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不做死就不會死
作者:靜靜的延河      更新:2022-05-09 14:50      字數:3461
  德國 柏林 腓特烈大街 齊格特咖啡館

  羅正德今天到的有點早,他一般會在下午三點左右來咖啡館休息,看報紙,有時候與柏林華商會的老朋友們見麵寒暄。但現在還不到兩點半,咖啡館裏顯得很冷清,包括靠窗戶座位上的幾名遊客在內,總共不超過十人。

  漢斯菲茨德齊格特穿著他那件招牌式的英國麵料西服背心,領口一絲不苟地佩戴著黑色領結,放在小腹上的右手臂彎搭著花邊餐布,左手很優雅地半舉著閃亮的銀質托盤。

  托盤裏是一杯不斷散發誘人苦香氣的黑咖啡,以及裝在做成小鳥形狀飲壺中的鮮牛奶,外加幾塊疊成金字塔的方糖。

  “羅先生,您今天來得很早啊,是不是佳人有約呢?”漢斯是這家咖啡館的老板,他其實已經是家族經營的第四代人了,創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小小咖啡館,除了45年3月到5月間最艱難的一百多天外,從沒有停止過營業。

  “哈哈,除了高血糖之外,誰能和我有約呢?”羅正德與老板非常熟悉,他們之間講話沒有柏林人通常的那種嚴謹與拘束。

  咖啡放在鋪好的餐布上,漢斯熟練雅致地提起銀壺在杯子上掠過,一幅牛奶組成的白色抽象畫立刻浮現在黑咖啡編製的畫布上。

  “木糖醇”老板用夾子撿起一塊方糖,邊向杯子中送,邊帶著笑意小聲解說。

  “哦,你真是全柏林最貼心的咖啡館老板”羅正德也禮貌地點頭回應。

  “哈哈”老板爽朗地一笑,接著用特意加重的老柏林口音說

  “我的爺爺即使在艱難歲月中,也想方設法為顧客提供真正的咖啡,而不是那些化工原料中提取的代用品”

  說著他鞠了個躬,正要轉身離去的時候,像是突然想起什麽事似的,將一本印刷精美的小冊子放在桌子邊角上。

  “您看我這記憶力,施密特本德拍賣公司走個周五有17世紀藝術品拍賣會,這裏是拍品目錄。”

  “謝謝,你真貼心”羅正德並沒有馬上去那小冊子,隻是悠閑地端起咖啡呷了一口。

  實際上,這份小冊子就是羅正德今天到咖啡館來的唯一目的。作為“公司”設在德國首都的“公開合法特工”,他總是會收到自己情報網和線人們送來的各種信息。有要投誠的,有表示願意在某個國家大使館或者外交機構擔任耳目的,更多的是今天這種情況,也就是通過中間人要出賣手中情報資源的。

  咖啡館實際上是羅正德情報網裏的一個節點,這裏很像信息的交換站,也像是情報垃圾和珍寶的集散地。至於到底是垃圾,還是寶貝,那就要依靠羅正德那雙窺探隱秘世界已經足足三十五年光景的火眼金睛去識別,去探求。

  不消說,咖啡館老板實際上情報網中的秘密線人,他在昨天通過腓特烈大街車站的“死信箱“,實際上是付費使用的寄存櫃,向羅正德發出信件。

  “有重要情報資源出賣,據悉賣主已經聯絡了“猶太拉比”,也聯係了“德文郡家庭教師”,但具體是否成交,並不知曉。“

  這裏的“猶太拉比”與“德文郡家庭教師”指的是美國大使館的菲斯特和英國BBC駐柏林分部特派記者瑪德琳小姐。他們分別為中情局歐洲部和英國秘密情報局,也就是著名的軍情六處工作。

  羅正德的咖啡喝了一半,他似乎很隨意地拿起那本小冊子。

  他與咖啡館老板之間使用被稱之為“透明模式”的方法進行接觸,也就是說除了那個秘密信箱之外,他們不會互相打電話,更不會在咖啡館之外的地方見麵,即使是在咖啡館交談,也不超過老板與顧客之間的界限。

  這是一種雙重保護,德國聯邦安全局反間諜處的人不可能找到任何實質性證據,也就無法破壞羅正德多年建立的蜘蛛網。

  小冊子上一共有十幅待拍賣的畫,其中隻有兩幅是靜物繪畫,一張是揚戴維茲德赫姆的《水果與龍蝦》,另一幅是彼得克拉斯的《勸世靜物畫》。

  羅正德仔細看了看,然後很隨意地將小冊子放回到角落上,似乎並不怎麽感興趣。

  “謝謝,今天的咖啡很不錯”他付了帳,禮貌地打招呼後離開。

  回到住所,羅正德打開電腦,進入拍賣行的討論頁麵,然後他隨口就這兩幅畫提了幾個問題。

  不久之後,有人跟隨加入討論。他戴上老花鏡,很仔細地在筆記本電腦屏幕上瀏覽,終於,他看見了那個約定有情報出賣的人出現在討論列表中。

  對方似乎也表現出對這兩幅畫的興趣,但主要集中在畫作的尺寸和年份上,並著重詢問了是否經過權威鑒定。

  “嗯,很好,你到底有什麽寶貝要出賣呢?”羅正德記下對方提出的幾個畫框和房屋尺寸,這些正是約定接頭的地點和時間。

  對方提出明天下午四點半在地鐵U2號線路經過的亞曆山大廣場站接頭,手裏抓著一本本月新出版的《藝術品鑒賞》,雜誌封麵上就是高清拍攝的《勸世靜物畫》,一個刻畫異常真實的人類頭骨,頭骨旁邊是打開的書和蘸水鵝毛筆。

  下午四點之後的柏林地鐵似乎異常繁忙,羅正德大約在四點十分就抵達了位於米特區的亞曆山大廣場車站,這裏是柏林地鐵係統的中轉站之一,從四方而來的線路匯集到此,又從這裏向更遠的地方延伸。

  他站在站台上,手裏是一份代糖調製的冰淇淋,自從去年底被查出患了二型糖尿病以來,他就斷絕了對普通糖製品的愛好。

  不遠處是08年竣工的雕塑“猶太女孩”,一個大眼睛的小姑娘正茫然地注視著東方,那裏是她要去的“新家”,位於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U2線路的地鐵正在進站,很多人在向月台移動,但其中沒有手拿《藝術品鑒賞》雜誌的接頭賣家。

  終於,進站的地鐵停泊妥當,車廂電動門無聲地開啟。

  有人在下車,嗯,羅正德似乎看到了什麽,對,是個穿黑色連帽衛衣的人,他的臂彎中赫然夾著那本接頭的雜誌。

  羅正德仔細注視四周,他看不到有人跟蹤,也感覺不到危險。

  那人沒有向他走來,盡管羅正德也像約定的那樣,夾著雜誌。隻是封麵一正一反。

  羅正德將冰淇淋包裝紙塞進垃圾桶中,接頭的情報賣家正在朝D2號月台移動,這說明他正準備換乘終點站為斯潘道區的U3號線路。

  來人順著人流上了四號車廂,羅正德走過去,在車門即將關閉的瞬間,敏捷地跳上6號車廂。

  列車開動,從鋼架頂棚搭成的玻璃隧道中進入地下線路。

  車廂中的人很多,大多是下班的上班族,也有不少是背著包旅行的遊客。

  羅正德站在車廂中,他沒有輕舉妄動,隻是警惕的感受著周圍擁擠的人群。

  列車在減速,車門打開,羅正德順著人流向前麵的車廂移動。當列車再次啟動的時候,他已經來到了五號車廂。

  接著停靠的是烏本車站,羅正德沒有移動。

  到達策勒姆站的時候,他貼著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又向前移動了一個車廂。

  很好,接頭人正坐在3號與4號車廂接頭處的座位上,手裏攤開了那本《藝術品鑒賞》。

  羅正德想走過去,但多年情報工作的養成的謹慎心理叫停了他的腳步。他準備再稍等幾分鍾。

  就在這時候,從後麵擠上來一個背著旅行包的青年男子,從黝黑的麵孔判斷,很有可能是來自土耳其或者敘利亞的移民。

  男子經過羅正德身邊,他不理會幾個年輕姑娘錯愕的眼神,也不對兩個老年女性小聲的抗議做出任何回應,隻是一個勁地向前擠去。

  危險信號在羅正德的大腦深處拉響了,他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問題,隻是感覺危險臨近。

  他調轉過頭,在身邊人的抗議中拚命向相反方向的車廂移動。

  就在羅正德的腳剛剛踏上6號車廂的時候,列車猛地搖晃起來,接著車廂中的燈幾乎全部熄滅。

  接著,周圍傳來女人的哭喊和慘叫,以及列車自動保護係統緊急刹車發出的“嘎吱”聲。

  等他再次清醒的過來的時候,麵前是一個戴著防毒麵具,胸前挎著MP5衝鋒槍的特警。

  “快走,先生,恐怖襲擊”特警過來拉住羅正德的手臂,將他從車廂殘骸中拖出來。

  漆黑的地下線路已經被應急照明燈變成白晝般的世界,羅正德花了十幾秒鍾才意識到自己正踩在鐵路鋼軌上。

  他回頭望去,隻見接頭人所在的四號車廂以及鄰近的三號和五號車廂,都變成了一堆扭曲的金屬與塑料混合物,白色和淡藍色煙霧正從殘骸裏嫋嫋升起。

  “媽媽的,幹啥子哦”羅正德用家鄉話低低地罵了一句。

  中國 石城 青雲裏 民國曆史研究會

  張靜怡正坐在會議室中看電視,屏幕上是東宇公司正在舉行的關於員工被綁架的新聞發布會。

  公司所有的高層領導悉數到會,一名來自港城《香蕉日報》的女記者正故意操著半生不熟的普通話在提問。

  “哦,請問哦,有資訊稱,東宇公司是因為在當地從事國防工程才會被綁架,請問是否屬實?”

  擔任發布會主持人的是東宇公司公關部的副經理,她對這個頗有點冒犯性的話題感到不知所措,手裏拿著話筒,不知怎麽回答才恰當。

  “第一,我們公司的合同都是與該國合法政府簽署的,第二,沒有這些反恐工程協助,你們《香蕉日報》的記者敢去這個國家采訪嗎?”

  正在主持人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年約六旬,全身上下似乎看不見一絲贅肉的男子站起來,以標準的普通話作答。

  張靜怡仔細看了看,她覺得眼前的男子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果決與勇敢兼具的氣質,唯獨沒有的,就是生意人的市儈。

  這就是東宇集團董事局主席,淩衝鋒。