”

  響聲震耳欲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