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天雷炸響(2)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52      字數:3561
  國內

  西部某地

  紅劍基地

  這是“天雷”行動正式進入前敵行動前的最後一次方案演練,夜幕覆蓋下的西北大地寒風簌簌,雖然不過是九月的初秋,但已經有了寒氣迫人的感覺。

  扮演藍方,也就是防守宇宙係統中心同步原子鍾的兵力,按照吳三旗教授和空軍防空專家設計的多層探測和地空導彈火力單元部署就緒。從指揮中心的弧形大屏幕上看過去,紅色菱形表述的防空陣地真的好像碩大的蜂巢,一個個緊緊挨著 ,互相配合 ,相互支持。

  這是典型的俄式防空部署,戰術支撐點就是依賴可以探測隱形飛行器的米波雷達加上多光譜紅外光學探測,通過一個個自動指揮站相互融合,收尾相顧。

  按照俄國防空專家的理論,現代隱形飛機有自身的缺陷,那就是機頭和機身側麵雷達反射麵最小,但尾部和側後方則可以被多重傳感器探測,隻要配合米波遠程雷達係統,隱形飛行器照樣無法突破他們的防禦體係。

  吳教授就是按照這個俄國同行的標準來設計“藍軍”的,還配上了一定數量的蘇35戰鬥機。當然了,這些戰機的駕駛者就是“飛狼”張瑩月這樣的王牌精英。

  不過,“飛狼”和藍軍的防空部隊都不知道“天雷”行動的細節。做任務部署的時候 ,他們當然是和“黑死神”小隊分隔開來的。

  張瑩月等人得到的信息是,這是一場完全實彈背景下的全高度自由對抗,拿下敵人,也就意味著直接晉級下個年度的“金頭盔”對抗大賽。

  大家摩拳擦掌,信心滿滿。

  指揮大廳裏氣氛緊張而嚴肅,坐在角落中的吳教授手裏把玩著一支激光標記筆,他的心情絲毫不比天空中的飛行員來得輕鬆。

  他是“反隱形”係統設計師,可同時也是突破複雜防空體係課題專項科學家。

  這本就是一對矛盾個體,就好像是用自己的長矛攻破自己的盾牌。

  弧形巨屏幕被分成了幾個部分,三維地形圖上飛過的紅色,綠色和藍色是對抗雙方的戰機和兵器,另外幾個部分是藍軍的防空陣地和指揮所。

  李思七就坐在吳教授後麵,他看出“黑死神”小隊前的飛翔著幾個藍色菱形圖標,而在突擊小隊後方很遠的高空,則有一個綠色方框以很慢的速度繞著八字航線飛行。

  突然,突擊小分隊前的藍色菱形圖標密集了起來,讓人不禁聯想到飛舞的蜜蜂群。

  “這是,是墨者,高空無人指揮控製機,前麵的是墨者指揮的微型無人機蜂群,他們會幹擾敵方探測體係,對嗎?”

  作為最高軍事委員會的技術觀察員,李思七了解墨者大型無人指揮機,也知道這架巨大的無人飛行器可以指揮眾多無人機,就如同科幻電影裏的“母世界”。

  吳教授回頭看了看李參謀,他們見過幾次麵,但吳教授這人對於雷達探測和防空之外的世界情商很低,從來不會刻意去記住某個麵孔。

  他推了推近視眼鏡,不是看臉,而是佩戴證件的保密等級。

  “對”

  他的回答簡短到了極點。

  “我參與過墨者的驗證飛行,還有驗證行動”

  李參謀補充了一句,證明自己有相應的保密等級。

  吳教授沒有說話,他點點頭,眼睛牢牢盯住弧形巨屏。

  屏幕中,微型無人機群發射出虛擬的電波圖形,這說明他們正在幹擾防禦體係核心中的米波反隱形雷達。

  一分鍾後,菱形紅色圖標以極快的移動速度飛越了外層防禦區,而藍軍指揮所裏還一無所知。

  吳教授雙手握緊,突襲最重要的部分完成。

  大約半分鍾後,指揮組給藍軍開了一次“金手指”,通過數據鏈通報了“黑死神”小隊的前進方向。

  幾輛集成了多波段雷達的機動雷達單元出現在突襲航路附近,雷達波束開始瘋狂掃描天空。

  “他們能對付嗎?”

  李參謀從未見過如此密集的雷達探測波,不由有點擔心。

  “看新係統的表現”

  吳教授回答。

  “雷達掃描,雷達掃描”

  林飛虎聽到人聲警報由自己右下角傳來,仿佛是穿透了戰機外殼從地麵傳來一樣。

  “威龍”殲20飛行員配備的頭盔和以往戰機大不相同,那其實是一具擁有頭盔外觀設計的綜合信息顯示交流單元。

  頭盔不但可以顯示全方位數據和紅外多波段影像,甚至連告警聲都采取了“三維立體”多角度反射設計。

  這就是說,林飛虎聽到“雷達掃描”警告從自己右下方傳來,也就意味著威脅他的雷達就部署在自己的右側地麵。

  “電子對抗,方案一 確認,執行”

  林飛虎沒有去操作任何旋鈕或者開關,在威龍戰機上,過去密密麻麻的按鈕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寬屏幕顯示器。

  電子地圖,飛行參數,武器參數,所有的所有都在正下方的顯示屏上顯示,林飛虎隨時可以伸手觸及屏幕,完成任何功能的操作。

  但這,隻是非常規備份方式。通常來說,林飛虎和座機交流的途徑就是以正常或者更快語速下達的語音命令。

  “威龍”戰機上的座艙人工智能可以識別飛行員命令,形成相應的操作底層指令。

  幾乎就在他話音剛落的半秒鍾內,幹擾信號從殲20周身的定向天線操著目標雷達匯集,無數看不見的電波束以光速飛射而去。

  “雷達掃描,威脅消除”

  差不多同一時刻,語音警告更新,發出威脅解除提示。

  林飛虎絲毫不感到驚奇,也也是“突破先進防空係統”研究項目的任務飛行員,當然對自己座機加裝的係統有著深度了解。

  俄國人設計的米波雷達的確能夠探測到隱形戰機,包括“威龍”本身,但他也有自己固有的缺陷。

  米波雷達垂直波束寬度極大,每個天線單元之間不連續,所以形成的雷達波束之間有也一個個喇叭形開口,稱為“威力區不連貫”。

  戰機上加裝的電子對抗單元可以尋找斷片區,把虛假的回波送回雷達天線本體,從而轉移敵人的偵查區,形成假目標回應。

  “接近目標,三分鍾”

  林飛虎幾乎是躺在飛行座椅裏,他的右手柔滑地握住操作杆,虛擬的三維電子音似乎是從大腦深處冒出來似的。

  這意味著來源是本機的導航分係統。

  還有三分鍾,他們就可以投擲模擬“901”戰術鑽地核彈了。

  “飛狼“張瑩月並不是第一次參加紅劍對抗演習,但這次,麵對全新升級後的”威龍“,她真有一種有勁無處使的感覺。

  在“藍軍“指揮部的引導之下,她和僚機已經至少三次進入所謂的敵機航路,準備接敵作戰。可是,每一次都是虛假空情,她打開威力強大的”雪豹“雷達,但是任何敵機的影子都見不到分毫。

  她可以肯定,這次對抗自己非輸不可,不管蘇35S有著怎樣炫目的超機動能力,壓根找不到敵人也是白搭啊。更何況,威龍隨時可能冒出來給自己致命的一擊。

  終於,左下角多功能顯示器上出現數據鏈顯示,“飛狼”低頭查看,原來是紅劍協調指揮組發來的藍軍位置信息。

  這其實是作弊,但也是無可奈何。

  指揮協調組要增加“黑死神“的任務難度,讓戰場形勢變得更加複雜多樣。

  “敵機掃描,敵機掃描”

  距離突破時間還有兩分四十秒,封閉的頭盔顯示器中再次傳來帶有方向感的提示警告音。

  林飛虎沒有改變姿勢,眼前已經浮現出目標類型和大概方位,角度。

  他笑了,很顯然指揮部在防水,他們要增加任務難度。

  “飛狼”和編隊的蘇35S根據指揮部提示的方位,利用機翼安裝的側視雷達陣列展開掃描,沒想到卻觸發了殲20 的報警係統。

  轉過頭麵向警告音的提示位置,林飛虎的眼睛焦點定住了不到半秒鍾的功夫,一幕幕灰白色的紅外動態圖像在眼前展示出來。

  通過遍布機身各處的“分布式光電”係統,林飛虎看到了蘇35S正在打開發動機加力,長長的尾焰噴射而出。

  “協同攻擊”

  他輕輕說了一聲,作戰方案立刻自動生成,同步傳輸給僚機“麵紗”王梓豪。

  兩架殲20輕鬆優美地向右側滑轉向,稍微爬高,然後俯衝向下。

  “協同駕駛”

  林飛虎發出語音指令,座機根據探測到的雷達信號不斷調整飛行方位,讓殲20始終處於敵機探測盲區。

  “高六點位置”

  語音提示再次響起,頭盔顯示器正前方的紅外圖像上,蘇35S還處於加力飛行狀態,正努力的在兩架殲20頭頂奮力前進。

  很顯然,“飛狼”等人絲毫不知道,敵人就在自己正下方。

  林飛虎的雙眼盯住目標,一個綠色光環不斷閃爍,接著恒定不動了。

  “攻擊“

  他對人工智能說話,一次完美的模擬攻擊就此結束。

  太簡單了,對手壓根就不知道敵人已經鎖定自身。

  蘇35S編隊拋下一串紅外幹擾彈,這表示他們已經被判定為全部被擊落,隻得無奈認輸撤離作戰空域。

  在“黑死神“的麵前,即使是剛剛在印度洋上空逞威的“飛狼”,也幾乎沒有走到一個回合。

  這還是在開了“金手指”的情況下。

  四代機對三代機完全形成碾壓態勢。

  林飛虎和僚機向左轉向,因為兩人始終以超音速1.4倍巡航,因此並沒有耽誤模擬投彈時間。

  忽然,右下角的紅燈亮了一下,這是起飛前臨時安裝的設備,因為沒有集成到座艙航電之中,隻能臨時把控製板塞進駕駛台空間裏。

  林飛虎大吃一驚,座機的人工智能沒有發出警報,頭盔顯示器的360全向視野中也沒有敵人的蹤跡。

  但是,根據新設備的提示,他遭到了敵機的激光鎖定。

  有對手悄無聲音地繞到了側麵,打開激光測距,下一步就是開火攻擊。

  “敵機,蘇57,四點鍾位置“

  是僚機“麵紗“的聲音,一架蘇57已經處於林飛虎的側麵四點鍾方位,逼近開火位置。

  現在,林飛虎知道父親林豹去了哪兒,他在駕駛通過秘密渠道得到的蘇57戰機,給兒子來了記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